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看花开满树红,暮看花落树还空;
若将花比人间事,花与人间事一同。
——唐·龙牙
人活着一天,就是福气,就该珍惜。每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对那些不珍惜生命,不了解生命的人来说,生命是一种惩罚。在生活中,倘若能用惭愧的心看待自己,用感恩的心看待世界,感谢一切顺境、逆境,那么我们便能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对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感恩
【佛心智语】
山是大地的赐予,云朵是天空的赐予,生命是一种赐予,我们的生活本身也是赐予。
在佛法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有生命的,正所谓大千世界的一花一草皆有佛性。大自然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其有无生命。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教义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宇宙间生命的尊重与关怀。即使只是阳光下一粒小小的尘埃,也能够拥有最美丽的飞翔姿态。一个生命,无论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的得道高僧,1924年,在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修道于宁波的七塔寺。他的挚友夏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这些所携之物,但弘一婉言拒绝。
他平淡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他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
“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是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请求说。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丏尊先生在说到弘一法师时,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是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宝,他很是珍惜。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真正的享受!”
弘一法师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了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事物都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抱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万事万物在自然界原本都应该享有自由的。悯物的本质一方面是珍惜,另一方面是对自由、生命的尊重。
因此,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
大千世界,存在的一切事物都不是死物,都可被看做是生灵。在佛家人看来,慈悲的对象不分贵贱,怜悯的对象不分死物活物,珍惜的事物不分有无,人世间的生命再小再卑微,一样要怜悯和珍惜。
一位佛学大师曾说,一扇小小的窗户,可以射进阳光;一颗小小的星星,可以照亮夜空;一朵小小的花朵,可以使满室芬芳;一个小小的善行,可以扭转命运;一个小小的微笑,可以传达情意;一句小小的慰问,可以安慰苦难。所以,小不可轻。小,不一定无用,小的威力奇大无比。所以,小人物不要自怨自艾,不要感叹自己的渺小。小小的星火可以燎原,每个人都有一颗小小的心,只要发心立愿,成佛都可以,那么人间的事还有什么是不可为的呢?
生活于世,我们身边的一切便都是世界的赐予。山是大地的赐予,云朵是天空的赐予。生命是一种赐予,我们的生活也是赐予。感恩每一个生活的细节,生活才能于平淡中现真醇。
每一次磨难都能产生一颗珍珠
【佛心智语】
如果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将每一次磨难都看成一颗美丽耀眼的珍珠,那么,我们将拥抱满怀的珍珠,将收获满满一捧的美丽人生。
佛学大师、杰出的书法家赵朴初居士对于佛教中有关感恩的教义极为提倡,他的书斋就取名为“无尽意斋”。“无尽意”原为佛家术语,意思就是,报众生恩,报国土恩。众生之恩无尽,国土之恩无尽,报恩之心意亦无尽。
在佛法中,也有“报四重恩”之说。一报感念佛陀摄受我以正法之恩;二报感念父母生养抚育我之恩;三报感念师长启我懵懂,导我入真理之恩;四报感念施主供养滋润我色身之恩。其实,无论是“无尽意”报恩,还是“报四重恩”,都是在告诫世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只有常存感恩之心,才会得到命运的垂青,才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一个寺庙的住持给寺院的新和尚立了一条规矩:每年年底,寺庙里的新和尚要对住持说两个字。
第一年年底,住持问新和尚最想说的是什么,新和尚说:“床硬。”
第二年年底,住持又问新和尚最想说什么,新和尚说:“食劣。”
到了第三年年底,还没等住持提问,新和尚就说:“告辞。”
住持望着新和尚离去的背影摇头道:“心中有魔,难成正果。可惜!可惜!”
新和尚心中的“魔”是他从不去想自己得到了什么,只知一味地抱怨自己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只知索取,不知回报,也不知感恩。学会感恩,对一个人非常重要,它可以让人从另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看待世界。
懂得感恩的人,会用积极谦虚的心态做事,会用时时感激的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他们总是能在大批的优秀人才中鹤立鸡群,脱颖而出,因为命运偏爱那些会对每一份收获和失去说“谢谢”的人。
常怀感恩之心,就拥有了人类最伟大的美德,就拥有了成功的基础。
寒冬腊月的时候,滴水和尚来到天龙寺拜见仪山禅师,但仪山禅师不允许滴水和尚进门,只让他在外面等候。滴水和尚只好跪在寺门前,一跪就是三天。
由于天气寒冷,外面又飘着大雪,所以滴水和尚冻得几乎失去了知觉,仪山禅师的弟子见他可怜,纷纷请求禅师让滴水和尚进到寺里。
仪山禅师说:“我这里不是收容所,不收容四处漂泊的人。”
到了第四天,滴水和尚的身体被冻坏了,倒在寺门外,但他又坚持着坐了起来。几次倒下几次坐起,雷打不动。仪山禅师的弟子再次请求禅师让滴水和尚进入,但都被拒绝了。
七天后,滴水和尚终于坚持不住,伏地不起。仪山禅师走出来探了探他的呼吸,见他还剩下一口气,就叫弟子把他抬进了寺中。
滴水和尚好了之后,有一天问仪山禅师:“师父,无字与般若有什么区别?”
他刚问完,仪山禅师就一拳打了过来,说道:“这岂是你能问的问题?”
滴水和尚捂着脸,这才醒悟道:“有和无都是肤浅的意识,你看我有,我看我无。我懂了!”
还有一次,滴水和尚生病了,总是流鼻涕,于是用纸擦鼻涕。
仪山禅师看到了,大骂道:“你比别人的血汗还重要么?浪费纸,就是浪费别人的血汗!”
滴水和尚再也不敢用纸擦鼻涕了。
别的和尚问滴水和尚:“师父这样对你,你怎么不生气呢?”
滴水和尚说:“出家人分三等,最下的一等是利用师门的风光来壮大自己;第二等是追随得道者的脚步,辛苦修行;最上等就是在师父的锤炼之下,得道正见。”
尽管遭受了师父的冷遇和批评,滴水和尚依然抱着感恩之心,把师父的锤炼当做促成自己修得禅法的恩惠,这份器量和修为,可以说到了精深的境地。
在佛的眼里,今天的一切都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最终应该加倍珍惜。我们要热爱生活,珍惜苦难,只有衷心感谢生命中所有的历练,才可以认真、务实地从最细小的一件事做起,才能以平心静气的态度正视错误,不断成长并完善自我。
面对磨难,我们可以选择直面,也可以选择逃避。无论做出哪种选择,磨难都是客观存在的,不可更改,可以改变的只有我们的态度。如果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将每一次磨难都看成一颗美丽耀眼的珍珠,那么,我们将拥抱满怀的珍珠,将收获满满一捧的美丽人生。
有对手的人生才不寂寞
【佛心智语】
每个对手或敌人,都是一块让人越站越高、越站越稳的石头。
生活中时不时出现一个对手、增加一些压力或一些磨难,并不是坏事。一份研究资料说,一年中不患一次感冒的人,得癌症的概率是经常患感冒者的六倍。至于俗语“蚌病生珠”,则更能说明问题。一粒沙子嵌入蚌的体内后,蚌将分泌出一种物质来疗伤,时间长了,便会形成一颗晶莹的珍珠。
对手、压力和磨难,是人生中难得的历练,这些历练最终将变成人生的财富。通过对手给予的历练,我们能飞得更高,跑得更快。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应当感激伤害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磨炼了我们的心志;应当感激欺骗我们的人,因为他们增进了我们的见识;应当感激鞭打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消除了我们的惰性;应当感激遗弃我们的人,因为他们教导我们要自立;应当感激轻视我们的人,因为他们给了我们进取的机遇。
时时用感恩的心面对一切,那么不论是快乐、幸福还是痛苦、绝望,都能让我们用心去感恩,去将它们化作生命中的宝贵财富。这样,在别人对我们抱有敌意、甚至不惜发起攻击时,我们就能明白最有效的反击不是以牙还牙,而是用智慧的引导来促进彼此的和谐。
在盘珪禅师说禅的时候,很多人都前来谛听,其中不单有禅宗的信徒,还有许多平民百姓和其他宗派的人。
久而久之,盘珪禅师的信徒便越来越多,而且不少其他宗派的信徒也纷纷投奔于他,结果激怒了日莲宗的一位法师。于是,这位法师来找盘珪禅师理论,决心与他斗法。
这位禅师来到盘珪禅师面前,大声说道:“这位禅师,听说你信徒众多,可以让很多人都对你信服,我却不然。你若能让我也同样信服你,那我就承认你的地位。”
盘珪禅师微笑着说:“那你到我的旁边来,我做给你看。”
这位法师依言过去。
“你到我的左边来!”盘珪禅师说。
这位法师走到了他的左边。
“哎呀,你还是到右边来,这样我们也好亲近一点说话。”
这位法师依言照做。
盘珪禅师笑着说:“你看,你已经服从我了。看样子你是个谦和的人,不如也坐下来听法吧!”
这位法师无言以对,不得不服。
盘珪禅师用智慧的善行化解了日莲宗法师的敌意,既显出了大慈悲的情怀,又为自我的修为提升了一个境界。这正应了佛祖的那句话:“慈悲没有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