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用好经验,我们可以少走弯路,快捷达到目的。但鞋子总有磨破的一天,经验也会有“老化”和“过时”的一日,尤其在今天这个信息爆炸,瞬息万变的时代里,过去的经验,往往就是此刻失败的最大原因。我们不要笃信“经验之谈”,要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敢于跳出经验,独辟蹊径。
经验也会“一叶障目”
据说,哥伦布在横越大西洋的航程中,船上带了很多经验丰富的老水手。一天傍晚,一位老船员看见一群鹦鹉朝东南方向飞去,便高兴地说,我们快要到陆地了!因为鹦鹉要飞到陆地上过夜。于是,哥伦布指挥船队向鹦鹉的方向追去,很快发现了美洲大陆。
我们生活在一个经验的世界里。从小到大,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亲身经历过的各种各样的大小事件和现象,都成了我们人生的智慧和资本。常听人说:“我吃的盐比你吃的米都多”、“我过的桥比你走的路都多”。人们常以经验多而自豪。
在一般情况下,经验是我们处理日常问题的好帮手。只要具有某一方面的经验,那么在应付这一方面的问题时就能得心应手。特别是一些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工作,非要有丰富的经验不可。老司机比新司机能更好地应付各种路况,老会计比新会计能更熟练地处理复杂的账目。所以,很多时候,经验成了我们行动所依靠的拐杖。但经验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验也给我们带来不少沉痛的教训,因为经验是相对稳定的东西,是属于过去式的“历史”,但现实又是一直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经验并不一定能解决当前的问题。
例如下面这个故事:
在酒吧间,甲、乙两人站在柜台前打赌,甲对乙说:“我和你赌100元钱,我能够咬我自己左边的眼睛。”乙伸出手来,同意跟他打赌。于是,甲就把左眼中的玻璃眼珠拿了出来,放到嘴里咬给乙看,乙只得认输。
“别泄气。”提出打赌的甲说,“我给你个机会,我们再赌100元钱,我还能用我的牙齿咬我的右眼。”
“他的右眼肯定是真的。”乙在仔细观察了甲的右眼后,又将钱放到了柜台上。可结果乙又输了。原来甲从嘴里将假牙拿了出来,咬到了自己的右眼!
乙为什么连输两次呢?因为第一次的失败告诉了他:甲的左眼是假的,所以能拿下来用嘴咬。吸取了第一次的经验教训后,他确定甲的右眼绝对不是假眼,因而不可能被牙咬到。他万万没想到,甲的右眼虽然不是假眼,但牙却是假牙。乙输就输在经验造成的思维定式中,所以,经验也会“一叶障目”。
还有一个关于小虎鲨的故事,也告诉我们经验会让我们陷入困境。这个故事已经被西点军校用来做训诫学员的“反面教材”。
小虎鲨长在大海里,当然很习惯大海中的生存之道。肚子饿了,小虎鲨就努力找大海中的其他鱼类吃,虽然有时候要费些力气,却也不觉得困难。有时候,小虎鲨必须追逐很久才能猎到食物。这种难度,随着小虎鲨经验的长进越来越不是问题,并不对小虎鲨的生存造成影响。
很不幸,小虎鲨在一次追逐猎物时被人类捕捉到。离开大海的小虎鲨还算幸运,一个研究机构把它买了去。关在人工鱼池中的小虎鲨虽然不自由,却不愁猎食,研究人员会定时把食物送到池中。
有一天,研究人员将一片又大又厚的玻璃放入池中,把水池分隔成两半,小虎鲨却看不出来。研究人员把活鱼放到玻璃的另一边,小虎鲨等研究人员放下鱼之后,就冲了过去,结果撞到玻璃,疼得眼冒金花,什么也没吃到。小虎鲨不信邪,过了一会儿,看准了一条鱼,咻地又冲过去,撞得更痛,差点没昏倒,当然也没吃到。休息10分钟之后,小虎鲨饿坏了,这次看得更准,盯住一条更大的鱼,咻地又冲过去,情况没改变,小虎鲨撞得嘴角流血。它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小虎鲨趴在池底思索着。
最后,小虎鲨拼着最后一口气,再冲!但是仍然被玻璃挡住,这回撞了个全身翻转,鱼还是吃不到。小虎鲨终于放弃了。
不久,研究人员来了,把玻璃拿走,又放进小鱼。小虎鲨看着到口的鱼食,却再也不敢去吃了。
西点军校的教官告诫学员:人类也很容易像小虎鲨一样被过去的经验所限制,如果你不想没有食物吃,那就勇敢地跨过经验这道门槛。
经验告诉我们的只是过去成功或失败的过程,而不是未来如何成功的方法。你千万不要以为在人生这个广袤的大海里,只能抱着那些曾经的经验,在祖辈开辟的领海中游弋。只要转一个方向,你就会发现,因为一次海底火山喷发,你又多了一个阳光、温度、盐度、养分和压力都非常适宜的水域。
经验有时候会变成桎梏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跳蚤的故事,以跳得高著称的跳蚤被装在盖了玻璃的器皿一段时间后,竟然只跳到低于器皿的高度。因为屡次的碰撞让它们形成了这样的经验定式:我的头顶有障碍物,我是跳不出去了。
由此可见,经验定式是多么的可怕,它把你本来可以发挥的潜能磨掉甚至扼杀。
一块玻璃就把跳蚤给框住了,很多人以为这只是动物试验,而我们人类并没有什么框框,也没有受什么束缚,可以海阔天空、无拘无束地思考问题、做事情。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下面这个故事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一代魔术大师胡汀尼有一手开锁的绝活,他曾为自己定下一个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无论多么复杂的锁,都要在60分钟之内打开。
有一个英国小镇的居民决定向胡汀尼挑战,他们特意打制了一间坚固的铁牢,配上了一把非常复杂的锁,向胡汀尼挑战。
胡汀尼接受了挑战,他走进铁牢,牢门关了起来。胡汀尼用耳朵紧贴着锁,专注地工作着。
30分钟过去了,45分钟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锁还未打开,胡汀尼头上开始冒汗了。
两个小时过去了,胡汀尼还未听到锁簧弹开的声音,他筋疲力尽地将身体靠在门上坐了下来,结果牢门却开了!
原来牢门根本没上锁,而胡汀尼心中的门却上了锁!
这是一把无形的锁,比框住跳蚤的玻璃片更严重。
经验让开锁大师形成了这样的思维定式:按着步骤来,只要听到锁簧弹开的声音便大功告捷。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在以往或许十分管用,但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它就像一把枷锁,牢牢把大师给套住。
没有上锁的牢门,只要大师抛下以往的丰富经验,用力一推,门便会应声而开。
一个小孩在看完马戏团精彩的表演后,随着父亲到帐篷外拿干草喂养表演完的动物。
小孩注意到一旁的大象群,问父亲:“爸,大象那么有力气,为什么它们的脚上只系着一条小小的铁链,难道它无法挣开那条铁链逃脱吗?”
父亲笑了笑,耐心为孩子解释:“没错,大象是挣不开那条细细的铁链。在大象还小的时候,驯兽师就是用同样的铁链来系住小象。那时候的小象,力气还不够大,小象起初也想挣开铁链的束缚,可是试过几次之后,知道自己的力气不足以挣开铁链,也就放弃了挣脱的念头。等小象长成大象后,它就甘心受那条铁链的限制,而不再想逃脱了。”
正当父亲解说之际,马戏团里失火了,大火随着草料、帐篷等物,燃烧得十分迅速,蔓延到了动物的休息区。
动物们受火势所逼,十分焦躁不安,而大象更是频频跺脚,仍是挣不开脚上的铁链。
炙热的火势终于逼近大象,只见一只大象将被火烧着,它灼痛之余,猛然一抬脚,竟轻易将脚上铁链挣断,迅速奔逃至安全的地带。
其他的大象,有一两只见同伴挣断铁链逃脱,立刻也模仿它的动作,用力挣断铁链。但其他的大象却不肯去尝试,只顾不断地焦急转圈跺脚,最后遭大火席卷,无一幸存。
在大象成长的过程中,人类聪明地利用一条铁链就限制了它,虽然那样的铁链根本系不住有力的大象。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也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链条在系住我们,那些无形的链条就是经验、教诲、教训与世俗,它们编成一幅大网,牢牢地把我们禁锢在里面,我们像大象一样很自然地将这些铁条当成习惯,没有试过也没想过要去挣脱它。这种经验定式的限制,致使我们失去了很多创新的机会,创意被抹杀,没有突破性进展,无法成为一个更开拓进取的人……
难道,我们必须耐心静候生命中的那场大火,逼得我们走投无路,然后死里逃生才选择挣断那些链条?如果那场大火燃不起来,我们是否注定要庸碌一生?
现在,尝试用力地抬一下脚,说不定你马上可以跨越经验的羁绊。
不要笃信“经验之谈”
我们先来看下面一个小故事:
艾伯特·卡米洛是一个著名的心算家,他的心算既神速又准确,多年以来,他还从来没被难倒过。在一次心算擂台挑战会上,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先生上台出题,挑战这位心算家。他的题目是这样的:
“一列火车,载有823位旅客进站,下去50人,上来72人。”
心算家心想:“这也算挑战的题目?”他轻蔑一笑,正欲说出答案,却被挑战者的补充内容打断了。
“在下一站,上来51人,下去85人。”挑战者像是故意搅浑水,想打断心算家的思路,他一口气连续报题:
“下一站下去34人,上来32人;再下一站上来97人,下去45人;再下一站上来19人,下去2人;再下一站上来123人,下去75人。”
“完了吗?”心算家心想:“你累不累呀,这种小儿科的题目也拿来出丑?”
“没说完。”挑战者认真地说了一通:“火车继续开,下一站上来42人,下去78人;再下一站下去87人,上来55人……”
连台下的观众也开始觉得烦了。
“好了,我的题目说完了。”挑战者说道。
心算家闭上眼睛,漫不经心地说:“那好,你是不是马上就想知道结果?”
“是的,不过我对车上还有多少人没兴趣,我只想知道这列火车一路上到底停靠了几个站?”
“啊?!”心算家愣住了,他的脑袋一片空白。
读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悟?在故事刚开始,你认为这位挑战者的问题是什么?你是否像那位心算家一样,以为是问列车上还有多少人?
其实,这并不奇怪,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这么想,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们,在那样的情境之下,问题似乎是这样。但事实是,恰恰是过去的经验让心算家输掉了这轮比赛。所以,与其说他是输在挑战者手里,不如说是输在自己过往的“经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