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3100000004

第4章 计篇(3)

李牧回去后,又是几年不出战。但他可没闲着,练兵抓得很紧,比打仗还忙。经过数年的经营,李牧的边防军兵精马壮,军队士气高涨,士兵憋足了劲,宁可不要赏赐也情愿与匈奴决一死战。而匈奴则松懈了。

李牧决定决战。精选战车一千三百辆、战马一万三千匹、勇于冲锋陷阵的步兵五万人、善射的弓兵十万人,出兵。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先派大批牧民驱赶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马进行劫掠,李牧佯装战败,故意将几千人丢弃给匈奴。获得小胜后的匈奴开始轻敌,单于率领大批军队入侵。李牧广布奇兵,从左右两翼包抄匈奴,一举击破匈奴十万骑兵。李牧乘胜攻灭襜(chān)褴,击破东胡,降服林胡,匈奴单于落荒而逃。此后十余年,匈奴再也不敢靠近赵国边境。

兵家的思想,讲究一战而定。战争不是打过来打过去,而是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战而定。十年戍边,换一个大将,可能百战百胜、战功赫赫,但一将功成万骨枯,他退休了,什么问题也没解决,换一个大将来接着打。李牧十年不战,憋到时候打一仗,就解决了问题。

所以一战而定是真名将。百战百胜,那是打了一百次胜仗了,还没解决问题,还要接着打!那要胜仗来干什么呢?所以百战百胜,是兵法没入门,不会打仗。再说世间哪有百战百胜这回事,那是把败仗藏起来不说。

做任何事都是这个道理,不该动作时什么也不做,做一次就解决问题。

多少事,都误在频频动作。为什么频频动作,无非是一种焦虑情绪。李牧不出战,损失了什么呢?什么损失也没有,但兵士们焦虑了,匈奴焦虑了,赵王焦虑了,他动作了,把李牧撤换了。其实他给李牧的任务就是边防。这边防根本没出问题,他有什么意见呢?他就是要干点什么,才能缓解自己的焦虑。

小心你的“焦虑性动作”,那是最能毁你的。

真正最重要的工作有两项:一是准备,二是等待。

准备是自己的事,积蓄实力,操练兵马,鼓舞士气。等待,是等待敌人犯错,等待时机出现。敌人如果不犯错,我们就很难赢。兵法的诡道,如李世民言,多方以误,就是想方设法引诱对方失误。“能而示之不能”,是其中一个方法,也是最主要的,使用最频繁,而且屡试不爽的方法。

李牧的案例比较极端,熬了十年。不过他不是最极端的。勾践卧薪尝胆灭夫差,前后共用十八年。

计策都很简单,就那几个,关键是戏怎么演

原文

用而示之不用。

华杉详解

“用而示之不用”和“能而示之不能”是一个意思。

白登之围是典型战例。

刘邦征匈奴,开始时一路节节胜利,大家都有些志得意满。刘邦便想发起总攻,把匈奴老巢端了。派了十几拨使臣去刺探虚实,回来都说匈奴人马都没了,可以攻击。又派了娄敬去。娄敬回来说不能打。问他为什么。他说两国交战,都是相互耀武扬威。我到匈奴所见,全是羸马弱兵、老弱病残,显然是刻意演戏给我看,引诱我们去。

刘邦本来战意已决,听娄敬之言,大怒,把娄敬下狱,说乱我军心!我得胜回来再收拾你。

刘邦倾巢出动,结果在白登中了单于埋伏。匈奴哪里没人!四十万大军把刘邦围个严严实实。匈奴哪里没马!东南西北的部队,马的颜色全部统一,东边全是白马,西边全是黑马,北边全是红马。要知道刘邦登基的时候,仪仗队都找不齐一样颜色的白马来拉车!

汉军被困了七天七夜,数次激战突围也突不出来,冻饿交加,士卒手指被冻掉的十之二三。

刘邦知道中计,找他专负责阴谋诡计间谍策反的陈平商量。陈平设了个计策,去行贿单于的阏氏(yānzhī,匈奴皇后),说:“汉王斩白蛇起义,不是凡人,有神助。这样打下去,对匈奴未必是福是祸,但对您肯定是祸。”阏氏问:“我有何祸?”答:“匈奴人不习惯南方生活,夺了汉地也没用,跟汉人作战,所图无非是女子金帛。汉人美女极多,男人有钱就变坏,单于得了金帛,又得了美女,他就不亲热您了。金帛我们直接给您,您别让单于得了美女。”

阏氏一听,这才是本质啊!老公的事业再大,于我何用?关键老公要为我所用啊!便在枕边向单于鼓吹“汉王神助论”,不能把事做绝了。

刘邦的光环本来就强大,光环就是权力,单于也颇为不踏实,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再加上约好的两路盟军没按时到,担心他们是不是被刘邦策反了。要说这可能性很大,毕竟他老婆都被策反了。于是单于决定见好就收,议和收钱,让开一条路,放刘邦回去了。

可见这计策都很简单,根本用不了三十六计,有三计六计就够套用了。但执行就很重要,演戏的人要能挠到对方痒处。看戏的人呢,就像足球比赛罚点球,守门员看那射门的,不管他什么假动作,反正不是射左边就是射右边,这就是你能作出的判断。至于这回是左是右,你永远不知道。所以这回中计,不等于下回不中同样的计。匈奴的羸马弱兵,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装的,就像射门的左右,刘邦综合判断认为是真的,这不能说他中计。如果使臣看到的是强兵壮马,他反而可能认为是装的,还是要打。

至于阏氏和单于的决策,则更是理性选择。你也不能说单于上了刘邦的当。

刘邦有个好处,他回军后把娄敬放出来,封侯。这是勇于承认错误。但是他把前面说匈奴可击的十几个使臣全斩了,没有自己承担决策责任。

关于自己承担决策责任,曾国藩有过总结,他说我是决策者,决策责任在我,不在幕僚,万事结果不一定,不能简单地以结果去看,不能怪幕僚。他在日记中检讨自己说:“我虽然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如果听了谁的把事情办糟了,下次跟他见面时,脸上难免有点难看。这是我的问题,我要注意。”

刘邦如果有曾国藩这份心的一半,又可挽救十几个幸福的家庭。

成败无定,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

刘邦从白登回军,把之前劝谏他不能打的娄敬从监狱里放出来,封了侯。

这一点他比袁绍强。

官渡之战前,田丰劝谏说宜守不宜战。袁绍说:“乱我军心,把你下狱,得胜回来再处置你!”袁绍战败。消息传来,狱吏向田丰说:“这回您没事了。”

田丰说:“你不了解主公,他若得胜,一高兴,就不跟我计较了。他若战败,必羞于见我,杀我便是不再面对我的办法。”袁绍果然诬田丰“幸灾乐祸”,杀了他。

刘邦自然非袁绍可比。但是,刘邦斩杀了十几个告诉他匈奴可击的使者,也没有承担决策责任,把责任推给了那十几个幕僚。

曾国藩专门说过领导者要独立承担决策责任的问题。因为成败无定,不光是定计的问题。

他举了五个案例,前三个都是一个课题:削藩。

汉朝晁错建议削藩,结果六国叛乱,要“诛晁错,清君侧”。景帝慌忙把晁错杀了。吴王照样反,但最后景帝胜利了,削藩成功。

明朝齐泰、黄子澄建议建文帝削藩,燕王反,也是要求诛齐、黄,建文帝也是把齐、黄二人杀了。燕王当然也不会收兵,最后燕王成功,建文帝削藩失败。

清朝米思翰建议康熙帝削藩。吴三桂反,康熙帝没有诛米思翰,最后平定了吴三桂,削藩成功。

这三件事,背景、形势,都差不多,处理各有参差,结果也不同。所以处大事,决大疑,要熟思是非,不要拘于往事成败,不可迁就一时之利害,更不可归罪于谋臣。

还有两个案例:

唐朝末年,唐昭宗愤于皇室不尊,意图讨伐军阀李茂贞,要宰相杜能主兵。

杜能苦谏坚拒,说:“他日我受晁错之诛,也不能弭六国之祸!”昭宗不允。

结果战事一开,朝廷打不过李茂贞,李茂贞上表请诛杜能,杜能跟昭宗说:“我可是有言在先啊!”昭宗这时候没了英雄气概,只能哭鼻子,说:“与卿决矣!”先下诏贬杜能为梧州刺史,接着就赐他自尽了。

所以这杜能,比晁错、齐泰、黄子澄都冤!

曾国藩骂唐昭宗强迫杜能在前,又翻脸诛之于后,其作为正是一个亡国之君。他也检讨自己。他说:“我在军打仗的时候,有时听了幕僚一个定计,之后败挫。我或许并没有归咎于他。但是见面的时候,却难免露出脸色来,还是我自己不懂道理,修为不够。”

关于这“露出脸色”来的,他又讲了一个案例:

后唐末帝李从珂担心石敬瑭谋反。李崧、吕琦进言说,石敬瑭若反,必需契丹之援,您若与契丹和亲,石敬瑭就没机会了。本来计议已定,薛文遇却说天子之尊,岂能侍奉夷狄,还引用了昭君诗“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来讽刺。李从珂改了主意,把李崧、吕琦骂了一顿,说你们要把我女儿往火坑里送!二人跪地谢罪。吕琦腿脚不好,跪拜得慢些,李从珂还骂:“你给我摆架子么?”吕琦说:“您晓得我腿脚不灵便啊。”李从珂不罢休,还是把他降职。

后来石敬瑭果然引契丹打破唐兵。这回李从珂晓得是不该听薛文遇的,又恨薛文遇,一见到薛文遇就骂:“我见此物肉颤!”几欲抽刀刺之。李从珂后来为石敬瑭所灭。

曾国藩总结说:“大抵失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庸人之恒情也。”

成败不一定,过去的案例不等于可以照做,也不等于不可以照做。

领导者要自己负决策责任。事情搞糟了,怪谁出的主意,那是“庸人之恒情也”,庸人都这样。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原文

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华杉详解

这叫“战略欺骗”,核心就是“使敌无备也”,让他没防备。因为他若有防备,我就没胜算;他若没防备,而我把全部力量投掷过去,他就垮了。

著名案例是韩信木罂渡江。

楚汉相争,刘邦形势不太好,魏王豹就想转会。他以母亲生病为由向刘邦请假回家,然后就投了项羽。刘邦派韩信去打,在临晋与魏王豹隔河相拒。韩信只搜得一百多条船,在江边一字排开,每天作势要渡河。魏王豹严阵以待。

韩信则偷偷安排人采买制作木罂(yīng),就是一种腹大口小的装水的木罐或瓦罐。带大部队转到夏阳,用木罂扎成筏,从夏阳渡河袭安邑,打了魏王豹一个侧翼,最后俘虏了魏王豹。

魏王豹听说韩信在夏阳登陆时惊问:“夏阳没船啊!他哪来的船?”这是他没有以“替代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没有船,不等于没有渡河工具。

韩信这是“远而示之近”,要从远处进攻,就在近处演戏。

“近而示之远”的案例也有,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吴与越夹水相距,越派士卒分别于上下游,相距五里,夜里鸣鼓而进,吴只得两边分兵去救。而实际越人之所以要晚上演戏,就是因为派去的鼓多人少,是虚张声势。等吴人分兵去了,越军主力从正面渡河,直取吴中军,大败吴国。

这是虚张声势、声东击西之计,双方都明白,但是声势也不一定是虚张的,声东也不一定击西,也可能真的击东。就像罚点球,守门员知道,你肯定要用假动作晃我,而那假动作,又可能是真动作,是你假装是假动作。那么这真真假假,到底谁能赢呢?对于射门的人来说,要射得稳、准、狠,如果自己打飞了,人家怎么守你也进不了。对于守门员来说,反应要快,还得有些运气。而且守门员也可以用假动作去骗射门的。

那前锋和守门员平时训练练什么呢?练假动作吗?当然不是,一练体能,二练技术,三练战术配合,这才是战斗的本质。

说韩信能打仗,载诸史册的都是奇谋巧计,给人很大误区,以为打仗就是打这个。而本质上,大将就像总经理,运营管理才是本质。所以韩信说刘邦只能带十万兵,多了他就不会玩儿,而韩信带兵,是多多益善,给他一百万,他也能像运用自己的手臂一样指挥自如。这才是韩信的真本事。

所以三十六计,只能当个故事听,别把那当成战争。

曾国藩甚至对韩信木罂渡江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他说拿瓦罐扎成筏子能让大部队渡河,基本不可能。他还怀疑韩信的另一个壮举,就是拿土袋子在上游拦一个临时水库,下游水浅了,让敌军渡河,渡一半的时候,把土袋子一下子拿开,溃坝放水下来把敌军淹死。曾国藩说这水库大坝可不是一人扔一袋土就能建起来,更不可能一下子又把它撤掉,谁去撤?怎么撤?根本不可能。

曾国藩说:“我们湘军打的一些胜仗,我看到文人们写的报道,我都拍案叫绝,不知道这仗原来是这么打的!太神奇了,那肯定不是我!”

他总结说:“我还在,这战报就已经面目全非到我都不敢相信了。那太史公也是文人,他去寻访韩信的故事,也难免有猎奇渲染之事。”

计策就那两下子,双方都读过兵书,每次接仗都必然要用那些计策,比如我要打哪儿,我一定想方设法骗你是别的地方。你也晓得我肯定要骗你,你也晓得我可能要让你误以为我骗你,其实我没骗你,我真的就打这里。

那又如何?

踢球每一步都有假动作,但那不是赢球的本质。

成大事者有三戒,戒贪是第一

原文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华杉详解

李筌注解:“敌贪利必乱,乱则可取之。”

战例还是前面说的李牧败匈奴的事。坚壁清野,闭门十年不战,把敌我双方都憋坏了。我方将士憋坏了,每天好吃好喝好训练,都想上战场报效国家。

敌方将士也憋坏了,这坚壁清野啥也没有,已经十年没抢到东西,都穷死了。

这时候李牧觉得可以出战了。他这一战,是不战则已、一战而定的战,是倾巢出动的决战,是他选择的决战,对方根本不晓得是决战。

李牧先是大纵畜牧,放牧的人满山遍野。匈奴小股人马入侵,李牧就假装失败,故意把几千人丢弃给匈奴。匈奴抢东西抢红了眼,单于闻之大喜,率众大至。李牧布下奇阵,左右夹击,大破匈奴十余万骑。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

贪是人性的大弱点。春秋时,秦穆公问蹇叔,我怎样才能称霸天下呢?蹇叔说:

“夫霸天下者有三戒: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夫审大小而图之,乌用贪?衡彼己而施之,乌用忿?酌缓急而布之,乌用急?君能戒此三者,于霸也近矣。”

霸天下的人有三戒:戒贪,戒忿,戒急。贪心,就会失去越多;忿怒,就容易有难;急躁,就会摔跟头。审查利害大小而图之,哪需要贪呢?将心比心,换位思考,衡量彼己,哪需要生对方的气呢?斟酌事情的缓急,从容计划安排,哪需要急躁呢?您能持这三条戒,霸业就近了。

下判断、做事业,要把握两条:趋利、避害。趋利和避害的权重,应该至少是相当的,五十对五十。但是,往往都成了七比三,甚至九比一。为什么,因为利往往在明处,在眼前,让人激动;而害在暗处,在远处,让人心生侥幸。我们经常看到人,去做一些利益极小,而隐患极大的事情。为什么呢?因为那利马上可以得到。而那害,那明明白白的害,他却不可救药地认为“不一定”。

不贪心,就不会上当。所有的骗局,都是从“贪”字入手。这骗局,可不是别人来骗你说工地上挖到宝,是你自己会骗自己。

人哪,只要一看到利,就会开足马力拼命骗自己:拿吧!没事的!不要让你的欲望来左右你对利害的判断。

不能胜利,就要能等待

原文

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华杉详解

“实而备之”,如果敌人兵势既实,则我当为不可胜之计以待之,不要轻举妄动。李靖说:“观其虚则进,见其实则止。”

“强而避之”,梅尧臣注:“彼强,则我当避其锐。”

杜佑注:“彼府库充实,士卒锐盛,则当退避以伺其虚懈,观变而应之。”

人们往往有一个误区,认为行动才有机会。却忘了事物的另一面:行动必有代价。就像那句常说的话:不作死,就不会死。

同类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空战

    世界军事百科之现代空战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越战的血

    越战的血

    一个在现代只知道花天酒地的纨绔子弟,来到了他父亲所在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时代,他又会怎样面对这样一个血与火的世界,怎样面对自己曾经痛恨过的父亲呢?越战的血,为您开辟一个全新的战场,讲述一段不同寻常的战友之情!
  •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轰炸机科技知识(上)(军用航空航天科技大视野)

    军用飞机是直接参加战斗、保障战斗行动和军事训练的飞机总称,是空军的主要技术装备。
  •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国演义中的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在《三国演义》中运用最精彩的当属赤壁之战,假使操作谋略得当,精心筹划,以百万之师去克不足十万之师,真的有可能大功告成。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曹操就可能统一天下。不料,东吴年轻的都督周瑜,谋略得当,筹划精密,再加上诸葛亮的帮助,一举打败了曹操,使曹操统一天下的希望化成泡影。再如彝陵之战,陆逊谋略得当,战术正确,用以逸待劳之法大败蜀军,几乎活捉刘备,不但挽救了东吴,也奠定了自己在东吴的位置,一举成名。另外,三国演义中出了几位超级谋略大师。诸葛亮是中国老百姓心目中智慧的化身,曹操是不折不扣的谋略大师,周瑜和陆逊是三国里的美男子,也是英雄少年,一个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曹操,一个战败了世之枭雄刘备。
  •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

    《尉缭子兵书》为《中国古代八大兵书》系列之一: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一部世界的兵学圣典,被誉为“天下奇书”,更是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奇书圣典。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是中国历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兵者,国之大事,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的无上利器,更是流行于商界的商战指南,更是公认的世界上伟大的军事著作。中国古代八大兵书更是一部军事哲学书,把人类生死场上的智慧较量深刻展示出来,成为中华谋略的集大成者。《尉缭子兵书》为该八大兵书之一。
热门推荐
  • 窃笑红楼

    窃笑红楼

    本书以《红楼梦》中的人物与故事为背景,窃笑大观园企业由盛转衰的过程,期间虽颇多嬉笑怒骂之言,但皆含讽古喻今之意。本书最主要的目的是借这个由头,使中国的家庭企业无论是在管理上还是在企业领导者的心态上,都有一个很好的借鉴作用。特别是能给一些私企老板以警戒:经营时是凌云壮志,有点成绩后是不可一世,最后还可能是惟我独尊,结果只能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如果你也是如上的其中一位,最好把本书放在案头,虽不能对你的人生和企业起到扭转乾坤的作用,或许也能给你以警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第一贪官:和珅

    第一贪官:和珅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第一贪官:和珅》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了和珅的一生。
  • 精神自治(修订版)

    精神自治(修订版)

    透过《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作为读者,我游历了一个人的精神地理,被那些从未见过的神奇风光吸引。那风光在日常的旅游地图上是见不到的。我不敢断言这样的地理绝无仅有,但我确定的是,这是当代为数不多的身兼多种文质的作家和作品。《王开岭文集(随笔卷):精神自治(修订版)》让我看到了一个智者、一位诗人、一颗良心、一个浪漫而冷峻的同时代人。这样一个夜晚,携上这样一本书,与之同行。我感到了雪的融化、心的欢愉和春天的临近。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金字塔的叹息:正说古代埃及文明

    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人创造了伟大的埃及文明,流芳后世!古埃及人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宗教。关心死亡,为将世作好物质准备,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个主要特征。金字塔是埃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观中唯一现存的古迹。埃及人制作的木乃伊,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举世闻名。
  • 哈周和他的

    哈周和他的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摄魂

    摄魂

    从他那刚正不阿做事一板一眼父亲就知道事无转换余地。想利用她,断送她幸福让这“软脚虾”当上真正皇帝就要付出代价!烧你御花园,看你还嚣张!放走你心爱妃子,看你还笑!殴打朝廷重臣,看你还敢娶我!为什么看见他与其他嫔妃调笑时心里竟然会有无名怒火,连最心爱和硕王站在身边也完全遗忘?她有与之真心相爱的他,还有一直跟在身边纠缠不休的番邦王子。
  • 狂帝追妻1000次:绝色长公主

    狂帝追妻1000次:绝色长公主

    她是众人艳羡的的高贵公主,倾城绝美,性情软弱,身后无数男人为她争风吃醋,不惜命丧。他是一朝君王,邪佞霸道,万民称臣,无人敢敌。绝色公主对上冷酷君王,她的到来让表面平静的皇宫内幡然巨变。说我性子软?说我好欺负?说我打着内定皇妃的幌子,占着整个王朝最尊贵女子的身份,其实就是抓了一手好牌,却打成一番烂局?靠!非要逼我告诉你们我这一切其实都是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