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7800000002

第2章 诗瓢(1)

“诗瓢”比喻作诗的一片苦心。

此典出自宋代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唐球)为诗拈稿为圆,纳之大瓢中。”

唐朝有一个诗人,叫唐球。他住在蜀地,是一个不受礼教拘束的人。他写好诗后,就将诗稿揉成纸团,装进一只大瓢里。日积月累,大瓢里便装了许多篇诗稿。他临死前,将瓢投入江中,说:“如果这些诗文不沉没,那么得到它的人就会了解我的一番苦心。”后来,这些诗篇果然被人得到了,认识他的人都说:“这是隐士唐球的诗瓢。”

书淫

“书淫”形容嗜书成癖、读书入迷的人。

此典出自《晋书·皇甫谧传》:“耽玩典籍,忘寝与食,时人谓之‘书淫’。”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字士安,幼名静,晋代安定人。是东汉灵帝时的太尉皇甫嵩的曾孙。

皇甫谧二十多岁时,还不爱学习,整天到处闲逛,玩起来毫无节制,有的人认为他是白痴。有时得到了瓜果,便去孝敬叔母任氏。任氏说:“《孝经》说:‘即使用牛、羊、猪等三牲来奉养长辈,也算不上真正的孝顺。’你今年已经二十多岁了,眼中没有礼教,心中不入善道,没有什么使我感到安慰的。”接着,任氏叹息说:“以前,孟母三迁,造就了孟子的仁德,曾父杀猪,对曾子进行教化。难道我居不择邻,对子女的教育存在漏洞吗?为什么你如此拙笨迟钝呢?修身养性,刻苦学习,归根到底是你自己受益,和我又有什么关系呢?”于是,任氏在皇甫谧面前哭了起来。皇甫谧深受感动,从此他向同乡人席坦学习,勤苦不怠。由于生活贫寒,他亲自耕田种地,身边带着经书,边干农活边学习,终于掌握了各种典籍和诸子百家的著作。他把著书当作自己的事业,自称为“玄晏先生”。他著有《礼乐》、《圣真》等著作。后来,他得了风痹症,还是手不释卷,勤奋读书、写作。

有人劝皇甫谧说,应当传扬自己的名声,广交天下的朋友,以让自己能够做官。而皇甫谧认为,身居田野之中,也可以领略尧舜之道,何必出仕为官,追名逐利呢?为此,他写了《玄守论》,答谢友人的关心,同时也阐明自己的志向和观点。

所以,皇甫谧不去当官。他沉醉于典籍之中,废寝忘食地刻苦钻研,当时人称他为“书淫”。有的人劝他说,学习太用功了,会损伤精神,搞垮身体。而皇甫谧回答说:“早晨听到了真理,即使晚上死了,我也会心满意足的。何况人的寿命长短和气数都掌握在苍天手里呢!”

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意指滴水可使石穿。比喻力量虽然细微,但积蓄长久之功,可以成就大事。

此典出自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钱斩吏》:“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从前,有一个人叫张乖崖,任崇阳县令。有一次,一个官吏从府库中出来时,鬓旁头巾里藏着一枚钱。张乖崖发现后,就去盘问他,那个官吏承认钱是从府库里偷来的。于是张乖崖下令杖打他,那个官吏不服气,勃然大怒说:“一枚钱有什么了不起,却要杖打我?随便你打吧,反正你不敢杀我。”张乖崖拿起笔来,宣判说:“一天一枚钱,千天就是千枚钱。时间长了,绳子能锯断木头,水能滴穿石头。”然后,他亲自拿起宝剑,走下堂来,杀死了那个官吏。事后申报台府,要求台府处罚自己。

谬种流传

“谬种流传”原指荒谬的种子一代一代传下去,现多比喻错误的言论、见解、学风等传播扩散。

此典出自《宋史·选举志二》:“所取之士既不精,数年之后,复俾之主文,是非颠倒逾(愈)甚,时谓之缪(通‘谬’)种流传。”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阶级推行一种叫做科举制度的教育考试制度。宋朝以后,科举都必须用儒家经义,参加考试的人必须按规定的格式答题,不能随意阐述自己的见解。因此,这种制度造成人们读死书、死读书、思想僵化、弄虚作假,产生了很多的弊端。《宋史》在记述当时这种制度的腐败的情况时说:“考试录取的人学业原本就不好,几年之后,又让我们去主持考试,是非就更加颠倒,当时把这种现象称做‘谬种流传’”。

磨穿铁砚

“磨穿铁砚”形容勤奋学习;也用以形容立志坚定不移。

此典出自《新五代史·桑维翰传》。

五代时,有一个人叫桑维翰,字国侨,身材矮小,而且脸长得很长,相貌丑陋又古怪。但他很有志向,想进入朝廷担任要职,所以苦读勤学。

桑维翰第一次考进士时,主考官就十分讨厌他的姓,因为“桑”与“丧”同音,认为不吉利。所以桑维翰没有考中。有人便劝他没必要非要再考进士了,可以想其他办法去做官。桑维翰感慨万分,一边写《日出扶桑赋》表示自己的志向,一边用铁铸造一只砚台给人看,并说:“等我把这个砚台磨穿后,我再改变主意。”后来他终于考中了进士。

牛角挂书

“牛角挂书”形容刻苦攻读。

此典出自《旧唐书·李密传》:“密大喜,因谢病,专心读书为事,时人希见其面。尝欲寻包恺,乘一黄牛,被以蒲鞯,仍将《汉书》一帙挂于角上,一手捉牛邘,一手翻卷书读之。尚书令、越国公杨素见于道,从后按辔蹑之。”

隋代人李密字玄邃,一字法主,本是辽东襄平人。父亲李宽,在隋朝任上柱国、蒲山公,迁徙为京兆长安人。李密小时候非常聪敏,一次,隋炀帝见了他,对许公宇文述说:“刚才站在左边仗下的黑色小儿是谁?”宇文述回答道:“那个小儿,是蒲山公李宽的儿子,叫李密。”隋炀帝说:“那个小儿的眼光与常人很不一样,不要让他在我跟前转来转去的。”有一天,宇文述对李密说:“贤弟聪敏异常,应当以才学取官,不要再干宿卫之类的事了。”

李密听了宇文述的话以后,满心欢喜,于是就声称自己有病,不能再担任宿卫了。他一心以读书为业,闭门不出,苦心钻研。他听说饱学之士包恺在缑山,就去寻访从学。他骑着一头黄牛,以草垫为鞍,把一部《汉书》挂在牛角上,一手牵革带,一手翻书,吟读不已。尚书令、越国公杨素在路上见到有人对读书这么痴迷,从后边骑马赶上前来,问道:“你是何处书生,如此专心读书?”李密认识越国公杨素,就下牛再拜,自报姓名。杨素又问他读什么书,李密回答道:“我在读《项羽传》。”越国公杨素感到很惊奇,就同李密交谈起来,十分高兴地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等人说:“我看李密的见识和气度,你们都赶不上。”于是,杨玄感一见倾心,就与李密成了好朋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比喻不要满足已经取得的成就。

此典出自宋代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人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长沙有个招贤法师,他的佛学修养非常高。每次讲起经来,来听的和尚和信佛的俗家人都不可胜数。有一天讲经中讲到:佛学修养有很高的境界,好像爬到一百尺高的竿子上面,看得远,看得全。这时有个听众问道:“百尺竿头是不是学习已经达到最高境界了呢?”招贤法师随口念了一首诗回答道:“百尺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意思就是:你虽到了百尺竿头,如果不再动了还不能算是真正高明。只有继续奋力向上,你的心胸才能包容十方世界。

笔冢

“笔冢”形容练习书法勤奋刻苦。

此典出自唐代李肇《唐国史补》卷中:“长沙僧怀素好草书,自言得草圣三昧。弃笔堆积,埋于山下,号曰:‘笔冢’。”

唐代僧人怀素,字藏真,长沙人,是玄奘的弟子。他以狂草出名,继承张旭笔法,世称“颠张狂素。”

怀素爱好草书,刻苦练习,自称得到了草书圣人张旭的书法奥妙。他把丢弃的笔堆积起来,埋在山下,称为“笔冢”。

车胤囊萤

“车胤囊萤”比喻勤奋刻苦。

此典出自《晋书·车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茧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这段话意思是说:

车胤非常博学,精通很多方面的学问。家里贫穷,经常没有灯油,夏天的夜晚就把几十只萤火虫装进丝麻的口袋里,用萤火虫的光照着书,夜以继日,继续读书。

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形容恭敬师长和对有高深学问、精湛技能者的仰慕。

此典出自《二程全书·外书十二》:“游、杨初见伊川,伊川瞑目而坐,二子侍立。既觉,顾谓曰:‘贤辈尚在此乎?日既晚且休矣。’及出门,门外之雪深一尺。”

北宋时,有一位大学问家,名叫程颐,当时的人都称他为“伊川先生”。他和他的哥哥程灏,都是宋代理学大师周敦颐的得意门生。他的学说以“诚”字为基础,即是专心一意,不自欺欺人;其次是要存“疑”,有了疑问,再去“穷理”便是求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到真知;得到真知之后,才能确信自己所讲的道理,力行而不惑。

由于程颐在当时有很高的名望,因此很多人都投奔到他的门下读书。后来在学问上有很大成就的游酢和杨时,就是程颐的学生。

游酢和杨时第一次去见程颐,谈了一会,程颐因年老体弱,容易疲倦,就闭目养起神来,两人不敢惊动他,就耐心地侍立在旁边。待程颐醒来,发觉他们还站在那里,忙对他们说:“怎么你们还在这里啊?快回去吧!”两人走出门外,只见原先没有积雪的地上,已经下了一尺多深的雪,可知他们两人已在程颐面前站立了很长时间了。

诗人谢应芳在一首“杨龟山祠”的诗中,有“卓彼文靖公,早立程门雪”之句,称赞扬时卓越的成就和敬慕师长的品德。

断织励学

“断织励学”称颂妻子鼓励丈夫刻苦学习。

此典出自《后汉书·列女传》。

东汉时,在河南郡有一个叫乐羊子的青年,他希望自己将来能有所作为,就远离家乡四处寻师求学。谁知,他才去一年就回来了。

他的妻子见丈夫一事无成地回来了,非常愤怒,从屋里拿出一把菜刀,走到织布机前对乐羊子说:“这机上的布是从蚕茧里一根根抽出来的,然后又拿到机上一寸一寸地织,最后才织成一匹布。如果现在截断,那就会前功尽弃。你在外求学,也应该像织布一样,随时积累自己的知识,反省自己的不足之处。不懂的地方,多向先生请教,如果半途而废,岂不太可惜!”说完,她举刀割断了机上的布。

乐羊子觉得万分惭愧,马上转身出门继续求学去了。

整整七年,乐羊子没有回过一次家。

衡石量书

“衡石量书”的本意是指,用衡器称取各种表奏等文件。后来,“衡石量书”比喻执政者不辞辛苦,勤于政事。

此典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消灭韩、赵、魏、燕、齐诸国,统一天下后,日益骄横,严加统治。特别是对一些儒生,更是不留情面,动不动就加以指责、处罚,引起儒生们强烈的不满。儒生中有两个人,一个是侯生,一个卢生,两人有些胆量,时常私下议论秦始皇的功过是非。有一次,他们二人私下议论说,秦始皇这个人,天性刚愎自用,专横跋扈,以为自古以来没有任何人可以赶得上他。专门任用狱吏,不信任有学问的儒士。丞相和大臣们全都唯唯诺诺,对他唯命是从。他不听取不同意见,骄横自大,所以下边的人都处心积虑地讨好他,谁都不敢指出他的过失。

当谈到秦始皇办理朝政的时候,侯生和卢生说:“天下事无论大小,都由他自己来决定。就拿批阅文书来说吧,那些文书都是书写在竹简木札上的。秦始皇用石来计算公文的数量,每天都要批阅分量很重的公文,日夜都有安排,完不成任务就坚决不休息。这种人贪恋权势达到这种地步,一定不能为他求取仙药,使之长生不老。”

画荻教子

“画荻教子”形容母亲教育孩子的殷殷之情。

此典出自《宋史·欧阳修传》:“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

欧阳修是唐宋八大文学家之一。可是,在他少年时代,学习条件是很艰苦的。他四岁失去父亲,全家就只靠他母亲一个人来维持生活。母亲不愿欧阳修失学,于是,自己当了教师。家里贫穷,买不起文具,欧阳修的母亲就想出了别的办法。她看到沙滩上有鸟兽走过的足迹,认为在沙子上面也可以写字。于是,她就让欧阳修到沙滩上搬些沙来。她在家里选了一个光线比较好的地方,挖成深坑,然后,把沙倒下去铺平。这样,小小的沙坑便代替了笔墨纸砚。学习的时候,他的母亲折断一根荻草,在沙面上画出一个生字,等欧阳修学会了,便用手把沙子弄平,再写一个。欧阳修也利用这个地方来做练习。母子两人,一教一学,教的认真,学的起劲。后来,欧阳修在文学上的许多成就,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沙坑帮他打下良好的基础。

画沙

“画沙”形容儿童聪慧;也可用它形容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此典出自《宋史·朱熹传》:“熹幼颖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南宋理学家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他的父亲朱松,曾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

同类推荐
  • 孩子不可以

    孩子不可以

    这是一本有关儿童安全的小百科全书内容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针对现代社会有关儿童安全方面的各种隐患从实际生活入手……
  • 胡桃夹子

    胡桃夹子

    故事讲述七岁小姑娘玛利发高烧时梦见归她保护的一个咬核桃小人(胡桃夹子)和老鼠打架。后来她听了教父讲的故事,认定咬核桃小人就是教父的侄子小朵谢梅。在幻梦中,她与小朵谢梅同游有着蜜饯牧场、橘子水河、香甜蛋糕新村的小娃娃王国,然而她美丽的想象却被大人们斥为胡说八道……
  • 恐怖迷影(走进科学)

    恐怖迷影(走进科学)

    本套书全面而系统地介绍了当今世界各种各样的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集知识性、趣味性、新奇性、疑问性与科普性于一体,深入浅出,生动可读,通俗易懂,目的是使广大读者在兴味盎然地领略世界难解之谜和科学技术的同时,能够加深思考,启迪智慧,开阔视野,增加知识,能够正确了解和认识这个世界,激发求知的欲望和探索的精神,激起热爱科学和追求科学的热情,不断掌握开启人类世界的金钥匙,不断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使我们真正成为人类社会的主人。
  •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爱马女孩日记1:我的第一匹小马

    本书讲述的是艾比和她的第一匹小马——漂亮的帕洛米诺马“火花”共同经历的真实历险故事。艾比是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当她得到自己的第一匹小马时,她所有的梦想都成真了……“当我第一眼见到‘火花’,我就知道她是属于我的小马!她一跑进围场,我想我们都清楚,我们注定要在一起。但当时我对未来激动人心的冒险显然还没有心理准备。本书将带你们经历一场充满乐趣、友谊甚至近乎灾难的旅行。这是关于一个爱马成痴的女孩儿和一匹漂亮的帕洛米诺小马“火花”的真实故事,非常适合8-12岁的女孩们阅读。
  • 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

    《中国未解之谜全知道》综合了大量历史、地理、科研文献资料,以全面、全新、探索的视角,从帝王、文臣、武将、文人、红颜、政治、经济、文化等近20个方面,甄选600多个重大的历史事件,经由深刻精确的分析,力求达到去伪存真,求得事实的真相,解读历史的规则。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领导素质的培养(北大清华学得到丛书)

    在这个倡导终身学习的时代,在北大、清华等一流学府之外研修来自一流学府的成才课程,已成为学校教育的延伸,并日趋融入主流教育。来自北大、清华、人大、北外、北科大这几所京西毗邻大学里的青年教师们,策划并执笔编撰了《北大清华学得到》这套青年素质教育读物。书中融会了他们在青年学生素质教育中的教学心得和工作经验,很好地体现了知识经济时代“人才”这一称谓的崭新内涵,以及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特殊要求。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注意雷区

    注意雷区

    此教材以祛除郁闷、PIA飞无聊、踢走压力为宗旨,精选若干雷人笑话,总有一款雷到你!
  • 星河贵族

    星河贵族

    大时代的星空下,贸易冲突,星际争霸,资源竞争,贵族交锋越演越烈。这是最好的时代,她允许人们拥有梦想。但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所有人怀带着理想前仆后继被埋葬。贫民窟的少年林海,以没心没肺的刁民姿态,像是一柄尖刀,酣畅淋漓的捅破这个时代。每一个男人的心里,都埋藏着星空和大海。所以这个世界,是应该有些英雄的。============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铸剑江湖

    铸剑江湖

    少侠柯冬青为报灭门之仇,隐迹江湖,苦练奇技,习成了百年前孔孟神刀所留的《万刃奇绝》之技,重入江湖,乔装易容,收回故居,独斗群魔,终以无敌奇技将魔首屠于刃锋之下,并赢得了数位侠女的纯真之情……
  • 佞相毒女

    佞相毒女

    “妖女,小小年纪就心狠手辣,总有一天会早报应,天打五雷轰。”歇斯底里的诅咒穿透云霄,直入天际。“本小姐一年有半年住在佛堂,手不能提,肩不能挑,见道血腥就会晕,弱到没有缚鸡之力,又怎会有心狠手辣一说?怪哉!”百无聊赖的雍容女子状似不解的自问,双眸中却清明一片。住佛堂,那是因为佛堂清静,干扰不多,便于小姐处理事务;手不能提,肩不能挑,那是因为堂堂的相府千金,又怎会做这等力气活;一生不见血,那是因为她要求做事要干净利落,不能留下痕迹,所以她的周围都被处理的干干净净,即便刚才那地还是一个屠场,可是不出半个时辰,就会被清理成一个闺阁聚会的最佳场所。当然这些话,也只有隐身在暗处的侍卫们敢在心中腹诽,却无人敢于出口。完结经典文:《大良凰后》《笑面罗刹》《随心皇妃》《玉面狐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