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40300000007

第7章 地震前有地光闪耀之谜

1976年7月28日,子夜已过,表针指向了凌晨3点钟。我国北方工业重镇唐山处于极度沉闷空气的笼罩之中。这时在室外乘凉的人们看见东北方向一道道五彩缤纷的光束升了起来,就像强大的信号灯一样,把大地照得亮如白昼。这些光束形态,有的呈片状散开,有的如彩虹飞架,有的似光柱冲天而起,有的像圆球飘忽不定。光束的颜色七彩纷呈,尤其是像银蓝色、白紫色等平时罕见的复合色令人眼花缭乱。高度众说不一,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这种火球曾在唐山市郊区引燃成患,烧焦了农田的稻谷。一些小学生见此情景,以为是天亮了,背起书包就往学校走,结果弄了一场笑话。光焰散去,大地开始颤动,几秒钟后,唐山变成了一片废墟。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这是一种强烈地震的前兆,被称为地光。

许多强烈地震都伴随有发光现象。这种特殊的令人毛骨悚然的自然现象,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被人们注意到了。我国是世界上记载地光最早的国家,古书《诗经小雅·十月之交》里就曾记述了2800年前陕西岐山地震时奇异的声光现象。书中写道,“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家萃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其中的“烨烨震电”之语,就是指的闪闪的地光。因为书中所写的十月系周历,相当于现在的农历八月,这时岐山、宝鸡一带雷暴季节已过,“十月雷电”显然是误传,应该是地震前的地光现象。后来在其他史料中,也有不少关于地光的记载,如“碧光闪烁如是”、“夜半天明如昼”、“夜半天忽通红”、“红光追邑”、“天上红光如匹练”等,多得数不胜数。

在国外,地光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注意。这种记载最早见于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伦的《编年史》,它记述的是公元17年小亚细亚发生了强烈地震。书中说地震前有人曾看到天空火光闪闪。日本的地光记载也很早,据日本地震学家安井丰推测,日本最早的地光记录可以追溯到1500年前,可惜这种推测查无实据。真正书录在案的是公元869年的《三代实录》,书中在记述陆奥地区的地震海啸时,曾提到过发光现象,距今已有1100多年。

人们在很早以前就知道利用地光现象来预测地震,我国古人总结的六条地震前兆,其中有一条讲的就是地光。“夜半晦黑,天忽开朗,光明照耀,无异日中,势必地震。”这类描述曾在不少书中出现过。但地光作为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被人们进行科学探索,则是18世纪以后的事。据《日本地震史料》记载,1703年12月5日元禄82级大地震前,有一位学者在研究了当地天空中奇异的发光现象以后,曾向幕府官员发出警告说,夜里将有强烈雷暴和地震发生。他在当时就注意到了地震与发光的关系,这是难能可贵的。18世纪中叶,当时的英国和北欧一带频繁地发生地震,并屡次伴随有地光的闪烁。在英国皇家学会开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英国学者威廉·斯图克雷第一次试图用地表电流来解释地光产生的原因,自然,他的认识是错误的。20世纪初,意大利学者里佐率先对地震发光现象进行特别详细的调查,他对意大利1905年9月8日卡拉布里亚地震的发光现象进行了广泛研究。在他的影响下,另一位学者加里也广泛收集了欧洲148例地震发光资料,在1910年的《意大利地震学会汇报》中发表了研究论文。

20世纪30年代以后,地震发光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人们对于地光的真实存在不再感到怀疑了,并开始出现了解释这种现象的理论假说。在这些研究中尤以日本领先。1965年以后,日本学者安井与近藤五郎、栗林亨等利用地磁仪、回转集电器等进行了观测研究,并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地光照片。1974年,我国学者马宗晋在研究了邢台地震以来历次较大地震的临震宏观现象以后,提出了“地光不仅仅是地震派生的结果,而应看作是临震共同发展的统一过程”。这就是说,应把地光同与它同时出现的其他现象联系起来考虑。随着地光现象资料的不断积累,人们从地光的复杂形态中领悟到它的成因也并非是单一的。由于地光发生的时间短促,机会难逢,过去的地光资料也常常缺少详细确切的说明,尤其是直到今天,还未解决仪器观测技术问题,因此地震中地光成因的研究还没有确切结果,仍然处于假说阶段。

地光是由岩块相对摩擦产生的。米尔恩是一位长年工作在野外的地质学家,有一天,他在野外采集岩石、矿物标本,手中的锤子落在坚硬的岩石上时,点点火星迸溅出来。米尔恩从这种现象中得到了启发,第一个提出了地光是地震时岩块相对运动发生摩擦而产生的发光现象。1954年,前苏联学者邦奇科夫斯基也把地震发光比喻为马蹄与石头道路撞击而产生的火花。

这种说法是探索地光成因的一次有益尝试,但它的解释只是对某种形态的地光说得通,对地光的其他形态则难以奏效。例如,有些地光发生在半空中,似乎与地面岩石的摩擦无关;有些地光还伴随有类似日光灯的自动闪烁,这显然也无法用摩擦生光来解释。另外这种观点也很难说明在震区广阔的范围内都可观察到地光以及球形光和柱状光的缘由。因为按照岩块摩擦发光的假说,地光应该主要分布在裂隙带附近,并与裂隙的分布方向一致,发光的部位应接近地面。例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时,有人看到本县大青山菱镁矿分布区出现强烈的白色光带,它与该地大量裂隙的分布基本一致,并紧贴地面,持续2~3秒钟,没有明显闪烁,然后突然消失。这种地光可以用岩块摩擦生光观点解释,但以此来解释所有的地光,显然是不全面的。

根据水的毛细管电位理论。日本学者寺田寅彦闲来无事,对物理学中的电动现象甚感兴趣。他看到液体和固体相对运动时,常伴随有一些电现象,即在液体和固体的接触面上会出现两层异种电荷。如果液体在压力下通过一个固体毛细管,那么就会在毛细管的两端出现电位差,这就是流动电位。这位学者由此萌发了水的毛细管电位理论,试图能在地光成因问题上一显身手。他认为,一场强烈地震所影响的深度可与地面波及的范围相当。在地震影响的深度范围内,地下水受到挤压,便通过岩石的孔隙向上移动,产生流动电位。寺田推测,地下水所受到的压力,相当于100千米厚的岩柱所产生的压力。根据计算,它所产生的电位差可达到300万伏。显然,这样巨大的电位差足以导致产生高空放电,形成地光。寺田的理论得到了日本部分学者的支持,但国际上多数学者对这理论提出了质疑。尤其是美国学者麦克唐纳对寺田计算出来的300万伏电位差表示怀疑。这位美国人设想了地球内部产生电位差的各种可能原因,研究了地下核爆炸时所产生的压力对地下水流经岩石和土壤中孔隙的流动电位的影响,结果发现,在300多米的深度范围内,能产生的最大电位差仅有几百毫伏。即使地震的影响能达到100千米的深度,所产生的电位差也不过几百伏,远比寺田所说的小得多。这样小的电位差,是不可能引起大气发光的。

这个水的毛细管电位理论,就这样夭折了。

石英的压电效应说。芬克尔斯坦和鲍威尔,当年曾是继美国人麦克唐纳之后水的毛细管电位理论的主要反对者。他们在推翻日本学者的理论以后,提出了石英的压电效应说,企图利用地电电位差来解释地光的形成。

1970年,芬克尔斯坦和鲍威尔首次发现了地震孕育过程中石英的压电效应。科学家们早在物理学的实验中发现,许多晶体在受到挤压或拉伸时,会在两个平面上产生相反的电荷,这种现象被称为压电效应。今天,它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仪器中,也被广泛应用于导弹、电子计算机、航天等尖端技术中。压电石英就是这样的一种晶体。由于石英在地壳中分布很广,地震是岩层长期受力突然破裂的表现,可以想象,在地震孕育过程中必然也有压电效应产生。两位学者推断,当石英在地壳中有规律排列时,如果沿长轴排列的石英晶体的总长度,相当于地震波的波长时,就会产生地震电效应。若地震压力的压强为30~330帕,就有可能产生500~5000伏/厘米的平均电场。这个电场足以引起类似暴风雨时的闪电那样的低空放电现象,产生地光。由于压电效应并不一定在地震发生时才有,所以在地震前的几个小时也可以看到地光。

如果按照这种理论,地光应该只发生在某些特定的分布有定向排列的大量石英晶体的区域内,然而实际上出现地光的强震区其地下岩石并非都是石英岩,而是多种多样的岩石,但无论地下岩石性质如何,都有出现地光的可能,这一实际情况与石英压电效应理论不相吻合。另外,石英压电效应理论也不能解释在一些震区观察到的极为独特的“电磁暴”现象。

更难解释的奇怪现象。1966年,前苏联塔什干大地震前几小时,塔什干上空突然发生了一场电磁暴。天空中耀眼的白光就像镁光灯一样,使人目眩。更令人奇怪的是,室内的日光灯无故自亮。科学工作者观测到电离层中电子密集度达到顶峰。

这次地光的奇异特征,显然很难用前面的几种假说解释。

1972年,日本学者安井丰等人提出了“低层大气振荡”的看法。他们认为,由于大气中含有各种正负离子,所以大地具有微弱导电性。当大气中的气体分子受到来自太空的宇宙射线和地球本身的放射性元素射线的撞击,结果使这些气体离子带电。地震区常会有以氡为主要成分的放射性物质,地壳震动把它抖入大气中,特别是在含有较多放射性物质的中、酸性岩石分布区和断层附近,大气中的氡含量将显着提高,这也将使大气离子导电性增强。这时如果地面有一个天然电场,那么就会向空中大规模放电,使地光闪烁起来。

我国地震工作者在研究了辽宁海城地震以后,发现震前氡含量明显增加,大气中电离子也明显增加,在震区上空形成电荷密集区,大气的导电率增加以后,在地面电场作用下便可能发生放电发光,大面积放电和氡蜕变放出的射线都可能产生荧光,使日光灯管闪亮。

这个低空大气发光理论,是目前比较成立的假说。不过,也有人认为日光灯管发亮的原因与地震时的高频地震波有关。

此外,最近又有人提出,黏土矿物也是地光的光源之一;还有人重新提出岩块摩擦生热与地光的关系,并考虑了电场的形成。这些观点也都不能圆满地解释地光的成因。

从现有资料看,地光是地震时有着多种成因的发光现象的总称。要想彻底揭开它的形成之谜,就必须加强对地光的科学观察,特别是要用现代的先进技术装备,及时地捕捉有关地光的各种信号,并仔细地区分不同类型,最后终将洞悉地光的秘密。

中国地球物理学家郭自强最近通过岩石压裂实验研究,得知岩石在受到压力发生破裂时,会放出强烈的电子流。地震发生之前,岩石受到地壳应力作用而破裂,也会产生强电子流,这些电子流可以通过地壳裂缝进入大气,使空气分子电离而产生地光,这是目前世界上对地光的最新解释。

同类推荐
  •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让身心与梦想齐飞(培养学生心灵成长的经典故事)

    在这套丛书里,我们针对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专门选择了一些特殊的故事,分别对他们在这一时期将会遭遇的情感问题、生活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以及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剖析和讲解,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以供同学们参考借鉴。
  •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车身涂装考试指南(模块G)

    本书为《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指南》辅导丛书之车身涂装考试指南,采用与培训教材相互对应的方式,按照学习要点、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的格式进行编写,内容紧扣考试大纲要求,突出重点。模拟试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分为判断题、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三种题型,模拟试题涵盖了所有的考核点。 本书可作为机动车维修技术负责人、质量检验人员、机修人员、电器维修人员、车身修复人员、车身涂装人员和车辆技术评估人员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习参考书,对正确理解和掌握从业资格考试内容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

    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启迪青少年的语文故事集——青少年应知唐诗名句的故事
  •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列那狐的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二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
  • 校园聚焦

    校园聚焦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战火纷飞的武乡

    战火纷飞的武乡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该书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罢不能

    爱罢不能

    只为等待着自己梦中的王子;六年后的现在,她才清醒的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遇不到王子的灰姑娘,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子心里住着他自己的公主;总要到了最后,她才明白,六年前的任淰以为自己是一个公主,自己不过是灰姑娘恶毒的姐姐,是在破坏着别人的童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像温州人一样思考

    温州人不是“天生的经济学家”,他们也没有未卜先知的本领,但长期以来,他们通过自身的经营和投资,不断积累起创造财富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可称之为温州人的经营哲学。
  • 酒品:饮出的格调与生活情趣

    酒品:饮出的格调与生活情趣

    本书介绍了酒文化,酒的起源,特性,功能以及饮酒的趣味和饮酒的知识,以助饮酒者的雅趣,让更多的人熟悉美酒香醇的人生价值与独特魅力。
  • 齐仙之福

    齐仙之福

    即便痴傻有如何,她相信自己一样可以踏入五行,轮回转世,问鼎大道!且看女主的成仙之旅!
  •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专属恋人:爱情保鲜期

    他无视一切高高在上,拥有无上权力却孤独冷漠!她善良美丽相信世间美好,却失去唯一亲人!谁知世事无常哪怕拥有再多却换不回亲人的性命,孰不知金钱也不是万能的!意外相遇让两个本来毫无交集的人相识、相知、相遇、相恋,而一切看似完美却带着深深的阴谋,他欺骗了她?还是她骗了他?传说爱情的保鲜期只有七日,而他们初次相遇认识七日、再次相逢也是七日、相知相恋更是七日,不知他们的爱情能不能打破爱情的魔咒……
  • 废女成凰

    废女成凰

    年少时光里的你,似水流年中的记忆,谁都有一段不堪回首却又不得不缅怀的过去......*****她是凤族小小神女,却是天生极品废材,身无灵力,二货又呆萌。他是仙界俊美仙尊,连破三十六道天劫,虽是仙身,犹胜神三分。当没心没肺的二货看上纤尘不染的仙尊,誓要将倒追进行到底!近水楼台先得月,一段废材神女逆袭史ps绝世仙尊养成记。在她最懵懂无知的岁月里,是他牵引着她走出孤独,白衣翩然,温暖如春。他宠她怜她,无人能解,一念沾尘,不复当年。百年相守,许卿一世无忧,可他却在她性命垂危之时,亲手拿走她唯一的一线生机。迷途误入三生路,人界匆匆数十年,金戈铁马、脂点天下,她为他倾尽一世年华,换来他一笔朱砂、血染云霞。都道他无心无情,谪仙绝世,可他却在她凤凰入劫、神形将灭时,以自身血肉之躯,祭起九千九百九十九盏长明灯,照亮万里长空,引她归位!若有情,何以长相负?若无情,何以长相思?*凤汐:“清之,三世情痴,一念成魔,这三生路这么长,我每一世都觉得我一定是见过你的,可你却没有一世是认出我的。所以这一世,终于,是我要先将你遗忘.....”“我原本以为自己缺的只是一颗七窍玲珑心罢了,却原来,缺的是这世上的所有珍贵的东西!”“如果,非要说我们之间有错的话,无非是错在,当年梨花树下,我多看了你一眼!”一眼之念,要用多少年来深藏,一恋成痴,要用多少世才能成就地久天长......如有爱,是云聚处清风自来,如有虐,是情到深处自难免,简介无能,正文绝对精彩,小伙伴们,我们来一起见证一段废材神女血泪逆袭史吧!推荐好友七月挽风的的文文:《上神太难逑》http://m.pgsk.com/a/792449/
  •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春意融融(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