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500000028

第28章 创新思维修炼 (2)

现在的语文和英语考试中都加入了写作部分,而且写作的比重一直在不断扩大,这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抒发自己的情感,这样更有利于全面考察我们学生思考的水平和学习的能力,这实在是一件好事。照理说,写作文运用的是发散思维,即使是同样题目,由于思考的角度、方式等的不同,每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不一样的。可让人吃惊的是,在近几年的中高考作文改卷中,很多改卷的老师都发现很多学生行文的结构套路、写作思路、语言表达等越来越雷同,甚至还不乏抄袭模仿之作,这着实是一件让人担忧的事情。考场作文趋同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被动地接受老师和专家的指导,或是在考场写作时“套用”模板作文造成的,

出现这种情况,有由于老师指导过度的缘故,但更多的却是由于我们的同学缺乏思考的能力,对于老师传授的知识只是一味地接受,误以为只要按照老师教授的写作方法,照搬照录下来就是正确答案了。在课堂上,我时常会遇到这样的同学,他们把我讲课的内容一字不漏地都抄了下来,也能把我当堂课的内容复述出来,可是却没有用心去思考我话里的道理,当过一段时间我再去问他我上堂课讲过什么内容时,他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更别提有什么自己的见解和想法了。

我前面已经说过,不经过思考,就不能将知识真正化为己有。同样的道理,一个缺乏思考力的人,也是很难激发出自己的创造力的。那些迷信老师讲解的正确答案和照搬考场“模板作文”的同学,其实都是因为缺乏思考和辨析的能力。他们在学习中不是自己积极思考,主动去求知,而是被动地接受灌输的知识,永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学着别人的样子办事,照着模板机械地完成任务,这样丧失了思考能力的人,不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就更别提创新的举动了。

没有思考,哪来的创造力!对于那些至今仍迷恋成功范式的人,我想说的是,如果你能试着摒弃所谓的“模板”,不要只把目光盯在分数上,而是从增强能力入手,用心思考,平时加强训练和学习,这样你才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缺乏创新思考,人脑当然不如电脑

因为经常能帮人解决些切实的教育难题,而且自身的知识量还算丰富,有时在与同学们交谈时能说出一些典故趣事,一些同学便打趣地说“崔老师,你的脑子真好使,跟电脑差不多了”。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夸奖那些知识渊博、记忆力好的人“脑子堪比电脑”。但在我看来,脑子被比做电脑却未必是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

在人们的印象中,人脑是远远不如电脑的。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中,知识的记忆和重现占了很大的比重,但凡记忆力好的人,能识记的知识也就多,表面上看,懂得的东西也较多,在考试的时候也经常能拿高分,这样的人往往被视为“优秀人才”来对待。

其实如果以这样的标准来看的话,电脑要比人优秀得多。电脑在发明之初,就取代了人脑的部分功能,不说它那强大的计算能力,它的记忆能力也是人脑不可企及的。几百、甚至几千个人的记忆工作,一台电脑就能轻松解决,而且电脑的记忆要比人脑的记忆更有效率,更加可靠和持久。

工业革命的革新在人们的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些原本依靠人力劳作的工厂,引进了电脑等机械设备后,劳动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几倍、几十倍、甚至成百上千倍,这种新型机器夺走了很多人的饭碗,一跃而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无数的体力劳动者就在与机械的竞争中失业了。现代社会也是如此,如果单从知识存储和识记方面来看的话,人脑远比电脑逊色。这么说的话,我们在这场较量中,是完全不占优势的。

但如果换一个角度来思考的话,情况可能就会出现逆转了。为什么是人类发明了计算机而不是计算机发明了人类呢?如果我们循着这个思路去想想问题,很快便能发现症结所在,那就是因为人具备思考的能力,而计算机的记忆功能即使再出色,在思考力方面还是无法与人类的思维媲美的。如果在创新思考方面下工夫,我们就能做到依靠电脑无法完成的事情。

带有情感性的创新思考是人脑的特殊功能,也是人的比较优势的基础,这种思考不单纯是记忆资源的重新整合和再现,而需要经过一定的价值判断,对记忆和掌握的资料进行一个有序的重新排列,然后再决定怎样去行动。这样一个过程,电脑显然是无法完成的。

百年哈佛有句大家熟悉的谚语:“一天的思考,胜过一周的蛮干。”我们要想胜过电脑,就得正确地认识和评估自己的能力,努力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创新思考能力。只有积极地进行思考,我们的行动和生活才会更有力量。千万不要忽视思考的这种神奇力量,它能使我们在面临弱势的情形时仍能寻求最好的、最有利的结果;它能使一个弱小者生发出巨大的能量,战胜原本难以想象的困难。思考是一个主观的选择过程,也是积极进取的标志,是个人创新和成功的重要前提。

我们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每个人都是有创造性潜能的,我们中的一些人之所以不能将潜能发挥出来,就是因为被一些既有的思想禁锢着,或是没有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努力去挖掘。只要破除一些思想上的保守与禁锢,我们就能进行创造性的思考,进行一些创新性的行为了。

关于思考和创新,课堂教育只能学到皮毛

一些同学总是带着迷惑地来问我:“崔老师,你觉得我们现在所受的教育是有用的吗?我怎么觉得上学越来越无趣了,除了多认识些字外,课堂上讲的很多东西都没什么太大的用途。有时我也觉得是自己的思想偏激的,可有时我又敏锐地觉得这是因为现在的教育体制的确是有问题的。你看看现在的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的现象那么严重,很多人都反映说在学校里根本学不到东西,或者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很多都是与社会和工作需求脱节的,看来有这种想法的人的确是很多啊!”

的确,这些同学的想法是有道理的。现在的社会上确实是有很多“书呆子”和“高分低能”的人,他们对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却没有或是缺乏运用的能力,这与我们的传统教育方式多多少少有着一定的关系。学校教育在育人思想和观点上的偏移造就了不少不健全的学生,一些我们在生活中迫切需要的能力在课堂上没有得到重点的培养和训练,就比如思考和创新这些方面,学校教育中就没有专门的课程来教授,我们从课堂的学习中也很难领悟它们的真谛。可以说,学校的教育只涉及了二者的皮毛,却无法让我们真正地认识它们并加以发挥。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的传统教育还是灌输式的教育,教育的主要目的被定位在了教授知识,这只能强化我们的聚合性思维。通过这种聚合性思维,我们可以将头脑中的知识整合得更为清晰和系统,便于识记和学习,但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一层面的话,就会对我们的思考和创新能力形成不利的影响。

我在办培训班的时候经常会遇到一些聚合性思维很强的学生,他们总能把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点记得很清楚,所以在做作业或是考试的时候总能拿到很好的分数。而且这类学生还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偏爱那些有唯一标准答案的客观题,因为经过长期的锻炼,他们的记忆力已经很好了,课本的一般知识点他们都记得很熟。不过,如果遇到那些老师上课时没讲过的、书本没有涉及的、需要自己动脑子去想的主观题,也就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他们往往就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了。对书本和老师指导的过于依赖,无形中削弱了他们在其他方面能力的训练,比如发散思维、逆反思维等多样化的思维方式,积极应对和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等。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常说,学校的优等生未必能成为社会和生活中的优等生的原因所在。

我们是要接受学校的教育,但也不能把自己的全面发展寄希望于课堂教育,起码在思考和创新这些方面,当前的学校教育只涉及到很浅的层次。不过,这也不是学校的错,不管到了哪个年代,课堂教育也只能在引导和启发方面做文章,根本无法讲全讲好关于思考和创新的课题。况且,如果创新也能手把手地教的话,那也就不是“创新”了。

对于我们广大的青少年来说,我们要做的并不是为学校教育的不健全感到遗憾,更重要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训练,弥补学校教育的这些不足。思考和创新没有一定的程式,也不是靠背诵几条法则就能做到的,它需要我们在平时多留意、多用心锻炼。

坚持思考和训练,才能积极创新

看了前面的内容,有些同学可能就会产生这样的疑惑:崔老师说思考和创新是通过学校的正规教育很难学到的,可我们一直都是受着学校的教育长大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根本就无法学到创新思维。然而,创新思维无论是对于我们的成功还是对社会的发展都很重要,那我们仍然接受这样的教育,岂不是很亏?其实并不尽然。

接受学校教育能让我们学到一些知识,但却无法掌握所有的知识,课堂教育的功能其实并不仅仅是教授知识,不是让你认识几个字、掌握几个公式就完了。课堂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在于,通过这些有限的知识启发你学习的思路,唤起你的自学精神和学习兴趣。实现了这样的作用,课堂教学才是完整而有意义的。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言传身教的,就拿我们的写作来举个例子吧:我们平时都写作,而且每周都有写作课,可我们的写作课老师都教些什么呢?老师无非就是给我们强调一些字词、语法、修辞方面的内容,作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注意的问题,要不就是进行一些情境的模拟和观察等,而不会去具体地教授我们如何创作,这也不是能教出来的。创新思维也是这样,课堂教育是教不来也教不好的,它需要我们自己积极地去学习和探索训练。

培养创新思维,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思维的最大特点在于“新”,而且要与众不同。我们在进行创新的时候,没有什么现成的方法和经验可以挪用,全凭自己的灵感和思考,这就要求我们在思考的时候能独具慧眼,有新的看法、见解或是发现,这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也正是因为这样,才显示出思考的魅力所在。只要善于思考,我们可能就会有意外的收获。说到这,我想到了一个优秀的推销员的故事:

布鲁金斯学会以培养杰出的推销员闻名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都会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能力的实习题,让学生去完成。当小布什接任美国总统时,布鲁金斯学会给学员们出了这样一道题: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许多学员都知难而退了,因为人人都知道现在的总统什么都不缺,而且即使他需要什么东西,也用不着亲自购买。但勇敢的乔治·赫伯特并没有这么想,他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后,没花多少工夫就成功了。

后来,有记者采访他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认为,将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农场,里面种着许多树。于是我给总统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大体是这样,亲爱的总统先生,很抱歉在您百忙之中打搅您。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场,发现里面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是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新的小斧头显然太轻,因此您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一把这样的斧头,很适合砍伐枯树。倘若您有兴趣的话,请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15美元。”

赫伯特之所以能创造性地将斧头卖给总统是与他的独立思考分不开的。当别人都被既定的思维左右着不敢行动的时候,他经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并找到了自己创新的“突破口”。这就启示着我们,如果想有所创新的话,就应该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培养积极思考、主动开动脑筋的能力。

此外,我还想强调的一点就是,我们的思维和创新能力虽然不能通过学习而得到提高,但却可以经过训练和培养而增强。如果经常有意识进行创新性的思维训练,我们的思维能力、我们想问题的角度和方式、以及我们应对问题的反应速度就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样一来,

我们能作出一些创新性举动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想创造,就得拆掉思维里的墙

说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就会有疑惑了,既然创新并不是不可能,但为什么在我们的生活中能创新的人却少之又少呢?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创新这条路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很多阻碍创新的因素,这里面有外在的阻力,也有内在的阻力。别说外在的阻力我们难以估计,光是头脑中束缚思维创新的各种枷锁就有很多,这些枷锁就像是我们通往成功道路上的高墙,它阻拦了我们前进的道路,影响了我们的创造潜能

的发挥。想要开启创新思维,有所发明创造,我们就得拆掉思维里的墙。

总是跟着大家走,你的创造力将归零

同类推荐
  • 副职易犯的88个错误

    副职易犯的88个错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句话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说的是每个人都要值守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行使自己的职责,把工作做好。在工作中,又有职务之分,职务分为正职和副职。一般情况下,正职统管全局,主要做一些全局性的战略部署工作,副职则是具体实施由正职作出的各项战略规划。有的单位因为工作需要,光副职就有好几个。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这本书继续提倡“只需去做,生活就会改变”,提供给大家的是一个人生活的建议,提供一些一个人平时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告诉一个人生活,怎么去做这些事,或者去哪里可以做到。这本书讲到的也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个人的小事。但是,生活并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这些事,并不枯燥,认真看,每一个都非常有意思,如果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都去做了,生活的质量就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概念,还是一种环保概念。这种意识会让你更有责任感,进而影响你整个生活方式、态度和处事哲学。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也有很多憧憬和未来。
  • 赢在0.01秒

    赢在0.01秒

    即使你的行动出现了挫折。行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行动迅速果断的人才能及时抓住机会,从现在开始。,即使你的行动最终没能为你带来快乐与成功,但请记住一句话:不怕错,就怕拖。行动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行动却注定不能成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愿意开始做某件事,那么你就已经得到了成功的机会,只有把握机会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 向曾国藩借智慧

    向曾国藩借智慧

    本书从曾国藩的为人、为官、管人、用人、修身、治家、读书、理财及养生等各个方面展示了其人生智慧,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智慧财富。《向曾国藩借智慧》案例翔实,剖析精当,不仅向读者展示了曾国藩处理各种问题的方式、对自身各种境遇的感悟,还给读者介绍了解决平时为人处世的方法和策略。《向曾国藩借智慧》可以启发读者,让读者领悟到曾国藩的智慧精华。
  •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比尔盖茨给中国学生的11条忠告

    成功并不是无因的,也不可能完全是运气所致,背后一定有他成功的条件。即使是天才,他的第一声啼哭也绝不会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颂歌。因此,比尔·盖茨的成功,绝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得益于他的一些做人做事的准则。这些准则,就是每一个有志追求成功的人所应该学习的。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幽默图解团队管理学

    从公司的管理阶层,到最基层的员工,最困扰他们的问题往往不在市场上,而是在团队内。因此每个人都应该懂一点团队管理,只要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并带进日常生活的思考中,你就能学会理性判断、获得分析周遭环境大小事的能力!没有空洞理论,只有寓教于乐,本书以幽默触摸管理学的精髓,让读者在轻松一笑间领悟团队管理的内涵与实践价值。
  •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心理学的帮助:人人受益的心理策略

    从理论上讲,一般的心理问题都可以自我调节,每个人都可以用多种形式自我放松,缓和自身的心理压力和排解心理障碍。面对“心病”,关键是你如何去认识它,并以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它。本书从性格、识人、管理、说话、办事、销售、做人、两性等多角度介绍了心理学知识,指出了人们的心理和生活困惑,阐述了现代人常见的不良心理、心理障碍的防治策略,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心理学自助好书。
  • 隐婚之冷面总裁俏皮妻

    隐婚之冷面总裁俏皮妻

    一觉醒来,身边怎么躺着一个男人!想骗钱?她可不是好惹的!神马?!签约隐婚?滚粗,老娘削你信不信!
  • 阳光。华年

    阳光。华年

    原名《阳光。华年》改名为《迷失在悲伤里的青春》出版,已全面上市!那些一直分散着的梦想,支离破碎地品读着我们懵懂的爱情;那些一直与我们相守的人和青春,圆圆满满地给予我们最美的怀念谨以此文怀念我们青春岁月里永远灿烂的年少故事!
  • 芳魂祭:千世劫

    芳魂祭:千世劫

    这是一个美丽、遗憾又凄凉的世界,这是一个关于爱和背叛的故事,爱情、情亲、权势、欲望、这些本是身外之外的牵挂,却最终让人性泯灭而毁灭了一切,然而,在经历了三千年的生死轮回以后,再回来面对这些的时候,悲剧还会再次发生吗?……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曾国藩冰鉴(第六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之丧尸君王

    末世的来临带来绝望与痛苦,人性的丑陋将在这里彻底暴露,末世的法则,弱肉强食,适者生存,既然改变不了法则就去适应法则,如果连适应法则都办不到,那就去死!活下去,永远比死要好,活着,就有可能得到一切!而死去,就将一无所获,末世不需要好人,更不需要慈善家,实力!才是一切的根本!
  • 邪尊绝宠妖孽妻

    邪尊绝宠妖孽妻

    饿死还遭雷劈,还有没有天理啊!她,梵卓·蛮,慵懒任性,狡猾多变,邪恶纨绔,乖张暴戾,是梵卓一族最让人头疼的吸血鬼公爵。虽说她是吸血鬼,可是对她来说血就是一种带着死鱼般腥臭味的东西。啊喂,是谁告诉你,血是这个味道的?众吸血鬼怒。她就想不明白了,这么恶心的东西,为什么她的子民们都那么喜欢?一只活了上千年的吸血鬼公爵,因为不吸血而饿死重生回到上古时代,魂魄附身到一只修行千年没有度过九重雷劫的九尾赤狐身上。还好身上还有吸血鬼千年修炼来的功力,才让自己幻化成人形,竟然一睁眼就遭雷劈!他,邪魅妖娆,冷枭嗜血,一张魅惑人心的脸,一袭摄人心魂的红衣。他,就是江湖上让人恨的牙痒痒,却同样是让他们怕的毛骨悚然的邪尊。第一次见她:她温顺乖巧,让他意乱。第二次见她:她狂妄不羁,让他赞赏。…每次见她都有让他有不一样的感觉,不一样的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