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6400000008

第8章 神奇的四大发明——火药 指南针 造纸与活字印刷

九百多年以前,在烟波浩渺的长江上,发生了一场激烈的炮战:浓烟滚滚、炮声隆隆,金国的水军在火炮的轰击之下纷纷沉入江中。

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最重要地位的成果,就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了。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就没有现代科学宏伟壮丽的大厦。指南针、火药、造纸和活字印刷术,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为世界文明与进步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英国学者弗兰西斯·培根早在十七世纪就认为指南针、火药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事物的状况。”

(1)克敌制胜的火药

公元1161年的一天,在宽阔的长江江面上,发生了一场激战。金国的统帅完颜亮统领着60万大军向南宋发动了进攻,准备一举渡过长江,灭亡南宋。当金国的水军在采石一带开始强渡长江的时候,遇到了宋朝水军爆炸火器的猛烈攻击。宋军的战船在快接近金国战船的时候,立即施放霹雳炮轰击金军,只见一个又一个大火球先升入空中,然后又落到了金军的战船上。一霎时,炮声隆隆、浓烟滚滚,随着剧烈的燃烧和爆炸,金国的战船纷纷起火燃烧,焦头烂额的水兵纷纷落水而死,宋军大获全胜。

这场发生在800多年前的战斗,就是今天现代化大海战的一次预演,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使用火药制成的爆炸性武器进行的水面战斗。

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最重要的一项发明,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作出的最重要的贡献。正是火药的发明和应用,使得欧洲的资产阶级用大炮轰开了封建领主的城堡,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火药最初是谁发明的已经无从查考了,甚至连发明的具体年代,也已经无法弄清了。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火药是中国人发明的,是我国古代的炼丹家们最先发现的。

火药的成分主要是硫黄、硝石和木炭。在早期的炼丹著作中,如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葛洪的《抱朴子内篇》中,硫黄、硝石都是炼丹的重要原料,至于木炭更是炼丹家们不可缺少的东西。由于炼丹总离不开这三样东西,因此,可能不只一个炼丹家在无意中把这三样物质混到了一起在加热时发生过爆炸。今天,人们只知道“火药”二字来源于炼丹术士,因为这种会爆炸的“药”就是从炼丹家们在炼他们的“丹药”时发现的,所以就叫成了“火药”。但是,却没有人知道是谁第一个发现火药的。原因很简单:为了保密,炼丹家们的著作都是用隐语写成的,因此,直到今天也找不到那个最先“挨炸”的炼丹家了。

现存最早的关于火药的记载是唐代著名的医学家、药物学家孙思邈。在孙思邈的丹经中明确记载着:把硫黄、硝石放在一起烧炼的时候,如果有木炭掉进去就可能发生爆炸。到了唐代晚期,火药已经成了炼丹家们献给军事家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了。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药武器的国家,在公元904年唐朝末期地方势力之间的相互攻击中,第一次使用了一种名叫“发机飞火”的武器。到了北宋时期用火药制成的各种武器,如火药箭、火球、神火飞鸦等已被广泛应用到军事上,在宋朝抵抗北方金国的进攻中多次使用火药、火器等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公元1126年著名的开封保卫战中,宋朝的守军在李纲在率领下,使用一种名为“霹雳炮”的爆炸性火药武器,让进攻的金兵吃尽了苦头,死伤惨重。到了南宋时期,用火药制成的爆炸性火器无论在陆战中还是在水战中都已经成了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了。

现在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的一门公元1332年铸造的铜质火炮,是目前发现的全世界最早的火炮。

到了十三世纪中叶,西征的蒙古大军把从宋朝学到的制造火药和火药武器的方法传播到了阿拉伯国家。大约到了13世纪末欧洲人才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了解到火药的制作方法。后来十字军在东征的过程中,同当年的金军一样,吃尽了阿拉伯人的火药武器的苦头,最后终于学会了爆炸性火药武器的制造方法,但是,这时中国人发明火药已经800~900年了。

(2)航海中的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同火药的发明十分相似,今天已经不可能详细考察了。早在战国时期,我国就有了关于使用磁石确定方向的记载了。当时用磁石所做的指示方向的工具叫做“司南”。

到了宋朝,人们已经学会了用钢铁制造人工磁铁的方法。

最早发明的是指南鱼,有两种制法:一是把薄钢片剪成一个鱼形的小船,然后烧红了顺南北方向放到地面上,受大地磁场感应变成人造磁铁,再把这小磁钢鱼片放到水面上,就可以灵活地指向南极了。二是用磁石去磨针尖,然后用线把针吊起来,针尖就会指向南方。这种方法既简便又有效,为具有实用价值的指南针的出现,创造了重要的技术条件。

到了南宋时期,指南针的制造已经相当科学了。人们把指南针涂上腊,然后用一根蚕丝悬挂在一个木架上,并在下面放一个标有方位的圆盘,这样,在静止时指南针就会精确地指向南北了。这就是著名的“缕悬法指南针”。

宋代,我国的海外贸易非常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事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茫茫的大海上,水天一色,碧波万顷,如何辨别方向,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但是,有了指南针,一切就都好办了,人们再也不用担心在茫茫的大海上迷失方向了。我国是发明指南针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把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国家。宋代的航船在航海时,白天看太阳,晚上看星星,碰到阴天,太阳、星星都看不见了,就得完全依靠指南针了。在北宋徐竞著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中,有过十分生动的记载:在茫茫的大海上,水深如碧,起风后,波涛起伏,浪花汹涌。晚上,大洋中不能停船,只能看着星星前进,如果碰上阴天,就用指南浮针辨认方向。

航海也促进了指南针的发展。到了南宋时期,指南针的制造越来越高明了,已经出现了最早的罗盘。这种罗盘式的指南针已经开始把划分方位的装置和指南针组装在一起了,其精确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到了元代,人们已经不再依靠太阳和星星来辨别方向了,无论是阴天还是晴天都用指南针来导航了。

宋代,由于航海事业十分发达,我国的泉州、广州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业港口。世界各国来我国做生意的相当多,尤其是波斯和阿拉伯的商人来得最多。随着频繁的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我国的指南针制造技术逐渐先由海上传到了阿拉伯和波斯,以后又从这些地方传到了西方。到了公元13世纪,欧洲终于也在航海中使用指南针了。

如果说,中国火药的传入,使得欧洲结束了封建领主的反动统治,那么,中国指南针的传入,则为哥伦布发现美洲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条件。

(3)先进的造纸和活字印刷术

在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对文化和科学的传播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造纸和活字印刷术了。

造纸是东汉末年蔡伦进行改进后发展起来的,最早是谁发明的也无从考察。到了宋代已经达到了十分精湛的程度,然而,活字印刷术则一直到了宋代才发明出来。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完全不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可以确定为北宋末年的平民毕。

据记载,我国劳动人民大约在公元六世纪末~七世纪初的隋唐时期就已发明了世界最早的印刷术——雕版印刷术。到了宋代,毕在雕版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著名的活字印刷术。

毕是一个印刷工,他早就在工作中发现了雕版印刷不太方便,雕好的版只能用一次。于是,他首先试验用一个一个的木质单字来印刷书,但是,他失败了。因为小块的木字粘在一起后,要分散开第二次再用也很不容易,而且,木块的纹理疏密不一样,吸水后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这样一来就使得版面变得高低不平,印刷效果很差。毕日思夜想,一直也没有想出一个好办法。

有一天,毕坐在灶前,帮妻子做饭,他一边烧火,一边嘴里念叨着:“怎样才能找到既不吸水,又可以刻字的东西呢?”妻子指着旁边的瓦罐说:“这不就是不吸水的东西吗?可就是不能刻字。”一句话提醒了毕。他立即跑到附近的一个窑场,在烧窑工人的帮助下,用胶泥制成了一些刻成字的小土坯。然后放在窑里烧成了一个个很硬的单字。接着,他又按照书本的大小,准备了一块铁板,在铁板上面放了松香和蜡,然后拿一个铁框子放到铁板上,在铁框里排满了他烧出来的泥字,放在火上烤,等板上的松香和蜡开始溶化时,就用一块平板在活字上面压一下,把字压平,于是,一块活字版就排好了。这时,在上面涂上墨就可以印刷了。一页书全印完后,把铁板再烤一下,使板上松香和蜡重新溶化,然后用手轻轻一拨拉,活字便一个个掉了下来,准备重新使用。为了提高效率,毕准备了两块铁板交替进行排和印,大大地提高了书的印刷速度。

毕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我们今天的印刷术比起来,自然显得有些原始和落后,但是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已经具备了现代印刷技术的主要功能,因此是世界印刷史上的一次巨大的革命,对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自隋唐以来,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并不重视,所以盛唐时期最发达的是文学,最不发达的是科学。北宋前期,在自然科学上也建树甚微。直到北宋晚期和末元时代才产生了像沈括、郭守敬这样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及秦九韵、李治、杨辉、朱世杰这样的数学巨匠,科学也才重新到达了辉煌的顶峰。

历史上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的评价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评价的。其实,他们的功绩只不过是建立了大一统的、巩固的封建专制统治,而对于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尤其是对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来说,并没有起什么好作用。

同类推荐
  •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精彩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艺术漫谈

    我想,作为第一线教师,我们要紧的不是盲目地否定哪种教法,也不是去证明许多种教法的没道理,更不是将某种教法不加任何更改就糊里糊涂地照搬到自己的课堂使用。好的一线教师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学的百花园中,广泛采集对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以后,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教师有必要集各家教法所长,结合自身的素质、个人性格特点以及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找到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方法。同样是课堂,教师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同样一篇文章,不同的老师讲,有的时候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忽而眉飞色舞,忽而屏息凝神,这种课是一种享受。而有的时候,学生学得索然无味,忽而闭目瞌睡,忽而惊觉欠伸,这时的课则成了受罪。
  •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中华词源(超值金版)

    每一个词的背后郜有一个意想不到的故事,每一个俗语的形成都记录着一段历史生活。在故事中r解词汇的历史、典故、深意,使你成为一个更懂表达和倾听的人。《中华词源(超值金版)》精选汉语中妙趣横生的近千个历史典故,可以让广大读者朋友充分体会词语的奥妙,了解历史的真相。为完成《中华词源(超值金版)》,我们参考研究了大量专业书籍,从人类灿烂的文明中撷取最光辉、最耀眼的词语典故一一辑录在此,希望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词语的来源。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经贸文书写作大全

    本书详细介绍了各种商贸文书及金融管理文书的种类及写作方法,同时附上大量真实案例, 让经贸文书的写作变得简单易学!
  •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中国商人性格地图

    本书以华夏历史为脉络,炎黄地域为线索,深入解读站在商界前沿、处于事业高峰的商界达人的成功轨迹,剖析他们在创业守业、企业管理、商务谈判、社交处世、个性修养中所体现出来的性格特点。从中,你可以了解商业往来各方,降低商业交易潜在成本,知己知彼,游刃有余。
热门推荐
  • 木仙府种田纪事

    木仙府种田纪事

    一位亲情爱情都严重缺失的二十六岁女子,大学毕业后无意中得到一枚拥有储物和种植双重功能的空间戒指,于是自我放逐的在全国各地游荡,摄影绘画。后来身心疲惫,想要找个风景秀丽的山村隐居之时,却意外的穿越到一个物种极度贫乏的异时空,一时之间,她空间内原本极为普通常见的水果、蔬菜、水稻都成了独一无二的巨宝。这是命运的另一场考验?还是上天的神来之笔?是隐居山村,过平静自在,衣食无忧的日子?还是拿出物种,广播天下,造福百姓?她,一介身怀巨宝的弱女子,究竟该何去何从?(本文慢热,无宫斗宅斗,以温馨居家为主,盖房种地、收养孩子、周游天下!!!书友群号:四二七三七七九六,欢迎喜欢本文的朋友们聊天啊!)
  •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如果你和父母分隔两地,每年你能回去几次?一次几天?算一算,这辈子你到底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有人说100天,有人说25天,无论多少天,答案都是让人那么心酸。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去尽自己的一份孝心吧,哪怕是父母累时端上一杯水,寒时送上一件衣,痛时的一句贴心话,也会让我们操劳一生的父母感受到欣慰和幸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相公连连看

    相公连连看

    当医学院“女屠夫”遭遇古代“温良”腹黑男,一场非礼进行时火热上演……她,一手小李飞刀走遍天下无敌手,他,一张安良纯纯面具横扫遍地芳草,他,心狠手辣举世闻名,他,赫赫战功之下累累血债。后面一群美男追着跑,青芙一害羞就成百变芙蓉帝……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六天魔道

    六天魔道

    乾坤致极,魔道纵横。残云天下,祸害苍生。六天问世,株妖除魔。六天前世原为佛主座下的弟子(六玄子),因人间妖魔猖獗,佛主便派其降世下凡,重生到大明王朝的罗氏宗族苦修法术,降妖伏魔魔,保人间安宁,数十年后,罗氏宗族却遭到妖魔的攻击,家破人亡,后六天便拜入北海王城的日月神宗门下,从此在踏上了修仙之路。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一诺千命

    一诺千命

    从而陷入到历史的“罗生门”中,在真相与假象之间徘徊,曾经鲜活生动的著名人物,变得众说纷纭,或者由于别有用心者的篡改修饰,莫衷一是;变得扑朔迷离,或者由于岁月的风吹雨打,真假莫辩……,曾经脉络清晰的重大事件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