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500000003

第3章 导论(3)

作为城市社会学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帕克在1916年发表的《城市:对于开展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研究的几点意见》中,对城市下了一个基本定义。他认为,城市是一种心理状态,是各种礼俗和传统构成的整体,是这些礼俗中所包含,并随传统而流传的那些统一思想和感情所构成的整体。在帕克那里,城市绝非简单的物质现象,绝非简单的人工构筑物。城市同其居民们的各种重要活动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是自然的产物,更是人类属性的产物。帕克把城市看成一个由内在过程将各个不同组成部分结合在一起的社会有机体,由此提出了城市的人类生态学定义和构想,并把自己以社区研究为基础的学说称为“从动物和植物中分化出来的人类的生态学”。所以,在帕克眼中,城市是一个生物,一个有生命的有机体,城市化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者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在这种逻辑下,城市能够主动地去选择和重组城市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口的选择和城市的空间布局。但是,为了将其区别于单纯的生物有机体,帕克为城市加上了一个文化的向度。因此,生物(biotic)、空间(special)和文化(cultural)构成了帕克分析城市发展的三个向度。(周晓虹,2004:9498)首先,城市化是一个生物的过程。与齐美尔将货币经济视为都市过程之主要动力的观点不同,帕克把城市看作一个有机体,城市的过程如同一切生物为生存而去适应或改变环境的生态过程。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植物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为了生存和争夺资源而发生的淘汰、适应与进化——是帕克理论的重要来源。在这种理论预设下,帕克认为,城市生态过程的核心是对城市有限资源的“竞争”,竞争导致各种支配形式,并促成高度复杂的劳动分工,从而形成特定的组织形式。其次,城市化是一个空间改变和重组的过程。城市一方面从中心向外扩张,实现了城市的机体扩展;另一方面,在扩展的过程中,城市又形成了分化,形成不同的自然区域。所谓自然区域,正是帕克和芝加哥的其他学者提出的作为城市基本组织单位的“社区”。最后,城市化也是一个文化的过程。虽然帕克在分析都市及都市人类时处处类比生物学,但它坚持认为人与其他生物有着某些重要区别,具有文化的特征。因此,帕克的城市理论是一种“人类生态学”,而非一般“生态学”的理论。

在帕克的理论基础上,芝加哥城市学派的其他人先后提出了基于土地使用方式之上的城市空间结构的三个基本模型,对后来的城市地理、城市规划等学科影响深远。这三个模型按照提出的时间先后,依次是伯吉斯(E.W.Burgess)的城市增长和分化的“同心圆模型”(Concentric Zone Model),作为对此模型的批评修正而产生的霍伊特(Homer Hoyt)的“扇形模型”(Sector Model),以及哈里斯与乌尔曼(Harris and Ullman)的“多核心模型”(Multiple Nuclei Model)。

作为芝加哥城市研究的集大成者,帕克的学生路易斯·沃斯在分析和总结以往城市社会学家的理论和观点,以及研究社会学家积累的大量描述城市现象材料的基础上,构建了系统的城市社会学理论。1938年,沃斯在其著名的论文《作为生活方式的城市性》(Urbanism as a Way of Life)中,第一次明确地把城市性理解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过程。他认为,城市的本质是异质性(heterogeneity),城市是“由具有城市异质性的个人所组成的较大规模的较高密度的永久的聚落”。沃斯抽象出城市的三个核心特征,即人口规模(size)、人口密度(density)和人口异质性(heterogeneity)。他认为,人口异质性的增大、人口规模的扩大和人口密度的提高,综合决定了城市生活,有助于形成独特的“城市生活方式”或者说特有的“城市人格”。(Wirth,1938)在沃斯看来,城市是大尺度、高密度、高异质性的人口的集聚点,而他所做的研究工作就是从这些城市属性中总结出社会的交互作用方式及其对有组织的社会生活所产生的后果。费舍尔(Fischer)在总结了沃斯的理论模型后认为,沃斯的城市理论实际上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基于涂尔干的社会学理论,一个来自齐美尔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在沃斯的理论中,从结构层次上看,规模、密度、异质性造成了差异化、形式化、体制化以及社会的失序状态;从行为层次上看,城市化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及行为反应。城市具有更多的流动机会,当然也包括(个体)以社会孤立和失序的方式对城市生活进行适应。沃斯实现了两大理论传统的结合。他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系统中,通过认知的调控对行为进行操作,实质上是一种个人行为的集聚。通过对刺激的选择性反应,城市结构中会形成不同的利益主体,个人的流动和个性的发挥也能够从中寻找到相应的机会。主流社会中动态的人们为了寻求自我认同,创造了许多复杂的机制策略,使得不同利益群体的正式结合得以维系。其结果是产生了诸多的次级关系。然而太多的独立,又导致了情感疏远、社会失序和个人的偏离行为。在此意义上,城市化一方面促进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Fischer,1972:187242)由此,芝加哥城市学派的核心观点可归结为一条普遍而简单的命题——城市是生活的容器,城市影响和形塑社会关系。

3.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化的理解:城市作为阶级斗争的场域20世纪60年代,欧美国家普遍陷入“城市危机”。欧美城市由于郊区化的发展和城市中心产业的外迁,中心城市的税收减少,财政收入降低,公用设施得不到更新和修建,城市商业、服务业萎缩,城市失业人口增多,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一些城市持续爆发社区居民抗议运动和骚乱,犯罪率上升。在此背景下,以新马克思主义为旗号的新城市社会学兴起。新城市社会学对城市生态学派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生态学派提出的城市通过竞争与适应而自动达到社会平衡的观点无法解释欧美社会普遍出现的城市危机,城市社会并非日益整合有序,而是阶级冲突和种族不平等日益严重。在他们的理论中,城市不再是生活的容器,而是各种阶级和资本力量相互角逐的舞台。因此,新城市社会学集中探讨了资本主义、集体消费、财富的积累、权力的集中、社会阶级关系与国家管理职能等对城市发展和空间塑造的影响。

法国城市社会学家卡斯特尔从结构马克思主义的视角出发,对城市社会生活形态进行了批判性的分析。他认为城市是社会结构的表现,而社会结构是由经济、政治、意识形态系统组成的,其中经济系统起决定作用。为此,卡斯特尔提出了集体消费的概念,并从劳动力再生产的过程来阐述。卡斯特尔认为,在农业社会,劳动者主要是通过个人提供的私人消费进行劳动力的再生产,农民为自己提供衣食住行及其他大部分生活资料。而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城市劳动者的个人消费日益成为以国家为中介的社会化集体消费。城市住宅、交通通讯设施、供水供电、医疗、社会保险、福利事业、教育、文化娱乐等公共事业都成为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投入。个人资本已不可能独立组织起这些消费过程,唯有通过国家的介入,直接干预公共事业的生产、分配、管理与消费的组织过程才能提供集体消费资料。所以,后工业时期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政权已成为一股凌驾于社会生产方式之上的独立力量,并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进程。(邓清,1997)在卡斯特尔看来,作为集体消费过程发生的主要场所,城市的发展和演变是占统治地位的资本家阶级和社会中被压迫的劳动者阶级之间不断斗争的结果。在这个场所中,资本家的利益来源于资本积累,他们希望国家大量投资于社会性生产过程(如投资于有助于其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建设),而把集体消费投资降到最低限度。但是劳动者阶级则要求国家加大对集体消费的投资。在城市社会,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发展对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消费资料的生产同样也提出了日益高涨的要求,如高技术产业对劳动者的教育、技能水平的要求不断提高。如果国家不能提供充分的教育和培训,必然造成大量失业,影响城市社会的稳定。在此情况下,国家一方面代表统治阶级的利益,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措施缓和阶级矛盾。随着资本的市场运动,政府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在多大程度上组织集体消费过程,必将极大地影响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夏建中,1998)。

此外,卡斯特尔还指出,除了阶级斗争,城市运动也是影响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人们的社会利益与他们所在的社区紧密相联,在同一社区生活的居民便有可能超越阶级的界限组织政治团体,为捍卫社区的共同利益而斗争。如果政府不能向社区提供足够的集体消费资料,社区团体就可以通过组织社区运动的方式来表示不满和进行抗议活动。这些社会活动能够对城市政府的政策决策及城市发展过程起到重大影响。

作为新城市社会学的另一代表人物,美国学者大卫·哈维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和再生产的周期性原理,提出了资本运动的“三级环程”理论,并以此来解释资本运动和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在哈维的理论中,资本运动的“三级环程”包括:初级环程,即资本向产业的投入和向消费资料的利润性生产的投入;次级环程,即资本向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入;第三级环程,即资本向科教、卫生、福利事业等劳动力再生产的投入。在资本运动的初级环程,资本家在价值规律和资本本质的支配下,最大限度地榨取剩余价值,增加积累,扩大生产,把劳动力再生产所需要的消费压到最低限度,结果造成了生产过剩、过度积累。为了摆脱积累过剩的困境,资本必须寻求新的出路,一部分剩余资本从初级环程中分离出来,进入次级环程。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物质结构的投资是长期的和社会性的,这类投资数额巨大而且不能产生直接的生产性利润,因此私人资本一般无力也不愿进行投资。为此,国家开始发挥干预作用,一方面通过各种优惠政策鼓励私人资本进入次级环程,另一方面通过金融政策为私人资本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当“初级环程”和“次级环程”的过剩资本寻求出路时就会考虑进入“第三级环程”。“第三级环程”的投资不直接产生利润,它同样需要国家的介入。国家从整个社会出发,为提高劳动力再生产的水平,保证劳动力能更多地创造剩余价值,制定各种政策进行干预和介入,与私人资本共同进行投资。对于资本环程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哈维认为资本在“次级环程”的投资是城市发展和变迁的主要决定因素。因为土地及之上的建筑物等城市基础设施可以不断地为资本创造价值,这种能力使私人资本在“次级环程”中获取利润(主要是房地产业),于是吸引更多的过剩资本进入次级环程。当城市中心商业区趋于饱和时,资本便向郊区移动,投资于郊区豪华住宅的建设,这就带动了中产阶级的居住郊区化,并导致城市中心或中心城市的衰落。(夏建中,1998)简言之,新马克思主义学派通过对资本积累的动态过程的分析,着重阐述了国家政权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他们认为,资本的动态过程以及国家对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干预是住房问题的关键和城市发展与演变的真正动因。资本积累和阶级斗争的过程决定了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规模、速度和本质。

从上述社会学领域对城市及城市化过程的理论观点中,我们能够发现,经典社会学家似乎只是笼统地指出了当时正在兴起的城市社会的一些基本特征,而芝加哥学派和新城市社会学,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分别解释了美国历史上城市化过程中的某一段落。在整体城市化史上,社会学的理论解释之间似乎存在着一定意义上的断裂,从而无法对一国城市化的发展及其所面临的问题提供一种历史制度结构演化的视角,也就无法清晰地发现影响一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结构动因、演化机制及其产生的更为深刻的社会影响。

三、新的视角与分析框架

同类推荐
  •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做有担当的共产党员:谈谈共产党员的权利与义务

    共产党员能否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和有效履行自己的义务,关系到党员先进性的发挥,关系到保持党的纯洁性,关系到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的发挥,也关系到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党员权利与义务,才能充分行使党员权利,有效履行党员义务,才能真正把党员的各项“权利”与“义务”落到实处,培养合格党员,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有力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 艰难的复兴

    艰难的复兴

    中国需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文明的复兴。前途虽然光明,道路亦曲折和艰难。而未来8到10年是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国能把握好这样一个关键而又充满困境的时期、顺利在本世纪走上复兴的康庄大道吗?《艰难的复兴》将针对相关重大问题,从中国人口资源环境的国际关系、增强中国的外部竞争力、中国贸易货币和自身经济安全战略、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地缘政治战略、中华文明的和平复兴等五大维度进行客观、翔实的分析和回答。
  •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

    必然的路,谓之道;当然的话,谓之理。走中国道路,说中国理念,有了“道理”。道理是伴随发展而来的。发展必有道理,大国发展有大道理。何谓中国发展大道理?一以贯之,半步风流。
  •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外国政要答记者问

    本书收录的内容,或摘自《参考资料》、《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或摘自公开出版的相关图书,或摘自人民网、新华网等官方网站,或根据电视访谈文字记录稿整理而成。其中对个别文字做了订正。由于本书中选录的外国政要都是广大读者所熟知的,因此在编辑过程中我们除了个别的人物、地名之外,书中未作专门的注释或说明。
  •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研究

    毛泽东提出了许多开创性的社会建设理论,如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为指导社会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毛泽东还高度关注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问题,形成了系统的有关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思想。他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利益主体,并把改善民生当作是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推出了一系列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毛泽东的这些社会建设思想是党和人民共同探索的理论成果,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具有世界观、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热门推荐
  • 执念千年

    执念千年

    我以为我一直爱着的,原来是我最痛恨的。我以为我一直恨着的,原来是我最深爱的。当一切埋藏的真相,用鲜血淋淋的代价解开时,我该怎样去面对这残忍的一切。当一切都走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我该选择试着去原谅,还是依旧那样憎恨下去。为什么当他死在我手上的时候,他却依旧没有告诉我真相,为什么还要选择一个人默默去承受。为什么宁愿选择让我依旧恨着你,为什么你连死都要死的那么残忍,让我悔恨终生。我这沾满你鲜血的手,该如何洗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日本童话19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日本童话19篇(世界传世童话宝库)

    阅读童话,对于孩子来说,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在他们眼里,大人怎么都想不通的事情,都是理所当然的。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相信一头猪会和一只蜘蛛成为好朋友,一盏灯里会藏着个妖怪,一朵花会满足一个人的七个愿望……而这所有的一切,都在于孩子有一颗善良、真诚、坚韧、顽强而又充满爱的心。
  • 拯救炮灰女配

    拯救炮灰女配

    造孽太多,结果每一世都不得善终。重新经历每一世,陆向东发现自己每一世都栽在女人手上!然后他发觉作为唯一楠竹的自己弥补的方式是——拯救炮灰女配。
  • 老公,我们离婚吧

    老公,我们离婚吧

    张小易觉得,自己最幸福的事情,是嫁给了自己喜欢的男人易修远;当然,这是张小易一年前的想法,天真的想法;一年后,如果有人再问张小易最幸福的事情,张小易的嘴角露出一抹苦涩的笑,然后,摇头;一年后,她还有最幸福的事情吗?不,只有最伤心,最难过,最绝望,最不幸的事情。那是什么呢?当然是------嫁给易修远。于是,在伤心绝望后,张小易终于将一张离婚协议书,送了出去......
  •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呲骨豺狼(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作为后人,我们应当认真吸取这次大战的历史经验教训,为防止新的世界大战发生,维护世界持久和平,不断推动人类社会进步而英勇奋斗。
  • 男神高攀不起:达令江湖救急

    男神高攀不起:达令江湖救急

    (正文己完结)宠一个女人要宠成怎样?给她房子给她珠宝给女人所希望的一切?不,男神摇摇手指,宠是要从长计议,首先要圈起小窝将她圈养,然后默默帮她打扫烂摊子,容忍她一切小脾气,抚平她所有的臭脾气,不厌其烦的帮她处理一切烂桃花,暗暗帮她实现她的小理想,不动声色将欺负她的人全部踩平,用高冷的态度倪视一切伤害她的人,强硬的将她的心一点点夺过来,这才是一个男神应该有的态度和职业操守!没错,他就是这么做的,你有意见?!超甜宠文,糊涂蛋女主和她的男神的故事。其实就是个喝错酒捡对宝的故事。
  • 乌龙穿越:童真夫妻闹后宫

    乌龙穿越:童真夫妻闹后宫

    一场错误的枉死,一场乌龙的穿越。当IQ188的天才美女遇到腹黑霸气的君王时,如何上演一场荡气回肠的爱情。我跨越了千年的时空遇到你,只为寻找那份最初和最终的爱情```````
  • 平安扣(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原著)

    平安扣(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原著)

    已改编为电视剧《那座城这家人》,12月2日开播。本书以经历大地震重创的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两个家庭、三代人悲欢离合的故事,全景展现了普通百姓的生存情状,写出各色人物30多年间发生的变化。娓娓叙述中,勾勒出一幅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城市长卷。作者恪守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品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可读性。
  •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李勣:与大佬们过招的日子

    茫茫乱世,英雄逐鹿。纷纷义族,几易其主。在名将如星河般的隋末唐初,为什么他能历事三朝,出将入相,屡经变故屹立不倒,最终成就不朽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