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秋天收获时,卡耐基的父亲从这半英亩土地上仅获得了半辆货车都不到的玉米,如果是正常年份,卡耐基的父亲早就期待着丰收的玉米装满数十辆的货车。
这些收成,也算不错了,因为半辆货车的玉米比什么都没有要好。事实上,也好不到什么地方去,这些数量和他们之前所播下的种子一样多。一无所获?不,他们没有得到什么,但更重要的是,他们什么也没失去!
卡耐基忘不了父亲那晚在餐桌前的一段话:
“亲爱的上帝,感谢你让我今年什么都没有失去,你把种子还给了我,谢谢你!”
要想成功,就得冒风险。你必须花费你的时间、金钱和努力,冒险一试。只有当你乐于付出时间、金钱和努力去承受风险时,机会才会浮现。要想抓住成功的机会,就得冒一点风险,否则,就会丧失许多可能是人生重大转折的机会,从而使自己的一生平淡无奇、毫无建树。当然,敢于冒风险的人并不一定能获得成功,但成功者中,有很多人是敢于冒风险的人。
达尔文的父亲一直希望儿子能成为一名牧师,可是,由于不断地冒险,达尔文给自己创造了进军生物领域的机会。为了实现理想,他自学了西班牙语,并且跟着一支地质考察队进行了一次野外考察,这在当时已经被人们看成是冒险行为了。为了检验一下自己的胆量和独立工作的能力,达尔文还一个人穿越了荒无人烟的斯诺登山区。在经过多次冒险后,他终于获得了一次环球旅行考察的好机会。
航行刚开始,达尔文便迫不及待地投入了工作。他在船尾设置了一张大网,用来考察水生生物。他把捕捉到的动物逐个鉴定,然后登记造册,有的还做了解剖,画了解剖图。轮船每到一地,达尔文就登陆考察,地质结构、风土人情、生物种类等情况在达尔文厚厚的笔记本上都有详细记录。1832年,达尔文终于登上了令他神往已久的南美土地。在这块热带土地上,他考察了整整3年,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和标本。他明白了为什么鸵鸟都是集体下蛋,而不各下各的;他看到了火山喷发和已经灭绝的动物遗骨;他登上了南美最南端的火地岛,看到了生活在那里的原始人……
离家5年以后,达尔文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带回了几百万字的考察笔记和数不清的生物标本。
达尔文绕地球一周,走过了许多别人没有走过的地方,吃了许多别人没有吃过的苦。但艰难坎坷并没有使达尔文退却,他仍然一如既往地走自己的路,尽管这条路上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困难,甚至会有死神的威胁。在远航考察的过程中,船上先后有3个人染病死了,但达尔文没有被吓倒,他思考的不是自己的生命问题,而是如何才能考察到更罕见、更奇特的生物。
用了整整5年的时间,达尔文的冒险换来了成功的喜悦——《物种起源》一书终于诞生。无疑,这是一条艰难的成功之路,它需要勇气,需要“敢为天下先”的精神。
丹麦著名哲学家恺郭尔说过:“冒险就要担忧发愁,但是,不冒险就会失落自己。”这话颇有道理。在冒险的经历中,你或许会发现,风险常常是与机遇之神结伴同行的,也就是说,我们必须要有一种冒险精神,才能够抓住成功的机遇。如果没有这种冒险精神,即使机遇出现了,我们也抓不住它。
现代社会是离不开冒险精神的。许多表面上看起来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只要你有胆量去做,并且付出自己的努力,它可能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正如卓别林在他的自传中写的:“要记住,历史上所有伟大的成就,都是由于战胜了看来是不可能的事情而取得的。”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害怕冒险,他们对冒险有种天然的恐惧感,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冒险意味着没有保障,同时还会有相当大的风险。可是冒险的高额回报对人又有很大的吸引力。面对风险,很多人心中充满了矛盾。他们后来虽然迫不得已走上了冒险之路,心里也难免患得患失。其实,有些时候我们根本就不必考虑太多,只要勇敢并抱着担当风险的决心,就能创造奇迹。
自强自立,傲骨铮铮度春秋
一位藏獒研究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牧民故意把自己受伤的小藏獒扔在荒凉的草原上,让它在危险的境地中独立地挣扎求生。牧民的这种做法看起来很无情,实则是对小藏獒自强自立精神的一种磨炼。在荒凉草原的恶劣环境下,小藏獒完全凭借自己的力量生存下来,只有经历过这种严格的考验,它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才不至于泄气。在一次又一次地跌落山涧之后,它拼命地、认真地、一步步地爬起来。它自己从深谷爬出来的时候,才会体会到‘不依靠别人,凭自己的力量前进’的可贵,才明白自强自立在生命中的意义所在。”
历经风吹雨打而自强自立的藏獒,在以后的日子里,不仅能驱虎克豹,力挫群狼,而且还能保卫领地,守护家园。因此也得到主人的信赖和尊重。如果一个人足够聪明,就应该像藏獒一样自强自立,学会独立地生活,自主地安排好自己的人生。唯有如此,才会成为自己认为的最理想的人,才会取得最终的成功。
切·格瓦拉是古巴革命领导人,1928年出生于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资本家兼庄园主家庭,曾被西方和拉美报刊冠以“浪漫冒险家”、“红色罗宾汉”和“拉丁美洲丛林游击战之神”的美誉。
童年时代,他由于生活富裕而享受了几年美好的时光。但物质的富裕并没有妨碍他成为一个独立意识极强的人。
青年时代以后,格瓦拉的生活发生了大转折。因为他的父亲破产了,他的富裕生活从此结束,他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工作来支付中学和大学的学费。
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自轻自贱,他找工作、挣钱糊口,都是带着“劳动者光荣”的尊严的。
这期间,他做过很多工作。他一直被一种力量支配着,这种力量就是独立自主的愿望。他要寻找理想,一种能让自己自由自在做人、干事的理想。为此,他的足迹踏遍了阿根廷各 省。他走了一程又一程,风餐露宿,心里滋生起对压迫制度愈来愈大的仇恨。他渐渐成为一 名布道者,一名十字军战士,开始追求拉丁美洲的独立。
1955年,格瓦拉和菲德尔·卡斯特罗以及正准备打回祖国的古巴流亡者在墨西哥城进行了历史性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会见。共同的志向使两人一见如故,于是格瓦拉成为正在组建中的古巴远征军的一员。
格瓦拉迷恋革命。因为革命可以使他的自我意识得到充分发挥,这与他的个性十分吻合。可以说,革命是他生命的需要。他天生就具有这种气质,而他的后天经历又加深、加固了这种气质。他也深知,只有革命,才能让他充分解放自己,不为任何外在的东西所奴役。格瓦拉与卡斯特罗并肩战斗,由于其卓越的军事领导才能而名声大振,被誉为古巴起义军中“最强劲的游击司令和游击大师”。
只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他才与卡斯特罗彼此忠诚地合作了很长时间。古巴革命胜利后,卡斯特罗没有忘记这位生死与共的得力助手。1959年2月,古巴政府宣布格瓦拉为古巴公民,此后又给予了他极高的荣誉和地位。格瓦拉先后担任过古巴土地改革全国委员会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长等职位。
他关心自己的坚强独立,也关心百姓的自主生活。
他声讨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谴责那些不愿意到农村去的医生,他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观念,不仅是一般观念、社会和哲学观念,同时也要改变我们的医学观念。”
他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要求他做更多的事情。所以,除了医务工作,他还做了很多事情。
1965年,格瓦拉离开了古巴,去发动更大范围的拉丁美洲革命。在离开的时候,他留给卡斯特罗一封信,其中有这么一句:“革命不是胜利,就是死亡。”
格瓦拉的确是个视死如归的人。他曾说:“一个人一生中的关键时刻,乃是他决心面对死亡的时刻。如果他决心已下,那么他就是英雄,不管他的事业成败如何。”
格瓦拉的独立个性使他成为一个冒险家。他走过很多地方,到处撒火种,特别是在刚果,留下了他更多的足迹。1964年,他同一些古巴朋友在玻利维亚加入游击队。之后,他在那里发动了一个革命运动,这个运动发展到南美各国,并且席卷了美国。
为了自己的信念,他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他对自己比对士兵还严厉。他亲手展开或卷起吊床,不要任何人帮助。每顿饭,他严格遵守规定,只吃半盒沙丁鱼或同样分给每人一份的三片牛肉。他的背包里有和别人同样多的子弹。有一次,在穿过一条河流的时候,他的口粮掉进河里,他就一天没有吃东西。
他把这种平等或吃苦的尺度作为一种信条,一种考验自己信念是否坚定的试金石。
格瓦拉在玻利维亚革命失败被俘后,将生死置之度外,拒不回答任何问题。临死前,审讯者问他:“你现在在想什么?”格瓦拉坚定地回答:“我在想,革命是永垂不朽的。”
1967年10月9日,格瓦拉被杀害。格瓦拉的一生,可以说是一个个性坚强的人为了一个完整的自我而不断奋斗的一生,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为了摆脱人类的劣根性——奴性心理而奋斗的一生。
他的一生都在不断的斗争中度过:
童年时代的学校和家庭、青年时代的战场、青年至中年时代的政坛、中年时代的南美战场,都是他的“战场”。
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期,他都坚持自我,从不迷失,从不盲目追随某一种信仰、盲目听从某一种理论、盲目服从某一个人。
一个人的奋斗过程,也就是追求自强自立的过程,包括生存独立、经济独立、思想独立、感情独立、人格独立、意志独立,等等。自强自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一生。拥有了自强自立的品格,我们就可以主宰命运,就可以做命运的主人。
郑板桥说过:“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这是对自强自立的最好解释。如果不靠自己的努力,那谁也保证不了你的成功。
一个人只有彻底摒弃依附别人的个性,拥有自强自立的品格,才不会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所依附的人身上,也只有这样,才会拥有成功的人生。香港著名财经小说作家梁凤仪即是一例。
梁凤仪的小说,主角多以女性为主。她们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在事业上敢于同男性正面竞争,但同时,却不失传统女性的温柔、贤淑、细腻和体贴。在故事中,这些近乎完美的女性能够热切地追求美好的爱情,渴望建立一个幸福的家庭。她们可以执著地爱一个男人,但绝不会依赖男人的力量来建立事业。
梁凤仪与她的大学同学何文汇于1972年结婚后前往英国陪读。到伦敦后,梁凤仪成为一个纯粹的家庭主妇,她每日在家打扫房间、买菜、做饭,着实过了一段恬静安适、波澜不惊的生活。
后来,聪明的梁凤仪发现这种平静的家庭生活并不是她想要的,只有自己独立,有自己的事业,事业和家庭并重,一个女人的人生才算完整。
1974年,她又随丈夫陪读到美国,后因在美国生活窘迫而于1975年回到香港,受聘于香港综艺电视台,任编剧及戏剧创作人。
随后,梁凤仪成立了香港第一家“菲佣介绍公司”。该公司没赚很多钱,但在香港却造成了很大影响,引起了新鸿基证券集团董事局的注意。新鸿基的老板冯景禧是香港华资金融王国的当家人,他亲自向梁凤仪发出邀请,聘请梁凤仪到新鸿基集团任高级职员,主管公关部门及广告部门。从此,梁凤仪正式踏入了香港财经界。她从零开始,勤奋学习,很快便成为冯景禧手下最受重用的几员干将之一。这段生活也是她日后财经小说中的重要素材。
然而就在梁凤仪在财经界大展宏图之际,她的婚姻生活亮起了红灯。何文汇远在美国任教,对为了事业冷落家庭的梁凤仪表示出不满。梁凤仪在伤心和困惑之后,作出了痛苦的抉择——离婚。
梁凤仪和何文汇的离婚,是君子式的,理智而坦然。梁凤仪和何文汇分手后,至今还保持着君子式的交往。
梁凤仪能够这样平心静气地对待婚姻的破裂,是因为她有自己丰富、完整的人格。她不需要依附于任何男人。她曾感慨过这个男女不平等的社会对于职业女性的不公和压力:“当一个女人要把自己连名带姓地依附在一个男人名下时,原来会有很多掣肘。”
与此同时,梁凤仪对写作的热情也得到升华。她拿起了笔,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好作品,这与她丰富的人生经历有关。
由于才华出众,经验独特,她的小说多以香港风云变幻的商界为背景、以自立奋斗的女强人为主人公、以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为中心情节,并将财经知识和经营管理知识融于悲欢离合之中,创造出与以往言情小说风格迥异的“财经小说”系列,为当时的香港小说增添了新品种。
藏獒以自强自立立身,它找到了自己最佳的生存区域,可以在那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能量。人也一样,只要拥有自强自立的品格,就能找到理想的人生位置,从而发挥自己的才干、智慧和潜力,树立起一个顶天立地的强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