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2100000005

第5章 让批评变成一种艺术

孩子们都会出错,批评是在所难免的。在我们传统的思维中,批评就是训斥。这显然是将批评的定义狭隘化了,其实批评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冷处理、劝告、用正确的行为反证、指出错误等等都属于批评的范畴。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们往往也喜欢受表扬而反感批评。法国心理学家高顿教授通过一项专题研究证实,那些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大多会对批评持“避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的态度。由此看来,让孩子在幼儿时代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相当积极的意义。

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适当对他加以批评,可以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使之产生内疚、悔恨,从而促使其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但是如果批评不当,也可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和抵触,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的。俗话说:良言一句严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不恰当的批评对孩子的心理影响非常大。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总会伴随着错误,正是在不断改正错误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熟。只是在批评的时候需要有艺术地批评,因为批评并不是发泄父母的怒气,而是为了指导孩子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样才会取得双赢的效果:即能让孩子明辨是非,又能有效化解孩子的心理阴影。

1.批评要及时

小迪一早起来就状况不断。他给窗台上的花浇了好多水,水从花盆里溢出来,沿着墙壁流了下来。

妈妈看见了立刻对他说:“小迪,你喜欢花吗?”

“当然喜欢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为什么要给花浇这么多的水呢?”

“我想让它开的漂亮点。”

“那妈妈告诉你,不可以给花浇那么多的水。因为花是会被淹死的,知道吗?”

“知道了。”小迪很乖巧地回答。

过了一会儿,妈妈在厨房做早餐时又听到房里传来响声,赶去一看,原来是小迪把妈妈的香水弄洒了一地。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孩子吃了早餐还要去幼儿园,妈妈只好匆忙整理了一下,让小迪吃了早餐,送他下楼去坐幼儿园的交通车。

晚上爸爸接了小迪回来,吃完了饭,妈妈想起早上的事,趁着孩子情绪正好,决定和孩子谈谈。

“小迪,今天早上是不是犯了一个小小的错误?”

“什么错误?”小迪满不在乎地问。

“回忆一下,好好想想。”

“我想不起来。”

“你早上在妈妈的房间干什么了?”

“我不记得了!”

妈妈有点生气,但想了想还是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妈妈牵着小迪的手走进自己的房间,问道:“你觉得妈妈的房间里有什么味道?”

孩子闻了闻,惊叹道:“好香呀!”

“那为什么会这么香呢?”

“因为……”,孩子想起来了,“我把妈妈的香水给弄洒了。”

“妈妈不是说不准小迪动妈妈的东西,”妈妈这时转入了正题,“因为香水瓶子是玻璃做的,妈妈是怕小迪把瓶子打破了,玻璃的碎片会弄伤你,知道吗?”

“可是香水的味道真的很好闻,我想打开来闻闻和妈妈平时身上的味道是不是一样。”

“如果小迪想要闻香水的味道,可以告诉妈妈,但是下次不可以自己弄了,好吗?”

“好的妈妈,我下次不会了!”小迪开心爽快地回答。

案例分析:

能在孩子犯错误不久就及时进行批评,对于他改正错误是再有效不过的方法了,但事情往往不能总是这样凑巧。有时因为当时一些事情耽误了你的批评行动,使得你不得不跟孩子“秋后算账”,那么这个时间的选择就非常重要了。谈话应该在两个人都心平气和的时候进行,先让孩子自己回忆所犯的错误,如果他拒绝回忆或者回忆不出来,就由你来将这件事情“复述”一遍。“复述”的越详细越好,让孩子充分回忆起当时自己的想法和做法,这样,虽然批评并不那么“及时”,但也能起到作用。

2.杜绝情绪化的批评

爸爸正忙着赶做一份工作报告,儿子小海在客厅里玩得兴高采烈,各种玩具模型的声音此起彼伏,让爸爸脑子一刻也安静不下来。

“小海,你能不能安静点,爸爸正工作呢。”

但孩子玩耍的情绪正十分高涨,父亲的话完全没有放在心上。

“小海,你听到我说的话了吗?”爸爸耐着性子又重复了一遍。

也许是玩具模型的声音真的太大,孩子还是没有听见父亲的话。

爸爸这下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了,立刻从书房的座位上站了起来,快步走进了客厅。看到客厅里一片杂乱的景象,爸爸更生气了,大声说道:“我跟你说了好几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告诉你爸爸在工作,让你安静一点,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

小海这下终于安静了下来,有些委屈地看着爸爸说:“可是平时我也是这么玩的。”

“平时平时,你就知道玩!长大了能有什么出息?你看看你弄得家里乱七八糟的,你妈妈辛辛苦苦收拾干净的屋子,你一点也不爱惜,一点也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你要是再这样,我就把你的玩具都扔出去!”

爸爸说完这些话,头也不回地走进书房继续他的工作了。这下家里确实安静了,唯一多了一个声音,那是孩子从客厅里传来的啜泣声。

案例分析:

人在情绪化的时候说的话往往不是很客观,同样的,在情绪化的时候做出的批评往往也会带有夸大的成分,甚至还会牵扯到原本与事件本身无关的事情上。做为心智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他并不能够理解父母在盛怒之下做出的批评有时只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他会感到惊慌失措,并且十分茫然。他不能理解为什么自己只是做出了跟平时一样的举动,但是却招来父母这样大的怒气。在这种被情绪主宰的不冷静的冲突里,批评者往往会被一时的情绪左右,开始“翻旧账”,或者是说一些不着边际的话,这无疑是对孩子心灵极大的伤害。如果父亲可以温柔一点对孩子说“请你体谅一下爸爸工作的辛苦,稍微保持一下安静好吗?”这样的话语一定比乱发一通脾气要好得多,也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和认同。

3.不要不停地指责孩子

奇奇是个特别好动的孩子,无论对什么东西都有兴趣,想去摸一摸动一动。他其实是个很聪明的孩子,但是因为好动活泼,上课的时候总是爱分心,有时老师讲的知识他就没听到了。回家做练习的时候,就难免要问妈妈,问多了妈妈就不耐烦了。

“上课的时候你都干什么去了?”

“我今天上课的时候看到一只小鸟停在我们大班的窗户上,真好玩。”

“好玩,就知道玩,结果现在老师布置的练习都不会做了。”

孩子显然觉得有些理亏,就不说话了,习惯性地把手指伸到嘴里咬。妈妈把奇奇的手从嘴里打出来:“这么大的孩子还吃手指,你以为你还是小婴儿呀。”

孩子觉得自己犯了错,想要讨好妈妈,说:“妈妈,我是不是应该早点睡觉啊。”

“说到睡觉我还没说你呢,昨晚睡觉前刷牙了吗?没刷是不是?要跟你说多少遍你才能记住啊。”

“我刷了。”孩子小声分辨。

“刷了?我为什么没有看见?好吧,就算你刷了,有没有刷够三分钟?肯定没有了,你这个孩子就是没有记性!”

……

整间屋子充满了妈妈的指责声。

案例分析:

许多家长在孩子犯错误时,总是大加谴责,却忘记了犯错误是很好的学习机会。家长们的批评是想阻止孩子再犯同样的错误,但这样做常常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孩子们或因害怕受责备而不敢冒险,失去学习新技巧的热情和胆量,或产生反叛心理。而且,过于频繁的责备不仅让孩子变得“皮”了,对批评充耳不闻,在成长的岁月里,更会在他的心里留下阴影,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行。所以,不要不停地指责孩子。这会让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失去信心。应该循循善诱,把“你不应该这样”一类的批评话语变成“你这样做会更好”,让孩子比较容易接受。

4.不要把孩子的失败行为当成错误来嘲弄和批评

小芬被老师选做班里的数学课代表,妈妈很高兴,一再地对小芬说:“老师选你做课代表是因为你的数学成绩好,你在班上可要起到带头的作用啊。”

学校即将举行一次数学竞赛,每个同学都可以参加竞赛前的预选,每个班上通过预赛选出一名代表参加全校的总决赛。

妈妈知道了这个消息,对小芬说:“女儿,你可一定要选上哟。你要记住,你可是你们班上的数学课代表。要是数学课代表都选不上的话,那可说不过去了。”

小芬把妈妈的话记在心里,压力挺大。

预赛的分数下来了,小芬因为一个小小的失误,以几分之差没能作为班上的代表参加学校的决赛。小芬失落极了,觉得对不起妈妈的期望。

回到家,小芬告诉妈妈这个消息。妈妈一听就生气了,用嘲弄的语气说:“什么?没有选上?真好笑,亏你还是数学课代表呢,不是全班数学最好的学生吗?算啦算啦,我看你还是主动去跟老师说你不要当这个课代表了,你不怕丢脸我还怕丢脸呢!”

小芬听着妈妈的话,眼泪忍不住地掉下来。

案例分析:

首先,孩子的失败行为并不一定都是过错。其次,无论是过错与否,失败的滋味并不好受。这个时候需要的,不应该是来自父母的嘲弄,而应该是宽慰以及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即使孩子的失败是由于错误造成的,家长的批评也应对事不对人,批评的是孩子的不良行为,不要伤害孩子自尊,因此家长在批评孩子时要谨慎小心,用积极文明的语言比用消极、粗鲁的语言效果好。孩子在失败之后,内心已十分羞愧、内疚,他们需要的是关心、鼓励和帮助。家长批评时表情可以严肃,语气可以坚决,但千万不要蔑视孩子的失败,用嘲弄的语气说:“你好不好意思?”“你不怕丢人我还怕丢人”这样伤人自尊的话。这些话只会让孩子更悲观,产生自卑感,不利于他们改正错误。

5.统一父母双方的批评意见

小德打碎了妈妈最喜欢的花瓶。爸爸看见了,批评他说:“你看看你,这么不小心,这个花瓶是妈妈最喜欢的,她一定会很生气。你还不赶快收拾收拾,让你妈妈看见了,她非骂你不可。”

正好妈妈听见了,大声对爸爸说:“你在说什么呀,一个花瓶打碎就打碎了,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收拾,他弄伤了怎么办?”

妈妈对爸爸说完,又对小德说:“你这个孩子就是不听话,我对你说过不要乱动桌上的东西,你为什么不听?”

爸爸说:“问题的关键不在他该不该动花瓶,而是犯了错误就要负责!他虽然还小,但是他是个男子汉,就应该勇敢承担错误的后果!”

妈妈说:“什么男子汉不男子汉,在我眼里他就是个孩子。我现在教他要懂规矩,不该小孩子碰的东西就不要碰!”

小德站在一边,一会儿看看爸爸,一会儿又看看妈妈,眼里充满了疑惑。

案例分析:

父母双方意见不统一,这无疑是教导孩子的大忌。这样一人各执一辞的批评,对孩子全无震慑力可言。孩子不知听从谁的教导比较好,到最后只能成为一场闹剧。而孩子在这场闹剧中学到的,也许将会是用爸爸的话来反驳妈妈的话,或者用妈妈的话来反驳爸爸的话。这对一心想要教导好孩子的父母来说,实在是得不偿失。其实最好的方法,应该是父母双方私下沟通。即使临时没有可以沟通的条件,也不妨先赞同对方批评意见中可取的部分,再委婉暗示对方其实我的意见也有可取之处。大人毕竟是大人,稍有暗示就可以理解对方的意图。双方站在同一阵线上,会给孩子留下强烈的印象:爸爸妈妈都不赞同我这么做,那我一定是真的做错了。这时再辅以耐心的教导,会事半功倍。

6.批评要选择适当的场合

强强生日请小朋友到家来给他庆祝。妈妈亲手给强强做了一个很漂亮的蛋糕。点完蜡烛开始分蛋糕了,强强忽然拿蛋糕上的奶油和小朋友打闹,还把手上的奶油擦在雪白的桌布上。妈妈看见了,但是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在一边切好了蛋糕,然后把蛋糕分给了小朋友们。

晚上小朋友们都回家了。妈妈给强强削了一个苹果,拉着强强坐到自己身边,对他说:“今天过得开心吗?”

“开心!”强强兴奋地说。

“今天强强开心最重要。不过过完了今天,强强就又大了一岁了。为了让强强成为更棒的孩子,妈妈今天给你提一个小小的意见好吗?”

“好。”

“蛋糕是妈妈专门给强强做的,里面有妈妈的爱心。而且蛋糕也是粮食,你用蛋糕来和小朋友打闹,会不会很可惜?”

“嗯,有一点,可是我觉得这样很好玩。”

“还有强强为什么在桌布上擦手呢?第一,桌布是妈妈辛苦洗干净的;第二,在桌布上擦手是不是很不卫生?”

“好像是的。”

“其实生日的时候偶尔一次没有什么关系,不过妈妈是想告诉强强,虽然你还小,不过要学着珍惜别人的辛苦劳动,你说呢?因为刚才小朋友们都在,我的儿子是个大孩子了,所以妈妈没有当着小朋友的面前批评你。现在只有我们两个人,强强想想妈妈说的话有没有道理呢?”

“妈妈,你说得对,我下次再也不了,谢谢你今天给我做了这么漂亮的蛋糕。”强强扑到妈妈的怀里说。

案例分析:

每个孩子都有自尊心,同样希望别人尊重,最怕在别人面前出丑。如果当着众人的面始终板着面孔大声斥责,其结果一定适得其反。要如何让孩子高兴地接受批评呢?最好应选择在没有他人在场时,个别地进行,而且批评的声音越小,孩子越容易听进去。而且孩子会感激父母顾及了他的“面子”,就更有诚意接受父母的教诲了。

同类推荐
  •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

    《好妈妈都是营养师(0-3岁宝宝营养配餐与饮食宜忌)》不同于市面上一般的婴儿食谱,它涵盖了更多生活中必须掌握的育儿知识,如宝宝每个阶段的标准体重,如何度过长牙的烦躁期,提高睡眠质量,补足各种微量元素,等等,针对宝宝的每个成长细节都给予了新妈妈们细心的指导。妈妈最懂宝宝,妈妈最懂妈妈。本着分享的心情,有了这本书。编者想把更多的好妈妈喂养智慧分享给大家,希望各位新妈妈能亲力亲为,给宝宝的每一餐都注入满分的营养和爱。
  • 孕妈妈40周生活全书

    孕妈妈40周生活全书

    为了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面对怀孕,女性应该如何去做呢?怎样才能使孕期生活更完美,家庭生活更幸福呢?这是每一位育龄妇女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只有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顺利度过孕产期,既可以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又无损自身的健康,为此,我们编撰了次书,旨在帮助广大育龄妇女科学怀孕,健康度过孕产期。本书从准妈妈的角度出发,以生一个聪明健康的宝宝为目的,为保证母子平安而科学全面地论述了怀孕条件、孕前生活、孕期变化、营养饮食、生活保健、异常护理、安胎养胎、科学胎教、产前检查、分娩等方面的问题,让每一位准妈妈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保护好自己就是保护自己的孩子。
  •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男孩穷养,女孩富养(大全集)

    “穷养儿子富养女”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育儿传统,包含着朴素而深刻的人生智慧,其道理可以很容易地从中国传统上男孩和女孩将来要在社会上承担的角色来解释。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的研究也表明,男孩和女孩天生就是不同的,在教育上必须区别对待,而“男孩穷养,女孩富养”的教育方法正契合了男孩与女孩的先天差异,有利于他们的后天成长。
  • 指尖的呵护:培养情智健康的宝宝

    指尖的呵护:培养情智健康的宝宝

    早期教育的目的以激发和培养婴幼儿的学习兴趣为主。分别讲述了婴幼儿的情感需求、父母面临的挑战、关爱婴幼儿需注意的事项、婴幼儿智力开发以及目前早期教育存在的误区。,对婴幼儿的智力干预和开发越早越好。共分为五个部分。早期教育不等于提前进行读、写、算等技能训练。早期教育之所以针对0-3岁的孩子,是因为3岁以前是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
  •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好父母如何陪伴独生子女

    因为今天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也罢,其实在今天是差不多的一个群体。但之所以提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也罢,还是感觉独生子女好像本身就代表一类人,一类让父母比较头疼的一类人
热门推荐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
  • 大圈

    大圈

    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但是中国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地下秩序中却并非毫无发言权,相反中国人一直在国际黑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丝毫不比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实力的犯罪组织逊色,他们是北美唐人街的地下王者,他们称呼自己为——大圈。
  •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

    《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以问答形式,分中草药基础知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和附表三部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知识。其中,中草药基础知识重点介绍了中草药的基本性能及其使用方法、贮藏保管等用药常识;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简要介绍了50余种临床常见病的中草药疗法;常用中草药用附表形式作了简单介绍。《常用中草药百问百答》通俗实用,可供家庭、基层中西医药工作者以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厨娘王妃向未央

    厨娘王妃向未央

    向未央,某职高烹饪班高材生,竟意外穿越了!让她嫁给王爷?还是小妾?no!no!no!她宁愿去做厨娘、开酒楼、当老板娘!将军也爱美食?那就要看你怀中的银子够不够了!太子又怎样,本小姐惹不起咱还躲不起?不伺候!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救赎

    救赎

    ,一步一步走向自我救赎之路。深层次剖析了受难后人们的心灵创伤,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何国典跟随妻子杜茉莉来到了上海,在这个大都市里他经历了种种来自灵魂深处和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和折磨,为幸存者的心理重建作了深刻的探索。《救赎》不仅仅给受地震灾害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心理救助的文本,作家李西闽用他细腻的笔触和悲悯的情怀,真实描绘了灾难给人带来的残害,而且给所有经历过灾劫的人的心灵安抚提供了一种可能。同样是汶川大地震的幸存者。在黑暗的心灵中寻找光明
  • 花枝错之萌宠小和尚

    花枝错之萌宠小和尚

    他在山上,她在山下;之前,他们素未谋面;她,是尚未过门便克死新夫的丧门星;他,是面若明月却欺师灭祖的小和尚;萍水相逢,落得一个相依为命;这命定的纠缠,是劫?是缘?佛曰:不可说。她说:不可得。——只是单纯的讲个故事,没大的波澜,看看就好
  • 丫鬟翻身凤逆天下

    丫鬟翻身凤逆天下

    穿越就穿越了吧,竟然是一个贫民丫鬟。“贫民丫鬟怎么了?就不能做皇妃的陪嫁吗?”哼哼,我看谁敢说个不字。“呵……没人吭声了吧。那就都给我闭嘴。”“嗯,皇上呀。我累了,你帮我捶捶肩膀吧。”“咦,爱妃,你”爱妃?你认错人了吧。某女邪恶一笑,“皇上,我只是个丫鬟。”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 重生归来:邪王宠妻上天

    重生归来:邪王宠妻上天

    前世,她是将军府最受宠的三小姐。虽位及皇后,却有名无实。为保家人,忍辱偷生,终落了个鸟尽弓藏,抄家灭门的下场。当一切回到原点,她翻然醒悟。一心在手,天下我有!拜师学艺,接受传承;机关算尽,运筹帷幄;纵横朝堂,驰骋江湖。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只为随心所欲,逍遥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