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8000000008

第8章 一片冰心在玉壶(1)

引言

我们都渴望得到感情的交流,所以都想结交知心的朋友。当知心朋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有灵犀的感应。心灵的天平永远准确无误,面对朋友应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一切皆是心灵的交汇,汇成绚丽的图画——无论时光怎样流逝都不会褪色。

真诚是友谊的空气,离开这样生长的环境,友谊只会衰竭而死。朋友的基本含义包含了“交心”,只有真心付出,才能交到知心朋友。

1.谈交友

朱光潜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著名美学家。60年代,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认为客观世界和主观能动性统一于实践。主要著作有《谈美》、《西方美学史》等,译著有黑格尔《美学》、柏拉图《文艺对话录》等。

人生的快乐有一大半要建筑在人与人的关系上面。只要人与人的关系处理得好,生活没有不快乐的。许多人感觉生活苦恼,原因大半在没有把人与人的关系调处适宜。这人与人的关系在我国向称为“人伦”。在人伦中先儒指出五个最重要的,就是君臣、父于、夫妇、兄弟、朋友。这五伦之中,父子、夫妇、兄弟起于家庭,君臣和朋友起于国家社会。先儒谈伦理修养,大半在五伦上做工夫,以为五伦上面如无亏缺,个个修养固然到了极境,家庭和国家社会也就自然稳固了。五伦之中,朋友一伦的地位很特别,它不像其他四伦都有法律的基础,它起于自由的结合,没有法律的力量维持它或是限定它,它的唯一的基础是友爱与信义。但是它的重要性并不因此减少。如果我们把人与人中间的好感称为友谊,则无论是君臣、父子、夫妇或是兄弟之中,都绝对不能没有友谊。就字源说,在中西文里“友”字都有“爱”的意义。无爱不成友,无爱也不成君臣、父子、夫妇或兄弟。换句话说,无论哪一伦,都非有朋友的要素不可,朋友是一切人伦的基础。懂得处友,就懂得处人;懂得处人,就懂得做人。一个人在处友方面如果有亏缺,他的生活不但不能是快乐的,而且也绝不能是善的。

谁都知道,有真正的好朋友是人生一件乐事。人是社会的动物,生来就有同情心,生来也就需要同情心。读一篇好诗文,看一片好风景,没有一个人在身旁可以告诉他说:“这真好呀!”心里就觉得美中有不足。遇到一件大喜事,没有人和你同喜,你的欢喜就要减少七八分;遇到一件大灾难,没有人和你同悲,你的悲痛就增加七八分;孤零零的一个人不能唱歌,不能说笑话,不能打球,不能跳舞,不能闹架拌嘴,总之,什么开心的事也不能做。世界最酷毒的刑罚要算幽禁和充军,逼得你和你常接近的人们分开,让你尝无亲无友那种孤寂的风味。人必须接近人,你如果不信,请你闭关独居十天半个月,再走到十字街头在人丛中挤一挤,你心里会感到说不出来的快慰,仿佛过了一次大瘾,虽然街上那些行人在平时没有一个让你瞧得上眼。人是一种怪物,自己是一个人,却要显得瞧不起人,要孤高自赏,要闭门谢客,要把心里所想的看成神妙不可言说,“不可与俗人道”,其实潜意识里面唯恐人不注意自己,不知道自己,不赞赏自己。世间最喜欢守秘密的人往往也是最不能守秘密的人。他们对你说:“我告诉你,你却不要告诉人。”他不能不告诉你,却忘记你也不能不告诉人。这所谓“不能”实在出于天性中一种极大的压迫力。人需要朋友,如同人需要泄露秘密,都由于天性中一种压迫力在驱遣。它是一种精神上的饥渴,不满足就可以威胁到生命的健全。

谁都知道,朋友对于性格形成的影响非常重大。一个人的好坏,朋友熏染的力量要居大半。既看重一个人把他当做真心朋友,他就变成一种受崇拜的英雄,他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变成自己的模范,他的性格就逐渐有几分变成自己的性格。同时,他也变成自己的裁判者,自己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都要顾到他的赞许或非难。一个人可以蔑视一切人的毁誉,却不能不求见谅于知己。每个人身旁有一个“圈子”,这圈子就是他所常亲近的人围成的,他跳来跳去,常跳不出这圈子。在某一种圈子就成为某一种人。圣贤有道,盗亦有。隔着圈子相视,尧可非桀,桀亦可非尧。究竟谁是谁非,责任往往不在个人而在他所在的圈子。古人说:“与善人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久闻之后,香可以变成寻常,臭也可以变成寻常,习而安之,就不觉其为香为臭。一个人应该谨慎择友,择他所在的圈子,道理就在此。人是善于模仿的,模仿品的好坏,全看模型的好坏。有如素丝,染于青则青,染于黄则黄。“告诉我谁是你的朋友,我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种人。”这句西谚确是经验之谈。《学记》论教育,一则曰“七年视论学取友”,再则曰:“相观而善之谓摩”。从孔孟以来,中国士林向奉尊师敬友为立身治学的要道。这都是深有见于朋友的影响重大。师弟向不列于五伦,实包括于朋友一伦里面,师与友是不能分开的。

许叔重说文解字谓“同志为友”。就大体说,交友的原则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但是绝对相同在理论与事实都是不可能。“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不同亦正有它的作用。朋友的乐趣在相同中容易见出;朋友的益处却往往在相异处才能得到。古人常拿“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来譬喻朋友的交互影响。这譬喻实在是很恰当。玉石有瑕疵棱角,用一种器具来切磋琢磨,它才能圆融光润,才能“成器”。人的性格也难免有瑕疵棱角,如私心、成见、骄矜、暴躁、愚昧、顽恶之要多受切磋琢磨,才能洗刷净尽,达到玉润珠圆的境界。朋友便是切磋琢磨的利器,与自己愈不同,摩擦愈多,切磋琢磨的影响也就愈大。这影响在思想方面最容易见出。一个人多和异己的朋友讨论,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学说不圆满处,对方的学说有可取处,逼得不得不作进一层的思考,这样地对于学问才能鞭辟入里。在朋友互相切磋中,一方面被“磨”,一方面也在受滋养。一个人被“磨”的方面愈多,吸收外来的滋养也就愈丰富。孔子论益友,所以特重视直谅多闻。一个不能有诤友的人永远是愚而好自用,在道德学问上都不会有很大的成就。

好朋友在我国语文里向来叫做“知心”或“知己”。“知交”也是一个习惯的名词。这个语言的习惯颇含有深长的意味。从心理观点看,求见知于人是一种社会本能,有这本能,人与人才可以免除隔阂,打成一片,社会才能成立。它是社会生命所借以维持的,犹如食色本能是个人与种族生命所借以维持的,所以它与食色本能同样强烈。古人尝以一死报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复鼓琴。这种行为在一般人看似近于过激,其实是由于极强烈的社会本能在驱遣。其次,从伦理哲学观点看,知人是处人的基础,而知人却极不易,因为深刻的了解必基于深刻的同情。深刻的同情只在真挚的朋友中才常发现。对于一个人有深交,你才能真正知道他。了解与同情是互为因果的。你对于一个人愈同情,就愈能了解他;你愈了解他,也应就愈同情他。法国人有一句成语说:“了解一切,就是宽容一切。”这句话说来似乎很容易,却是人生的最高智慧,需要极伟大的胸襟才能做到。古今有这种胸襟的只有几个大宗教家,像释迦牟尼和耶稣,有这种胸襟才能谈到大慈大悲;没有它,任何宗教都没有灵魂。修养这种胸怀的捷径是多与人做真正的好朋友,多与人推心置腹,从对于一部分人得到深刻的了解,做到对于一般人类产生深厚的同情。从这方面看,交友的范围宜稍宽泛,各种人都有最好,不必限于自己同行同趣味的。蒙田在他的论文里提出一个很奇怪的主张,以为一个人只能有一个真正的朋友,我对这主张很怀疑。

交友是一件寻常事,人人都有朋友;交友却也不是一件易事,很少人有真正的朋友。势力之交固容易破裂,就是道义之交也有时不免闹意气之争。王安石与司马光、苏轼、程颢诸人在政治和学术上的倾轧便是好例。他们个个都是好人,彼此互有相当的友谊,而结果闹成和市俗人一般的翻云覆雨。交友之难,从此可见。从前,人谈交友的话说得很多。例如“朋友有信”,“久而敬之”,“君子之交淡如水”,视朋友须如自己,要急难相助,须知护友之短,像孔子不假盖于悭吝的朋友;要劝善规过,但“不可则止,匆自辱焉”。这些话都是说起来颇容易,做起来颇难。许多人都懂得这些道理,但是很少人真正会和人做朋友。

孔子尝劝人“无友不如己者”,这话使我很彷徨不安。你不如我,我不和你做朋友;要我和你做朋友,就要你胜似我,这样我才能得益。但是这算盘我会打你也就会打,如果你也这么说,你我之间不就没有做朋友的可能么?柏拉图写过一篇谈友谊的对话,另有一番奇妙议论。依他看,善人无须有朋友,恶人不能有朋友,善恶混杂的人才或许需要善人为友来消除他的恶,恶去了,友的需要也就随之消灭。这话显然与孔子的话有些牴牾。谁是谁非,我至今不能断定,但是我因此想到朋友之中,人我的比较是一个重要问题,而这问题又与善恶问题密切相关。我从前研究美学上的欣赏与创造问题,得到一个和常识不相同的结论,就是:欣赏与创造根本难分,每人所欣赏的世界就是每人所创造的世界,就是他自己的情趣和性格的返照;你在世界中能“取”多少,就看你在你的性灵中能提出多少“与”它,物我之中有一种生命的交流,深入所见于物者深,浅入所见于物者浅。现在我思索这比较实际的交友问题,觉得它与欣赏艺术自然的道理颇可暗合默契。你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朋友。人类心灵常交感同流。你拿一分真心待人,人也就会拿一分真心待你,你所“取”如何,就看你所“与”如何。“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人不爱你敬你,就显得你自己亏缺,你不必责人,先须返求诸己。不但在情感方面如此,在性格方面也都是如此,友心同心,所谓“同心”是指性灵同在一个水准上。如果你我在性灵上有高低,我高就须感化你,把你提高到同样水准;你高也是如此,否则友谊就难成立。朋友往往是测量自己的一种最精确的尺度,你自己如果不是一个好朋友,就绝不能希望得到一个好朋友。要是好朋友,自己须先是一个好人。我很相信柏拉图的“恶人不能有朋友”的那一句话。恶人可以做好朋友时,他在他方面尽管是坏,在能为好朋友一点上就可证明他还有人性,还不是一个绝对的恶人。说来说去,“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那句老话还是真的,何以交友的道理在此,如何交友的方法也在此。交友和一般行为一样,我们应该常牢记在心的是“责己宜严,责人宜宽”。

2.关于友情

[日]池田大作

池田大作,1928年生。日本创价学会名誉会长,国际创价学会会长。著名的佛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作家、桂冠诗人、摄影家,世界文化名人,国际人道主义者。1983年获联合国和平奖;1999年获爱因斯坦和平奖;曾在中国获得中日文化交流贡献奖。

撇开友情,无法谈青春,因为友情是点缀青春的最美丽的花朵。

回顾青春时代,对恋爱的回忆往往是苦多于甜,而对友情的回忆,总会唤起清爽的怀旧之情。

人的一生,伴随其成长阶段,结识各种各样的友人。刚开始懂事时候的小伙伴,小学时的学友,青年时代的挚友,走向社会之后的同事,棋友、酒友,到了老年则有茶友,等等。

无论哪一种,所谓朋友,都应该是没有利害、不要卑鄙手腕、纯粹的人与人之间真诚结交的关系。当然,其间有互相理解的深浅和对友情所持态度的强弱的差异。

少年时代在彼此理解上还不太成熟。成人以后的互相交往,权宜色彩浓厚起来,就是说,视可利用的程度而区别对待。能够以整个人格互相信赖,也许是彼此过于认识了“人”的缘故。

青春时代的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恋爱的序曲。自己以人格相许,也期望得到对方整个人格的信赖。这是明白了人的尊严之后的宝贵一步。尽管这一步很短暂,其经验却影响一生。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友情的人,作为人是残废的——我想这么说也绝不过分的吧。

以信赖感和期待信赖的心愿结成的朋友,互为镜子。能够逐渐有意识地审视“自我”的正是青春期。交朋友、相信朋友的同时,自己也尽力去报答朋友的信赖,这大概就是向自己的变革挑战,是最初的体验。

幼年时,他周围的亲属和教师尽管有时会申斥他,却是他可以倾吐心里话的人。在他心里,还没有“自我”的清晰影像。

到了青春期,“自我”才作为影像出现在自己的面前,从而进入了把同样处于人格形成中的友人作为一面镜子的意识阶段。

不言而喻,文明社会里人际关系占着生活环境的大部分。对人们交织在一起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能理解到何种程度?怎么处理?这里包含着人生的智慧。

朋友是不为装潢门面或欲望支配的野心所能玷污的、纯洁无瑕的、最像人的样子的关系。活着的人应有的相互理解,是人生遇到的所有人际关系的不可缺少的基础。

将来成为社会上的人,与公司前辈、后辈、竞争对手等交往,表面上看千差万别,但只要有人的理解为根基,就能受益匪浅。

现代社会,人们之间越来越难于相互理解、相互尊重。这是所谓技术优先、组织优先的现代文明的基本状况必然导致的结果。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在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上缺少友情的缘故。

在激烈的考试竞争中,青春阶段在“教育妈妈”和学校老师管束下,必须拼命学习,得不到真正交朋友的充裕时间。在竞争的人生当中,本应该是最好的朋友的人,也只能成为可恨的敌手。激烈至极的大学考试在15岁至17岁之间,便深深扎下了问题的根子。

人与人之间保持温暖的心与心的互相接触是如何重要,这一点,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还未来得及体验到。也可以说,在大学纠纷中,学生们对教授和社会的态度,的确像人们谴责的那样,是以幼稚的任性为基调的。不过,把这个责任推给他们就未免太苛刻了。因为把他们扭曲成只能如此思想和行动的人们,不是别的,正是现代社会,是大人们。不这样深刻地反省,就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未来的完全建设也定会落空。

通过友情的交流,青年才懂得世上不允许任性。无视这个道理,自己在社会中的正当位置,将会被剥夺,没有立足之地,在自然的意志中等待着他的只能是严厉的惩罚。

为朋友的不幸而哭泣,为朋友的喜悦而欢欣,这种生命的共鸣,意味着向社会敞开的人格正在真正形成。恐怕再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人生一课了。我想,如果认真地考虑自己孩子的教育,就决不要忘记让他们交朋友,珍惜友情。

同类推荐
  • 情感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情感格言(当代教育丛书·现代名言妙语全集)

    这些名言警句句句经典,字字珠玑,精辟睿智,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和精神的力量,具有很强的鼓舞性、哲理性和启迪性。具有成功心理暗示和潜在力量开发的功能,不仅可以成为我们的座右铭,还能增进自律的能力。
  • 请给我1分钟:瞬间展示自我、看穿对手

    请给我1分钟:瞬间展示自我、看穿对手

    ,续而成为一种本能,于是,使之成为一种习惯。在每一次会面中,学会展示完美自己的技巧,熟练使用下去,你自然而然地展露出迷人的微笑、生动的眼神、无可挑剔的着装……一个完美的自己!本书主要内容包括首因效应:第一印象是长期交往的基础、示人以优:一分钟展示最美的自己、变短为长:一分钟让人刮目相看克服自卑、善辨真伪:一分钟洞察人心有的放矢、一锤定音:一分钟内塑造万人迷形象、交友之道:一分钟赢得好人缘、异性交往:一分钟打动他(她)的心等
  • 读故事 学做人

    读故事 学做人

    做人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成为我们每个人毕生努力经营的事业。本书从古代先哲中吸取做人精髓,阐释了做人要自强不息、要厚德载物、要掌控好人际关系、要培养良好心态、要常常自省、要慎言语、要诚信、要有自己做人的个性等。这些做人道理并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用生动小故事向您娓娓道来。如果把一盏灯放进全黑的房间,黑暗会瞬间消失,房间顿时有了光明。这时,如果增加十盏、百盏或千盏时灯,房间就会变得越来越亮。愿书中的这些哲理故事能成为点亮你人生的灯,在它的照耀下我们可以把不快的忧伤变为沉醉的美酒,把午夜的黑暗化为黎明的曙光,使原来没有意义的人生之旅变得格外轻松、欢快、达观。
  • 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经理人必备商务口才与谈判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书是经理人必备系统丛书之一,从管理概论、管理职能、管理创新以及管理法则与实践四方面,比较客观地讲述了经理人管理工作的本质,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
  •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求知与奋进(漫漫求知路)

    从我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传统到当代世界倡导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无不指明了学会与自然“共处”的重要性。这种学习,像其他学习一样,也包括了知识、技能和态度、价值观念的习和和养成。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人需要终身学习。学什么?怎么学?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从本质上来说,成人一生的发展模式和对待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兴趣模式都与三个月的孩子几乎相同。本选题献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才的父母们,献给看不懂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按成人的想法生活和学习的父母们,献给不想让孩子变成冤家的父母们,本丛书是帮助父母从本质上认识自己的孩子,了解孩子成长规律,把握系统爱育方法的通俗读物。
热门推荐
  • 殿下太无情

    殿下太无情

    她助他当上太子,却在册封当天被他无情推开,看着他搂着心爱的女人离开……他救她,她回报的是带毒的银针:“很抱歉,我根本不可能相信你,从心里到骨子里都无法相信,不过,我也占不到多少便宜。”因为,他还来得及杀了她。
  •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生存手册

    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生存手册

    本书讲述了旅途、食物、海上、灾难、救援等方面的生存知识,其内容全面广泛、营养丰富、生动具体、趣味盎然。
  • 女皇风华

    女皇风华

    冷酷无情,风流倜傥,万千风华,无与伦比。绝世红颜,一代女皇,传世英雌,名流千古。她是冷酷的君王,是暗夜的杀手,是这个世界的主宰。她冷酷时,每一个表情都可以让你心碎,但当她弯下腰吻你淌血的心时,那种甜蜜又立刻麻醉了你所有的疼痛,让你心甘情愿的为她沉沦。她是一个迷,迷惑了世间的男子。她是一种诱惑,让人无可自拔的迷恋。这里的世界千奇百怪,这里的世界色彩缤纷,这里有人族的才子佳人,有兽族的娇柔美男,有各种各样让女主爱不释手,眼花缭乱的男人。他们有的温柔似水,有的单纯无邪,有的冷漠刚毅,有的绝代风华,但无论是哪种都为一抹异世的灵魂而心动不已。且看风华女主如何展现女皇风范,如何收集后宫三千,如何在这个女尊的世界里肆意纵横。本文为穿越文,女尊,男色环绕,带点玄幻色彩,希望大家喜欢。
  • 蜜糖皇后

    蜜糖皇后

    【文案】★江湖追缉令:唐十三!……男,唐门第三十四代传人。生擒者可获得武林中人梦寐以求的什么花宝典!★王朝追缉令:唐觅!(咬牙切齿中)男!大内侍卫统领。生擒者这朝野之上想当什么官就当什么官!★唐氏追缉令:蜜糖!女!蜜糖,蜜糖,回来吧!可可好可怜啊!生擒者可获‘蜜糖可可’未来宝贝孩儿干爹(干娘)殊荣!(大内太监圈子里流传的版本可不是这样的。据说,当今皇上下了旨的准皇后居然跑了。这皇家的面子可往哪儿搁啊?)三道追辑令一出,皇室、江湖人仰马翻辑!辑!辑!通缉的一方头大如斗逃!逃!逃!逃跑的一方如鱼入水追!追!追!追人的一方欲哭无泪且看一场热闹非常,搅得皇室与江湖皆鸡犬不宁的——追妻之旅究竟最后鹿死谁手,且听我那个什么什么道来
  • 异界祸害

    异界祸害

    好吃懒做的齐川,在一次机遇中获得了一百零八套武技。这每一套武技都是撼天之作,可是只有当他的修为达到某种程度时,才能他学到属于该境界中的撼天武技。所以尽管齐川这个懒货有一百零八套绝世武技,可是为了学习这绝世武技,却也必须一步一个脚印苦练修为。正所谓脚踏实地,步步封神。
  •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瓦尔登湖》系十九世纪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传世之作,在美国文学中被公认为是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至今,此书已有两百多种不同的版本,更有着不计其数的不同语种译本。作者梭罗主张回归自然,崇尚简朴生活,《瓦尔登湖》是他独自一人幽居在瓦尔登湖畔自筑木屋的生活实录。他在描述田园生活与大自然迷人景物的同时,渗透了睿智脱俗的哲理思辨。静静地、细细地品读此书,能唤起我们对人生很多美好的事物与情感的遥远记忆,也能改变我们的生活态度,获得心灵的纯净与精神的升华。
  • 经典音乐故事

    经典音乐故事

    西方古典音乐博大、灿烂,源出于古希腊和希伯莱文化,肇端于文艺复兴时期,繁盛在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生长在西方文化的土壤里,具有浑厚的文化内涵,在西方的宗教精神、科学思想、民主意识滋养下,更透射出人类文明之光。然而,在一切艺术形式中,音乐里蕴含的捉摸不定的因素最多,这本小册子从西方音乐作品的时代文化背景入手,指明风格,析清流派,点评艺术价值,试图帮助音乐爱好者深入理解音乐的艺术内涵。音乐欣赏既能愉悦身心,又能提高修养。谈音乐、欣赏音乐,就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音乐知识、专业名词一般性判断原则,这本小书里尽量避开复杂的专业术语,而那些浅显的知识一点就通,无须作更多的解释。
  • 摄政大明

    摄政大明

    穿越了,变成了一个声名狼藉的大贪官。百姓的咒骂、太子的敌视、清流的诋毁、权臣的排挤……还有一心想要卸磨杀驴的皇帝。环境很恶劣,前景很暗淡。本书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权倾天下:誓娶冒牌王妃

    权倾天下:誓娶冒牌王妃

    穿越?牛肉丸子能噎死人?她见识到了!一穿越居然跟这个痞子王爷有扯不清的关系,老天还有太子,简直是没大脑。娶她?做梦,她是那么好娶得吗?等着吧!莫名其妙成了晋王的未婚妻,太子还想娶来做小妾?看她的样子跟狐狸精扯得上联系吗?当她白痴是不是?在现代都不做人小三,到古代还要做小三?想得美!看她怎么玩转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