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如果没有曹操和王熙凤,就天缺一角、地缺一块、人缺一类。可惜,曹操和王熙凤未能迈过时间隧道聚到一起。如果曹操和王熙凤演场对手戏,不知道有多好看!如果他们是夫妻或情人,那就要多好看有多好看!
解读王熙凤,是历时二百年、充满挑战、与时俱进、不断出新的人文之旅。
现在一提“王熙凤”特别是“凤姐”,人们仍会发出会心微笑,为什么?
因为,王熙凤对当代人来说,既是颇具魅力的小说人物形象,还是对现代生活最有借鉴价值的形象。她还是《红楼梦》中最受读者喜爱的人物形象。有人做过问卷调查,红楼人物中你最喜欢谁?居然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回答:王熙凤。
如果说,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恋爱模式、恋爱心理,随着其生存时代远去,对于现代青年来说,已成为一去不复返的古人生活方式,成为往昔的艺术,纯美的艺术、可观玩不可效仿的艺术。那么可以说,王熙凤的语言艺术,王熙凤处理难题的艺术,王熙凤的管理艺术,王熙凤处理上上下下人事关系的艺术……王熙凤的桩桩件件,对现代人,不仅对女性,仍能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
王熙凤是位棱角分明、八面生风的千面娇娃。她精明能干,灵动出群,声势非凡,同时又阴险毒辣、贪婪焊妒、霸权弄权。王熙凤举手投足、一言一笑,都透着智慧,透着谐趣。她给现代人的启示太丰富、太精彩。
我们首先看看,王熙凤到底算个什么人?
曹操凤姐春兰秋菊
曹操和凤姐,在古代小说艺术画廊里,双峰并立,春兰秋菊,各尽其妙。
曹操和王熙凤,都是中国古代文学非常复杂又极其有趣的人物,都是出类拔萃、不可多得的艺术典型,都是生命力极其充沛、智慧绝对超群的人,都是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他们跟人斗法,奇招、妙招、绝招、损招……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他们算得上中国古代文学旗鼓相当的男女奸雄。曹操是雄放的奸雄,凤姐是柔美的奸雄,都是有魅力乃至魔力的奸雄。在艺术欣赏中,有魅力的奸雄常比单纯英雄更引人人胜,更耐人寻味。评论家和读者也更乐意琢磨。
设想一下,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如果没有曹操和王熙凤这对奸雄,就天缺一角、地缺一块、人缺一类。古代文学就缺少如许妙趣,如许风趣,如许雅趣,缺少许多人生打斗的经验、章法、哲理。甚至缺少一些妙不可言的语言,比如王熙凤说“大有大的艰难去处”,成了“文革”时“梁效”评美帝国主义日子不好过的宏文题目。王熙凤说“烧煳了的卷子”,成了美女自谦的口头语。
曹操和王熙凤常被看作“反面人物”,却写得最好。
曹操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王熙凤也信奉这样的道德标准,从不相信阴司报应,凡什么事,我说行就行。
曹操和王熙凤都特别善于“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曹操到底有多少个心眼子?罗贯中未用数字形容,而是用个文言词“有权谋,多机变”;周瑞家的说王熙凤“少说有一万个心眼子”。多说呢?
曹操和王熙凤都擅长在任何情况下控制局面,把舞台的光聚到自己身上。他们是最好的“主持人”,是最妙的“主讲人”。如果他们活在当下,跟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崔永元和杨澜有一拼,跟百家讲坛的易中天和于丹有一搏。
曹操和王熙凤都喜欢笑,高兴时笑,不高兴时也笑;得意时笑,失意时也笑;胜利时笑,失败时也笑;顺利时笑,困难时也笑……他们既会在欢乐的场合开怀大笑,也会在最尴尬的局面冷笑不已!
他们经常笑得如春花之烂漫,用笑感染他人、感动他人。
有时候,他们的笑又比满脸怒气、满脸杀气更可怕。
曹操满面堆笑时,人们要警惕,他马上要杀哪个啦?会不会像借仓官王皇的头为自己开脱罪责那样,再借哪个的脑袋一用?
王熙凤笑容满面时,人们得警惕,她接下来要打哪个(丫鬟或奴仆)?甚至杀哪个(贾瑞或尤二姐)?
曹操和王熙凤都是语言天才,善于辞令,口若悬河,出口成趣,飞花燦齿,天花乱坠,说得比唱得好听。
可是,有时候,听曹操和凤姐说话,谁信谁上当。
可惜,曹操和王熙凤未能迈过时间隧道聚到一起。如果曹操和王熙凤演场对手戏,不知道有多好看!如果他们是夫妻或情人,那就要多好看有多好看!山东有句俗话叫“好汉无好妻,赖汉眠花枝”。曹操身边只有卜氏那样索然无味的平凡女性。王熙凤身边只有贾琏那样情趣低俗的花花公子。实在天不作美。曹操和王熙凤,天设一对,地造一双,偏偏隔朝隔代,又不能像韩复榘听相声那样,要求关公战秦琼,叫曹操“隔着桥(朝)也杀过去”,跟王熙凤过几招。遗憾!
曹操是文坛的英雄,政坛的英雄,攻城拔寨的英雄,披硝烟、冒战火的英雄;王熙凤是闺阁的英雄,理家的英雄,妻妾争宠的英雄,戴珠翠、抹香粉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领域,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呼风唤雨,运筹帷幄,克敌制胜。
《红楼梦》早期点评者已经把王熙凤当“英雄”来看待。脂砚斋甲戌本第三回眉批点到王熙凤的出场时说:“另磨新墨,搦锐笔,特独出熙凤一人,未写其形,先使闻声。所谓绣幡开遥见英雄,也。”
“绣幡开遥见英雄”,这句话说得多么生动、多么到位。
其实脂砚斋说王熙凤是“英雄”抄自曹雪芹的原话:秦可卿临死之前托梦王熙凤说:“婶婶是脂粉队里的英雄”。
早期《红楼梦》点评家涂赢的《王熙凤赞》头两句是“凤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直接把曹操的考语加到王熙凤头上。
也有点评家在把王熙凤跟曹操挂钩同时,意犹未尽,再加上唐代著名奸相、以“口蜜腹剑”著称的李林甫,或加上篡夺汉家江山的王莽。哈斯宝在《新译红楼梦回批》里称王熙凤是“曹孟德的女儿、李林甫的妹妹”:“背理而行假仁假义谓之奸,逆理复礼敢作敢当谓之勇。曹孟德挟天子以令诸侯,李林甫蔽明君以行黯政……王熙凤委实是曹孟德的女儿,李林甫的妹妹。”弁山樵子在《红楼梦发微》中则说,“有以读史之心量烬之者,……熙凤,其意计之阴骘,手段之泼辣,又如集操、莽于一身。”有人把王熙凤跟明朝的奸相严嵩相提并论,有人认为曹雪芹写王熙凤时借鉴了《水浒传》里的吴用。这都是用文学作品和历史上的男性奸贼型人物为座标来评价王熙凤。
也有用历史上的真实的女性人物来借指王熙凤的,黄昌麟在《红楼梦二百咏》中说:“汉家吕雉是前身”,又把王熙凤跟吕后挂联起来。
在当代红学家中,王昆仑把王熙凤跟曹操类比,说,读《三国演义》恨曹操骂曹操,曹操死了想曹操;读《红楼梦》恨凤姐,骂凤姐,不见凤姐想凤姐。有的红学家干脆把王熙凤叫“女曹操”,而何其芳先生却认为,王熙凤“并不是曹操这个不朽典型的简单重复。女性的美貌和聪明,善于逢迎和善于辞令,把这个极端利己主义者更加复杂化了,更加隐蔽得巧妙了,因此我们在生活中从来不会把这两个名字混淆起来,不会把应该叫曹操的人叫做凤姐,也不会把应该叫做凤姐的人叫做曹操。这是一个笑得很甜蜜的奸诈的女性。”①王熙凤跟曹操一样,虽然是一般意义上的“反面人物”,却有读者缘。王昆仑先生说过,王熙凤如莎士比亚笔下的阴谋家麦克佩斯一样,“是坏蛋,但却是一个具有深刻而强大灵魂的坏蛋。因此,她唤起的不是反感,而是同情。”②“深刻而强大的灵魂”,这词太妙了。但用“坏蛋”二字能不能恰如其分地概括王熙凤?我存疑。因为,我们不得不辩证地看待王熙凤的“坏”。有时候,王熙凤的“坏”是真坏,比如说,她害死张金哥这对情侣;有时候王熙凤的“坏”,是自卫反击的坏,比如说,她对待贾瑞;有时候,王熙凤的“坏”,是不得不坏,比如说,她对待赵姨娘;有时候,王熙凤的“坏”,是迫不得已的坏,比如说,她对待尤二姐。在多数情况下,王熙凤给人造成的印象常常是相当好甚至非常好,而且王熙凤不是装腔作势的好,是真好。比如她对贾宝玉和大观园群钗的友善和关爱,比如王熙凤在困难情势下扭转局势的本事。王熙凤身上坏与好的哲理,分析起来特别有意思。
王熙凤太复杂多面、丰富精彩,我们无法用“好人”或“坏蛋”判断王熙凤。同样不能用这样简单的词语来概括曹操。如果对这两个人非加个“坏”字不可的话,是不是用多点儿爱意、多点儿调侃、多点儿顽皮色彩的“坏包”更合适?
是的,曹操和王熙凤是一对“坏包”,有点儿可爱的坏包。曹操和王熙凤,都是残忍狡诈、阴险毒辣的人物,都是劣迹斑斑、巧语绵绵的人物,又都是充满情趣、谐趣、雅趣的人物,是经常给人带来欢声笑语的人物。他们都很“坏”,他们的坏,是高智商的坏,有水平的坏,他们坏得有情趣,坏得有雅趣,坏得好玩儿,甚至坏得可爱。他们是聪明绝顶的一对“坏包”。
而王熙凤跟曹操并列,是古代小说最成功而且最丰满的艺术形象。用文艺理论术语来说,他们都是成功的“圆形”人物,不是个性比较单一的“扁形人物”。
贾府的支柱和核心
王熙凤通常不被看作是盖世奇书《红楼梦》的主角。《红楼梦》男主角是贾宝玉,女主角是林黛玉,还有种比较普遍的说法是薛宝钗跟林黛玉是并列女主角。那么,王熙凤岂不成“女三号”了?但是每当王熙凤出来,不管是嘴尖如刀的林黛玉,还是心机绵密的薛宝钗,都不能不退避三舍。因为,王熙凤比林黛玉还要嘴尖舌快,王熙凤比薛宝钗还要多几个心眼儿。大观园花红柳绿,才女如云,而只要“琏二嫂子”一来,林黛玉、薛宝钗这些大观园杰出才媛似乎只能做“凤丫头”的观众,观察她如何嘘寒问暖,如何纵横捭阖,如何插科打诨,如何满嘴巧话、趣话甚至村话,随着凤丫头的如珠妙语,一个一个笑得透不过气来。
如果说,林黛玉和薛宝钗多几分大家闺秀的矜持,多几分诗人气质,那么,王熙凤就多几分闺阁少妇的泼辣,多几分世俗气息。更重要的是,王熙凤比林黛玉和薛宝钗多如许人生历练,多如许社会经验,多如许处理难题的办法。
如果说,林黛玉、薛宝钗给当代读者带来的是她们的美丽青春,是她们的诗才和妙思,是她们追求爱情的愉悦。那么,王熙凤给读者带来的,就是她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安身立命,如何以最小代价换得最大利益?如何在纷纭复杂的情况下抓住要领?如何在泰山压顶的情况下轻松过关?……这是曹雪芽为世界经典文化创造的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并非爱情女主角的王熙凤,比爱情女主角林黛玉、薛宝钗更鲜活,更灵动,更贴近大众审美心理。她简直不像是小说人物,倒像是活生生的、可以触及、可以跟她打交道的人物。
如何定位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中的地位?有两种值得参考的意见:一种认为,王熙凤是跟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并列的、《红楼梦》第一类重要人物。王昆仑先生早在六十五年前就准确认识到王熙凤在《红楼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王熙凤就是一个濒于灭亡的大家统治层的执行者。在恋爱故事中少不得宝玉、黛玉、宝钗。在家庭内部生活结构中少不得王熙凤这一根从屋顶直贯到地面的支柱。如果把王熙凤这个人物从书中抽了出来,《红楼梦》全部故事结构就要坍塌下来。所以,可以说,作者是把宝玉、黛玉、宝钗和凤姐四个人都当作第一类重要人物而配合着塑造出来的。”①有的学者则主张,王熙凤是跟贾宝玉并列的核心人物。《红楼梦》有两个核心人物,一个是贾宝玉,一个是王熙凤。“二核心说”有一定道理,因为在《红楼梦》中,宝黛钗爱情婚姻是一条线索,贾府盛衰是一条线索。前一条线索核心是贾宝玉,后一条线索核心是王熙凤。其实王熙凤是“重要人物”说,跟王熙凤是“核心人物”说并不矛盾。因为在宝黛钗爱情纠葛中起核心作用的,正是贾宝玉。在贾府盛衰中起核心作用的,正是王熙凤。
《红楼梦》内容非常广阔,曹雪芹用“四大家族”一荣俱荣、一损倶损概括封建末期贵族上层,“忽喇喇似大厦倾”,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而“四大家族”又以贾府为中心。曹雪芹家族经历的真实历史事件,从康熙、雍正到乾隆的一些真实历史事件,比如说,曹雪芹祖父四次接驾,曹家被抄家,被天才作家曹雪芹全部打碎、彻底“回炉”,熔铸成布局宏伟、内容丰富、虚构的小说。我们常说,《红楼梦》按照贾府盛衰和宝黛爱情两条线索发展。所谓贾府包括荣国府和宁国府,以荣国府为主,而王熙凤是荣国府的管家婆,她的个性、她的追求、她的管理决定着荣国府这个钟鸣鼎食国公府的盛衰。《红楼梦》中发生在宁国府的主要事件其实就是秦可卿之死,而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办理了秦可卿的丧事。所以,贾府盛衰过程实际是王熙凤跟贾府上上下下打交道的过程,是王熙凤展示聪明才智的过程,也是王熙凤走向灭亡的过程。
宝黛爱情是《红楼梦》诗情画意的主线,王熙凤深度介人了宝黛爱情,是宝黛爱情的坚定支持者,对宝黛爱情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一点,我在《马瑞芳趣话〈红楼梦〉》中已做过分析。简言之,王熙凤判断出,贾母内心一直有个“二玉”情结,贾母最心爱的女儿留下的遗孤林黛玉是其“心肝儿肉”,这位老封君希望自己最心爱的孙子和同样心爱的外孙女儿成双成对。她作为祖母,不能在宝玉父母还没表态时直接提出“二玉”成亲设想,但她顶住了王夫人姐妹大造的“金玉良缘”舆论,顶住了贾元春端午节颁赐贾宝玉和薛宝钗相同礼物的“指婚试探”,公开说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不是冤家不聚头”这句震动了整个贾府的名言。“冤家”是古人对“夫妻”的习惯说法。而如何揣摩、如何落实贾母的心愿,是王熙凤的生活重心之一。王熙凤拿宝黛婚事开玩笑,以王熙凤的绝顶聪明,难道仅仅是句玩笑?不,王熙凤这句似乎随机应变的话语,实际早就经过深思熟虑。她是在做贾母变相的“新闻发言人”。而且,从王熙凤的切身利益出发,是聪明地挑选对自己独掌荣国府大权不构成任何威胁的绛珠仙子来做宝二奶奶?还是傻呵呵地把精明的薛宝钗请进荣国府对自己取而代之?老谋深算如王熙凤,绝对不会算错这笔账。正是因为上承贾母之欢,下合切身利益,王熙凤对宝黛爱情才担当起护法神的作用。王熙凤在宝黛爱情中的作用,更显示了她的核心性。
说王熙凤是《红楼梦》的核心人物,还可以从作者笔墨力度得到证明。《红楼梦》有一半以上回次写到王熙凤。王熙凤是红楼舞台上最活跃的一分子。王熙凤的名字见于《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回目达十一回之多。比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在回目中出现的频率还大。曹雪芹以“熙凤”、“王熙凤”、“王凤姐”、“凤姐”或以“姊”代称把王熙凤写进回目。这些回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