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69600000002

第2章 我的人生(1)

荆门岁月

幼童年代家乡生活

荆门,生我之地,养我之土,我的家乡,我的老根。虽远离家乡,久别故土,那里的山水草木,那里的亲友故人,仍深印童年记忆之中。

1926年12月18日,我出生于湖北省荆门县(今荆门市)北乡六十华里的草湖坪。

草湖坪西面北面,巍巍高山,东面南面,层层丘陵,中间地势平坦,形若巨盆,昔为湖草丛生的沼泽湿地,后演变成盛产稻谷的沃土良田;座座村落,袅袅炊烟,片片稻田,潺潺溪流,鸡鸣犬吠,虫鸣鸟声,浓郁乡野气息,古朴田园风光。

我家在草湖坪当中,是个只有几户农家的小村落。住宅坐北朝南,前半截草房,东侧牛舍、马厩、猪圈,西侧鸡笼、鸭笼及农具室;后半截瓦房,中间堂屋,东侧两间卧室及厨房,西侧两间卧室及厢房,中间天井。宅前稻场,用于加工粮食、堆草头柴禾。稻场沿边种有杨树、柳树、桃树,还有两株大桑树,春天采桑养蚕,夏天树下纳凉。宅东宅西,两口池塘,西边池塘,饮用洗涤,东边池塘,种藕养鱼。宅旁一片菜园,宅后一片竹林。

家里田地分布村子四周,水旱兼作,水稻为主,自种自收,忙时请短工。有风车、磨子、水车、碾子等农具,粮食自行加工,还建有土窑,酿造白酒。冬天劈竹子,缠棉纤,熬木籽油,制作蜡烛。吃的是自种的粮食蔬菜,自养的猪鱼鸡鸭,穿的盖的是自纺自织的土布。家用的木床、桌椅、面盆、脚盆、水桶、篮子、篓子,用自家木料竹子,请木匠篾匠制作。只有多余的粮食及自制的蜡烛,拿到集市售卖,贴补家用。

天蒙蒙亮就起床,烧火做饭,浆衣洗被,开笼放鸡鸭,喂猪食、马料,牵牛到田边溪边吃草。吃过饭,下地干活,下园种菜,或加工粮食,修整农具。农忙季节,全家出动,连小伢也下田送茶水,递草绳(捆稻谷),做点轻活。夜间,走廊上纺纱织布的机杼之声,厢房里背诵古文诗词的读书之声,合着塘里的蛙声,林间的鸟声,宁静的乡村,频添一番生气。盛夏之夜,搬出竹床,树下纳凉,吃嫩黄瓜,喝凉米茶,看闪闪荧光,望点点繁星,月光洒满稻场,静谧而安详。

我家是个大口之家,父母,兄嫂、两姐、两妹加上弟弟和我,整整十个一圆桌。父名友益,上过私塾学堂,读过一些古书,在农村算个文化人,乡人喊他向先生,遇有民间纠纷,常有人找他评理,居间调解。父很精明,会打算盘,熟悉农事,还会些手工活路。制烛作坊,父一手操办,家人当帮手。父还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厢房当课堂,每天晚上,教我们识字练字,读古文,背诗词,练字要求一笔不苟,背书要求吐词清楚。我现尚能背诵的古文诗词,好多都是父亲教的。惜限于环境条件,除我日后外出求学外,兄弟姐妹都先后辍学。母李氏,善良宽厚,勤劳节俭,从早到晚,忙个不停,含辛茹苦,总管内部家务,教养七个子女,勤扒苦做,操劳一生。兄顺来,性格内向,寡言少语,人称“老实坨子”。田里农活,兄扛大头,家里好多事,像修农具、修房子、清塘挖藕捕鱼、土窖酿酒、上榨坊榨油以及上街卖粮、卖蜡烛,多是兄操劳。嫂子黄氏,能干勤快,家务活扛大头。大姐二姐早嫁,大妹么弟早逝。同胞之中,现只有么妹在乡下安度晚年。

我出世不久,襁褓之中,突发疾病,幸得一裴老中医对症下药,救了我条小命,家人庆幸,取乳名“复生”。上学时,父按家族辈分“顺天法守之”,取学名“顺立”,寄托向家望我“顺利成长、立志成才”之期盼。母亲生我后,没有乳汁,那时乡下没有牛奶奶粉,靠米汤菜汁喂养。病后幼婴,黄皮寡瘦。焦急之中,又幸得临村一位产后丧子的杨氏妇女把我抱到她家,用她的乳汁精心喂养,直至断奶才送我回家。我拜她作干妈,喊她“杨妈”。时隔数十年,那位裴老中医,那位杨妈,再生之恩,永铭在心。

童年乡间生活,颇有乐趣。傍晚时分,同村的伢们一道,踢毽子,跳绳子,蒙着眼睛捉迷藏,叫“躲猫”,牵着衣角打转转,叫“赶羊”;爬树上掏鸟窝,跳河里摸泥鳅,赶着牛到狮子口河边,下河戏水,对唱牧歌。麦收稻收季节,一大群伢跑到田里,捡掉在田里的麦子、稻子,比谁拣得快,拣得多。提着篮子,到松树林里,捡枯枝,捡松果,拿回家当柴火。有时在村子里,还能看皮影子戏、猴把戏,听莲花落、三把鼓、瞎子拉胡琴。乡下过年,家家户户贴对联、放鞭炮,守在灶旁尝“卷曲”(又称盘龙菜),坐在炉边“守岁”,吃平时难以吃到的米泡、麻糖。正月初的几天,穿上新衣,跟大人出去拜年,走亲戚。村里来了玩龙灯、踩高跷、划采莲船,更是热闹,是乡下伢最欢乐的时光。

我六岁上私塾,师从周子兴、张蕴美。周张二师,不是老学究,中年人,出外闯过,见过世面,不仅教古文,还教点新知识。后上刘候集小学,离家数十里,住读。刘候集小学课程比较齐全,还上童子军课,穿童子军衣,吹洋号,打洋鼓。教导主任黄鼎益,兼授数学、音乐,他教的第一首歌《苏武牧羊》,至今还能背唱。黄老师见我聪明好学,且守校规,常在课堂点名表扬,并让我搬到他房间,与他同吃同住,单独辅导。大概因此遭人嫉妒,受到几个调皮学生欺负。我一气之下跑回家,正巧碰到荆门县县立初中招生,我小学没有毕业,赶到县城,以同等学力报考,以第二名成绩考上荆中。荆中位于荆门城郊,象山之麓,龙泉湖畔,环境优美。住校只几个月,武汉沦陷,日军逼进汉江,隆隆炮声,隐隐可闻,荆中停课关门,学生四散,各奔命运莫测的渺茫前程。

失学回乡,国已破,家将亡,路在何方,四顾茫茫。惆怅之中,欣闻鄂北创办湖北省立联合中学(简称联中),招收流亡学生,便匆匆赶到襄阳。因战事吃紧,鄂北不安全,联中改迁鄂西,又匆匆赶回家。怕夜长梦多,在家待了两天,便携带简单行装,泣别爹娘家人,离开故土家园,踏上流亡之路,奔向鄂西大后方。

鄂西岁月

中学年代流亡生活

鄂西,求学之地,流亡之所。勤劳的山区人民,接纳养育了千万异乡游子。鄂西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艰苦的流亡生活,记忆犹新。

鄂西紧靠四川,崇山峻岭,地势险要,交通闭塞,是个“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民无三分银”的穷乡僻壤。抗战期间,地理位置却十分重要,既是湖北省战时省会,第六战区军事指挥中心,又是陪都重庆的天然屏障。由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兼校长的湖北省立联合中学各个分校,就设在鄂西深山老林之中。

负笈鄂西第一站到达宜昌。头一次进城市,头一次看到长江,见到许多在乡下从未见过的事物,颇感新鲜。抵宜次日,赶到小溪口联中登记处,被分到建始三里埧联中建始分校。当时武汉学校整体西迁,师生员工集体行动。我这个年仅十二岁的少年,孤单一人,独自远行,高山峡谷,荒村野店,白天赶路,夜间投宿。不知翻了多少座山,爬了多少个坡,跌了多少次跤,腰酸背痛,双脚磨出好多血泡,总算安全到达了三里埧。

三里埧地处建始县城东坳,北面大山连绵,南面丘陵梯田,中间两条溪河,是个呈丁字形的小镇。校舍是临时搭盖的“干打垒”茅屋,宿舍借用民宅。我住横街口广济餐馆楼上,同陈其光、陈天鉴、赖俊清等同学席地而卧,黎明即起,田野河畔,琅琅书声。语文老师耿长寅作词、音乐老师马丝白作曲的《湖北联中校歌》:“莽莽江汉,自古称雄,亡秦三户建伟功。日月骤暝,烟雾朦胧,抗战建国诞联中。巍巍黉宫,岭叠山重,莘莘学子弦歌一堂坐春风。扫荡瑕秽,恢复光荣,奠定邦国,复兴民族跻大同。”至今仍能背唱。1940年4月,联中建始分校高中与初中分开,初中部迁宣恩高罗。我与黄昌炽结伴,自挑行李,步行数日,抵达高罗。初中毕业后,分至恩施金子埧联中第七高中。

战时联中大多是流亡学生,家乡沦陷,举目无亲,仅靠点公费维持基本生活。吃的饭以包谷为主,少量糙米,常有霉味;吃的菜多是盐水煮的“合渣”(豆渣加菜叶);没有桌凳,蹲地就餐;好久打次“牙祭”,开点油荤。我写过两首顺口溜,一首是“吃饭号响心里慌,拿筷拿碗匆匆忙,三步当做两步走,围着饭桶把瓢守,清汤合渣包谷饭,狼吞虎咽塞进口”。(当时军训,作息就餐听号音,围饭桶是怕饭被抢光,早餐稀饭,迟去了,干的掏尽,只能喝稀的。)另一首是:“望眼欲穿打‘牙祭’,饥肠辘辘涎直滴,半盆荤菜端上来,一扫而光盆朝底”。穿的盖的是破旧衣被,缝了再缝,补了再补,鞋子破了穿草鞋。山区冬天很冷,破旧棉衣难以御寒,我在腰间缠上草绳,增点体温。夜间点桐油灯,冒出缕缕黑烟,早上起床,鼻孔黝黑。学生普遍营养不良,卫生条件极差,长虱子、生疥疮的特多。医药非常短缺,那时年轻,小病扛得住,就怕害大病。我患过天花,只是隔离,无药可服,幸而无恙。也有学生被病魔夺走年轻生命,长眠异域他乡,荒塚孤坟,令人感伤。

联中期间,接触多的要好同学,有黄昌炽、常继哲、辜宗林、袁尭等人。黄昌炽,湖北黄冈人,初中高中两度同窗,从三里埧到高罗到金子埧,都结伴同行,生活上学习上互帮互助。有次在金子埧池塘游泳,突然抽筋,是他救我上岸。常继哲,湖北黄陂人,块头大,力气大,爱说直话,遇有同学受欺,常抱不平,若有不服,拔拳相向。辜宗林,湖北浠水人,个子矮,体格壮,爱打球,会摔跤,与我同床共铺,对我多有照顾。袁尭,湖北黄陂人,小小个子,性情温和,与我同自习,同游嬉,形影不离,亲如兄弟。有年冬天,联中军训大检阅,排排学生列队操场,气氛庄严。军训检阅官走上检阅台,高声训话:“今天是元旦大检阅,不检不晓得,不但是湖北,是全国……”,见是袁父,又一口黄陂腔,我忍不住捧腹大笑,引起全场骚动。学校芦教官赶来,大声吼叫“胡闹”,把我从队列中揪出,关了一天禁闭。事后得知,袁尭说情,其父关照,免受严厉处分。班上品学兼优的“尖子生”谢邦定(曾任全国学联主席、驻外大使),陈庆益(曾任兰州大学、华中工学院数学系教授),爱好文学、擅长诗词的胡端豪(后改名胡天风,曾被错划为胡风分子)、魏尚斌,温文尔雅的张茂林、柴剑平、张钦若、曾庆超,全班力气最大的麻大哥费植森……,当年在联中共同度过流亡岁月的好多同学,时隔多年,印象仍深。

战时联中条件艰苦,但学习风气浓厚。联中师资雄厚,拥有一批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他们像春蚕蜡烛一样吐丝发光,诲人不倦,像严父慈母一样关爱学生,培养学生,使我们这些年轻学子、异乡游子,得以吸取知识营养,感受人间温暖,高尚师德,令人敬仰。联中学生饱受流亡之苦,备尝国破家亡之痛,报仇雪耻之心强烈,十分珍惜难得的学习机会,自觉刻苦,勤奋学习。上课用心听讲,勤抄笔记,课本很少,相互借阅,没有钢笔墨水,用毛笔土纸,寝室没有桌椅,盘着腿坐床上复习。傍晚时分,山间田野,点点黑影,琅琅书声,夜深人静,挑灯夜读,焚膏继晷,苦度寒窗。课余之时办墙报,演话剧,搞演讲比赛,还有读书会、同乡会,切磋学业,联络感情。文体器材稀缺,只有单杠双杠及个把篮球、足球。主要体育活动是爬山、游泳、赛跑、练拳、摔跤。最广泛的文娱活动是唱歌,唱抗日歌曲,唱民间小调,月白风清,歌声悠扬。唱起《松花江上》,痛哭失声,思亲思乡;唱起《义勇军进行曲》,摩拳擦掌,热血满腔。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同学们称为“第二课堂”。

鄂西联中流亡生活,吃尽千辛万苦,也经受了锻炼,炼了体格,炼了意志。少小离家,流亡异乡,经济来源断绝,囊空如洗,日常生活学习,全靠自己料理。战时困难环境中锤炼出来的独立性格、艰苦作风、坚韧精神,在漫漫人生旅途中,在困境逆境中,获得自信自立自强的力量,终生受益。

湖北联中这座战火中诞生的熔炉,培养造就了大批优秀学子和优秀人才。当年湖北联中高中毕业生,实行省里统一会考。按教育部规定,依据会考成绩,挑出百分之十的毕业生,免试保送国立大学就读。1944年夏,我毕业于恩施第七高中,通过会考,保送国立中央大学。从此离开鄂西,乘轮赴渝,踏上新的人生之旅。

珞嘉岁月

大学年代校园生活

抗战期间,武汉大学西迁四川乐山,又名嘉定;抗战胜利后,复员回珞珈山。四年大学生活,一年在乐山,三年在珞珈山,概称“珞嘉岁月”。

1944年8月,由巴东乘小火轮抵重庆。从山沟里到大都市,车水马龙,眼花缭乱,满街灯红酒绿,“歌舞升平”,全无战时景象。“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给我刺激很大。

到重庆后,即去沙坪坝中大报到。因保送指定的专业不合志愿,学校又不同意转系,便一边上课,一边复习高中课程。1945年夏重新报考,被录入武汉大学经济系。这年在重庆,迎来了日本投降,山城狂欢,万人空巷,异乡游子,归乡在望。这年在重庆,又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和专业,双喜临头,无比兴奋。八年流亡生活,终于从漫漫黑夜盼来了破晓黎明。一个乡下孩子,在战乱年代,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从私塾、小学、中学到考上大学,实在来之不易。我暗下决心,一定勤奋学习,珍惜宝贵的大学时光。

1945年9月,由重庆乘轮到宜宾,转乘木船到乐山。乐山位于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汇合处,远眺峨眉山的大峨、二峨、三峨诸峰,近望凌云山、乌尤山,山势蜿蜒。乐山山势环抱,万簇碧绿,茂林修竹,景色别异。信步郊外,青山绿水,黄花绿叶,沿清溪,进幽谷,卧草茵,看白云,真是天上人间。遐迩驰名的石刻弥勒大佛,端坐在岷江、大渡河交汇之畔,为唐代开凿,历时90年,通高71米,双手置膝盖,脚踩莲花,在宁静的神韵中显示出佛的尊严。《常皋笔记》形容大佛:“跌足成形,莲花山水,若自天降,若从地涌。”“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乐山佛都,名不虚传。

乐山的小吃别具风味。麻辣油棒棒鸡,叮咚街豆腐脑,还有江团,据说这种鱼只产在乐山一带,味绝鲜美。靠“公费”读书的穷学生,难享这个口福。走在街上,看到色香味俱佳的美食,馋涎欲滴。喝过叮咚街豆腐脑,撒上芝麻,淋上辣油,还加上油炸花生米,越嚼越香。乐山茶馆极多,是同学们课余常去之所,泡杯清茶或“玻璃茶”(白开水),可从清早坐到天黑,或复习功课,或“摆龙门阵”,乃乐山一景。

武大在乐山的校舍宿舍,遍布全城,连乡下民宅,也有师生租住。我住文庙月珥塘新生宿舍,同十几个湖北老乡挤住一间“大统舱”,架子床,双层铺,挤得满满的,没有桌凳,夜间坐床上复习功课。食堂只有桌子,没有凳子,只供饭,不供菜,自由组合,八人一桌,轮流买菜,食堂加工。那时大学教授也家居陋室,布衣粗食,清贫度日。

乐山有座文庙,校本部、法学院、文学院、图书馆设在庙内。一年级八门功课全是必修课,学习非常紧张。一年级国文课、英文课、哲学概论课,不分院系,混合编班,上大课。教国文的是周、王两位教授,周外号“周恶人”,王外号“王善人”。我上的是“周恶人”那个班,其实周教授讲课更好,只是非常严厉。教英文的是吴志谦教授,多用英语讲课,开始听课很吃力,课后赶紧查字典,对笔记。教哲学概论的是号称东方黑格尔的张真如教授。这些大课都讲得精彩,同学提问,老师解答,学术风气浓厚。

同类推荐
  • 梦醒了的人生

    梦醒了的人生

    本书主要内容讲:娜拉走后怎样;人生的足迹;著者自叙传略;我的第一个师父;我的种痘;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女吊;父亲的病;琐记;忽然想到;致萧军;藤野先生;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我怎么做起小说来;范爱农;杂忆;《呐喊》自序;《自选集》自序;通信;我和《语丝》的始终;妇女与儿童的发现;生老病死;衣食住行;对人生的沉思等等。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安意如最新散文集,依然是解读古典,全书分两部分内容——解读古代美容时尚,通过赏析古代女性的经典故事,以其独有的特质为本,与当下美容话题形成对比、解析。如:杨贵妃的风韵和现今的减肥话题、金庸笔下小龙女的清新和现今的美白话题等。解读古代情商高的美女。文字隽永,将古代美与现代美给予新的注释。如:褒姒以及烽火戏诸侯的故事、牡丹亭中杜丽娘的爱情观、王宝钏一生倔强且悲凉的等待,鱼玄机与温庭筠的故事等。
  • 精品典藏散文

    精品典藏散文

    散文是美的,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然而什么样的散文才是最美的散文呢?秦牧曾说:“精粹警辟的、谈笑风生的、亲切感人的、玲珑剔透的,使你读时入了神、读后印象久久不会消失的好散文,还是不多。”他还说:“一篇好的散文,应该通过各种各样的内容给人以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品读精美的散文,宛如清风般涤荡沐浴;让散文的清扬与美丽永远地伴随你。
  •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在美国访学的日子

    本随笔集收入了笔者在美国波士顿大学访问学习期间的大部分随笔文章,内容触及生活、学习、文化差异等诸多方面。文章皆为笔者个人心情的真实抒写,以女性的细腻与敏感,记录了自己作为一位博士妈妈独自带着五岁的女儿在异国他乡学习生活的种种感受。其中有欢笑,也有泪水;有感动,也有无奈。这些文章不是旅美指南,它们可能只是越来越多的赴美访问学者尤其是那些带着孩子远渡重洋的妈妈们的一些侧影。
热门推荐
  •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土眼洋事之总理衙门

    《点后斋画报》,它像一个巨大的橱房,既遇映射出西方的巨大投影,也反映出国人对西方文化的最初印象。人们从这份画报上可以看到有矣西方的种种事像:外国的总统和国王,贵妇与时装,天上飞的气球,地上跑的机车,水里走的轮船。当然,也有大最也不知道是谁编出来的“人咬狗”的奇闻怪事。国人也因此知道了,洋人也有男欢女爱,也有贪生怕死,也有凶杀和恶行,有一切中国人也能有的爱好和毛病。虽然,我们的画师画的无论哪一国的洋楼,都是租界的产物,画面上一股洋泾浜味。官方的战报也跟民间的战事传闻一样有着报喜不报忧的习惯……
  • 7-11连锁业真经

    7-11连锁业真经

    保持畅销品的齐全。7-Eleven便利店的主要顾客群为年轻人,那些年人对7-Eleven的评价就会一落千丈。7-Eleven的重视信誉程度由此可见一斑。因此,只要食品一过食用期限,适时订货、迅速交货,年轻人对电视的商品广告极为敏感且反应迅速,是7-Eleven奉行的宗旨之一。如果店主在广告刊登后,鲜度管理:7-Eleven特别注意产品的新鲜,没有进货,立即从陈列架上撤掉进行丢弃
  • 秋天的颂辞

    秋天的颂辞

    朔州,东望北岳,西邻黄河,北抵塞外,南扼三关。一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雄阔与悲壮,丰富与神奇,浑然一体。凝结塑造出独特的史前文明文化、边塞军事文化、民族融合文化、商旅边贸文化、佛教古建文化和绚丽的塞上风光。
  • 这样工作没压力

    这样工作没压力

    有人说:能不累吗?中小学生要应付学业,大学生愁于就业,工作的人谋求更高的工作岗位和更适合自己的职业,更别说复杂的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困扰。不能否认,我们身处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时代。就拿学生的学习来说,课业负担异常繁重,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孩子就要承受巨大的学习负担。教育主管部门也好,家长也好,都已认识到这一弊端,大声呼吁并采取一定措施为孩子减负,但效果却不那么尽如人意。究其原因,是时代的快速发展给人以极强烈的紧迫感,让你无法停留。“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为了不居人后,人们拼命给自己增加压力。学习是这样,工作、婚姻、生活以及做人做事又何尝不是这样?
  •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我是摩托车驾驶与维修能手

    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和“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弗莱迪与双胞胎(小猪弗莱迪)

    弗莱迪与双胞胎(小猪弗莱迪)

    《小猪弗莱迪》系列童话故事书每册都是一个精彩独立的故事。或是迷案重重、悬疑跌宕的侦探故事,或是意外横生、步步惊心的冒险故事;或是斗智斗勇、充满惊险的间谍之战;或是想像奇特、笑料十足的太空旅行……
  •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怀孕必须注意的365个细节

    情绪是人的反应性心理活动的表现。从性质上说,它可以分为积极的、消极的或不确定的三种状态。这三种状态的形成,与一个人的期望值和实现值之间所表现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比如,有一对夫妇,希望很快地顺利怀孕,但由于某种原因未能如愿,就有可能导致消极的或不确定的情绪状态产生;相反,如果这对夫妇持坦荡、乐观的态度,即使没有及时怀孕,也仍然会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
  • 赖上二婚老婆

    赖上二婚老婆

    执守了五年的婚姻,换来的不过是一个人的专一。她毅然带着女儿净身出户,坚强并且努力地活着。命运的轮盘,将曾经失之交臂的那个男人又送了回来——【守得云开】“我现在的状况请不起佣人,谢谢你的好意。”她疏离的口气拒人于千里之外。“你就当是收留我吧,公寓装修要好几个月呢,白吃白住多不好意思。”说完不顾女人的反对,径自拎着行李进门,唇角有不易察觉的笑意。【完美还击】“为什么那个贱男人说他的公司倒闭和你有关?”她满是疑惑地盯着那张俊脸。“哦,刚好无聊,看他觉得影响市容,所以随便做了点手脚。”敢让她伤心的人,不都该死吗?“一个医生兼男佣能有这样的本事?”微眯起的明眸咄咄逼人地瞪着他。“我可没说我只是个医生。”风情万种地冲她抛去一个媚眼,气定神闲地继续翻动锅铲。【把握时机】车祸现场,男人一身是血的坐在地上。“怎么会这样?老天,你、你身上为什么会流了这么多血?”看到眼前那件被鲜血染红的白衬衫,她泪如雨下。“如果我没死,你会不会…给我一次机会?”鹰眸一瞬不瞬地停留在她的小脸上。女人微怔一下,忙不迭地猛点头,泣不成声。“好,那现在就去结婚吧!”从地上利索地爬起来,满心欢喜地牵着她的手大步向前走,对上她震惊的表情,漾出一抹人畜无害的笑容解释道:“我没事,只是在救人。”这是一个扮猪吃老虎的故事,也是某个痴情男人处心积虑缠上一个坚强的离婚女人,誓要给她永久幸福的感人故事。经历过婚姻所带来的背叛和痛楚,她固守着自己的一颗心,不肯再轻易交出来。且看某只痴情又腹黑的妖孽如何精心布下一个个陷阱,抱得美人归!本文贴近现实生活。小虐怡情,不喜慎入,最后还会是个happyending滴!坑品有保证,亲们尽管放心追文吧!菲儿的其他作品:鬼医妈咪偸个娃:腹黑爹地坏坏坏:
  • 绝代佳人:倾世毒娘子

    绝代佳人:倾世毒娘子

    她,为了他被世人称之为蛇蝎女人……她,为了他被世人唾弃……她,为了他寄人篱下……她其实是一个很简单的人,却爱上了一个复杂的人……乱世之中,能有几分真情?她说:我想要的只是你简单的爱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