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9100000010

第10章 听昆德拉谈乐(上)

本文原载《音乐爱好者》1999年第1期。

初读昆德拉《小说的艺术》[捷]米兰·昆德拉著,《小说的艺术》,孟湄中译本,北京:三联书店,1992年版。,简直给吓了一跳。一个小说家居然能对音乐有如此精深、内行而独到的见解,令人难以置信。细读下去,心中释然。原来这位大师本来就是个不错的音乐家。此君会作曲,当过爵士乐手,“直到二十五岁时,音乐一直比文学更加吸引我”。难怪!古今中外,出现了许多令专业从乐人也不敢小觑的高水平“文人乐迷”,远的如萧伯纳、普鲁斯特和罗曼·罗兰,近的如李叔同、丰子恺、傅雷和徐迟。不过,其中似乎应该剔除萧伯纳、李叔同和罗曼·罗兰三位,因为他们都有充分资格被算作专业音乐家。

昆德拉不知应算作从乐人,还是乐迷?看他对音乐的深入了解,足以和任何一个富有修养的专业音乐家媲美;但毕竟他的职业是小说家,而且还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小说家,所以应归为“文人乐迷”。和一般乐迷有些不同,“文人乐迷”自身是艺术家,具有艺术家的灵性和感悟,目光犀利,思路清晰,再加有如神助的一支妙笔,音乐在他们的谈吐中因而获得了别具一格的气息。甚至,“鸣响”出从未有过的“弦外之音”。

而与一般的“文人乐迷”相比,昆德拉又似乎是一个非常奇异的“另类”。他从不会像普鲁斯特那般,以音乐作引线,沉浸在恍惚的遐思或悠远的回忆之中;他也绝少像罗曼·罗兰那样,视音乐为人生圣事,并在音乐描写中极尽亢奋、夸张和激情的可能。他反感浪漫派,绝对排斥自我陶醉,因此别想在他的谈乐文字中寻找到风花雪月之类的花哨形容。就像他的思想和文笔的一贯作风一样,昆德拉对于音乐,同样一针见血,干脆、准确,直逼中心,很少不着边际地游移。但同时,他天马行空,让音乐在思想、哲学、文学、艺术思索、社会观察和人生体验的巨大网络中自如穿梭,时而浮出一丝敏感的听觉感触,时而又掉入深不可测的神秘玄思。跟随昆德拉的音乐旅程,令人觉得是在攀登一座险峻陡峭的山峰。我们气喘吁吁,但心旷神怡。

先来听听昆德拉怎么说贝多芬——这位几乎已经成为西方音乐象征的“头号人物”:

“贝多芬也许是最伟大的音乐建筑师……”

(此话属于音乐历史的专业常识,不过出自一个小说家之口,可以见出他的音乐体验和一般文人的“感受”有很大不同。)“他所继承的奏鸣曲是四个乐章的组成,它们通常是被随意专横地凑在一起,其中的第一乐章总是要比其他后面的乐章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看似随意的评价,其背后是异常丰富的听觉经验和历史知识。这是有关奏鸣曲各个乐章关系在十九世纪之前状况的准确概括,尽管这个指责对于海顿和莫扎特稍嫌过分。)“贝多芬全部艺术生涯都被一个意志所影响,即要把这种拼凑变成一个真正的协调……”

(不容置疑的权威口吻!哪怕是在专业的乐史专论中,恐怕也难得见到如此地道和到位的音乐评论。)“所以,在他的钢琴奏鸣曲中,他逐渐把重心从第一乐章移向最后乐章,他经常把奏鸣曲缩减为只有两个部分,有时候用一个间插乐章分开,如作品27之2和作品53;有时候直接并列,如作品111……”

(高屋建瓴的音乐观察,但又以极其具体的实例作为支持。对音乐作如是说,只能是一个具有高度思维层次同时又对音乐作品有透彻理解的人。按:作品27之2即著名的“月光”奏鸣曲;作品53即又名“黎明”的“华尔斯坦”奏鸣曲;作品111是贝多芬全部三十二首奏鸣曲的殿军,两个极为不同的乐章恰好体现了贝多芬音乐的实质——豪放不羁的“酒神”性格与深沉宁静的“日神”性格。)“并在不同的乐章中创造相同的旋律……”

(令人遗憾的错译,不知所云!无法查对原文,疑应为“并在不同的乐章中使用相同的主题材料”?)再往后,昆德拉谈到了贝多芬在晚年将赋格放进奏鸣曲的勇气,以及作品131的七个乐章在时值比例上的多样性和协调性。没有深厚的音乐知识积淀和细腻的听觉感受,谈论音乐到这个份上,是不可能的。

当然,昆德拉有过从乐经历,因而对音乐的感受和认识具有绝不含糊的专业水平,这本身倒也不是什么令人无法想象的事情。匪夷所思的是他观察音乐的文学家眼光,这可是非要在两门艺术中均是高手才能成就。如,他以音乐家的速率感觉,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共有七个章节的小说《生活在别处》的第六章是“柔板(和平与同情的气氛),后面接上来的是第七章:急板(被刺激的残酷的气氛)”。同时他又以小说家的思路总括说:“在这个最后的对照中,我想集中小说所有的感情力量。”让人感兴趣的是,昆德拉在小说布局中所体现出的这种精准的形式感觉,其来源是艺术音乐中乐章速度变化的惯例和伟大作曲家对这些惯例的超越。请听他是怎么说的:“一部交响曲或一部奏鸣曲乐章的顺序在任何时候都是由未写在纸上的快慢乐章交替这一规律所决定。这差不多就自动说明:它们是忧伤的乐章与快乐的乐章。这些感情的对照很快就成为一个可悲的框框,只有大师们才善于(并不总是如此)征服它。……我欣赏肖邦的那个奏鸣曲,即那个第三乐章是葬礼乐章的奏鸣曲(降b小调,作品35)……他把一个活泼的最后乐章(又是错译!该奏鸣曲的末乐章绝对不能用“活泼”来形容)接在葬礼进行曲之后。……第四乐章是非常奇怪的:极轻的,快速,简短,没有任何悦耳音调,绝对的无感情……这两个乐章(感情的—无感情的)挨在一起哽住了您的喉咙。它极其独特。”

昆德拉在这里以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有力说明了古典音乐大师是如何通过对形式惯例的把握和超越,来表达独特的个人意念的。昆德拉确是音乐的行家里手,他所说的这首奏鸣曲,不仅是肖邦作品中最深刻的杰作之一,而且其末乐章也是同时代音乐中最富“先锋”意味的极端探索。它没有旋律,有意排斥变化,从头到尾一种节奏(三连音)、一个织体(左右手相隔八度演奏同样的线条),调性和声极其暧昧、含糊,几乎接近无调性的边缘。当时,连舒曼这样心智开放的音乐家都对肖邦的这个末乐章感到大惑不解,说它“没有音乐”。倒是昆德拉以文学家的感觉,从根本上一下子抓住了这个乐章的精髓——它的力量正在于其本身的“无音乐、无感情”,以和前面那首脍炙人口、极富浪漫情调的葬礼进行曲形成强烈对比。肖邦奏鸣曲中这两个乐章间无与伦比的“黑白”对比,显然给昆德拉留下了终生难忘的印象,因此他企望在自己的小说《生活在别处》中再造同样的效果。他感慨道:“构思一部小说就是把不同的情感空间并列在一起,对于我,这就是一个小说家最巧妙的艺术。”

文学作品的构思直接脱胎于音乐的体验,这当然并不是昆德拉首创。西方文学中,且不论法国的罗曼·罗兰和德国的托马斯·曼以作曲家为主人公的小说创作,就说对音乐形式结构的借鉴方面,爱尔兰现代小说大师乔伊斯和英国女作家伍尔夫都在自己的作品中做出了非常成功和有效的探索。昆德拉可以说是这一行列中的又一个杰出分子。而且,由于他音乐感悟的深入独特,他对音乐的借鉴也往往更为具体、别致。

熟知作品、了解风格,准确无误地领悟作曲家的真谛所在,并能在自己的文学创作中汲取音乐的养分,昆德拉于是成为笔者所知的“文人乐迷”中最不同凡响的一位。他之所以能够企及如此高度,固然得益于亲身的音乐实践、欧洲丰裕的人文土壤,但恐怕更重要的缘由是他极端深刻而又非常个人化的艺术认识,犀利、尖锐、畅快、有力。借此,他才能揭示出现代捷克伟大作曲家亚纳切克的艺术企图是“永远直接地走向事情的中心……只有能表达出一些基本性东西的音符才有权存在”;观察到法国当代作曲泰斗梅西安的独特在于“他借助于增加或抽去短小节奏时值的技巧,发明了一个无法预见也无法计算的时间结构,一个完全自主的时间”。

然而,所有这些都还只是“前奏”——对于昆德拉的《被背叛的遗嘱》而言。如果《小说的艺术》让从乐人“吓一跳”,那么《被背叛的遗嘱》的冲击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因为《遗嘱》一书在触及音乐时不仅更为系统(谈论音乐约占全书篇幅四分之一),而且也更为深入(详尽阐述斯特拉文斯基和亚纳切克)。跟随昆德拉的《遗嘱》进行一番“音乐心智攀登”,究竟能看到何等“无限风光”,且让我们暂等下次领教。

同类推荐
  •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音乐杂谈(生命百科)

    中国音乐发展音乐杂谈极其古老的艺术——音乐人类的历史,据最近的研究,已有数百万年。我国也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大约距今170万年以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在这块大地上生息、繁衍。经过世世代代的不懈的奋斗、努力,人类创造了今天我们享有的灿烂文明,创造了各种绚丽多姿的文化艺术。
  •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百变魔术:戏法背后的故事

    以魔术为主题的饕餮盛宴,带你进入神奇的魔术世界领略百变缤纷的魔术传奇,让你在最短时间内学会最吸引人最能提高人气的技巧。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

    “好莱坞编剧教父”罗伯特麦基30年授课“故事”培训班的精华梳理,全世界编剧经典之选,当然也适用于小说家们。自1997年初版以来,《故事》一直是全世界编剧必读经典,至今,仍属于美国亚马逊最畅销图书中的Top1%。本书集结了罗伯特·麦基30年的授课经验,在对《教父》《阿甘正传》《星球大战》等经典影片的详细分析中,清晰阐述了故事创作的核心原理,其指导意义不应只被影视圈的人所认识,更应得到小说创作、广告策划、文案撰写人才的充分开发。
  •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音乐的故事》评述了世界音乐史上各个时期伟大的音乐家的心路历程。在众多人物面前,作者房龙按时间先后顺序,以平易近人的语气、独特的犀利目光,对西方音乐历史进行了梳理,并娓娓道出西方早期音乐、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及近现代音乐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以及音乐家们的身世行迹。
热门推荐
  •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我愿朝着太阳生长

    有些人似乎什么都不必做,好运气就会伴随终生。而有些人卖艺的时候必须专心卖艺,才会随着岁月的沉淀变得越发有底气。这本书记录着这样一些人:一个不需要照顾,女汉子性格的白领;执着并拧巴的女推销员;死心眼的BJ男和他的十个姑娘;长得好看的拉面师傅;乐此不疲的“喜当爹”……看着他们的故事,你会想:有些好运气,还没有来找你,不是说他们永远不会来了,只是为了让你多走一些路,再遇到属于自己的甜。
  •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大全集)

    本书以生动贴切、具有代表性的心理故事,加以科学条理性的分析,讲述了各种异常心理产生的根源及各种简单易行、具有实效的解决方法,并介绍了与你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心理及随之产生的种种行为。让你在轻松阅读中导引自己走向阳光!它具备全面性、可读性、实用性,适合作为个人闲暇或者苦闷时认识自己,永葆身心健康的心灵圣经。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谈情说案

    谈情说案

    当一个人在笑的时候,往往是另一个人,正在受到伤害。聪明的人,不一定真的聪明……愚钝的人,也不一定愚钝……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只是选择的态度。凶手也好,警察也好,上演的是一幕幕人间悲欢离合……
  •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一把砍柴刀也能纵横武林?一套“抽风”的拳法也能打遍天下?一个长相不“妖孽”的穿越女生也能风靡万千少侠?呃,答案是肯定的,因为。。。这就是江湖!想知道侠女是怎样养成的?请关注文利新书《主流穿越:侠女养成记》。。。
  • 西界雪

    西界雪

    十年后,林宇海外归来,在风雪中妓女街的路灯下和诗诗重逢。痛苦不已……,林宇的父母在一场“意外”中不幸殒命,三口之家家破人亡。身心受重伤的林宇被富豪郑泽世收养,打算利用郑家的势力报仇,他与郑家小姐诗诗一见钟情。晚宴,舞会,学校,一系列风波中,林宇和仇人的儿子郑查理缠斗不休,最终在西界湖底抓住郑查理贩毒把柄,欲置郑查理于死地。谁知郑查理挟持诗诗并将其强奸,诗诗当场自尽而死,林宇被仇恨冲昏了头脑,手刃郑查理,亡命天涯十年。诗诗与生俱来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还没有完成,纵使被强奸,她也不得不苟活于世,所以假死断绝林宇牵挂,让林宇逃亡,自己离开伤心地。被强奸的她生下一个女儿,十年之中,她卖淫苟活,养活孩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中国人为什么看不起中国人

    全书按体例共分为五部分。“古今”部分剖析国人对男女情事的心理、批判清末民初的腐败统治、悲慨古今民告官的悲惨下场。“公器”部分认为,权力乃天下之公器,不是官员个人的财产,不可私相授受,揭露官场的症结、教育制度的不合理之处。“乡村”部分关注乡村的权力结构、乡村的变化、农民工和城市的关系以及工会如何援助农民工。“风气”部分批判社会上的冷漠风气、不正常的师生关系、现在读者的不正常阅读、社会机构的衙门化、文化界的造假。“世相”部分深刻揭示出当今社会的阶层已经出现固定化的趋势,个人机会的公平是社会健康发展的保障;尊重消费者权利、尊重公民的权利是社会的当务之急。
  • 对不起,我不是公主

    对不起,我不是公主

    婿子蔓:个性有点强焊,不靠别人,有点打抱不平,子蔓深爱的人敬(巫仁敬)在去加拿大的飞机上因为坠机而去世,后面出现的男主角(沐启克)的表哥(沐启敬)竟然和去世的巫仁敬长的一模一样……因为心里住着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