从众的石油大亨
有这样一个幽默故事:
一位石油大亨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座无虚席,自己没有地方落座,于是,他灵机一动,喊了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
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石油大亨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后来的石油大亨了。
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
于是他也急匆匆地向地狱跑去。
还有另外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白天在大街上跑,另外一个人看到了,也跟着跑,结果整条街的人都在跟着自己前面的人跑,场面相当壮观,不清楚的人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事了。
除了第一个人,大家并不知道自己跑的真正理由,仅仅因为第一个人的奔跑就带动了其他人的跟进。这样满大街的人都成了别人眼里的疯子。
这两个故事说明,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由于从众心理而产生的盲从现象就是“羊群效应”。
羊群是一个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大家在一起盲目地左冲右撞。然后,一只头羊发现了一片肥沃的绿草地,并在那里吃到了新鲜的青草,后来的羊群就一哄而上,你争我夺,全然不顾旁边虎视眈眈的狼,或者看不到远处还有更好的青草。
于是,人们就用羊群来比喻没有自己的判断力、经常盲从的普通大众。
“随大流”的无奈
从众就是指由于群体的引导或施压,从而使个人的行为朝着与大多数人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随大流”。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标榜自己有个性,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放弃自己的个性去“随大流”,因为我们每个人不可能对任何事情都了解得一清二楚,对于那些自己不太了解、没有把握的事情,我们一般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
社会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持某种意见的人数多少是影响从众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多”本身就是说服力的一个特证,很少有人能够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还坚持自己的不同意见。
压力是从众的另一个决定性因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个团体内谁做出与众不同的行为,往往会招致“背叛”的嫌疑,会被其它成员孤立,甚至受到严厉的惩罚,因而团体内成员的行为往往都高度一致。
霍桑工厂的实验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工人们对自己每天的工作量都有一个标准,完成这些工作量后,就会明显地松弛下来。因为任何人超额完成都可能使管理人员提高定额,所以,没有任何人去打破日常标准。这样,一个人干得太多,就等于冒犯了众人;但干得太少,又有“磨洋工”的嫌疑。因此,任何人干得太多或者太少都会被提醒,而任何一个人如果冒犯了众人,都有可能被嫌弃。为了免遭嫌弃,人们就会采取“随大流”的做法,而不会去“冒天下之大不韪”!
患得患失是处事的大忌
曾有这样一个关于鹤的故事:
一大清早,鹤就爬起来,拿起针线要给自己的白裙子上绣一朵花,以显出自己的娇艳美丽。刚绣了几针,孔雀探过头来问她:“鹤妹你绣的什么花呀?”
“我绣的是桃花,这样能显出我的娇媚。”鹤羞涩地一笑。
“咳,干嘛要绣桃花哩?桃花是易落的花,不吉祥,还是绣朵月月红吧,又大方,又吉利!”
鹤听了孔雀姐姐的话觉得有理,便把绣好的金线拆了改绣月月红。
正绣得入神时,只听锦鸡在耳边说道:“鹤姐,月月红花瓣太少了,显得有些单调,我看还是绣朵大牡丹吧,牡丹是富贵花呀,显得雍容华贵!”
鹤觉得锦鸡妹说得对,便又把绣好的月月红拆了,重新开始绣起牡丹来。
绣了一半,画眉飞过来,在头上惊叫道:“鹤嫂,你爱在水塘里栖歇,应该绣荷花才是,为什么要去绣牡丹呢?这跟你的习性太不协调了,荷花是多么清淡素雅啊!”鹤听了,觉得也是,便把牡丹拆了改绣荷花……
鹤每当快绣好一朵花时,总有人提不同的建议。她绣了拆,拆了绣,直到现在白裙子上还是没有绣上任何的花朵。
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立场与决定,一旦决定了的事,就勇敢地去实行,在处理事件时,要立场坚定,不要患得患失。
小于刚刚跳槽到一家大公司,老板就给她一份重要的策划:公司最近在城北一个居民区附近买了一大块地,老板让她负责和几个新人进行一下调查,看看这块地适合用来做怎样的投资。小于见自己刚来老板就委以重任,可见老板对自己非常信任,所以下决心一定要干好,不辜负老板的信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小于发现这个居民区附近缺少大型超市、游乐场和医院。她觉得做超市比较稳妥,于是将自己的看法做成了策划拿出来与几位伙伴研究,却遭到了质疑。因为虽然居民区没有大型超市,可小超市却不少,而且分布在居民区里面,更方便于居民购物。而附近缺少医院,生病了就是去最近的医院也要一个小时,十分不便。小于想想也是,于是又重做了一份策划。可她再次拿出来研究时,又遭到质疑。医院的前后期工程比较浩大,而且申请起来也比较麻烦,整个过程过于复杂,会浪费公司太多精力。还是游乐场工程短,收效快。虽然老板一催再催,可小于的方案却一改再改,那块地附近陆陆续续开始了许多工程的建设:大型超市、医院、游乐场……最后,老板不得不将那块地转手他人,而小于不但没展示出自己的能力,反而因为她的犹豫不决而失去了老板的信任。
在社会的风云变化中,只有感觉敏锐,逻辑清晰,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独立果敢的人才能笑到最后。
一个人有头脑,有自己的判断取向,不随人俯仰,不与世沉浮,才是值得称道的情商品质。那随波逐波,闻风而动的人,恰是活在他人的价值标准里,终归会迷失自己。
坚持自己的生活方式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关于乡下老鼠和城市老鼠的故事:城市老鼠和乡下老鼠是好朋友。有一天,乡下老鼠写了一封信给城市老鼠,信上这么写着:“城市老鼠兄,有空请到我家来玩,在这里,可享受乡间的美景和新鲜的空气,过着悠闲的生活,不知意下如何?”
城市老鼠接到信后,高兴得不得了,立刻动身前往乡下。到那里后,乡下老鼠拿出很多大麦和小麦,放在城市老鼠面前。城市老鼠不以为然地说:“你怎么能够老是过这种清贫的生活呢?住在这里,除了不缺食物,什么也没有,多么乏味呀!还是到我家玩吧,我会好好招待你的。”
乡下老鼠于是就跟着城市老鼠进城去。
乡下老鼠看到那么豪华、干净的房子,非常羡慕。想到自己在乡下从早到晚,都在农田上奔跑,以大麦和小麦为食物,冬天还要不停地在那寒冷的雪地上搜集粮食,夏天更是累得满身大汗,和城市老鼠比起来,自己实在太不幸了。
聊了一会儿,它们就爬到餐桌上开始享受美味的食物。突然,“砰”地一声,门开了,有人走了进来。它们吓了一跳,飞也似的躲进墙角的洞里。
乡下老鼠吓得忘了饥饿,想了一会儿,戴起帽子,对城市老鼠说:“乡下平静的生活,还是比较适合我。这里虽然有豪华的房子和美味的食物,但每天都紧张兮兮的,倒不如回乡下吃麦子来得快活。”说罢,乡下老鼠就离开城市回乡下去了。
这则寓言使我们看到,不同个性、习惯的老鼠,喜欢不同的生活方式。即使它们都曾经对不同的世界感到好奇、有趣,但是,它们最后还是都回归到自己所熟悉的世界里。生活中,你是否也曾对别人的生活抱有无限的羡慕,而忘记了自己的可贵。这让人想起“邯郸学步”的可笑,模仿和一味的追随他人,最终连自己也会丢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切莫去做削足适履的事情。
还有这么一个故事:
白云守端禅师有一次和他的师父杨岐方会禅师对坐,杨岐问:“听说你从前的师父荼陵郁和尚大悟时说了一首偈,你还记得吗?”
“记得,记得。”白云答道:“那首偈是:‘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一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星朵。’”语气中免不了有几分得意。
杨岐一听,大笑数声,一言不发地走了。
白云怔在当场,不知道师父为什么笑,心里很愁烦,整天都在思索师父的笑,怎么也找不出他大笑的原因。
那天晚上,他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第二天实在忍不住了,大清早去问师父为什么笑。杨岐禅师笑得更开心,对着失眠而眼眶发黑的弟子说:“原来你还比不上一个小丑,小丑不怕人笑,你却怕人笑。”白云听了,豁然开朗。
身为一个凡人,我们有时比不上一个小丑。很多时候我们就是陷于别人给我们的评论之中。别人的语气、眼神、手势……都可能搅扰我们的心,消灭了我们往前迈进的勇气,甚至成天沉迷在白云式的愁烦中不得解脱,白白损失了做个自由快乐之人的权利。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临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一切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了一个奥妙,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因为,在有些人看来是丑恶的东西,在另一些人眼里恰恰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