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钟情的青少年男女初次相见,除了对对方良好的学识和风度、优美的身体仪表、得体的进退谈吐等外显人格特征表示悦纳、接受、欣赏外,异性交往在审美标准上的“生理效应”也是激发情感的重要因素。可以认为,陷入一见钟情的青少年男女,一般都伴有一定的亲近、愉悦、爱慕等情感的或生理的体验与感受,这正是异性相吸的“自然”基础,对于那些“身份”相当的青少年男女更是如此。
青少年朋友们都知道:初次见面就有好感或者志趣相投的情形,在很多情况下,在同性间也会产生,但这种感受是有别于彼此爱悦的异性在初次见面就有的那种体验。若“一见钟情”是异性间首次相见便彼此爱慕的话,那么“一见如故”则可以说是同性间初次相识就情投意合。不过,这种情投意合既可能是志同道合、相见恨晚,也可能是奸邪相爱、臭味相投。从表面上理解,一见钟情与一见如故这两种心理现象虽然在心理这程上是极其相似的,但是在生理机理与情感内容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青少年“一见钟情”的几个特点
青少年的一见钟情有“先入为主”的特点。这里所指的“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往往是对方的外表。当青少年朋友们邂逅一异性时,对方的容貌、风度、谈吐等外在形象和气质唤醒了他们潜意识中的美的偶像,使原来朦胧的潜意识清晰起来,与现实中对方的形象应合,于是便自然而然地进入了美感共鸣状态,产生“踏破铁鞋无觅处”、“有缘千里来相会”的惊喜。
由“一见”就成为恋人的青少年是由于当事人经过长期的积累及思想的整理后,所形成了善于捕捉、挖掘、感受对方内蕴美的高级审美直觉。这种认知克服了低级直觉的缺陷而渗透了理性因素,双方在“一见”的瞬间似乎就沟通了情感交流的渠道,并经过必要的深交、协调,彼此钟爱。但现实生活中这种所谓的“首因效应”而看错人,看错对象的却大有人在。
国外一些社会心理学实验也证明:对于初交的异性而言,对方的美貌具有特别的诱人的魅力。如果自己在一场舞会结束后,被试者回答是否希望再次同对方相会时,与再相会有关的只是对方的容颜,而不是其他如智能、性格、气度等,美貌者是异性最希望再次约会的对象。因为人们一般认为,美貌者还有其他好的属性,如自信、自强、性格开朗、性情温和等。但是,这种所谓的“光环效应”的可靠性对于没有恋爱基础的青少年来说只是一个未知数。
如何对待“一见钟情”
有一项调查:在一项对5000多位已婚男女的抽样调查统计中,初访者中有14.1%的人认为自己与配偶是“一见钟情”,而双方是否一见钟情对夫妻婚后的感情和幸福感无明显的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恋爱时都着重追求浪漫,异性之间不期而遇的奇缘有增多的趋势。但是,青少年一定要明白,一见钟情只的自己的一种爱情错觉,并不能给自己带来长久的幸福,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当时瞬间的感觉。
青少年由于各方在都还不成熟,在恋爱时未必能把握成熟的恋爱标准和审美情趣,直至自己在青春期就懵懵懂懂地坠入了一见钟情的潜网。因此,需要给自己泼点冷水,要以时间来深化彼此的了解,全面考察对方的内在品性,尤其对不利条件和缺陷都要有清醒的认识。
青少年朋友们,假如你已成为一见钟情的俘虏,不必惊慌、担忧,因为这毕竟是一种美好的经历和缘分。但同时也不要为对方的外在美蒙蔽,而要多一些理智和清醒,少一些“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幻觉,在双方的互动中增进沟通、融合个性,以便使自己作出更好的选择,避免因自己的一时冲动的而酿成草率的结果。
4.是友情还是爱情
青少年无论在家里、学校或是社会同样都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际交往。这种广泛的交往范围,他们既有同性知己,又有异性朋友,然而,这种类型的人比那些少交朋友或只有同性朋友的人在个性发展方面更完善,思维情感更丰富,自制力更强等,他们都具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容易养成积极乐观、慷慨大方的性格。这些人际关系的交往不仅影响着青少年心理及个性的形成与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青少年今后成长的道路。
故事一:尹某是一个初三年级的女生,在过16岁生日时,邀请了十几位同学作客。文艺委员还唱了一首尹某最爱听的歌来助兴。尹某望着文艺委员,听着他娓婉动听的歌声,联想到文艺委平时对她的热情和主动帮助,突然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特殊感受。从那儿以后,她一看到文艺委便不知所措,她想见他,又怕见他。并且,她认为文艺委员不管是上体育课跑步还是下课她与别人讲话时都处处留心着自己。
故事二:赵刚与同班的一女生相恋,他们常常形影不离,一起上学,放学一块回家,好象有说不完的话,一到星期天,他们就千方百计从家里跑出来,逛公园、看电影、滑旱冰等等。不管干什么,只要两人在一起都觉得特别开心。但不知为什么,过段时间后,两人在一起似乎没什么话可说了,一块玩也没什么兴致了。因此,赵刚就开始怀疑他们俩之间是否真的是爱情。
心理透析
一个人进入青春期以后,了解异性、接触异性以至爱慕异性,逐渐成为内心的一种渴望和需要,这是很自然也是很正常的,没有这种渴望和需要反而不正常。
对于青少年来说,异性之间的交往很重要。目前,有不少青少年困惑与异性交往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男女生的交往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日常生活中必须的,这有助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青少年在与异性的交往中,时常发现某些言谈举止是同伴喜欢的,就把它作为一种鼓励,对这些行为起到了强化作用,从而来提高自身的言谈举止的修养。相反,若是某些言谈举止不能被异性所接受,这样他们就会有效地控制这些不良行为的再度出现。
在与异性的交往中,青少年还会从中积累了一些生活的经验,总结一些社交技巧,不但学会了在日常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意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学会把握与人们平等相处和竞争,从而,为以后立足于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友情和爱情的区别
一个人加一个人就等于两个世界是友情;
一个人加一个人就等于一个世界是爱情。
对对方淡淡的牵挂是友情;
对对方深深地思念是爱情。
爱情是太阳,多一个则会感到热,大地万物就会生烟;少一个则会感到太冷,世界冷寂冰封;
而友情是大海,多一滴它未必宽广,少一滴它同样浩瀚。
爱情讲究一步到位,没有它的人会茶饭不思,有它的人则会精神饱满;
而友情则是标榜日积月累,今天在这里失去了,明天则可以从那里补回来。
如果爱情在人的生命中存在一天,则被爱的人则会幸福24小时;
如果友情发展一世,其作用往往被唱到了追悼会的长歌里,刻到了墓志铭的小诗中。
此外,爱情和友情的区别的关键在于见面的频率,以及与对方谈话时的距离。
男女之间如果是纯洁的友情时,一般不至于总见面,而他们谈话的内容也多半是些不关痛痒的国际民生事物,谈话时的距离怎么都得隔张桌子吧。
爱情则不同,你与你爱的人说话时,就有一种想粘在一起的冲动。
但是,友情和爱情之间固然有区别,但是,友情不能去与爱情争什么东西,友情有友情的分寸,友情的基础是互相理解和体谅,是一种欣赏而不是占有,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很多朋友;爱情是两个人中最亲密的关系,宽容和爱是它存在的保障,爱情是某中程度上的占有和惟一,一个人不能同时拥有很多份爱情。
怎样正确与异性交往
虽然和异性做朋友对自己的全面发展有很大的好处,但也要注意以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