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000000008

第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1)

引言

我们都渴望得到感情的交流,所以都想结交知心的朋友。当知心朋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有灵犀的感应。心灵的天平永远准确无误,面对朋友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切皆是心灵的交汇,汇成绚丽的图画——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会褪色。

真诚是友谊的空气,离开这样生长的环境,友谊只会衰竭而死。朋友的基本含义包含了“交心”,只有真心付出,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1.谈交友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美学家。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主要著作有《谈美》、《西方美学史》等,译著有黑格尔《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等。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于、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工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无亏缺,个个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但是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减少。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中间的好感称为友谊,则无论是君臣、父子、夫妇或是兄弟之中,都绝对不能没有友谊。就字源说,在中西文里“友”字都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绝不能是善的。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丛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人是一种怪物,自己是一个人,却要显得瞧不起人,要孤高自赏,要闭门谢客,要把心里所想的看成神妙不可言说,“不可与俗人道”,其实潜意识里面唯恐人不注意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赞赏自己。世间最喜欢守秘密的人往往也是最不能守秘密的人。他们对你说:“我告诉你,你却不要告诉人。”他不能不告诉你,却忘记你也不能不告诉人。这所谓“不能”实在出于天性中一种极大的压迫力。人需要朋友,如同人需要泄露秘密,都由于天性中一种压迫力在驱遣。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不满足就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健全。

谁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做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圣贤有道,盗亦有。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这句西谚确是经验之谈。《学记》论教育,一则曰“七年视论学取友”,再则曰:“相观而善之谓摩”。从孔孟以来,中国士林向奉尊师敬友为立身治学的要道。这都是深有见于朋友的影响重大。师弟向不列于五伦,实包括于朋友一伦里面,师与友是不能分开的。

许叔重说文解字谓“同志为友”。就大体说,交友的原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是绝对相同在理论与事实都是不可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不同亦正有它的作用。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孔子论益友,所以特重视直谅多闻。一个不能有诤友的人永远是愚而好自用,在道德学问上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好朋友在我国语文里向来叫做“知心”或“知己”。“知交”也是一个习惯的名词。这个语言的习惯颇含有深长的意味。从心理观点看,求见知于人是一种社会本能,有这本能,人与人才可以免除隔阂,打成一片,社会才能成立。它是社会生命所借以维持的,犹如食色本能是个人与种族生命所借以维持的,所以它与食色本能同样强烈。古人尝以一死报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复鼓琴。这种行为在一般人看似近于过激,其实是由于极强烈的社会本能在驱遣。其次,从伦理哲学观点看,知人是处人的基础,而知人却极不易,因为深刻的了解必基于深刻的同情。深刻的同情只在真挚的朋友中才常发现。对于一个人有深交,你才能真正知道他。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应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似乎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古今有这种胸襟的只有几个大宗教家,像释迦牟尼和耶稣,有这种胸襟才能谈到大慈大悲;没有它,任何宗教都没有灵魂。修养这种胸怀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推心置腹,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产生深厚的同情。从这方面看,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蒙田在他的论文里提出一个很奇怪的主张,以为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对这主张很怀疑。

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势力之交固容易破裂,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程颢诸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倾轧便是好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彼此互有相当的友谊,而结果闹成和市俗人一般的翻云覆雨。交友之难,从此可见。从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例如“朋友有信”,“久而敬之”,“君子之交淡如水”,视朋友须如自己,要急难相助,须知护友之短,像孔子不假盖于悭吝的朋友;要劝善规过,但“不可则止,匆自辱焉”。这些话都是说起来颇容易,做起来颇难。许多人都懂得这些道理,但是很少人真正会和人做朋友。

孔子尝劝人“无友不如己者”,这话使我很彷徨不安。你不如我,我不和你做朋友;要我和你做朋友,就要你胜似我,这样我才能得益。但是这算盘我会打你也就会打,如果你也这么说,你我之间不就没有做朋友的可能么?柏拉图写过一篇谈友谊的对话,另有一番奇妙议论。依他看,善人无须有朋友,恶人不能有朋友,善恶混杂的人才或许需要善人为友来消除他的恶,恶去了,友的需要也就随之消灭。这话显然与孔子的话有些牴牾。谁是谁非,我至今不能断定,但是我因此想到朋友之中,人我的比较是一个重要问题,而这问题又与善恶问题密切相关。我从前研究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问题,得到一个和常识不相同的结论,就是: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物我之中有一种生命的交流,深入所见于物者深,浅入所见于物者浅。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常交感同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返求诸己。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绝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我很相信柏拉图的“恶人不能有朋友”的那一句话。恶人可以做好朋友时,他在他方面尽管是坏,在能为好朋友一点上就可证明他还有人性,还不是一个绝对的恶人。说来说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句老话还是真的,何以交友的道理在此,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常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

2.关于友情

[日]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1928年生。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桂冠诗人、摄影家,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人道主义者。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99年获爱因斯坦和平奖;曾在中国获得中日文化交流贡献奖。

撇开友情,无法谈青春,因为友情是点缀青春的最美丽的花朵。

回顾青春时代,对恋爱的回忆往往是苦多于甜,而对友情的回忆,总会唤起清爽的怀旧之情。

人的一生,伴随其成长阶段,结识各种各样的友人。刚开始懂事时候的小伙伴,小学时的学友,青年时代的挚友,走向社会之后的同事,棋友、酒友,到了老年则有茶友,等等。

无论哪一种,所谓朋友,都应该是没有利害、不要卑鄙手腕、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结交的关系。当然,其间有互相理解的深浅和对友情所持态度的强弱的差异。

少年时代在彼此理解上还不太成熟。成人以后的互相交往,权宜色彩浓厚起来,就是说,视可利用的程度而区别对待。能够以整个人格互相信赖,也许是彼此过于认识了“人”的缘故。

青春时代的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恋爱的序曲。自己以人格相许,也期望得到对方整个人格的信赖。这是明白了人的尊严之后的宝贵一步。尽管这一步很短暂,其经验却影响一生。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友情的人,作为人是残废的——我想这么说也绝不过分的吧。

以信赖感和期待信赖的心愿结成的朋友,互为镜子。能够逐渐有意识地审视“自我”的正是青春期。交朋友、相信朋友的同时,自己也尽力去报答朋友的信赖,这大概就是向自己的变革挑战,是最初的体验。

幼年时,他周围的亲属和教师尽管有时会申斥他,却是他可以倾吐心里话的人。在他心里,还没有“自我”的清晰影像。

到了青春期,“自我”才作为影像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从而进入了把同样处于人格形成中的友人作为一面镜子的意识阶段。

不言而喻,文明社会里人际关系占着生活环境的大部分。对人们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能理解到何种程度?怎么处理?这里包含着人生的智慧。

朋友是不为装潢门面或欲望支配的野心所能玷污的、纯洁无瑕的、最像人的样子的关系。活着的人应有的相互理解,是人生遇到的所有人际关系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将来成为社会上的人,与公司前辈、后辈、竞争对手等交往,表面上看千差万别,但只要有人的理解为根基,就能受益匪浅。

现代社会,人们之间越来越难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是所谓技术优先、组织优先的现代文明的基本状况必然导致的结果。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上缺少友情的缘故。

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青春阶段在“教育妈妈”和学校老师管束下,必须拼命学习,得不到真正交朋友的充裕时间。在竞争的人生当中,本应该是最好的朋友的人,也只能成为可恨的敌手。激烈至极的大学考试在15岁至17岁之间,便深深扎下了问题的根子。

人与人之间保持温暖的心与心的互相接触是如何重要,这一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还未来得及体验到。也可以说,在大学纠纷中,学生们对教授和社会的态度,的确像人们谴责的那样,是以幼稚的任性为基调的。不过,把这个责任推给他们就未免太苛刻了。因为把他们扭曲成只能如此思想和行动的人们,不是别的,正是现代社会,是大人们。不这样深刻地反省,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未来的完全建设也定会落空。

通过友情的交流,青年才懂得世上不允许任性。无视这个道理,自己在社会中的正当位置,将会被剥夺,没有立足之地,在自然的意志中等待着他的只能是严厉的惩罚。

为朋友的不幸而哭泣,为朋友的喜悦而欢欣,这种生命的共鸣,意味着向社会敞开的人格正在真正形成。恐怕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人生一课了。我想,如果认真地考虑自己孩子的教育,就决不要忘记让他们交朋友,珍惜友情。

同类推荐
  • 修好心,成好事

    修好心,成好事

    心若迷,性难见,所以明心才能见性。品读明心智慧,手持心灯一盏,在疲惫中找到安心之所,在忙碌中找到定心之处,在喧嚣里找到静心之地。
  •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如何掌控你的生活

    在复杂而忙碌环境下,你有没有发现自己的生活不由自主地进入了困境,没有时间去想生活中自己最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本书告诉我们:生活将会怎样,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请不要只做生命之船的过客,而要做操纵船行方向的船长,学会掌控自己的生活!
  • 生活的历炼(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生活的历炼(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此套书撷英采华,精心分类,不但为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创造了一个欢乐、轻松的成长环境,而且更陶冶了青少年的情操,可以说是一套让青少年全面提高、全面发展的青春励志经典读物。
  •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提高社交礼仪能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手册)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接班人是我们教育的天职。当今社会,我们国家在现代化发展的道路上正面临着极大的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应对挑战就必须使未来的建设者们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但要有自然科学的知识,同时也必须掌握人文科学的知识。只有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合格的人才。一个民族的全体国民要想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就必须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突破口。本选题是为青少年量身定做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助读本。
  • 赢在0.01秒

    赢在0.01秒

    即使你的行动出现了挫折。行动,机会稍纵即逝,只有行动迅速果断的人才能及时抓住机会,从现在开始。,即使你的行动最终没能为你带来快乐与成功,但请记住一句话:不怕错,就怕拖。行动了不一定能成功,但是不行动却注定不能成功。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要你愿意开始做某件事,那么你就已经得到了成功的机会,只有把握机会的人才能获得成功
热门推荐
  • 完美圈套

    完美圈套

    醋溜悬疑拔丝恐怖的小清新,推理怎么样?世界上最悲剧的事情,不是看男友的手机之后,发现自己被三了。而是在看了男友的手机之后,发现自己被当做了谋杀的目标!梁安然在相亲中遇到了一个难得的优质帅哥,可她却万万没想到,他接近她只是为了干掉她!从此之后,梁安然就拥有了走到哪儿让人死到哪儿的“死神体质”!一个个看似意外的死亡事件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加骇人的秘密。而真相,远远不止一个!
  • 神箭诛日

    神箭诛日

    脚踏潇洒的舞步,吟唱死亡的战歌,一柄弓,一支箭,非凡节奏的背后,演绎传奇的人生!主角说:“其实上面的简介都是扯淡,这就是一个很神很射也很日的故事——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 琉璃

    琉璃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等你来

    等你来

    有的人见上一面就会误了终生,比如宋佳和管羽风。宋佳是典型的狮子座女生,哪怕爱到骨子里,也要保持傲气,你若不来,我可以等,但绝不会送上门去。偏偏让她遇上喜欢欲擒故纵的管羽风,历尽艰难最终还是没能在一起。虽说亲情难舍占了很大原因,但终究还是败给了自己骄傲的性情。虽然讲的主要是管羽风的故事,但里面的配角,不管是孙小鱼还是沈南,或者唐茜,他们心里都有一句潜台词,那就是“我在等你来”。可是这句话,自始至终,谁也不曾说出口。
  •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痴傻神女:邪王的盛宠狂妃

    原本皇上亲封的神女,爹宠娘疼的天才小姐,却因引狼入室而成为众人口中的痴傻小姐,瞬间从天堂坠落地狱,亲娘上吊而死,亲爹不闻不问,整日被自己的哥哥折磨,过着非人的生活。谁知,上天眷顾,让她再次清醒,从此脱胎换骨,开启了逆袭之路,棒打狠毒哥姐,惩罚亲爹嫡母,收获世人艳羡的爱情。
  •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巴山红旗:红四方面军川陕纪实

    ,真实形象地描述了1932年至1935年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建立川陕苏区、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最后迎接中央红军并进行战略转移、北上抗日的全过程,本书以纪实的笔法。满怀深情地颂扬了红四方面军的丰功伟绩,生动有力地刻画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伟大红军精神
  • 偷个天才宝宝惹来爹
  •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思想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劳动人民推动的,这是几千年来思想家们总结出的结论。然而,伟大的思想家们的思想又影响着人们。因为,大思想家的思想是从劳动人民中产生的,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升华和结晶。本书所选的大思想家,都对世界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他们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行为、思考等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