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6000000038

第38章 节日礼俗—感悟讲礼重仪的文化风情 (1)

中外佳节

“过年”的由来

相传在远古时候,我们的祖先曾遭受“年”这种猛兽的威胁。后来,人们从与“年”的屡次斗争中总结出,它怕三种东西:红颜色、火光、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上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门口点起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敲打打。“年”就不再闯进村庄。

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在门上贴红纸对联、挂灯笼、敲锣打鼓、燃放烟花爆竹、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的习俗。

元宵节的起源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许多传说。

一种传说认为:天上的天鹅不幸被猎人射死。玉帝欲替天鹅报仇,便在农历正月十五日派天兵天将下凡,想把人畜全部烧死。有一个好心的神仙冒着生命危险,告诉了百姓。人们便在农历正月十五前后,挂红灯、放鞭炮,装出人间已经起火的样子,骗过了玉帝,才避免了一场灾难。

另有一种传说认为:汉武帝时期,宫女元宵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欲投井自杀。东方朔为成全宫女,农历正月十六火神君奉玉帝旨意火烧长安。汉武帝问东方朔有没有解决之法,东方朔说火神君最爱看红灯,如果皇帝、后妃、文武百官上街观灯火,便可以避灾。于是,元宵终于有机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了。

腊八节溯源

腊八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大约从秦代开始,我国就把农历十二月定为“腊月”。汉代把冬至后第三个戊日为“腊日”。南北朝时,把这个节日改为腊月初八过,称为“腊八节”。从此,“腊八”就成为传统的节日了。

在腊八节这一天,老百姓有吃腊八粥、腌制腊八蒜的习俗。

端午节的起源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节又名端午、午日、重午、地腊、中天等。

端午节的起源有几种说法:

1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所写的吃粽子的起源和宗懔《荆楚岁时记》所写的龙舟竞渡的起源,都认为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2认为端午节是龙的节日。闻一多先生在《端午考》与《端午的历史教育》中提出来的,现在学术界大多沿用此说。

3为纪念伍子胥说。传说吴王夫差打败越国时,骄傲轻敌,伍子胥力劝,太宰伯嚭进谗言,于是夫差令伍子胥自刎,并将伍子胥尸体扔到江中。伍子胥含冤死后,变成了“波涛之神”,江浙一带百姓每逢端午节就要举行祭祀活动以悼念伍子胥。

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谚语。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期间,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都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只见大门紧闭。介子推不愿见他,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了个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从此,“寒食节”又称“思亲节”。在中国民间,至今仍然保留着在清明前一天禁火寒食和扫墓的旧俗。为此,唐代诗人杜牧在《清明》一诗中描绘道:“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中秋节溯源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苏东坡在《水调歌头》中曾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千古名句。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此外,关于中秋节的许多美丽传说,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在民间也是广为流传。

重阳节的由来

唐代大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其中的“佳节”指的就是重阳节。

九九重阳,最早见于《易经》,《易经》把九列为阳数。农历九月初九,两阳相重,故名重阳节。屈原曾写过“集重阳入帝宫兮”的诗句,说明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已形成风俗。

重阳节登高则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南朝梁代·吴均著《续齐谐记》载:东汉时,汝南、汝河一带瘟魔为害,疫病流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拜道长费长房为师,学消灾救人的法术。一天,费长房告诉桓景说,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你快回去搭救父老乡亲。并告知初九离家登高,把茱萸装入红布袋,捆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战胜瘟魔。桓景回家,遍告乡亲。九月初九那天,汝河汹涌澎湃,云雾缭绕,瘟魔来到山前,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难以接近。桓景挥剑斩瘟魔于山下。傍晚,人们返回家园,见家中“鸡犬牛羊,一时暴死”,而人们因出门登高而免受灾殃。自此,重阳登高避灾流传至今。

七夕的由来

每年农历的七月七日,即七夕,又称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七月七日晚上,是天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向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在今天,七夕也逐渐演变成中国的情人节。

回族开斋节的由来

伊斯兰教历十月一日是开斋节,开斋节始于伊斯兰教纪元第二年。按伊斯兰教法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九月为斋戒日,每日自破晓至日落禁止饮食和房事,称为“封斋”。伊斯兰教认为,九月是颁降天启《古兰经》经文元月,且是12个月中最吉祥、最高贵的月份,信徒逢此月应封斋。斋月最后一天寻看新月(月牙),见月的次日即十月一日即行开斋,为开斋节。如未见月,则继续斋戒,开斋节顺延(一般不超过三天)。开斋节期间,人们身着洁净的服装,走亲访友,互相登门祝贺,家家炸油香、馓子等食品待客或馈赠,各族穆斯林沐浴后前往清真寺会礼,听教长讲经布道,并上坟悼念亡人。

藏族雪顿节的由来

雪顿节是一种宗教活动,时间是藏历六月三十到七月初五,阳历8月份,起源于17世纪以前。

藏传佛教认为,夏季是“生灵”(生命)最旺盛的时期,信徒们夏季必须在寺内修习佛法,不能到户外活动,以免伤害“生灵”。每到解禁的日子,百姓将酸奶奉送到寺院,表示慰问和祝福。从17世纪中叶开始,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赶到拉萨演出慰问。从此,雪顿节演变成为集宗教、文化、娱乐于一身的重要节日。

傣族泼水节的由来

每年4月中(傣历六月)的泼水节,是云南西双版纳傣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相传在很久以前,傣族家乡,来了一个火魔,把傣族家乡变成酷热干旱、五谷不生的地方。

有一天,火魔抢了7名年轻美貌的傣族姑娘。其中最小的姑娘叫侬香,她骗取了火魔的宠爱,在傣历六月的一天,侬香设计把火魔的头勒了下来。

奇怪的是,魔头一离地,火就灭;一着地,火又起。于是七姐妹轮流提着魔头,不让它落地。魔头滚烫,就不停地泼水降温。一直到7年以后,火魔才死去。

从此,傣族人民为纪念她们的功劳,每年傣历六月都要举行泼水节,庆贺除魔的胜利。节日期间,年轻人放鞭炮、赛龙船、载歌载舞,一直持续三四天。

彝族火把节的由来

火把节是彝族最隆重、最普遍的节日。传说很久以前,天王恩泽不让彝族过好日子,派了十大力神到人间糟蹋庄稼。勇敢的彝族小伙包聪与大力神摔跤三天三夜,终于将十大力神摔倒,十大力神低下头变成了一座秃山。天王恩泽恼羞成怒,往地下撒了一把香面,香面变成了无数害虫来吃庄稼,聪明的彝族每人点燃一把火,把害虫全部烧光。天王恩泽不甘心失败,年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都要撒下害虫,彝族也毫不妥协地点燃火把对付害虫。于是,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就成了彝族传统的火把节。

中外植树节

我国最早在1915年规定每年的清明节为植树节。后于1929年把植树节改为每年的3月12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79年五届人大常委会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规定每人每年植树3~5棵。

国外也有植树节,古代犹太人把每年1月份后半月的一天作为植树节;美国规定每年4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为全国性的植树节,日本则把每年4月份的1~7日称为“绿化周”;目前世界上已有四五十个国家规定了植树节。

“五四”青年节

“五四”运动是中国革命青年运动的开端,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要求“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由此,近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拉开了序幕。为了纪念“五四”运动,1949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以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七一”建党节

把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是毛泽东同志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在延安的党的一大出席者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他们记得一大是1921年7月份召开的,但记不清确切的日期,当时的严酷斗争环境也没有条件弄清确切日期,于是就把7月的月首作为中国共产党诞辰纪念日。

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是1941年6月党中央发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纪念指示》的文件。从此,“七一”建党节。

“八一”建军节

1933年6月26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机关——苏区中央局,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做出了《中央局关于“八一”国际反战争斗争日及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的决定》。

同年6月30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了《关于决定“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的命令,指出:“1927年8月1日发生了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领导的南昌暴动。这一暴动是反帝的土地革命的开始,是英勇的工农红军的来源。”7月11日,革命根据地的中央政权——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召开了第46次会议,决议“批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建议,规定以每年‘八一’为中国工农红军纪念日”。此后,每逢“八一”建军节,都要开展拥军优属的活动。中国人民解放军组成后,仍然以“八一”为建军节。

教师节的由来

9月10日是我国的教师节,每到这一天,全国都会开展各种尊师重教活动。

1950年,周恩来总理认为教师是脑力劳动者,提议以“五一”劳动节同时作为教师节。但因劳动节是全国性的节日,活动内容很多,而教师节没有单独的活动,“五一”并未真正成为教师的节日。

同类推荐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全集)

    《国学必读》分上下两册,上册为“文学通论”,凡收录三十七家文章四十四篇,杂记七十五则,目的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文章之利病可以析焉”;下册为“国故概论”,凡收录二十家文章三十六篇,杂记三则,目的亦是使学生“读之而古今学术之源流于是备焉”。全书讲解深入浅出,实乃国学入门之必备。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上)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 幽灵的白色魅影

    幽灵的白色魅影

    ,为何幽灵的传说经久不衰?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幽灵吗?幽灵究竟只是传说,还是存在于人们生活中?《幽灵的白色魅影》带你一起探寻幽灵的行踪,几千年来。追寻它产生的源头,带给你一个不一样的幽灵世界
热门推荐
  • 白雾

    白雾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海公案(中国古典公案小说精品书库)

    本书为清代小说。前六十回为《海公大红袍全传》;六十一回至末一百零二回为《海公小红袍全传》,今存道光十二(1832)壬辰年厦门文德堂刋本。叙述一位无私无畏的清官海瑞一生的故事。海瑞其人其事《明史》有载,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号称“南包公”。本书文笔粗疏,情节离史实颇远。
  •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回忆录

    阎锡山是百年前辛亥革命时山西起义的重要领导者,起义于十月二十九日以突击形式攻击山西巡抚衙门,一举成功,遂推选其任山西都督。从此,阎锡山统治山西长达三十八年之久。而且,在风云变幻的民国历史上,阎锡山始终是举足轻重的人物。
  •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经典

    本书精选了22家世界著名企业的营销案例,并从中提取了使其成功的营销法则。这些企业无不是本行业中的佼佼者,因此所选案例很具有典范性。每个企业的成功都是众多因素结合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单纯的因素所决定的,本书选取的正是支持这些企业成功的营销精髓。我们努力将市场营销的原理渗透到每一个案例、每一个法则之中,希望每一个法则都能昼通俗地体现营销理论,方便读者朋友的理解和掌握。
  •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娱乐圈大神聘妻:天价小助理

    某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方圆圆躲在浴室里严肃地说:“虽然我身在娱乐圈,虽然我是你的助理,虽然你很帅,但是我是个不接受潜规则的助理。”大神从兜里摸出个钥匙,道:“谁说你是助理?”“你聘请我不是当助理吗?”“你误会了,我聘请的是一个老婆,全职的那种。”话刚说完,浴室门哗啦开了。方圆圆:“…………”没路跑了……
  • 武炼穹苍

    武炼穹苍

    一起热血霸绝!一起纵横神识世界。成长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 天域苍穹

    天域苍穹

    笑尽天下英雄,宇内我为君主!万水千山,以我为尊;八荒六合,唯我称雄!我欲舞风云,凌天下,踏天域,登苍穹!谁可争锋?!诸君可愿陪我,并肩凌天下,琼霄风云舞,征战这天域苍穹?!…………天域苍穹官方群一:376497379天域苍穹官方群二:374474820
  • 红楼戏梦之黛玉

    红楼戏梦之黛玉

    孟恬儿,今年23岁,是戏剧学院的一名学生。平时酷爱看《红楼梦》,喜欢里面的诗词,常常为林黛玉的命运落泪。虽不是国色天香,也是天生丽质难自弃的那种。琴棋书画无一不通,这要归功与她亲爱的妈妈,从小就逼着她参加各种补习班。一头乌黑顺直的长发,一袭白色的连衣裙,也有一丝大家闺秀的味道。追求恬儿的男生也不少,可她喜欢上了科技大学一个叫林宝玉的男孩儿。这个宝玉还真是个被长辈宠坏的小白脸,身边的花花草草不在……
  •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天才脑筋急转弯(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

    见习记者于之恒被派去执行一项特殊使命,究竟是什么使命,因为使命的高度保密,于之恒也不知道。抵达目的地之后,看到一个个触目惊心的现场,随着内幕的层层揭开,于之恒感觉此行确实值得,于是,他深入调查,决定按照领导的要求搞出一个惊天动地的报道来。当他像秘密战士一样一路过关闯将,终于掌握了完整的资料,并且花了不少心血完成了采写任务时,结果又却出乎意料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