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进程,类似的事例也比比皆是:新观念的倡导者和新事物的发现者,几乎在不同程度上都遭到外人的排斥、孤立,甚至打压。尤其在保守的时代,颠覆传统理论提出“日心说”的哥白尼、冒天下之大不韪提出“人类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的达尔文,无不被大众视为异类,成为大众攻击的目标。人类历史上的每一次观念变革,社会生产的每一次革新,甚至是企业的每一次换血,几乎都是建立在这种“孤立”的基础上的。不论生活在哪种社会、哪个时代,最早提出新观念、发现新事物的,总是极少数人,而对于这极少数人的新观念和新发现,当时的绝大多数人都是不赞同甚至激烈反对的。因为每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生活在相对固定化的模式里,他们很难摆脱早已习惯了的思维框架,对于新事物新观念有一种天生的抗拒心理。
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高处也许不胜寒,但只有顶得住社会舆论的重重压力和批判,在大众无法理解甚至不断排挤的心态下坚持己见,经过或短或长的时间,这些真理必然会被慢慢传播出去,普及开来,为大众所接受,最终赢得胜利的曙光。
在思考问题过程中入睡
人的一生,如果按一天睡八小时计算,大约有1/10的时间在做梦。
梦境的神秘,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长期关注。这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英国科学家克里克认为:做梦可以消除大脑中无用的信息;如果不做梦,不对自己接受的大量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去粗取精,那么一堆乱麻的大脑是没有多大用处的。因此,做梦,使人的头脑更加灵敏。
我们这里要求大家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入眠。人在意识清醒时,显意识对潜思维有着较强的控制作用,使得潜思维的作用发挥不出。而入睡后,控制机能则明显减弱,潜思维开始活跃,催眠术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但这时潜思维又苦于找不到思考对象而白白地浪费了。如果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入睡,就能强化问题意识,将潜思维引导到我们所思考的问题上,从而充分利用潜思维的这种潜能,得出意想不到的答案。
多做良性的自我暗示
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各种信息的包围中,这些信息可以从传达的方式上分为 “明示”和“暗示”。所谓“明示”就是直截了当的指示、命令,给人以毫无疑义的确定信息;而“暗示”则加入了主体在特定环境和气氛中的主观感受。通常,我们对暗示接受的较多,因为明示是通过语言即第二信号系统传递的,而暗示则是人体各种感觉器官获得的,不用通过第二信号系统。学者们认为,暗示通过显意识进入潜意识,到达意识的深层部分。从这个方面讲,潜意识乃是暗示的积累与沉淀,它从根本上深刻地影响着、折射着、塑造着人的生命。暗示在深层潜意识中深深地潜伏着、弥漫着、持久地延续着、多方地沟通着。与显意识相比,潜意识平时处于压抑状态,暗示积淀的各种各样的图景处在被压抑、被封锁、被束缚、被控制的状态,遇到偶然的机会,潜意识也会冒出来,表现为灵感、直觉、想象等。
暗示又可分为积极的暗示和消极的暗示。积极暗示能够开发头脑中的思维潜能,比如:看到大海,你就会顿觉开阔,这种开阔感,给了你有力的暗示,你的烦恼与自傲立即荡然无存,心胸变得愉快起来,甚至性情得到了改善,这就是一种积极的暗示。
现代科学证明,若能改变内心的记忆及生理状态,就会影响其身体的生化功能和电波传送,因而感觉会变,行为也会变。医学实验表明,当人们情绪低落时,血液中白细胞的数目会下降,导致免疫系统降低效率。不知你是否见过一个人的透视照片?它所显示身体的电化能深受心态及情绪的影响。由于身心的密切关系,当心态处于昂扬状态时,全身的电流便会改变,使我们做出先前认为自己办不到的事。从我们所得到的知识及经验中发现,身体的变化,不论是在积极或消极方面,都远比我们所认识的来得大,从中可以看出暗示对人的巨大影响。
因此,我们要拒绝和抛弃那些压抑思维、损害身心的消极暗示,同时尽可能多地从周围环境和别人那里得到积极暗示,或者自己对自己进行良性暗示。
童年时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个感情脆弱又胆小的男孩,脸上总是显露着一种胆怯的表情。他呼吸就像喘气一样给人一种病态感觉,如果被叫起来背诵课文,立即会双腿发抖,双唇颤动不已,回答得含糊且不连贯,然后颓废地坐下来。
然而罗斯福从不自怜自艾,相反,他十分相信自己,始终保持着积极、奋发、乐观、进取的心态。他的缺陷促使其更加努力地去奋斗,他不因同伴的嘲笑便减低了勇气,他把喘气的习惯变成一种坚定的声音。他用坚强的意志,咬紧自己的牙床使嘴唇不颤动从而克服他的惧怕心理。
不仅如此,罗斯福从不把自己当做小孩子看待,而要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为此,他和那些强壮的孩子玩一样的游戏,游泳、骑马或进行一些激烈的活动,使自己变为最刻苦耐劳的典范。他看见别的孩子以刚毅的态度对付困难,用以克服惧怕的心理时,他也用一种冒险的精神去对付所遇到的可怕的环境。如此,他也觉得自己勇敢了。由于他对人感兴趣,自卑的感觉便无从发生。他觉得当他用“快乐”这两个字去接待别人时,就不觉得惧怕别人了。在他没进大学之前,已由于自己不断的努力,有系统的运动和锻炼,将健康和精力恢复得很好了。进入大学以后,他利用假期在亚利桑那追赶牛群、在落基山猎熊、在非洲打狮子,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壮有力,为以后事业的成功打下了基础。
每个人都需要良性暗示,我们在鼓励自己的同时,也应该随时随地给自己的同伴以高声喝彩。比赛场上,那些活跃的拉拉队员总是大声赞美成功。例如,在打橄榄球时,球员们成功冲入了新的十码线,他们就带动观众,大声鼓噪起来。其实,明智的拉拉队员应该在球队最落魄的时候坚守岗位,为球员打气,比赛即将结束而本球队的得分还是大鸭蛋的时候,他们仍然要兴致不减,给同伴送去宝贵的良性暗示。
在工作中,作为管理者同样如此,尤其是对缺乏经验的新手,他们经验不足,对所从事工作的前途成败难以知晓。当新手要听取管理阶层的意见时,即使管理者也拿不准,也要继续表示他们成功有望。当然工作上的喝彩赶不上在橄榄球场上那么热闹,一些最好的喝彩者往往只是静静地称赞,其态度非常乐观。然而不论其方式,如果要在创造和改变的环境里鼓励和协调许多人,喝彩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途径。
同样的道理,也被运用到教育领域中。在教育中开发儿童的思维潜能,首先要从良性暗示人手。其中主要的原则就是“多表扬,少批评”,以便在孩子的内心建立起健康的自尊。否则的话,受教育者接受越来越多的负面暗示,就会极大阻碍他们思维的开发。
一个3岁的小男孩正在学画画,他用彩笔在白纸上涂满了各种颜色,自以为干了件漂亮活儿。他高兴地把画递给姐姐看:“姐姐你看,这是我画的画儿。”姐姐却说:“你画的这是什么呀?你把颜色都涂在线的外面了,乱七八糟。”这时男孩对姐姐的评价在内心认可了:“姐姐说我又蠢又笨,不会画画。”当他在脑海中进行自我交谈时,他把一枚又大又重的否定的砝码添加在态度的天平上,使他带着“我不会画画”的观点向一个否定的方向倾斜。
然而,他还是对画画很感兴趣,这个男孩又画了一幅画,这一次他给哥哥看:“看看我画的画儿。”哥哥在写作业,不想被打扰,因此说道,“快出去,你画的真难看。”如果这个男孩对哥哥的评价进行了认可,他的想法积累起来,造就了这样的观点:“我很笨,我画的画很难看。”
终于,他鼓起勇气,花了一整天画了生平最好的一张画,给他妈妈看:“瞧瞧我画的画儿。”妈妈皱着眉头说道:“天哪,你画了什么?太糟糕了。”这时,男孩更加沮丧了,“我不会画画,这是现实。”
后来这个男孩上了幼儿园,老师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发水彩笔,准备画画。”但是这个男孩心想:“不,我不画。每一次我画画,大家都不喜欢,我根本不会画画。”
当我们消极对待别人,贬低、小看他们时,一旦他们内心认同了我们的贬低之辞,那我们就是在破坏他们对现实的自我形象。要是你是他们的领导、父母、配偶或兄弟姐妹,而他们又十分信任你时,认同的几率就会更大。
在学习“良性自我暗示”时,要牢记五大原则:
1.使用正面的词语。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如果你说:“我不要受穷”,“受穷”是消极的语言,会将“受穷”的观念印在你的潜意识里。因此,你要正面地说:“我越来越富有。”
2.要有“可行性”。如果你自己都觉得不可能实现,心理就会产生矛盾与抗拒。如果你觉得“我会在今年之内赚到100万”是太不可能的话,选择一个你能够接受的数目,例如:“我今年之内会赚到30万元或10万元。”
3.简洁。你默念的句子要简单有力。例如:“我越来越进步”、“我挣了越来越多的钱”,等等。
4.赋有感情。想象自己健康,你要有精力充沛、浑身是劲的感觉;想象自己富有,你要有富裕人生的感受。成功学者希尔博士指出:“当你朗诵(或默诵)你的信念之句时……要把感情贯注进去……否则光嘴里念是不会有结果的,你的潜意识是依靠思想和感受的协调去运作的。”
5.想象。默诵或朗诵自己定下的语句时,要在脑海里清晰地形成意象。正如希尔博士所说,“你永远不会成功,除非你能够在脑海中见到自己成功的模样。”只有清晰地想象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才有可能真的成为那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