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600000001

第1章 歌剧的误会

说起来,歌剧这种体裁从一开始就是个误会。四百年前,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春风在欧洲大地吹拂(春风席卷不妥,改为吹拂较好)而过,文学、美术领域中早已硕果累累。直到这时音乐似乎才如梦方醒,欲与姊妹艺术一争高下,也想恢复失地,再创曾有过的希腊式辉煌。一群文人智士自愿聚集在佛罗伦萨贵族巴尔迪家中,商讨复兴古希腊戏剧的宏图大业(这其中一位,就是日后因发现自由落体定律而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伽里略的父亲)。他们认定,在古希腊悲剧中,音乐一定占据着重要地位,并且贯穿剧情发展始终。不过,令人头痛的是,古希腊的音乐不比文学和美术,有着大量的文字记载和实物传给后人。那时没有录音,也没有记谱,希腊人的音乐早已消逝得无影无踪,谁也弄不清楚当时的音乐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有摹本,只好假造。这些文人凭着一股热忱和冲动,声称音乐应该像在古希腊悲剧中一样,必须走上舞台,直接参与戏剧的紧张冲突,以自然的人声吟唱唤起观众的强烈感情。只有这样做,才算忠实继承和复兴古希腊悲剧的精神。这批文人音乐家以为,他们脑子里所想象到的这种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是古希腊悲剧的再造,但不曾想,结果却促成了一个崭新艺术品种——歌剧——的诞生。“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此乃误会之一。

误会之二,歌剧诞生时的原本意图是一种供贵族圈子观赏的“高雅”人文艺术,取材古典神话,音乐着意于表达诗词的曲折变化和美妙意境。没料到,这东西后来却成了西方文化中大众娱乐的前身,在很多时候几乎成为趣味低下的同义语。歌剧刚好借了意大利人声美妙歌喉的东风,不但王公贵族喜欢,而且平民百姓,特别是刚刚有了些钱的商人和中产阶级也附庸风雅,趋之若鹜。1637年威尼斯建成了世界上的第一家公众歌剧院,自那以后,只要肯掏钱,谁都可以去歌剧院过把贵族瘾。艺术走向平民,当然是件好事。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随着看歌剧的人越来越多,歌剧剧目的音乐质量和艺术品位也就大打折扣。当时没有保留剧目的习惯,看戏都是看新鲜,演几遍就完,过后再看新的。像我们现在这样,一部威尔第的《茶花女》在外国演、中国演,翻来覆去看一辈子,要在当时,准当笑话。

买票看戏的人多,供不应求,创作自然粗制滥造。写作快手几个星期出一部歌剧,这并非天方夜谭,也不是什么天才,而是艺术要求较低,熟练的匠人都能一挥而就。这种似乎不动脑筋的写作习惯一直是意大利歌剧作曲家的专长,我们熟悉的罗西尼、唐尼采蒂等人依然保持着这个传统,令贝多芬这样在作曲中绞尽脑汁富于思辨的德国人又是鄙视又是嫉妒。写得快,当然不见得写不好,但陈词滥调、滥竽充数的概率确实比较高。更要命的是,歌剧的套路基本定型以后,旋律的华丽优美和歌喉的炫技表演(而不是戏剧的冲突和人物的情感世界)逐渐成了公众的注意中心。人们忙了一天,晚上到歌剧院,不为别的,就是要找个乐,寻求点感官的愉悦和刺激。于是,咏叹调迅速发展起来,不管什么剧情,只要有好听的曲调就行。后来,甚至出现了男扮女声的阉人歌手,为了出名捞钱,不惜违反自然,用男性的气息支持似女性般富于诱惑力的花腔炫技,以博得公众的喝彩。难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有见识的文人中很少有人说歌剧好话。格鲁克之所以要进行歌剧改革,瓦格纳之所以对以前的歌剧传统嗤之以鼻,确实有其必然性。

如此看来,我们总喜欢把歌剧(以及交响曲)当作一个国家文化艺术最高度发展的标志,这其中恐怕也有点误会。如果有心人去阅读一下十七到十九世纪的歌剧史,可能不免会有些纳闷,好像这与当今时代的电影艺术有些相似:大制作、高产出,但真正有意义的杰作其实是凤毛麟角。四百年来的歌剧作品数起来总应有几千,甚至上万部,但至今仍能打动人心的、能在舞台上站稳脚的也就是那么几百余部。意大利是歌剧大户,产出最多,佳作出现的频率较高,然而不负责任的劣品也不少。进入二十世纪,似乎精疲力竭,普契尼算最后一次回光返照,随后已无可奈何失去了歌剧盟主的地位。德语歌剧有所成,基本靠德奥人根深蒂固的器乐天才和他们较为深邃的哲学意念。法国人嗜好奢华,他们的歌剧布景常常雍容华贵甚至花里胡哨,好看但不中听,最终是靠像比才或德彪西这样的奇才为法国歌剧挣了面子。

如果要把歌剧作为一个国家艺术的典型代表,最有传统也最有资格的实际上只有意大利、德国和法国三家。其他国家和语种的歌剧或多或少都是某种移植或衍化,算不上本土的正宗。比如拿英语国家的歌剧来说,英国自十七世纪末的珀塞尔这个早逝的天才后,就一直后继乏人。二百年后,直到本世纪中叶,英国歌剧才以布里顿为代表,在国际歌剧舞台上抢占一席之地。而美利坚这个在所有一切领域都可以傲视群雄的少壮暴发户直到今天,也还没有在歌剧中找到自己独特的声音。东欧国家,借民族乐派兴盛之势,给歌剧注入许多新的血液和生机,只可惜语言障碍太大,像穆索尔斯基和亚纳切克这样难得的优秀戏剧作曲家,很难为外族人所理解。凡此种种,说明没有必要把歌剧当作一个民族艺术上最高成就的标志。当初肖邦刚刚出道,老师、朋友以及家人都力劝他写作歌剧,为波兰人争口气。但肖邦一直固执地把自己拴在钢琴的黑白琴键上,令很多同胞感到惋惜,甚至败兴。现在回过头看,才知道肖邦做出了最明智的选择。他非常喜欢歌剧,但他更了解自己。难道不是肖邦在钢琴上的诗意独白,比那些刻意追求轰轰烈烈重大题材的民族歌剧,更能表达波兰人的民族魂吗?!

对于国人,歌剧属地道的“舶来品”,观赏起来首先就碰上语言文字的障碍,但一经翻译,声调别别扭扭,特别在宣叙调时,几乎无法卒听。另外,歌剧的形式惯例与我们本土的戏曲还是有相当差距,因而我们在习惯上总感到有些抵触。随着西风东渐,歌剧和其他西方文化一起传入我国,其中的误会当然也在所难免。别的不提,单说这“歌剧”二字,似乎就有些误差。查西方原文,opera这词,系从意大利文opus衍生而来,原意只是“作品”,并无“歌之剧”的意思。按最早意大利人文主义者们的理解,opera是drammapermusica——以音乐作为手段的戏剧,或者说是通过音乐展现的戏剧。这也正是格鲁克、莫扎特、威尔第等伟大人物的歌剧理想。照这层意思,opera最确切的中文对等词应是“音乐剧”或“乐剧”。很可惜,“乐剧”已经成为瓦格纳的专利,而“音乐剧”一词我们又给了美国的一种轻型小歌剧musical。但是,opera中的音乐显然要比musical复杂多彩,不仅要“歌”,而且有“咏”“叹”“吟”“叙”等等之别,更有“咏叹”“咏叙”“小唱”“吟说”“宣叙”“诵唱”等等细微之分。还不要忘了,自瓦格纳以后,管弦乐队在整个戏剧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此细想,opera比musical肯定更有资格称“音乐剧”。但这个误会已是约定俗成,改起来恐怕麻烦太大。

拉拉杂杂谈了这么多歌剧的误会,但请读者不要误解,好像我是在揭歌剧的短。我的本意是想提醒大家,歌剧就其作为一种艺术体裁而言,并不见得就比其他品种更加“高雅”。它有它自己的问题,当然也有别的品种无法比拟的长处。让我始料不及的是,原来我的确是想说说歌剧到底有什么特殊魅力令人神往,没想一兜圈子,误了正题,只好索性把题目也改了。看来,误会产生,往往在不经意之中。本文的写作也可算一例。

同类推荐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死水》采用了象征和反讽的艺术手法,全篇深刻揭露了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表现了作者与这个黑暗政府势不两立的决心。...
  •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2010流行音乐高等教育成都论坛论文集

    包括流行演唱、流行歌舞、流行器乐、音乐创作、理论五大部分,共收录28篇文章。
  •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杂剧艺术下(生命百科)

    有路在青霄内,又被那浮云塞闭。老兄也百忙里寻不见上天梯。(许达云)仲宣,你看那一林红叶,三径黄花。一林红叶傲风霜,如乱落火龙鳞。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魔法学院与黑暗复活

    魔法学院与黑暗复活

    《玛雅咒语系列:魔法学院与黑暗复活》是一部有关勇气与成长的幻想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四个魔法学校的学生阿修、安可可、祖国杰和希娜华。他们在学习魔法之际,遭遇黑暗势力牛博士的突袭。至此,他们展开了殊死搏斗。最后,正义与邪恶究竟如何分出胜负?
  •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

    凉生,我们可不可以不忧伤1

    她叫姜生,他叫凉生。她以为他是哥哥,他以为她是妹妹。惨淡的家境和生存的压力让妹妹彻底依赖与信任哥哥,并不知不觉堕入了违背伦理道德的情感漩涡中。她喊他凉生,让他喊她姜生。或者,这只是一场梦,很长很长的梦呢?姜生说:“自从你离开,我的生命里就只剩下两样事情可做,寻找你,和,等待你!”
  • 冷血王妃要下堂

    冷血王妃要下堂

    本文女强文,女主冷血而又强大。过程美男多多,但结局是一对一完美收场。堂堂一个财团女总裁,爱上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不顾所有人的反对,抛弃属于自己地位、财富跟他在一起。结果最后落下新郎结婚,新娘却不是她的下场,而这个相貌堂堂的男人只给了她一句,因为她一无所以,配不上他。再可笑的是,那个新娘居然还是她最亲爱的妹妹。在不凡的身世背后,谁又能猜想到她居然会是被拿来利用的生化人呢。爱人的背叛,妹妹的背叛,让她心灰意绝。不惜暴露一身的异能,亲手将负心人解决,没想到最终自己还是死在妹妹的枪口下。一转身物是人非,她居然变身成第一首富家最不受宠的三小姐。因前面两个姐姐不想嫁给一个白痴王爷,最后一家子将她推下火坑。好,不就是个白痴吗?正好,嫁就嫁,傻了没人管更好,想咋的就咋的。但老天好像偏偏跟她作对似的,让她发现了天大秘密。这王爷根本就不傻,装的。场景一:女人,你这是什么意思?王爷你不识字吗?下堂书,从今天起我柳三银便不是你李傲天的女人。以后老娘爱干吗就干吗,你无权利再过问,反正你也有新的情人了,少一个女人对你来也就像少一件衣服一样。可有可无,你就当没见过我就行了。李傲天火大的将这个吃醋的小女人,狠狠的扛了起来,气势汹汹的往床上一甩。救命啊,放开我。推推妖自己的新作:《凤戏七龙》《一等契约》推好友靓书:《猛女拐夫》收藏,票票,评评多多益善,走过路过千万别错过哦。妖妖新开了个群,欢迎大伙加入哦:QQ:454967882敲砖石:冷血王妃要下堂感谢以下亲亲给偶送的钻花:司徒苡钻钻一枚招招入宝花花三枝
  •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农工党卷)

    《多党合作在四川》丛书,分设民革、民盟、民建、民进、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工商联卷,共8卷,近400万字,内容丰富,图文并茂。
  • 高手林牧

    高手林牧

    爷爷的病要治,伪善贪财的姑伯却在争家产,要不是手底有两把刷子,林牧还真的有点头疼!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凤凰朱砂

    凤凰朱砂

    国家一级特工007,因为队友的背叛,意外的穿越到架空的轩辕皇朝,无缘无故当了别人的老婆,怀了别人的孩子,坑爹的是,孩子的爹居然还不认识她是谁!好吧!你不认识我,那我也就不认识你。就让我们两相忘于江湖吧!可是,尼玛为什么忽然转性了?不争气的小心肝扑扑乱跳,开什么玩笑,我怎么可能会喜欢这个让自己鄙视的无任何优点的男人?王爷们、武林盟主、绝世杀手、美男庄主……各个都是一顶一的好男人,且看阳沐澄如何选择。(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春色:改变农民命运的实验

    除了田园诗人陶渊明对我的影响,让我向往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情画意外,大学时期我曾担任过农村的扫盲教员,上世纪60年代又曾在农村担任过两年的“驻社干部”,“文化大革……
  • 挽红楼之侠王宠玉

    挽红楼之侠王宠玉

    阆苑仙葩世外仙株寂寞林。义薄云天潇洒儒雅侠中王。胤祥——玉儿,这一生,胤祥绝不负你。铁骨铮铮的誓言犹在。然而,兄弟义,儿女情,又该如何的取舍,那时,黛玉安在?四哥。胤祥敬你如父,爱你如兄。玉儿只有一个,她是胤祥的命,胤祥甘愿为四哥负尽天下人,只这一生若没了玉儿,胤祥唯愿一死。所以,我与玉儿这一生,宁死不分。胤禛——玉儿,穷其一生,胤禛得不到的,便只有一个下场。十三弟,别怪我。你我是兄弟,可是玉儿……我绝不会放弃。黛玉——一生一世两相知,一生一代两双人。胤祥,曾经的夜下当歌,琴萧两合,竟只是一场镜花水月梦么?四哥。胤祥视你如兄,黛玉也敬你为兄,只是,仅此而已!**************两心相知,金童玉女,本是天作之合的美眷属,却不妨半路加入一个如父如兄的四哥胤禛。到最后,是胤祥与黛玉一路波风斩浪破蒺开路还是鸳鸯两散各东西?至于胤禛…你的坚持,又会走到哪里?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红楼——胤祥、黛玉、胤禛三人之间的爱恨纠葛,祥玉能否成就百年之好?敬请期待红楼新文——挽红楼之侠王宠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