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500000010

第10章 北大的老大情结 (2)

当然,北大还可以满足于国内第一的“综合性大学”的称谓,北大人最引以为自豪的是:北大是university,而清华充其量也只是一个college。如果这一说法在十年前仍然成立的话,那么现在则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了。1993年,清华在已有的人文和社会科学学科系、所的基础上建立了人文社会科学院,1999年又恢复了法学院,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并成立美术学院,2000年在公共管理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共管理学院,2001年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北大的文科霸主地位将面临全面的挑战。也许在不久的将来,北大文科“老大”的地位也会动摇。用历史的眼光来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清华历史上就曾有过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国学四大师”,朱自清的散文也是北大作家很难写出来的。

就算排除上述因素,仍旧视北大为中国的“第一”、“老大”,可是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在中国排名第一的北大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多少呢?前不久,上海交通大学21世纪发展研究院和高等教育研究所完成的一份研究报告,以较为充实的数据和具体的分析指出,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总体上与美国一般公立研究型大学处在同一层次上,许多指标已经处于明显优势。总体来讲,这两所大学应处在世界大学体系的200~300名之间。北大与清华的较劲,由此看来只是一种低水平的竞争。土耳其是横跨亚欧大陆国家,他们的国家足球队如果在亚洲排名的话肯定是第一,理由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得了2002年世界杯的第三名,更重要的是他们战胜了亚洲的老大日本和韩国。但是他们并没有参加肯定出线的亚洲区预选赛,而是宁愿参加高手如云的欧洲区预选赛。从土耳其足球队的身上,北大应该学习什么是谦虚,什么是真正有价值的竞争。

我们知道从1999年起,赛艇作为一项承载两校友谊的活动被引入到北大和清华中来,颇有点牛津与剑桥的味道。可是自从第一届北大意外偷袭得手外,北大就从来没有赢过清华。北大是不愿服输的,当然也就不会置失败于不顾,因为这关系着“老大”尊严的维系。于是,北大每年都要投入大笔经费用于赛艇,并且将赛艇作为北大体育中的重点项目。这多少让人有点费解,赛艇毕竟只是几个人的运动,与其在这上面挖空心思,还不如多花点钱改造一下尘土飞扬、沙砾成堆的一体,这样北大学生就不至于没有场地踢球了。北大之所以重视赛艇,无疑是为了从清华手中夺回面子,堂堂北大怎么能在这上面输给别人呢?而这样做的后果却是缺乏资金支持其他项目的发展以及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据说北大某器材室欲购入一批二手器材,还得首先经负责后勤的校长打报告,这样的“小气”似乎与北大在赛艇上的“大手笔”不相对称,也实在是对不起北大贵为“老大”的盛名。

【雄伟壮观的百年纪念讲堂向世人展示了北大之“老”】自1998年,江泽民提出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以来,北大与清华都成了这一理想的积极实践者。两校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无休止的争吵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进步。北大百年纪念讲堂的建立遭到了很大的批评,其中主流的反对声音是:与其花上亿的资金来建一幢房子和几个座位,不如把钱花在多购几本书上。尽管北大图书馆是亚洲最大的大学图书馆,但真正能读的书并不是很多,除了有很多书不能找到之外,许多书也是明显地供不应求,这多少影响了北大学生的学业进步。北大的后勤管理也是一团糟,以食堂饭菜的性价比而言,北大学生普遍认为北大食堂的饭菜价格普遍高于其他院校。前不久,住在北大万柳公寓的学生发起了一场“罢餐”运动,起因便是食堂饭菜太贵,而且有的食堂师傅连起码的算术都不会,经常出现乱打卡的现象。所有这些,都是与建设一流大学的理想背道而驰的,此情此景,北大还有什么理由妄称“老大”。

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北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漫长的追赶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放下老大的架子,谦虚地向别人学习,而不是盲目地自夸。谦虚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之一,同时也是一所大学综合素质的体现。所谓谦,是指谦让,北大没有必要去争每一个第一,只要能够担负起“老大”的责任就足矣;所谓虚,是指虚怀若谷,这也是北大值得骄傲的地方,既然已经有了这样的传统,就应该继续发扬光大。惟其如此,北大才有希望步入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列,否则只能背着“老大”的盛名,在全中国人的谩骂声中,逐渐地淡出历史的舞台。

北大的高门槛

中国人历来喜欢以门槛的高低来衡量机构的地位。在古代,要考取进士,首先必须经过乡试与会试,这导致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悲剧,许多花甲之年的老人还在为争取功名而努力。最为荒谬的是,为官要捐多少银子,亦即财富没达到一定数量,将入不了为官的门槛。也难怪古代的皇宫都是围墙高耸,这让百姓望而生畏;皇宫的大门都有很高的门槛,似乎是在警告大臣们:这是皇室的地方,你们进出都得小心点,以免摔得头破血流。然而,如此之高的门槛却最终被证明是作茧自缚,这也就怪不得溥仪把故宫的门槛都锯掉了。

作为大学,北大的门槛历来是最高的。能够进入北大的学生,都是有着非凡才智,并通过“过独木桥式的”高考的。北大历来是高考状元的集结地,下面的数据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1999年,北大共录取全国高考状元44人,其中文科29人,理科15人。

2000年,北大共录取到全国文史、外语、理工类高考状元46人,其中文科29个,理科16个,外语类状元1个。北京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文科前3名都入住燕园。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奥林匹克竞赛的十九名学生,获得八金八银的十六人全部成为北大新生。

2001年,北大共录取全国高考状元38人,其中文科29人,理科9人,各省前5名的学生绝大部分被录取到北大。

2002年,北大共录取全国高考状元45人,文科第一名更是为北大所包揽。同时,奥赛金奖得主中的大部分也被保送进入北大学习。

面对如此之好的招生形势,北大岂能悄悄作罢,这难道不是北大“老大”地位的最好证据吗?为了将这些证据公之于众,北大每年都要在三角地的橱窗中供出这些状元与金牌得主,当然也有一些著名的体育运动员与文艺明星了。北大在三角地设立的“新生状元走廊”,在每年的九月都是北大最为灿烂的风景。每次徘徊在这些“圣像”之前,我都不禁会问:北大这样做的目的何在呢?炫耀北大独步中国大学的霸主地位?滋润最高学府网聚八方精英之后的沾沾自喜情怀?还是让所有学子感受封建科举金榜题名的“人文关怀”?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北大能否再造新的辉煌?】这一切似乎都不是很重要,因为高分本来就是名校的通行证。这些状元所取得的成绩是他们聪明才智与汗水的结晶,是培育他们的高中的骄傲,北大凭什么能沾他们的光呢?难道说是北大高高在上的地位激励了这些学子的奋斗精神吗?北大没有任何拿状元往自己脸上贴金的理由,“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北大惟一能做的只是塑造他们新的辉煌,北大真正做到了吗?一位国外知名的大学校长曾流露过这样的心声,北大的本科生绝对是全世界最好的,而对北大研究生的水平却不敢恭维。为什么这么多优秀的学生在经过北大四年的本科学习之后却成了不被他人看好的研究生呢?这只能说北大的教育体制存在着问题,至少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

北大的门槛,将许许多多才华横溢的青少年拒之门外,这其中让人们为之惋惜的是胡坚——一位因痴迷写作而导致成绩滑坡的另类少年,一位让余杰、孔庆东等青年学者不吝溢美之词的少年,一个被温儒敏、曹文轩等北大教授看好的文学天才。胡坚的《愤青时代》是我们这个时代难得的文化精品,他那王小波式的关怀,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于那些即使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也是一种超感体验。曹文轩对《愤青时代》的评价是:“在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中,营造一份荒诞,一份苍凉,一份出自少年的思索,让人不免有惊诧之感。”余杰则干脆将其称做是“中国少年的第一部智性之作”。这对于一个年仅18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难得的评价。

这样一个少年,却硬生生地被挡在了北大的门外,以充满“人文关怀”著称的北大是以什么标准拒绝了这样一位偏才的少年呢?症结在于“目前文科生没有相关的保送政策……因为文科的才华很难界定,有了政策就会有人通过这个缺口牟取私利。”这样的解释再荒谬不过了,既然理科有相关的保送政策,文科就不能有吗?说文科的才华很难界定,难道仅仅是因为理科的才华可以凭借一两块竞赛的奖牌来衡量吗?事实上,对于偏才,我的理解是,文科比理科更能让人理解,文科的偏才也比理科的偏才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因为人文的东西本来就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是纯属个人体验的东西,一个在文学上有很高造诣的人并不一定要求他具备很深的法学、经济学或政治学的知识;而理科的相关性则很大,在理科上的偏才更容易制约一个人的发展。所以,以这样的理由来拒绝一个充满希望的少年,无论如何都是一种遗憾,既是胡坚的遗憾,更是北大的遗憾。

据说,后来武汉大学破格录取了胡坚。这不由得又一次让我开始审视北大的宽容精神,为什么同是国内知名大学,在对待偏才时,会出现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呢?难道仅仅是因为北大比武大的地位更高?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将武大保送胡坚视为媚俗,难道北大因为拒绝了胡坚就可以称得上是“高雅”了吗?

每一个稍有知识的人都应该拒绝这样的规则——“目前文科生没有相关的保送政策”。这样的规则只会造就平庸。也许在一个平庸的时代,只会将天才视作洪水猛兽。但是,北大你不该这样啊!你的责任就是为那些被世人所鄙弃的天才寻找一个栖身之所,这才是“燕园”的本义;你不该为了规则而牺牲天才,进而落入平庸。你这样做对得起祖宗留下来的“兼容并包”精神吗?北大,你应该将你的“人文关怀”播撒在每一棵充满希望的种子上,让每一个天才都有机会得以沐浴你的恩典。精英的殿堂是能够容纳任何特立独行的怪才的。

尽管国家目前还没有关于文科偏才生的保送政策,但是聪明的北大是不可能想不到办法来解决这类问题的。孔庆东曾说过,“希望能给那些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才华的年轻人以机会,让他们在成长的年龄可以接受北大文化的熏陶。”温儒敏教授也曾经为几个类似胡坚的偏才生问题找过学校。他们都曾认真地读过胡坚的书,对于胡坚的文学水平是非常了解的,而且他们都认为胡坚是有资格进北大的(当然只是就文学水平而言),要不他们就不可能为此去找校方了。如果我们接受孔庆东和温儒敏的判断的话,如果我们也认可北大“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教育理念的话,那么,胡坚就应当成为北大的一员。但是国家和校方的难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问题就转化为如何制订合理的规则来保证每一个希望成为、而且有能力成为北大一员的人才都能够接受北大的教育,而这正是现行的教育体制必须正视的问题之一。

同类推荐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悦读MOOK(第五卷)

    悦读MOOK(第五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美国种族简史

    美国种族简史

    罗永浩倾力推荐!为什么今天还要回顾一个国家的种族历史,反思各种族在同一片土地上的生存状况,即使在建国已有两百多年的美国,在种族已经实现了“平等”的今天。人是社会性的动物,追求集体感和身份认同是自然的选择,在种族繁多的美国,因为融合、改变带来的矛盾冲突尤其突出。一个少数族裔融入的过程伴随着各种痛楚,常不为外人道,而在美国,德国人、日本人、法国人、华人、西班牙人、波多黎各人走过的成为“美国人”的道路也各有辛酸。也许,你认为自己了解种族的问题,理解文化震撼,但读完本书,或许你会发现对种族的误解还深深存在,急待改变。
  •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

    《杨红樱教育观漫谈》杨红樱的文学作品是滋养孩子心灵成长的精神食粮,更是蕴含丰富教育思想的教育指南。秉承苏霍姆林斯基先进的教育理念,杨红樱反对格式化教育,尊重孩子的个性,主张把快乐还给孩子,用情感温暖成长,以博识推动发展,倡导充满人性关怀和游戏精神的生命教育。解读杨红樱畅销书作中的教育智慧,自当会引发我们对儿童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积极的行动
热门推荐
  • 村民组长的五月

    村民组长的五月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无名少年

    无名少年

    天仓山,天仓山,云吞雾吐不见边。巴山为老大,我为老三。米香滔滔送东家,穷人只沾边。只有景致拿不去,是公产,是公产。河对岸山名为五峰山,山腰有个最穷的人住在岩洞,人称陈三麻子。从来穷人多富人少,穷人养富人。土财主呢?如山中的菌子,哪儿不长几朵?
  • 料事如神

    料事如神

    温暖千万人的成功智慧书!人生励志必备书! 无论寒冬暖春,信心都是力量之源。信心来自我们的内心,来自对自己和他人的肯定与信任,来自对自己以及周围环境的清醒认识,来自勇往直前的勇气、胆识和锐气。 信心是廉价的,谁都可以有;信心也是无价的,只有你的信心才能解救困境中的自己!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周克芹散文随笔

    周克芹散文随笔

    文学总是要经过人民大众和时间长河的双重检验的,一时的喧嚣和风光证明不了真正的价值,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我深信,经过十年百年,再回头看,二十世纪的尘埃落定,喧嚣散尽,许多现今风光一时之辈,都将伴着他们的腐花败草随风而去,消踪失影,而周克芹,这棵峥嵘大树仍将屹立在历史的荒原上。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遇见你的极光是终点

    遇见你的极光是终点

    【已完结】十八岁生日那一晚,她成为了他的女人,本以为一夜过后,他们不会再有所交集,但上天让她再次落到他的手里。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他挥金如土誓要她的一切,她却对他的万般宠爱不屑一顾。终于有一天,他的愤怒到达了极限。“女人,怀了我的孩子还想跑,你有问过我的意见吗?”【新书一宠成瘾:老婆你好甜-欢迎阅读】
  • 撞上竹马:腹黑校草萌呆妞

    撞上竹马:腹黑校草萌呆妞

    【小甜文,已完结】这是一只彪悍的卷毛小怪兽,把一只别扭“受”扑倒以后的故事。真的只是……纯扑倒。本文涉及伪青梅竹马、伪欢喜冤家、伪校园爱情、伪娱乐圈文案无能,将就着看吧╰( ̄▽ ̄)╮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罗密欧与朱丽叶

    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个家族世代为仇,但双方的儿女罗密欧与朱丽叶却一见钟情。迫于家族之间的仇杀,两人秘密举行了婚礼。后罗密欧因替友复仇刺死了朱丽叶的表哥而被放逐,朱丽叶也面临被逼婚的窘境,服安眠药装死。罗密欧赶回,不明真相,自杀殉情。朱丽叶苏醒以后,见爱人已死,也在悲痛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