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无疑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与骄傲。百年以来,无数北大、清华人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复兴奔走拼搏,奋斗一生。他们心忧天下、自强不愿的精神铸就了中国大学不朽的精魂。然而,时至今日,随着一连串有损北大、清华形象的事件接踵发生,我们对这两块金字招牌的尊重已经开始动摇……
不仅仅是炒作
2002年3月份的一个新闻,引起了北大和清华学生很大的反响。因为在一个招聘会上,一家公司赫然打出“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一时间引起轰动,这个公司也为自己做了很好的自我宣传。不过据调查,这家所谓的国际一流企业,其美国总部是一家办公室设在美国普通居民的平房内的夫妻店,门口连招牌都没挂。其在美国的注册的时间竟比其“北京代表处”还要晚8个月。并且,该公司“北京代表处”成立后,一直从事着非法的移民服务活动。
在免谈事件发生后,笔者登陆了两个学校的BBS,并采访了几个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近乎一致的反映就是认为这种做法太偏激了,是“那个企业在炒作”,不是北大、清华自身的问题。
“能考上清华本身就证明我是优秀的,能从这里毕业也证明了这一点,这里有全国一半的精英。”
“清华的学生可能是换工作比较频繁,我们需要经常的新鲜的工作来刺激我们的欲望。”
“他们不和北大清华的谈,北大清华的还不愿意和他们谈呢。”
几乎每个人的姿态都很高,可是他们都是高人吗?
不可否认,这家公司的做法有些偏激。然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北大、清华是否也应该自己反思一下呢?究竟自己培养的学生到底怎么样?北大、清华在愤怒和回击的同时,是否也要想一想,问一问:为何不要北大、清华学生?
金山软件股份公司负责人力资源的助理总裁高宁宁指出:金山公司员工中没有一个是清华、北大的毕业生,清华、北大毕业生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其他名校的学生也完全具备。高宁宁对笔者说,金山公司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一定具有最优秀的学习成绩,但一定要有学习的能力和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灵性和悟性。而人大、天大、北理、南开、浙大、武大等普通名校的学生也完全具备这些能力。北大、清华除去考研和出国之后那极少数的可参加就业的学生,他们的灵性和悟性未必就更强,更何况他们的眼里也只有那些超级跨国公司,即使像金山这样在国内已经颇具实力的公司也并不能吸引他们的加入。金山作为一个成长性企业,薪资虽然比外企低很多,但是却可以获得很多、很快的发展和升迁的机会。在金山公司有很多这样例子:他们毕业于普通高校或名校,但是做出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在公司中晋升很快,担任了一些重要职位。
这一说法应该引起北大人足够的重视。北大人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让大家引以为豪的?北大学生还有多少能力可以让我们在未来社会或未来的工作团队中做出贡献?作为单个的学生来说,他们固然是人才市场的一个自由劳动力,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背负着培养自己的学校的期望的。在学校的时候,学生为自己的学校而自豪;而当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时候,就应该使学校因为自己而自豪,要自觉地为母校增光添彩。可是如果这个社会因为排斥他们而不给予机会,他们又如何来实现自己对于学校的回报呢?
为何就要北大、清华?
无独有偶,在我们深入调查采访这次“免谈”事件的过程中,却在无意中遇到了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招聘:点名只要北大、清华。而这次事件的主角与“免谈”事件中名不见经传的那家小企业相比,简直是超级大鳄——摩根财团下的摩根大通公司。2002年3月15日下午,清华就业中心报告厅里满屋子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但是从头到尾却没有一个人讲中国话——摩根的招聘从头至尾全是英文。
据美国摩根大通公司投资银行中国区总裁朱德淼向笔者介绍:摩根财团今年是第一次在中国地区招聘应届毕业生,并且是“只要北大、清华的”。因为摩根所有员工都是从世界上最有名的十几所一流大学中选拔出来的,来北大、清华也是慕名而来,因为这两所学校是中国最有名的一流高校。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摩根公司中有一些北大、清华毕业的员工(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后来又曾就读于国外名校)在公司里表现优秀。如果今年招收的北大、清华学生表现比较好,他们以后每年都会来这里招聘。
不难看出,即使如摩根这样世界一流的公司,对北大、清华的品牌也是认同的,也承认它们是国内高校中的一流品牌。也正是因为这种认同,出于提高招聘效率的考虑,摩根才“只要北大、清华”的毕业生。事实上很多公司正是和摩根公司一样是冲着北大、清华的盛名来的,这种盛名既有来自北大、清华作为百年名校积累和继承下来的历史荣誉,也有来自一些优秀的北大、清华毕业生在社会上所创造的现实业绩。
历史的盛名也好,现实的业绩也罢,历史与整体的优秀、强大并不意味着现实中每个个体就可以无条件地享受这种优越。盛名不应该成为骄傲的资本和沦落的理由,而应该成为一种鞭策的动力和压力。在清华的BBS上,笔者看到这样一段触目惊心的话:“就算我们什么都不会,至少我们还有清华这面牌子,就考(靠)这面牌子,我们也不会饿死”。同时又听闻北京大学最热门专业的一名应届毕业生因为三门功课不及格而只能拿结业证书,笔者震惊之余再次愕然。
在3月15日摩根公司的招聘现场,几位重要人物全部登场,显然,他们对此十分重视。但是,清华学生回应的热情程度显然不能令摩根满意。且不说报告厅内并没有出现座无虚席的场面,即使坐在现场的学生,提问时也并不踊跃,一共只有四五个同学提问,其中还有一个女生两次发问。不知道是清华学生英语听说能力难以应付这样场面,还是清华学生确实对摩根不感兴趣。不过摩根可是世界上最大的财团,投资银行也是最赚钱的行业,而摩根对应届毕业生提供的薪资待遇的允诺也是:一定是全中国最好的。
朱德淼在招聘演讲结束后说,他希望清华学生以后参加这样的招聘会,应该穿得正式一些,准备得充分一些,这样也会给他们留下一些好印象。朱德淼对笔者强调:在摩根公司的用人要求中学习成绩只占25%的比例,摩根用人的三个核心是:第一,要正直;第二,对知识的理解要有很多的追求和好奇;第三,要知道怎么与人打交道,与同事打交道。他特别指出,有些人非常聪明是天才,但是他不会和人打交道,这样的人可以去当科学家、当作家,但是很难在像摩根这样一个大的机构里取得成功。对摩根来讲,这一点是最重要的。
微软上海研究院每年都在中国招收一些应届毕业生,他们的目标也主要是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和复旦大学。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经理唐骏也告诉笔者:中国的大学里非常不注重人的交流能力与外语能力。在交际能力方面,中国大学生与国外的大学生相比,差距很大;在外语能力上,国内的大学生只会考试,但不实用。微软用人并不讲究专业对口,需要的是实用型的人才,他们在学校里学的课程在工作中几乎用不上。
国内外许多知名公司无一例外地只把专业素质、学业成绩作为考核人才的一个基准,而学习能力与意识、正直、诚信、谦虚的品质与待人接物处事的能力才是他们最为看重的条件。而这必不可少的一项恰恰是我们高校教育中所缺乏的。
国家教育研究所高教中心主任李志仁说,上学和工作是两回事。学习成绩好,考试成绩高,在实际工作中并不一定就表现最优秀。在实际工作中,名校的毕业生未必一定比其他高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更高,能力更强。这里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却没有必然的关系。“不管黑猫白猫,逮住老鼠才是好猫”,清华、北大的毕业生不能适应自己的岗位,也一样会遭到淘汰。而能抓住耗子的猫显然仅仅拥有专业素质还是远远不够的。李志仁援引一位国外教育专家的话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学习知识、技术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智力因素也就是智商在起作用;但是要做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扮演好自己的社会角色,做好自己的社会定位,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更多的是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而非智力因素也就是情商的培养,在我们高校教育中还很欠缺,这种欠缺在名校学生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