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很重要,不仅因为这两家公司自身资产的风险问题,还在于这两家公司的市场地位,要知道,房利美和房地美在房地产市场上占据的是统治性的主导地位,它们是房地产市场上的金融巨鳄,其发行的证券被华尔街及华尔街之外的其他金融机构广泛持有。不难想象,如果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状况,对整个金融市场来说会是怎样一场灾难。不仅如此,房利美和房地美对于房地产市场的重要性还由于它们的抵押贷款担保的功能得以进一步地放大和显现,目前,两房持有的抵押贷款担保总额已超过2万亿美元,超过了当前GDP(国内生产总值)的1/6。
通常来说,金融市场不会愿意去投资一个风险逐渐加剧的企业。然而,尽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名义上属于正式的、盈利性的私营企业,但它们的规模,以及它们自成立之初到成立之后的运作中所处处彰显的联邦政府的参与,使得众多的投资者有理由推断,联邦政府绝不会允许房利美和房地美出现任何差池——也就说明,房利美和房地美这两家抵押贷款市场上的巨鳄所持有的资产风险不断加剧的本质,是纳税人风险的不断加剧,不论纳税人是否了解这一点。
由于更多、风险更大的抵押贷款的发放意味着房利美和房地美更多的盈利,于是,在联邦政府负担一切可能损失的“精神支持”之下,房利美和房地美更有理由扩大从银行和其他抵押贷款借款人处购入高风险的抵押贷款的额度。此外,房利美和房地美内部自身“创新性”的会计账务也掩盖了许多的风险,直至独立审计发掘到其中的出入,并最终导致两家企业的领导引咎辞职。总之,许多机构的政策和实践,有地方性的或全国性的,上市公司或私人企业,共同造就了房地产的兴旺,当然也包括随之而来的衰退。将房地产的兴衰根源归咎于自由市场,把解决房地产市场问题的救命稻草交给政府,十分符合政客们以及乐于政府干预的群体的口味。但是,这样的解释却并不符合客观的事实,不论它在文字上多么天衣无缝。
无论是特定区域房价高不可攀的根源,还是人们对旨在让购买变得容易的全国性政策的响应,从本质上讲都是政治性的,政府对于房地产的管理便是强迫借款人达到某些专制的指标,为此不惜侵蚀传统抵押贷款的信贷安全措施。事实确凿无疑。市场的标准经由长期的磨砺,它要求诸多事项,例如真金白银的首付款,以及确保能够持续偿付贷款的收入和信用记录等。然而,在这场一切为了“经济适用房”和更高房屋自有率的政治革命中,一切的一切都被无视。
以“经济适用房”的名义强制推行的各项政策的不现实的本质,以及这些政策强加给整个经济的严重危害,引起了经济学家和其他人士的警觉,他们不断发出警告。然而,这些警告同样遭到政治领袖们的无视,在他们的引导下,大众的注意力很快便转移到通过“经济适用房”而创造出更多的房屋自有“能力”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好处上。
警告
尚在房地产的繁荣时期,许多人(包括本书作者)便曾指出过其中的部分问题和风险。远在伦敦的著名刊物《经济学人》2003年时,再一次发出类似警告:“未来4年内,美国的房地产价格将下滑10%,”不过,得到的反馈是许多读者“拒绝接受这个悲观的警告”。事实是,美国的房价很快出现下滑,快速的下滑。2005年,《经济学人》又一次发出警告,紧急警告:“美国房地产的价格已触及危险线,”同时补充道,“整个世界经济都充满危险。”
2003年,美国财政部部长约翰W.斯诺(John W.Snow)出于对房利美和房地美资产风险的担忧,请求国会“立法成立新的联邦机构,以管理和调控”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年之后,在面对同一个国会委员会作证时,斯诺再次老调重弹,阐述“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因为由房利美和房地美发行的证券“早已在市场上泛滥,广泛地被各种各样的金融机构所持有,例如保险公司、养老金计划、社区银行、储蓄所、商业银行等”。斯诺补充道:“让人担忧的是,如果发生任何闪失,必将对整个金融系统带来系统性的风险。”
2004年,对冲基金MGA 公司(Medley Global Advisors)纽约公司的分析师乔西·罗斯纳(Josh Rosner)指出:“这场向那些历史上从不认为具备财务能力和信用记录的人群推广房屋自有的运动,毫无疑问最终必将把房利美人者有其屋的美国梦想演变为人人被房所困的美国梦魇。”罗斯纳又补充道:“一旦收入或房价不再持续上涨,或是一旦利率上涨到一定程度,马上便有一大批人的房产出现负净值,从而难堪其贷款的重负,而最终无力偿还贷款。”
同一年,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哈佛大学教授格里高利·曼昆(Gregory Mankiw)提出警告,赋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一种“隐含的政府担保”的光环不断鼓励这些政府资助型企业“大胆冒险”,已经导致“系统性的风险”。“20世纪80年代上演的购房互助会危机已经展示过政府担保引发的负面的激励效果。”曼昆教授告诫道。
2004年,《财富》杂志中的一篇文章指出,房地产投机已经“严重脱轨”,由于房贷高于房产净值不断浮出水面而产生的风险险象重生。文章还指出,“房价下滑,甚至仅仅是房价滞涨所构成的危机都将给经济形成重大打击,尤其是重中之重的消费者支出。”美国人已然把房屋用作一台超级取款机,自2001年起,已凭借房屋净值贷款或再融资的方式套现6620亿美元。
2005年,来自华盛顿的智囊团——美国企业学会(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的常驻学者彼得·沃里森(Peter Wallison)发出警告:“如果国会再不收紧房利美和房地美的缰绳,巨大的违约贷款将损害纳税人的利益,并对经济产生系统性的损害。”
尽管绝大多数强烈支持放宽抵押贷款审批标准的政客都是民主党人,但是乔治W.布什总统同样加入到了提高房屋自有运动的推手行列。2002年,他发表声明,“我已经为我们的国家设定好目标。在我们迈入2010年之前,我们需要增加550万有房一族,其中100万为少数种族”。接下来的日子里,乔治W.布什总统签署了《美国梦首付款法案》,通过立法为低收入家庭提供首付款及贷款手续费用。《巴伦周刊》看出了其中的风险:
布什总统作为一名“富有同情心的保守派”,最为骄傲的光辉一笔便是促成政府为购房者提供首付款……此举却同时将纳税人暴露在巨大的损失风险之中,也诱导成千上万的普通收入家庭破产,并威胁到这个地区经济的毁灭……零首付蕴含着灾难性的风险……将来自购房者持有房产的风险转嫁给纳税人的做法并不能彰显美国的美德。给予人们引导他们走向灭亡的救济品,无异于肇事气球般的仁慈。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负责人也警告国会,“问题贷款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务必关注高风险贷款占贷款总额的比重。”
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是曾就房地产繁荣发出过警告的各路人之一,也是最著名的公众人物。他的警告,与财政部部长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负责人的警告如出一辙,都是在面对国会提供证词时,直言不讳。随着时间的推移,艾伦·格林斯潘的表达已经从温和的担忧上升为极端的焦虑。
2005年,格林斯潘主席正言:“尽管全国性的房价泡沫还不太可能形成,但是,在一些区域市场上,似乎已经显露出泡沫的迹象,在这些地区,房价似乎已经上涨到了无法持续的水平。”格林斯潘还提到,“只付利息式贷款,以及其他创新型的可变利率抵押贷款的流行”,是一种“特别值得关注的发展”。不过,他又补充道,“尽管我们确实无法排除房价的下跌,尤其是在某些区域性市场,但即便房价下跌,也不太可能给宏观经济带来实质性的影响。”尽管格林斯潘主席此时似乎尚未看出全国各地房地产繁荣背后的重大问题,但他已经在担忧房利美和房地美无序扩张的长期后果。他说道,“如果他们继续发展,继续资金短缺,”那么,“他们无疑是在潜在地制造潜在的系统风险。”他断言道,“目前,风险还没有显现,”所以我们还有时间来“做些防范措施,这些问题,以我的判断,在2010年前剩余的几年内将无可避免地出现”。他反对“这些机构的规模继续扩张,”格林斯潘补充道:
我们已经将整个金融系统的未来都置于一个实质性的风险当中。幸运的是,目前,这一风险,按照我最乐观的估计,尚且无足轻重。但如果现在的体系继续扩张,那么,我不认为目前的风险状况还能够维系。
2007年,在艾伦·格林斯潘卸任后,在房价开始下跌之后,他对房地产的关注开始聚焦。他告诉伦敦的《金融时报》,金融市场上的混乱就像“一场等待中的意外”。在《60分钟》的电视访谈节目中,格林斯潘承认自己并未充分评估房屋抵押贷款的新型融资方式的风险。“尽管我一直关注这些新型融资方式的发展,但我并没有意识到它的严重性,直到为时已晚,”他说道,“我真的直到2005年、2006年的时候,才有所意识。”
国会及其他许多人则从未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对于房地产市场日益高涨的风险,政府有所回应。2003年,国会议员巴尼·弗兰克(Barney Frank)发表言论,“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帮助房地产变得可承受方面,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批评家们‘夸大了对金融安全的威胁’以及凭空幻想出的那些对国库的严重财务损失的可能性,我统统都看不到。”
关于政府向房利美和房地美施压放宽抵押贷款的信贷标准的事宜,弗兰克回应道:“我相信我们,相信联邦政府,为实现经济适用房的目标而推动房利美和房地美做得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为此,我们设定合理的指标。”他继续阐述,“我很希望房利美和房地美在帮助低收入家庭置业方面做得更深入些,或许采取一些更直接的补助形式。”他又补充道,“我倒是很乐于将轮子转得更快些,直接进入补贴住房的时代。”
国会议员弗兰克表达了一种担心,担心对放宽信贷标准的批评带来收紧信贷标准的压力,因为“压力越大,我认为,实现经济适用房的可能性越小”。
国会议员弗兰克打消了人们对于联邦政府给予房利美和房地美的一种隐含担保的担忧,人们担忧这种不言而喻的担保必将诱导这些金融巨鳄介入更有风险的业务,因为它们觉得政府这座靠山固若金汤,而投资者也会处于同样的对联邦国库的信赖而欣然接受两房高风险的证券。“但是,担保并不存在,”国会议员弗兰克很坚决,“不存在任何明确的担保,也没有什么隐含的担保,更没有所谓只可意会的担保。”
这样的言论并不仅仅是某个孤立的政客的快人快语。2003年时,巴尼·弗兰克是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House Committee on Financial Services)成员,到了2006年,巴尼·弗兰克荣升这一实权机构主席一职。在房地产市场上,巴尼·弗兰克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然而,后续发生的事件并不尽如国会议员弗兰克的盘算。那些信赖纳税人而摒弃了房利美和房地美的投资者最终被证实选择正确,而巴尼·弗兰克错了。2009年1月,房利美和房地美依次接受了总值2380亿美元的联邦政府援助,而且还需700亿美元。
国会议员弗兰克绝不仅仅是无视各种警告,坚信房利美和房地美运作安全、健康的唯一一位国会议员。参议院的对等人物,参议院银行委员会(Senate Banking Committee)主席克里斯托弗·多德(Christopher Dodd)与国会议员弗兰克一样,态度强硬,矢志不移,甚至坚持到2008年金融体系已然崩溃很久之后。回顾2004年,在房利美和房地美备受责难之时,参议员多德四处奔走宣扬两房“堪称有史以来最为成功的传奇”,并强烈告诫,那些处于恐惧要求限制两房运作的行为,无异于是“对近30年或40年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最伟大的引擎之一的巨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