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秋天贵筑县洪边北衙寨(今贵阳市乌当区北衙村)一位高姓农家子弟,年方二十七岁,便高中贵州乡试举人第一名——解元。一天,中举的喜报送到洪边北衙,送喜报的公差在乡间四处寻找,都没有找到这位新科解元,便将报条贴在北衙村子前边的一座小桥上。古时候,乡试第一名,要由地方政府解送晋京参加会试,故称“解元)。后来,乡人便把北衙村子前边这座小桥取名为“解元桥)。
这位新科解元,就是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至二十三年(1818年)、清道光四年(1824年)至道光六年(1826年)两次出任广州知府,在外地为官长达二十七年,先后任过通判、同知、知州、知府等地方官员的高廷瑶。他办事认真,为政清廉,勤政爱民,判案公正,平反昭雪了不少冤、假、错案,政绩颇著。所到之处,吏畏民怀,被誉为“嘉、道循吏冠”。
初到庐州,受到上司器重
元末,红巾军起义政权大宋在庐州设江淮行省。龙凤十年(1364年)七月,改庐州路为庐州府,为江淮行省省会。不久,废江淮行省,改属朱元障设于应天府(今南京市)的江南行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庐州府改属中书省仍治合肥县。十三年(1380年)正月,庐州府直隶六部。永乐元年(1403年),庐州府改隶南京,又称南直隶、直隶南京(治今南京市)。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1644年4月25日),崇祯帝自缢,明亡。明亡后,南明弘光政权在抗清英雄史可法的领导下,置滁和镇,为南明江北四镇之一,庐州府属之。
清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已(1645年8月19日),庐州府改属江南省(省治江宁府今南京市)。康熙六年七月甲寅(1667年8月30日),改属安徽省(省会治安庆府今安庆市)。
咸丰三年(1853年)四月二十三日,安徽省会迁驻庐州府。十二月十日,安徽巡抚江忠源赶到庐州府上任,定庐州府为临时省会。以后,庐州府成为清政府与太平军反复较量的重要战场。咸丰四年一月十四日,太平军攻克庐州府。咸丰五年十一月十日,清军复陷合肥。咸丰八年八月二十三日,太平军再次收复庐州府。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英王陈玉成被叛徒苗沛霖骗去寿州(今寿县城关镇),清军再度占领庐州府。当年,因惧捻军及太平军余部,以庐州府无雄关天堑可恃,仍将安徽省会迁回安庆府。庐州府作为安徽临时省会前后10年。
同治四年六月甲午(1865年7月23日),庐州府改属安徽省安庐滁和道(道治安庆府)。光绪三十四年五月甲午(1908年6月8日),庐州府改属皖北道,直至清亡。辛亥年农历九月十九日(1911年10月28日),合肥光复,废道。民国元年1月,废庐州府,存附郭合肥县,直属安徽省。
清朝嘉庆七年壬戌(1802年)年,高廷瑶被选授为安徽庐州通。
这年农历八月,他来到安徽省城,随同知府一道去拜见巡抚。见面以后,巡抚与他寒暄几句后,便回头对知府说:“这难道就是仅能做通判的人吗?”知府无言以对,只是点头应诺。
当时,在一旁的高廷瑶,没有完全挺清楚巡抚大人对知府所说的话,漏掉了一个极其关键的“仅”字。听成了“这难道就是能做通判的人吗?”
于是,高廷瑶心想通判,不过是一般的吏员。连通判都不能胜任,还能说什么呢?
第二天,他去拜见布政使,布政使便告诉他说:“昨天,你和知府去见巡抚,巡抚认为你相貌堂堂,仪表端庄,一定很有才干。他准备留下你在省城协助办理公务。”
高廷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他听错了巡抚大人的话,少听了一个“仅”字。他回答布政使说:“留在省城,我固然十分愿意,但没有正式公文(任命文书),怎么办?”
布政使说:“你刚刚来到这里,就得到上方的重视,这种情况,确实不多见。可是,规定的上任时限,确实不能超过。你暂且等待,让我给你向巡抚说说。”
就这样,他在省城待了十多天。
一天,布政使去见巡抚,出来以后对他说:“你可以准备赴任了。”
于是,他又去见巡抚。见面以后,巡抚对他说:“郡里的属官,是一般闲散官员,我当然不会以闲散官员的职务委任给一个有才能的人。你暂且赴任,我今后会有借重你的地方。”
高廷瑶表示感谢以后,告辞了巡抚,走出巡抚衙门。然后,决定选择一个吉祥的日子(农历九月二日)到庐州赴任。
(2)押送十万两饷银未出丝毫差错
高廷瑶到任才七天,就奉命去淮安接收饷银十万两,并要他将这批饷银押送到湖北。
淮安位江淮平原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于交点,历史上与扬州、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中国运河之都”的美誉。市境北接连云港,东北接盐城市,东南接扬州市,南邻省会南京市,西北连宿迁市。全市地处江苏省长江以北的核心地区,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和中心城市。
在这之前,江苏负责盐务的官员薛经历已将这批饱银护送到了桐城,途中丢失了一鞘饱银(第九十二鞘),一宿之后才发觉。所以,又将这批饱银转托给高廷瑶通判押运。
高廷瑶到银库办理完饱银的接收手续后,就去拜见布政使,并对布政使说:“这次补解的饱银,我已经从银库里领出来入鞘了。江苏的九十九鞘,薛经历从淮安押解而来,鞘内的银两是虚是实,质量如何,有无短缺,我不得而知。现在这些银两都存放在潜山县。潜山县离这里不过八十余里,应该取来验视一下,不然,我是一个穷地方官,怎么能担当如此重任?”
布政使认为高通判太固执、拘谨,不同意这样做。高通判又请求说:“补解的银两,当然不足忧虑;可是,从淮安押解来的银两,其鞘多达九十九号,现在既然不让我验视,那么,请全部给印加封。按照规定期限,将饱银押送到湖北后,揭去封笺,果银鞘有丢失,那是我的责任。若果银鞘没有丢失,而是鞘内的银两出现质量问题,或出现短缺,那就是原解押官的责任了。”
布政使还是不答应,并且催促他立即出发。高通判心想:既然已经丢失了一鞘饱银,难保其它鞘饱银不无差错。宁可过分小心谨慎,也不要因轻率大意而造成后患。
第二天,他到达潜山县后,立即核查了所存放的江苏钱庄里的银鞘,并一一造册登记,加盖上县衙的印章,申报立案后,才启程上路。
到达湖北后,高通判去拜见巡抚。见面后,巡抚问他:“你押送巨款,鞘中的银两都实在吗?成色都合格吗?数量没有短缺吧?”
他便将在桐城对押送饱银进行登记造册,并加盖县衙印章的事情经过,一五一十,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巡抚。巡抚听了高兴地说:“这样做,就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了。”
经过湖北银库的验收,他所押送的饱银,没有出现任何差错。
回到安徽,同僚好友告诉他说:“起初,我将你押送饱银登记造册加封的情况报告各级上司,他们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反对,但对你的做法都不以为然。只有巡抚多次在众人面前表彰你说:高别驾真是不怕麻烦,一个明白人,难道不应该这样做吗?”
后来,经过了解,高通判才知道,这位巡抚姓王,名汝璧,字镇之,四川人,某科进士。
(3)上任庐州通判七日妥善处理三妆公案
高廷瑶任庐州通判才七天,就遇到了三庄公案
他上任的第二天,有一位校官前来州衙报告:“弟子员某人的儿子,愿意以三百两银子作为学费,拜你为老师。”
高通判对这位校官说:“如果他真要想教育好他的儿子,既然有三百两银子,足以请一位有名的老先生,何必来找我呢(如果他想与上官交好,为了出人宫门方便,这是收买我了,我不干这种事。”
他一口拒绝了对方的请求。后来了解到,此人果然是一位包揽词讼的官司客,那些曾经和他交往的官员们,一个个都落入他事先设下的圈套。
第二件是:有人在路上拾到二万缗钱券,到衙门来要求立案。守门人将这件事报告他。他对守门人说:“拾到失物,应该到县衙去报告,为什么到我这里来?”
守门人说:“他大概是想拿这些钱券,谎称拾金不昧,企图获得奖赏或讨好官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