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92500000003

第3章 美国F-105攻击机

美国F-105攻击机,是美军在越战期间大量使用的超音速战术攻击机,当时称为战斗轰炸机。制造商为共和(Repblic)飞机公司,后并入费尔柴耳德(FairChild,又译“仙童”)工业公司。50年代初美国的战略思想是立足于打核战争,战术空军也要具备战术核轰炸能力。因此F-105的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实施战术核攻击,也可外挂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1954年美空军与该公司签订研制合同,1955年10月YF-105A首次试飞,装J57-P-25发动机,速度达M1.2.后经修改,首批生产型飞机编号改为F-105B。1958年装备部队,65年停产。因性能有不足之。

研制历程

F-105是从一开始就作为战术空军司令部超音速战斗轰炸机而设计的第一种飞机,50年代初美国的战略思想是立足于打核战争,战术空军也要具备战术核轰炸能力。只制造了两架原型机F-105“雷公”于1952年作为共和航空公司的AP-63设计开始发展。1955年10月22日,第一架YF-105A(共两架)飞行,装一台普拉特·惠特尼J57-P-25发动机。但在1956年5月出现的F-105B-1飞机上,采用了推力更大的J75-P-3发动机和面积律的理论。这是1954财政年度最初15架飞机订货中的第3架飞机,其余的飞机(到F-105B-6)是到1957年完成的,供系统试验用。

根据1957年的合同1958年交货的生产型飞机是从F-105B-10飞机开始的,这种飞机使用J75-P-5发动机,不加力推力为7,800公斤,加力推力为10,600公斤。制造了75架F-105B飞机后,战术空军司令部指望得到F-105D,它采用J75-P-16W发动机(11,100公斤至12,000公斤推力),并具有几乎自动的全天候雷达导航和轰炸能力。加长了机头,装着更完善的电子设备,使F-105D飞机具有特色,它的第一架试验机于1959年6月9日飞行。

“雷公”飞机的突出特点是有内炸弹舱(战斗机上第一次使用),位于机身内。核武器和常规武器由通用电气公司的MA-18火力控制-轰炸系统控制投放,机翼和机身下的挂架能挂3个1,760公升副油箱,或1,360公斤炸弹和外挂载荷。一门六管20毫米M-63(以前称T-371)机炮设在机头左下部。

F-105飞机的性能:在1,100公里航线上飞行速度为1,950公里/小时;航程接近3,220公里;从停机到爬升到2,500米高度的时间为55秒钟。小而薄的机翼从带外凸唇的翼根进气道开始向后掠;花瓣型的俯冲减速板设在尾喷管之后。

F-105总重量超过20吨,很高的翼载荷使其机动性不佳。事实上,美国研制F-105最初目的就是用来执行突破苏联前线空防的战术核轰炸任务。越战中,原本只需要携带轻巧的小型战术核弹的F-105不得不携带大量的常规炸弹去轰炸敌方,结果自己载重过多,常被北越的亚音速米格-17战斗机击落;再加上执行低空轰炸,被地面火力击中的机会大增。因此F-105被认为是“棺材机”之一,就以总产量751架的D/F两型来说,越战中损失400架以上。当然F-105在大规模的轰炸作战中也取得了大量战绩,以载弹多、突防能力强、攻击机动性好而成为轰炸越南北方的主力机种。但共和自该机之后也正式退出战斗机生产厂商之列。

设计思想

F-105是作为F-84后继机发展的单座超音速战斗轰炸机。50年代初美国的战略思想是立足于打核战争,战术空军也要具备战术核轰炸能力。因此F-105的规划中,主要任务是实施战术核攻击,也可外挂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并具有一定的自卫空战能力。

结构特点

(1)机翼:

悬臂式中单翼,具有大后掠角,小下反角和薄翼型,由于采用翼根进气,故中翼部队由厚整体壁板组成。变厚度的整体壁板最厚处可达22毫米。为了减少亚音速区的诱导阻力,机翼有可调下垂的前缘襟翼。翼根进气口特殊,结构薄而尖,并前掠约50度。这样可产生双重激流,使压气机的进气速度降低而压力提高,并减少对紊流对尾翼影响。机翼有大面积的开缝襟翼和横向操纵的分散扰流片。机翼的桥形主梁和中段翼梁都是锻造的,为主要承力构件。机翼前段有不装燃料的抗扭盒,机翼后侧的低速副翼为蜂窝结构。

(2)机身:

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头罩顶端固定有空速管,罩长约1.08米,装天线部分外径为0.72米。前机身包括前设备舱、机炮舱、前轮舱、下设备舱、后设备舱,外形由机头罩的圆形过度为椭圆形,系全金属桁梁式结构,上下有四根纵梁,有7个加强隔框。中机身上部有油箱,下部为炸弹舱,后面为发动机舱,机翼进气道连接在这段机身上。前机身的纵梁经过机翼进气口上缘和主梁接头上缘向后延伸,机身下的下纵梁成为炸弹舱门的加强口框。后机身结构基本上由桁条和蒙皮组成的半硬式结构,有四个加强框。后机身的分离面在发动机加力燃烧室的接合处,用四个螺栓与机身中段连接。机尾装四块花瓣形减速板。减速伞装在垂直尾后的伞箱内。

(3)尾翼:

全动式平尾的位置较低,用液压操纵。结构比较特殊,它采用大直径斜转轴,有单梁而无桁和,翼肋较多,间距为110毫米,由2毫米厚的铝合金板材压制而成。蒙皮由厚1.6毫米的铝合金板制居。垂尾翼展比较大,根部有通向加力燃烧室的冷却空气进气口。

(4)座舱:

座舱有加油,除水备,有弹射座椅。

(5)动力装置:

装一台J75-P-19W涡轮喷气发动机,加力推力为12030公斤,机身朵部有三个软油箱,还有三个外挂副油箱(机翼下两个,机身下一个),机身炸弹舱也可挂一副油箱。最大载油量为9300公斤。机头上方设有空中加油装置。

生产型号

F-105共生产了833架,有B、D、F、G等型别。

YF-105A。原型机,半月一台J57发动机。于1954年开始制造两架。55年首次试飞,速度超过了音速。

F-105B。是由YF-105A发展来的昼间战斗轰炸机,共生产78架。装备MA-8火力控制系统,其主要部件是E-50(K-19)前置计算瞄准具、E-34(AN/APG-34)雷达测距器、E-30计算机和KB-3照相枪。后来B型飞机又增加了AN/ARW-77“小斗犬”导弹控制器。其发动机先是安装J-75-P-5型,后于1959年6月后改装为安装J-75-P-19型机,并且推力增加了454公斤。

第1架F-105B于1956年5月试飞。第一架生产型于1958年5月交付给战术空中司令部第4战斗机联队第335战术战斗机中队,该中队开始部署在埃格林空军基地,后来又部署至西摩尔约翰逊空军基地。由于F-105武器系统的复杂性,飞机的任务执行率一直较低。1964年战术空军司令部原先装备F-105B型机的2个中队改装F-105D型机,大多数B型机退出现役,并于1964年4月16日开始交付给国民警卫队第108联队。

F-105D。是全天候战斗轰炸机,1959年6月首次试飞,共生产610架。该机装备AN/ASG-19全天候火控系统和AN/ARW-77“小斗犬”导弹控制器,提高了对地攻击能力。系统的主要部件是瞄准具、搜索和测距雷达、轰炸计算机和轰炸双向定时器。

美空军1960接受了17架F-105D,1961年接受了149架,62年接受了171架,63年接爱了198架,64年接受了75架。战术空军司令部第4战斗机联队是第一个接受F-105D的单位,F-105D于1961年5月开始装备美欧洲空军司令部,1962年10月开始装备美太平洋空军司令部。1964年F-105D停止了生产。1971年开始,F-105D开始从现役部属给3支空军国民警卫队,即麦克内尔空军基地的184战术战斗机训练大队、伯德机场的第192战术战斗机大队和安德鲁斯空军基地的第113战术战斗机大队。

F-105F是双座教练和战斗轰炸机。1963年6月首次试飞,速度达到1.15马赫,共生产143架。该机火力控制设备与D型相同。第1架F-105F作战型飞机于1963年12月23日交付给西摩尔约翰逊空军基地的第4战术战斗机联队。空军于63年接受了1架F-105E,64年接受了83架,65年接受了59架。F型机在越战中损失惨重,到1973年中,空军仅有17架F型机,其中有12架配属给国民警卫队。

F-105G是由F-105F改装的反雷达攻击机,约48架F型机改装成了G型机,G型机装备有各种电子战设备和AGM-45“百舌鸟”、AGM-78标准反辐射导弹。

技术特点

F-105速度快,机动性好,载弹量大。可是,F105设计时是用来作为突破苏联前线空防的战术核轰炸机,在这种模式下,只需要携带轻巧的小型战术核弹,飞机负载小,能充分发挥上述优点。但在越南F-105却要携带大量的常规炸弹去轰炸敌方,结果自己载重过多,机动性优势丧失殆尽,常被北越的亚音速米格-17战斗机击落。如果抛弃炸弹与米格机空战,则无法完成攻击任务。再加上执行低空轰炸,被地面火力击中的机会大增。因此F-105被认为是“棺材机”之一,当然在大规模的轰炸作战中也取得了大量战绩。美军飞行员也发展出了一些适合F-105特点的空战战术,最主要的一种战术即迅速降低自身飞行能量的“负能量战术”。

F-105火控系统包括了极为关键的拉起轰炸计算机。拉起轰炸计算机在自动轰炸状态里计算飞机相对目标的瞬时位置,并在正确的时刻和高度发出投弹信号,以确保炸弹命中目标。它适用五种自动轰炸方式。拉起轰炸计算机的比较电路用于在投放减速炸弹时计算地面距离或在预测状态计算拉起点。比较器有8个可更换的抽屉式存储部件,每个部件存储对应所选择的特定状态、炸弹类型及悬挂位置所计算的拉起或投放距离。轰炸方式有6种。5种是自动轰炸方式,1种是投放减速炸弹。

(1)俯冲轰炸:

飞机以大于10°的俯冲角俯冲,驾驶员用瞄准具光环套住目标。计算机根据目标相对高度和俯冲角或雷达测得的距离和俯冲角确定飞机相对目标的位置。计算结果用求解指示灯和/或瞄准具光环上的距离指示显示给驾驶员,驾驶员进行手控拉起和投弹。在此状态里,计算机通常按小角度(低抛)拉起投弹进行计算。当低抛不能实现时,计算机自动地转换到按大角度(高抛)拉起投弹进行计算。低抛拉起投弹时躲避机动的过载通常是4g,高抛拉起投弹时作同样机动的过载小于4g。

(2)目视识别点(VIP)轰炸:

这是一种水平进入的轰炸状态。可以是低抛拉起、高抛拉起或水平投弹。在这种状态里飞机沿地面跟踪航迹水平飞行通过已知的识别点和目标。飞机在识别点上空时驾驶员压下冻结/射击按钮。此时计算机接受装定在识别点距离按钮的信息。如果飞机装挂的是减速炸弹,则计算机根据预先的选择,可进行自由降落、低抛拉起、高抛拉起或低空投弹的计算。

(3)雷达识别点(BIP)轰炸:

在这种状态里计算机完成的计算基于在水平飞行中把计算机冻结(通过压下冻结/射击按钮)在已知的斜距和与识别点的偏差距离上。斜距信息用距离游标显示在雷达显示器上。计算机根据飞机航向和识别点航向及相对目标的距离计算到识别点的偏差距离。偏差距离用方位偏差游标显示在雷达显示器上。雷达显示器显示的地形图能使飞机不用通过识别点而沿正确的航线飞向目标,当两个游标交会并与识别点图象重合时,驾驶员压下冻结/射击按钮和完成所需机动。

(4)投放减速炸弹:

除俯冲轰炸和目视目标识别点轰炸外,在其他轰炸状态中均可投放减速炸弹。在减速投放状态里,由驾驶员确定安全时间间隔。当进行减速投放时计算机比较器必须有专用的可更换的存储部件,以便建立有关炸弹的类型、投放方式和悬挂位置的修正。计算机计算出正确投弹数据时绿色指示灯亮。

武器装备

AN/ASG-19火控系统、R-14A单脉冲搜索瞄准雷达(最大有效探测距离64公里,最大跟踪距离18公里,搜索方向位角90)、AN/ASQ-37通信、识别、导航系统,AN/ARW-73“小斗犬”导弹控制发射机,AN/APS-54雷达警戒系统,AN/APN-131“多普勒”导航系统,AN/APX-37敌我识别系统,AN/ARN-61仪表着陆系统,ANARN-62“塔康”导航系统,AN/ARN-48无线电罗盘;AN/ARC-70通讯设备;AN/QRC-160电子干扰机(对地面距离50-75公里)。

前机身左侧装有一门20毫米的6管机炮,备弹1029发。弹舱内可载1枚1000公斤或4枚110公斤的炸弹或核弹。翼下有4个挂架,机腹下一个挂架,可按各方案携带核弹和常规炸弹、4枚AGM-12“小斗犬”空地导弹或4枚AIM-9空空导弹。

攻击方式

战术核攻击在这种作战方式中,通常使用高-低-高飞行剖面。在弹舱内挂一颗重量1500公斤以下的核炸弹,外挂3个副油箱,燃油共计9750L,起飞重量为21950公斤。加力起飞后,在110千米的距离上爬升到9180米的高空,调整好航线和速度后转入用自动驾驶仪控制飞行。每隔20分钟(飞行距离为370千米)驾驶员检查一次显示在雷达显示器上的误差,并进行修正。随着燃料的消耗,飞行高度和速度逐步增大,大约飞过1100千米后高度上升到10700米,速度增加到0.86M数。驾驶员在预先选定的距目标370千米左右的检查点,从火控雷达显示器上观察误差,并进行最后的修正。通过距目标185千米的检查点后迅速下降高度,在1830米以下的低空用超音速向目标突击,使用拉起投弹方式(LABS)投放核弹后自动脱离,爬升到11000米的高空,以M数0.92至0.95的速度利用自动飞行控制装置返回基地。到达机场上空后,使用自动着陆系统(ALIAS)或地面自动进场系统(AGCA)着陆。这种情况的作战半径为1480千米。

低空攻击这种作战方式采用典型的低-低-高或低-低-低飞行部面。起飞后立即转入使用自动驾驶仪控制飞机飞行,在1830米高度以下用0.92M数的速度飞向目标。在这段时间里火控雷达把飞行航线前方1850米左右的地形显示在雷达显示器上,并自动地回避障碍物。驾驶员在预定的检查点上进行检查,并结与必要的修正。驾驶员能在雷达显示器上观察到飞机前方的地形,因此F-105D可以心越山岭和通进多年来狭谷飞行。通过最后一个检查点时,飞机速度已上升到0.95M数,此时打开加力,最后用超音速小角度俯冲向目标突入击。用上仰轰炸方式投弹后,半滚脱离目标;或用机炮或火箭弹攻击后拉起脱离目标。攻击后可从低空返回基地,或脱离目标后爬升到最佳巡航高度返回基地。投弹后从低空脱离并返回基地,或脱离后爬升到最有利的巡航高度返回基地。这种情况的作战半径为740千米。

实战表现

越南战争中,F-105携带大量的常规炸弹去轰炸敌方,虽然该机装有一门“火神”机炮,但是一方面飞机太笨重,盘旋性能远不及米格-17;另一方面F-105通常执行攻击任务,平显上的武器操作状态通常打在空地模式,一旦碰上敌机往往来不及切换到空空模式,因此在与米格-17的交锋中吃尽了亏,有不少F-105对米格-17的击落纪录是飞行员靠肉眼估算提前量击落的,但是大量的F-105则丧生于米格-17的3门机炮之下。再加上执行低空轰炸,被地面火力击中的机会大增。因此F-105被认为是“棺材机”之一,就以总产量751架的D/F两型来说,越战中损失400架以上。当然F-105在大规模的轰炸作战中也取得了大量战绩,以载弹多、突防能力强、攻击机动性好而成为轰炸越南北方的主力机种。如F-105在“滚雷”战役期间担负了75%以上的对地攻击任务。

1967年6月3日下午,越航空兵指挥所命令克夫机场四架米格-17于1537分起飞,当四机编队刚起飞到机场南侧,高度500米,即与美F-4C战斗机12架相遇,美机主动向越机发起攻击,越机在不利情况下,被近与美机展开空战。双方在1000米以下低空缠斗5分钟,美机发射“麻雀III”空空导弹多枚,均因越机大幅机动而未命中目标。此时,越地面指挥所命令退出战斗,到就近的内排机场着陆。越空中编队接到命令后,且战且退,在退出战斗过程中,又被美F-4C多架围攻咬尾,4号机因只作方向机动摆脱未成,被“麻雀III”空空导弹击落,其余三机降落内排机场。

越地面指挥所在命令克夫机场起飞4架米格-17的同时,还命令嘉林机场于15:37分起飞米格-17四机,15:42分起飞米格-17四机,均预定先后到北江桥至答求桥之间地域上空,主要是截止美F-105战斗轰炸机。第一队米格-17从嘉林机场起飞后,在高度700米以小间隔对头态势与美F-4C四机编队相遇,美机高度2000米,分成两个双机组向越机俯冲攻击,越机向美机来向作水平急转摆脱F-4C的夹击,又发现四架F-105战斗轰炸机,高度2500米,正在对北江大桥轰炸,越机准备打击该机编队时,该F-105已利用速度优势向海防方向退出战场。越四机在盘旋待战过程中,又发现高度3000米有一批四架F-105,由于美机高度高未打上。接着便与四架美F-4C护航机相遇,美机主动投入战斗,越机被近与之空战,双方在1000米以下高度缠斗7分钟,美机发射“麻雀III”导弹8枚,均被越机用高度与方向相结合的机动方法摆脱,越机也无攻击机会,双方皆无损伤,越机降低高度至300-500米返航。

在嘉林机场起飞的第二个米格-17编队,按时进入预定作战空域,在北宁东南与美四架F-4C战斗机对头相遇,越3、4号机在长机指挥下,分别转至美机尾后,各咬住F-4C战斗机的1架,越3号机逼近美机400米,瞄准开炮,将美军2号机击落。越机4号机在750米距离开炮,将美1号机击伤但在退出战斗时,在500米高度上,被美另一F-4C编队侧后偷袭,美机从侧方90度进入,发射“麻雀III”空空导弹2枚,将越方3号机击落。当时越编队中的飞行员均未发现美机。其余三机返回嘉林机场着陆。

1967年6月5日下午,越地面指挥所命令内排机场四架米格-21飞机于15:28分起飞,高度5000米,到三岛至太原地区掩护米格-17作战。越米格-21编队进入三岛以北时,发现美F-105战斗机四架,在尾追航向2-3公里距离上,当即向美机编队发射2枚导弹,击落F-105飞机一架,其余三架低空大速度逃走。米格-21未再遇美机,遂返航降落。

与此同时,越地指还命令嘉林机场在15:28分和15:33分起飞两个米格-17四机编队,至三岛至太原地区打击美F-105战斗轰炸机。第一编队四架米格-17进入预定战区,高度5000米,速度700公里,发现美F-4C战斗机群,其中四机向越机编队急转,主动攻击越机。越机被近与美F-4C水平缠斗,越2、3号机在缠斗中抢先切半径进入攻击,各击落美F-4C飞机一架,随后美机从不同方向围攻越机。越机分成两个双机组与美机缠斗8分钟,高度从5000米打到200米,美机共发射“麻雀III”空空导弹24枚以上,均被越机采取航向与高度综合机动所摆脱,由于美机越来越多,越机采取边缠斗边向机场撤出的方式,退出战斗,但由于双机组之间距离拉的过远,失去严密搜索警戒,在距离机场25公里时,4号机被F-4C对头发射的1枚“麻雀III”导弹击落。第2编队米格-17四架,在距离内排机场15公里处,与美F-4C四机相遇,越2号机被美机对头发射的2枚“麻雀III”导弹所击落,其余三机未战返航。

美军被击落F-105战斗机1架,F-4C战斗机3架,击伤F-4C战斗机1架。

美军使用的F-105战斗轰炸机和F-4C战斗机均是第二代超音速飞机,机载武器主要是半主动雷达寻的“麻雀III”和红外线制导的“响尾蛇”导弹。F-4C所使用的“麻雀III”导弹不仅可以尾追攻击,而且可对头和侧向攻击。越方主要使用的是第一代高亚音速飞机米格-17少量使用米格-21超音速飞机,但采用的空空导弹是第一代红外线型。所以美军的飞机和机载武器的性能均处于优势地位。

F-105战斗机主要任务是对地面突击,只有在不外挂的条件下,才敢与越机空战,通常均尽量避开与越机空战。且有大量F-4C战斗机掩护。F-4C是第二代战斗机中性能较优异的飞机,具有全向攻击能力,性能与火力均优于越机,因此在空战中处处主动寻机与越机空战。

美空军采用“波洛”战役的战术方法,以大量F-4C战斗机伪装成F-105战斗机,用迷惑的手法欺骗和引诱越机大量升空作战。越军由于飞机数量有限,飞行员技术水平与作战经验有限,尽管第次升空作战总是想方设法寻找F-105作战,尽量避开F-4C,而在实际战斗中,总是事与愿违,往往是先与F-4C作战。主要是越方每次出动,总是采用从两个机场出动3个四机编队的战术方法,被美军识破,因而美空军采用“波洛”战术,将越机引出来打,往往达到掩护F-105战斗轰炸机完成轰炸任务的目的。

越军米格-17飞行员,两次空战都发挥了飞机低空水平机动性能好的长处,空战均控制在1000米以下。而F-4C和F-105都是大速度飞机,在低空条件下,不仅速度受到限制,其机动性能也变差。越方飞行员充分运用了以己之长,击敌之短的战术,采用水平机动为主,与美机长时间缠斗,结果在两次空战中,击落4架美机,其中三架是米格-17飞行员,充分发挥飞机性能,在水平盘旋机动中击落的。

越方飞行员在空战中,大胆采用低空奇袭和逼近美机空战的战术,这不仅显示了以弱胜强的决心,而且迫使对方机载导弹无用武之地。因越方飞行员采用这种战术,使美机在发射导弹时有误击自己飞机的顾虑,同时在水平机动中,很难构成较好的发射条件,因而命中率低。在两次战斗中,美机发射空空导弹32枚以上,在格斗中无一命中,越飞行员说:“只要机动得当,空空导弹并不可怕”。被美机击落的4架越机,有3架是在投入战斗前或退出战斗后,未发现敌机的情况下,被偷袭击落的。在现代空战中,最危险的是在没有发现敌机的情况下被偷袭。“麻雀III”导弹是雷达半主动制导,可全向攻击,被击落的4架越机,有2架是对头发射击落,1架是侧方90度被击落的,只有1架是尾追击落的。因此,对半主动雷达制导的导弹必须采用高度与方向相结合的综合机动方法才能有效。

1967年9月19日,美空军出动F-105战斗轰炸机16架,在4架F-4C掩护下利用复杂气象隐藏出击,企图轰炸河内以北在号公路的中野挢,切断太原至河内的交通。越南防空部队根据敌情通报,决定使用内排机场的米格-21双机截击美空军掩护机F-4C使用2批8架米格-17以空中待战方式截击F-105战斗轰炸机。

1967年9月19日上午7:15,越航空兵地面指挥所命令内排机场起飞米格-21飞机2架,高度6000米,航向270度,向青山方向出航。按规定时间到达空域,即发现F-105四机编队,正右转弯向夏和方向飞去,并开始下降高度。由于空中能见度差,米格-21双机在跟随转变后,难于目视跟综,指挥所命令其在空中待战,准备抗击F-4C。但此后再未与美机相遇,即奉命返航。7:18分越地面指挥所命令内排机场米格-17四机起飞,高度1000米,直飞永安上空待战。当米格-17编队到达永安上空时,很快发现并咬住美军F-105战斗轰炸机四架。越米格-17编队在距美机300米至400米时对F-105编队中一架射击,发射炮弹116发,F-105当即着火坠落在三岛山地区,飞行员跳伞被俘。越三号机对美机编队中另一架射击一次,距离400米,目视命中,但找不到飞机残骸。越四机安全返航。

在内排机场的米格机出动的同时,地面指挥所命令嘉林机场起飞米格-17飞机四架,高度1000米,到多福上空等待战。编队到达指定空域后,由指挥所引导至太原以北,由美机编队左侧进入接敌占位。当转至太原北时,即与美2架F-4C战斗机对头相遇,F-4C从高空俯冲对米格编队进行攻击,其1号机发射“麻雀III”导弹2枚,但由于高度差大,均未命中。F-4C发射导弹后,即左转拉高退出攻击。越机随后又于对头态势发现F-105战斗机四架,正俯冲准备投弹。越机当即发起攻击,美机被迫提前投弹,转为与越机盘旋缠斗,并寻机逃跑。当F-105在增速上升脱离时,越1号机在距F-105战斗机800米射击一次,因进入角较大,距离较远未命中。3号机在距F-105战斗机800米进射击一次也未命中。4号机在距F-105战斗机400米进射击一次,耗弹18发,进入角和瞄准都较好,判读射击胶卷也命中,但未找到美机残骸。四机即返航着陆。

此次空战,在复杂气象条件下,越三个编队均发现美机,其中5人开炮射击,当场击落F-105飞机1架,俘飞行员1名,另外两架美机未找到残骸,未计战果。除4架F-105战斗轰炸机完成投弹外,其余12架飞机均提前投弹退出攻击,达到保卫地面目标的目的。

技术参数

(1)外形尺寸:

翼展10.65米

机长19.58米

机高5.99米

翼面积35.76米2

机翼后掠角45°

展弦比3.18

(2)重量及载荷:

飞机空重12474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1725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23834千克

最大载弹量5900千克

(3)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空)M2.0

(低空)M1.08

最大使用过载8.67g

最大爬升率10500米/分

实用升限15850米

作战半径386至1460公里

航程2100公里

转场航程3700公里

起飞滑跑距离800米

着陆滑跑距离700米

装1台J75-P-19W双转子轴流式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7300公斤)71.54千牛

加力推力(11000公斤)107.8千牛

喷水加力推力(12030公斤)117.89千牛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世界军事百科之亚洲战史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三十六计演义(白话本)

    “三十六计”是中华民族智慧之花结出的硕果,集中历代“韬略”、“诡道”,从统军作战到治国兴邦,从兴办企业到商业经营,从人际交往到体育竞技,无不蕴涵三十六计的谋略,书中不少计名、语汇妇孺皆知,吟诵如流。从古至今,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凡夫俗子,无不倚重智谋计策去达到预定的目的。本书按照“三十六计”的顺序,对其进行阐释,并以清新的文笔,动人的情节,讲几则故事,介绍一种计谋,议论一点道理,便于读者理解其中深邃的思想,并从中获得教益。
  •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霸王行动”诺曼底登陆战役(下)

    已经被战局搞得晕头转向的希特勒又赶紧下达“从加来开往诺曼底的装甲兵和步兵立即停止前进”的命令,这样,配有重型装备和久经沙场的德国第15集团军依然留在了加来。希特勒的决定在关键时刻救了盟军,如果第15集团军进入诺曼底战场,其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航母时代的号角:中途岛海战(下)

    本书讲述了二战爆发后,日本在发动珍珠港事变后,为彻底打败美国海军,发动了中途岛海战,结果阴差阳错,由于指挥失误,遭到惨败,从而使太平洋战场遭到逆转的过程。本书对海战原因、经过及最终结局均作了细致描写。
  •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孙子兵法与三国精髓

    本书分上下两部,讲述了《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的战术原则,以及它的谋略精华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孙子兵法》和《三国演义》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中外军事家、政治家及文史学者和生产经营管理者都重视它。特别是在军事领域,它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百代谈兵之祖”,蜚声于世界军事理论界,载誉于世界文化史。青年毛泽东最喜欢的就是两本书;办事兼传教之一曾国藩誉其为处世为人之圣典;经营之神松下幸这助誉其为经营管理的天条。《孙子兵法》与《三国演义》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它的影响遍及全世界,它已被译成英、俄、日、德、意、捷、朝等数十种文字出版。
热门推荐
  • 楼之诗

    楼之诗

    《楼之诗》极富特色,无论是其内容和艺术传达都富于个性特色。兹拈出数点,以概其余。
  • 考古故事总动员

    考古故事总动员

    课堂上的知识丰富着我们的头脑,课堂外面的世界丰富着我们的阅历。对人类来说,好奇几乎是一种本能。孩子们,你们一定也想知道人类的祖先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你们更想知道,时光流逝,沧海桑田,锦绣的中华大地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是啊,人类到底从何而来?世界何时开始?这些问题让我们焦灼,也让我们困惑。我们渴求答案。可惜,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在我们平常阅读的课本里,也很少会出现在中学老师的课堂上。那么,我们应该去哪里寻求答案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学习的动力。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过去,了解历史的发展与变迁,我们精心编写了《考古故事总动员》这本书。本书作者精心挑选了极具代表性的考古故事,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能让孩子们学到真正的知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奇缘之我是大明星

    穿越奇缘之我是大明星

    古代某村花林若逃婚摔下山崖,可等她睁开眼便是天翻地覆。姑娘你为何穿衣如此之少?公子男女授受不亲你戴了个什么东西?更荒诞的有人找她做明星!且看小村姑如何变身为大明星玩转娱乐圈!
  • 阴仙

    阴仙

    魂为阴,魄为阳,气练命,法练性。阴神神游在外,屯阴元,练阴功。气功练炁强身,淬皮肉,锻筋骨。韩王府的一个小小下人,身怀少阴卷,梦谙七星,意外入道。而后性命兼顾,灵肉同修,一步步成为强者。替天行道,改朝换代;九合诸侯,更人易世;削藩王,伐四夷,征八荒,鼎立天下,官拜太师。最后功达武神,成就阴仙!
  • 帝凰:誓不为妾

    帝凰:誓不为妾

    传闻他神秘莫测,江湖上从未有人活着见过他的倾世容貌;传闻他冷艳无双,武功高绝,手上鲜有一合之敌,所杀之人不计其数;传闻还说,他家后花园中的玫瑰,都是每日用鲜血浇灌,方能红的那般绝美。而她,是大魏王朝有史以来,唯一一位荣登进士科三科榜首之位的女子,文采武功,冠绝天下。且看她如何周旋美男身边,浅笑之间,撩拨了他们的心弦。攻城掠地,她战无不胜;吟诗作对,她出口成章;商谈国事,她屡出妙计。若说这天下间还有什么事,是她不知道的,那恐怕就只有男人的心思了,尤其是这群美男们的心思。她明明谈不上绝色,身材说不上曼妙,为什么这些臭男人,就像赶不走的苍蝇,缠的她不胜其烦。本文是一个女人步步为营的奋斗史。
  •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唯有青春,最难将息

    中国年轻人和日本年轻人是性格反差很大的两个文化群体,本书围绕爱情与婚姻、职业与梦想、情绪与自我展开讲述,是作者近藤大介先生在日本成长、20世纪90年代在北京工作和生活的笔记和观感,着重对比了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差异,中国年轻人与日本年轻人的区别。分析了日本人没有梦想、家庭教育失败、工作方式僵化、虚荣和贪婪冒进的性格及这种性格在推动日本从蛮荒之地、欧洲的弃儿走向繁荣富强道路上的突出作用。在对比中日两国年轻人的一些迥异的同时,点出了属于两国的优劣之势,让我们更加了解青春,也通过一个异国人的眼睛参透自己应如何度过青春。
  • 射手座的暧昧

    射手座的暧昧

    喜欢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最合适的,才是最值得珍惜的。有情能爱,有心能知,有缘能聚,有梦能圆。年轻的情怀,喜欢一个人,爱一朵花,其实并没有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