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只需从多个角度来考察红砖,便会发现,如压纸、砸钉子、打狗、支书架、锻炼身体、垫桌脚、画线、做红标志,甚至磨红粉等诸多其他用途。这种从多个角度观察同一问题的做法所体现的就是发散思维的运用,就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法。
为你的思维空间找一个特殊点
擅长发散思维的人往往会撇开众人常用的思路,尝试多种角度的考虑方式,从他人意想不到的“点”去开辟问题的新解法,从而实现创新。所以,在进行发散性的思维训练时,其首要因素便是要找到事物的这个“点”进行扩散。
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巧用特殊“点”的例子。
华若德克是美国实业界的大人物。在他未成名之前,有一次,他带领属下参加在休斯敦举行的美国商品展销会。令他十分懊丧的是,他被分配到一个极为偏僻的角落,而这个角落是绝少有人光顾的。
为他设计摊位布置的装饰工程师劝他干脆放弃这个摊位,因为在这种恶劣的地理条件下,想要成功展览几乎是不可能的。
华若德克沉思良久,觉得自己若放弃这一机会实在是太可惜了。可不可以将这个不好的地理位置通过某种方式化解,使之变成整个展销会的焦点呢?
他想到了自己创业的艰辛,想到了自己受到的展销大会组委会的排斥和冷眼,想到了摊位的偏僻,他的心里突然涌现出偏远非洲的景象,觉得自己就像非洲人一样受着不应有的歧视。他走到了自己的摊位前,心中充满感慨,灵机一动:既然你们都把我看成非洲难民,那我就打扮一回非洲难民给你们看!于是一个计划应运而生。
华若德克让设计师为他营造了一个古阿拉伯宫殿式的氛围,围绕着摊位布满了具有浓郁非洲风情的装饰物,把摊位前的那一条荒凉的大路变成了黄澄澄的沙漠。他安排雇来的人穿上非洲人的服装,并且特地雇用动物园的双峰骆驼来运输货物。此外,他还派人定做了大批气球,准备在展销会上用。
展销会开幕那天,华若德克挥了挥手,顿时展览厅里升起无数的彩色气球,气球升空不久便自行爆炸,落下无数的胶片,上面写着:“当你拾起这小小的胶片时,亲爱的女士和先生,你的好运就开始了,我们衷心祝贺你。请到华若德克的摊位,接受来自遥远非洲的礼物。”
这无数的碎片洒落在热闹的人群中,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消息越传越广,人们纷纷集聚到这个本来无人问津的摊位前。强烈的人气给华若德克带来了非常可观的生意和潜在机会,而那些黄金地段的摊位反而遭到了人们的冷落。
华若德为自己找到了一个特殊的“点”,那就是将自己的特殊位置加以利用,赋予新的定位与含义,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
发散思维是有独创性的,它表现在思维发生时的某些独到见解与方法,也就是说,对刺激作出非同寻常的反应,具有标新立异的成分。
比如设计鞋子,常规的设计思路是从鞋子的款式、用料着手,进行各种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运用发散思维,则可以从鞋子的功能这一特殊的“点”入手。那么鞋有哪些功能呢?
鞋可以“吃”。当然不是用嘴吃,而是用脚吃。即可以在鞋内加入药物,治疗各种疾病。按此思路下去,可开发出多种预防、治疗疾病的鞋子。
鞋还可以“说话”。设计一种走路的时候会响起音乐的鞋子,一定会受到小孩子的欢迎。
鞋可以“扫地”。设计一种带静电的鞋子,在家里走路的时候,可以把尘土吸到鞋底上,使房间越来越干净。
鞋还可以“指示方向”。在鞋子中安装指南针,调到所选择的方向,当方向发生偏离时,便会发出警报,这对野外考察探险的人来说,是很有用处的。
这就是通过鞋子的功能这个“点”挖掘出来的潜在创意。生活中,我们需要细心地观察,找出这个特殊的“点”,由此展开,便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美国推销奇才吉诺·鲍洛奇的一段经历也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理念。
一次,一家贮藏水果的冷冻厂起火,等到人们把大火扑灭,才发现有18箱香蕉被火烤得有点发黄,皮上还沾满了小黑点。水果店老板便把香蕉交到鲍洛奇的手中,让他降价出售。那时,鲍洛奇的水果摊设在杜鲁茨城最繁华的街道上。
一开始,无论鲍洛奇怎样解释,都没人理会这些“丑陋的家伙”。无奈之下,鲍洛奇认真仔细地检查那些变色香蕉,发现它们不但一点没有变质,而且由于烟熏火烤,吃起来反而别有风味。
第二天,鲍洛奇一大早便开始叫卖:“最新进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风味,全城独此一家,大家快来买呀!”当摊前围拢的一大堆人都举棋不定时,鲍洛奇注意到一位年轻的小姐有点心动了。他立刻殷勤地将一只剥了皮的香蕉送到她手上,说:“小姐,请你尝尝,我敢保证,你从来没有尝过这样美味的香蕉。”年轻的小姐一尝,香蕉的风味果然独特,价钱也不贵,而且鲍洛奇还一边卖一边不停地说:“只有这几箱了。”于是,人们纷纷购买,18箱香蕉很快销售一空。
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发散思维有着巨大的潜在创新能量,它通过搜索所有的可能性,激发出一个全新的创意。这个创意重在突破常规,它不怕奇思妙想,也不怕荒诞不经。沿着可能存在的点尽量向外延伸,或许,一些由常规思路出发根本办不成的事,其前景便很有可能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所以,在你平日的生活中,多多发挥思维的能动性,让它带着你在思维的广阔天地任意驰骋,或许你会看到平日见不到的美妙风景。
发散思维帮你创造无穷大的空间
发散思维的要旨就是让我们学会朝四面八方想,就像旋转喷头一样,朝各个方向进行立体式的发散思考。它帮我们打开了一个创意的空间:只要我们找到一个点,穿过这个点的思维直线就可以有无穷多条,我们的思维空间就可以无穷大。
我们可以把这个点当做一个辐射源,那么,怎样从一个辐射源出发向四面八方扩散?下面有几种方法:
(1)结构发散,是以某种事物的结构为发散点,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设想出利用该结构的各种可能性。
(2)功能发散,是以某种事物的功能为发散点,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设想出获得该功能的各种可能性。
(3)形态发散,是以事物的形态(如颜色、形状、声音、味道、明暗等)为发散点,朝四面八方想,以此设想出利用某种形态的各种可能性。
(4)组合发散,是从某一事物出发,朝四面八方想,以此尽可能多地设想与另一事物(或一些事情)联结成具有新价值(或附加价值)的新事物的各种可能性。
(5)方法发散,是以人们解决问题的结果作为发散点,朝四面八方想,推测造成此结果的各种原因;或以某个事物发展的起因为发散点,朝四面八方想,以此推测可能发生的各种结果。
善于运用发散思维的人,常常具有别人难以比拟的“非常规”想法,能取得非同一般的解决问题的效果,这种人也往往具有别人难以企及的创新力。在生产、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这种思维法来进行发散性的创造。若以一个产品为核心,可以发掘它的各种不同的功能,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新产品,这种产品开发的空间可以无穷大。如围绕电熨斗这个产品,开发出透明蒸气电熨斗、自动关熄熨斗、自动除垢熨斗、电脑装置熨斗,等等。这些产品满足了生活中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下面这个故事也是围绕产品开发的一个典型例子,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发散思维法的应用价值。
1956年,松下电器公司与日本另一家电器制造厂合资,设立了大孤电器公司,专门制造电风扇。当时,松下幸之助委任松下电器公司的西田千秋为总经理,自己则担任顾问。
这家公司的前身是专做电风扇的,后来又开发了民用排风扇。但即使如此,产品还是显得比较单一。西田千秋准备开发新的产品,试着探询松下的意见。松下对他说:“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想让松下电器的附属公司尽可能专业化,以期有所突破。可是松下电器的电风扇制造已经做得相当卓越,完全有实力开发新的领域,而松下给西田的却是否定的回答。
然而,聪明的西田并未因松下这样的回答而灰心丧气。他的思维极其灵活而机敏,他紧盯住松下问道:“只要是与风有关的任何产品都可以做吗?”
松下并未仔细品味此话的真正意思,但西田所问的与自己的指示很吻合,所以他毫不犹豫地回答说:“当然可以了。”
五年之后,松下又到这家工厂视察,看到厂里正在生产暖风机,便问西田:“这是电风扇吗?”
西田说:“不是,但是它和风有关。电风扇是冷风,这个是暖风,你说过要我们做风的生意,难道不是吗?”
后来,西田千秋一手操办的松下精工的“风家族”,已经非常丰富了。除了电风扇、排风扇、暖风机、鼓风机之外,还有果园和茶圃的防霜用换气扇、培养香菇用的调温换气扇、家禽养殖业的棚舍调温系统等。
松下的一句“只做风的生意就可以了”被西田千秋用发散思维发挥到了极致,围绕风开发出了许许多多适合不同市场的优质产品,为松下公司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这也体现了发散思维的神奇魅力。
依靠发散性思维进行发散性的创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发明创造的新模式。思维发散的过程,同时也是创意发散的过程。围绕一个中心,将思维无限蔓延,最终即可产生多种创造成果,为我们的发展提供无穷大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