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在心情激动之时,应停止身体的动作,静坐下来,降低音调,自然而然心情就会逐渐稳定。假如感情如平波静水一般,那么火气就可以消失,这样不但节省精力,还可预防疲倦,进而使你动作急缓有序,成为一个有涵养的人。当心中充满焦虑紧张,不知所措时,最好的办法就是完全停止一切活动,适时地放松自己。比如我们可以安坐一旁,舒缓心灵,想想曾经欣赏过的高山峻岭、夕阳中的峡谷、鲤鱼跳跃的河流、月光倒映的水面……咀嚼再咀嚼,心就会舒坦地沉醉其中了。生活很美好,人生很短暂,享受生活尚且来不及,哪有时间用来发怒呢?
我们常会因为一些事情陷入愤怒之中,愤怒是人没有控制的冲动,具有很大的破坏力,同时对人的健康也有很强的杀伤力。人在愤怒时,会失去正确的判断力,理解力也会下降,容易做出一些无法挽回的错事。所以,赶快收敛你的愤怒,化戾气为祥和,这样,你才能让愤怒的火山在即将喷涌的那一刻熄灭,转化为一种平和的力量,在生命里盛开宁静的百合花。
抛开恐惧,可以多行4000英里
人的内心隐藏任何一点恐惧,都会使他受到魔鬼的利用。
恐惧能摧残一个人的意志和生命,它能影响人的胃、伤害人的修养、减少人的生理与精神的活力,进而破坏人的身体健康。它能打破人的希望、消退人的志气,而使人的心力衰弱至不能创造或从事任何事业。在生活中,几乎没有比恐惧或者沮丧的念头更加折磨人的了。在《圣经》流传最盛行的时代里,人们把遭受恐惧折磨的人称作是被魔鬼附身。
恐惧是人生命情感中难解的症结之一。面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生命的进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平安无事的,总会遭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挫折、失败和痛苦。当一个人预料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受到威胁时,就会产生这种不愉快情绪,为此紧张不安,程度从轻微的忧虑到惊慌失措。恐惧的心理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事实上,最可怕的不是令人恐惧的事,而是自己的内心。
面对丰厚的收入,安定的生活,为了战胜自己的懦弱,他选择了放弃。面对遥远的路途,身无分文的困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他接受了挑战。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到东海岸的恐怖角,4000多英里的行程,他一个人走过。他就是麦克·英泰尔。
《不带钱去旅行》的作者犹太人麦克·英泰尔,在37岁那一年,放弃了收入丰厚的记者工作,做出一个令人吃惊的疯狂决定,他要以搭便车的方式,走遍美国。他将身上的3美元捐给一个流浪汉之后,带上衣服,就只身从阳光明媚的加州出发了。
然而,这个决定是他在精神快崩溃时所做的仓促决定,而这趟旅程的目的地,则是美国东岸北卡罗来州的恐怖角。
一切缘起于某个午后,他莫名地哭了起来,因为他问了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有人通知我,今天就要死了,我会不会后悔?”停顿了一会儿,英泰尔肯定地说:“会!”
面对一直以来平顺的日子,他发现,他的生活中从来没有燃起过丁点火花,甚至连一场小赌注都玩不起。继续回想这30多年的时光,他又发现,因为他没有自信,即使有机会做自己想做的事,也总是因为“恐惧”两个字,而一再退缩。
他检讨自己,很诚实地为自己的恐惧开出了一张清单:打小时候他就怕保姆、怕邮差、怕鸟、怕猫、怕蛇、怕蝙蝠、怕黑暗、怕大海、怕城市、怕荒野,怕热闹又怕孤独、怕失败又怕成功、怕精神崩溃……他无所不怕,却似乎“英勇”地当了记者。
他不断地回想、反省,懊恼地对自己说:“什么都怕,活着能干什么?什么都听别人的,活着有什么意义?”当他强烈质疑着自己的存在价值时,他下定决心:“我一定要突破这一切!”于是他决定要独自去北卡罗来州的恐怖角。
一个对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人,要独自来到传说中的恐怖角,确实需要很大的信心和勇气。
当英泰尔告诉家人自己的这个决定时,家人大吃一惊,亲友们甚至语带恐吓与嘲讽地说:“你确定自己行吗?这一路你恐怕会遇到各种麻烦,你一定很快就会退缩。”“不会的!”英泰尔对亲友们说,也向自己保证。他真的成功了,终于抵达了目的地。
一路上,他没有接受过任何金钱的馈赠,在雷雨交加中睡在潮湿的睡袋里;也有几个像公路分尸案杀手或抢匪的家伙使他心惊胆战;在游民之家靠打工换取住宿;住过几个陌生人的家中;碰到过患有精神疾病的好心人……凭着信心和一份坚强的毅力,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一件事的英泰尔,克服了无数困难,他终于来到恐怖角,他一个人完成了4000多英里的路程。英泰尔发现恐怖角没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最可怕的是自己心中的恐惧。
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一切就没什么大不了。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可能经历某种困难或危险的处境,从而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作为一种生命情感的痛苦体验,是一种心理折磨。人们往往并不为已经到来的,或正在经历的事而惧怕,而是对结果的预感产生恐慌,人们生怕无助、排斥、孤独、伤害、死亡的突然降临;同时人们也生怕失官、失职、失恋、失亲,生怕声誉的瞬息失落。
美国学者马克·富莱顿说:“人的内心隐藏任何一点恐惧,都会使他受到魔鬼的利用。”当人们的心中充满了恐惧的时候,就会变得不自信、盲从,看不清前面的路,也就失去了自我的评判标准。因为恐惧,人们会失去很多做大事的机缘,停止住了探索的脚步。所以,我们一定要忘记心中的恐惧,大胆的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没有因为胆怯而错过了太多的机遇。
忧愁只用一秒钟
忧郁是心灵的感冒,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就像再光亮的玻璃也会有模糊的一天,再阳光的心灵也会有悲伤的流入。我们怀揣着忧虑的心情走在人生的路上,不知道在下一站以后会是掀开什么样的景致,忧郁就会悄悄爬上微蹙的眉头。
偶尔的忧愁也许会让你的眉头微蹙,不过这是必要的,正如夏日午后的一场大雨,可以让备受烈日炙烤的生命得到暂时的舒缓。情绪的低落是压力过大的表现,此时内心的烦闷其实是一种减压的方式,好的心情在沮丧过后又会陪伴在你的左右。但如果这忧愁持续的时间太久,很可能就会变成一种叫做忧郁的东西,它会让你心灵因倍持续受煎熬而不能自拔,最终迷失了自我,丧失了对生命的向往以及对生活的渴望。忧郁是心灵的感冒,如果不及时加以治疗,很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疾病。
抑郁寡欢不是内向或者个性孤僻者的专利,一些性格开朗的人也会陷入深深的忧郁之中,导致日常生活不能正常运行。究其原因,不外乎生存压力过大,过度亢奋的情绪过于配合周围的气氛,在不知不觉中丢失了自我。当然,性格孤僻的人则更容易陷入忧郁的情绪。一时的不快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开导与缓解,很有可能弥漫于整个心灵,慢慢地便走向忧郁。
戴尔·卡耐基曾经就是一名忧郁症的患者。由于家境的贫寒,戴尔在小的时候就有比其他孩子更多的忧愁与烦恼。他从小惧怕死亡,电闪雷鸣的天气会让他认为是自己生命末日的来临。戴尔长得不够帅气,一位叫山姆·怀特的家伙声称:“总有一天,我要剪断你那双讨厌的大耳朵。”戴尔信以为真,每日为这些忧虑着,时常不能入睡。
进入青春期后,戴尔的内心又多了新的忧愁,他非常渴望能够与女孩子交往,然而当他真的在和女孩交谈的时候,又会表现得局促不安,他总是担心自己在婚礼上会有怎样丢人的表现。他回忆说:“我想象着我们在某个乡村教堂举行婚礼,然后搭乘车顶缀有饰品的四轮马车返回农场……我无法想象我在返回农场的途中说什么,我又怎样才能使我们的谈话继续下去……”直到1948年,戴尔还说:“当我微微举帽向她们打招呼时,我忧虑着女孩子们将对我笨拙的动作和不敢恭维的声音而嘲笑我……”
戴尔·卡耐基之所以患上忧郁症,这不仅与他的成长环境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也没有长期的人生体验,对世界的看法、对人生的态度也过于消极。随着在社会上的闯荡以及眼界的开阔,戴尔终于在漫长的人生磨砺之中克服了忧郁症,而且还从他个人的经历中汲取了多经验和总结,写出了《摆脱忧郁的方法》,风靡全球。
时常会有人抱怨,现在的生活节奏过于紧张,学习和工作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直接导致了人们每日都处于奔波与繁忙的状态之中,烦闷的时候少了一点沟通,抑郁的时候少了一些理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人情也越来越冷漠,这样的生活环境的确容易让人陷入忧郁。可是,生活就一定要这样过下去吗?我们真的忙到没有时间微笑,没有力气交流了吗?
缓解负面情绪的方式很多,也很简单。生气的时候静下心来想一想事情的来龙去脉,等理清了头绪之后,愤怒的情绪也已经烟消云散;烦闷的时候与朋友一起去看场电影或是听一场音乐会,让不快乐的情绪在笑声中终结,在旋律中溶解;悲伤的时候读读书,与作者在文字中交流,或者与朋友在现实中相互倾诉,这样你很快就会高兴起来的。
其实很多时候,负面情绪都可以在适当的方式中得到有效的控制,从此不再蔓延,也阻挡了它演变为忧郁的通道。偶尔皱皱一眉头可以让你心中的不快乐表现出来,也可以让身边的人看出你的忧愁而为你解惑,但是请记住这样一句话:我只忧愁一秒钟,一秒钟之后选择重新开始,重新快乐。
给烦恼的枷锁一把钥匙
人之所以不快乐,就是因为活得不够单纯。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道路和事业道路能够一帆风顺,最好不要犯任何错误,其实这只不过是人们自己的美好愿景罢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犯错本来就是难以避免的事情。犯错没什么大不了的,关键不在于你犯的错本身,而在于你犯错之后的反应。每个人要有自己生命的价值,人活着要顺其自然,不要受任何外界环境的影响。有时候,过于倚重外物与环境让你充满烦恼,得不到快乐的往往正是你自己。
很多人往往会自寻烦恼,给自己套上枷锁,结果自己让自己疲惫不堪。我们应该学会解除这些束缚,让自己活得轻松,活得快乐。
一个人被烦恼缠身,于是四处寻找解脱烦恼的秘诀。
有一天,这个人来到一个山脚下,看见在一片绿草丛中有一位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着横笛,逍遥自在。他走上前去问道:“你看起来很快活,能教给我解脱烦恼的方法吗?”
牧童说:“骑在牛背上,笛子一吹,什么烦恼也没有了。”
他试了试,却无济于事。于是,他又开始继续寻找。
不久,他来到一个山洞里,看见有一个老和尚独坐在洞中,面带满足的微笑。他深深鞠了一个躬,向老人说明来意。
老和尚问道:“这么说你是来寻求解脱的?”
他说:“是的!恳请不吝赐教。”
老和尚老人笑着问:“有谁捆住你了吗?”
“没有。”
“既然没有人捆住你,何谈解脱呢?”
他蓦然醒悟。
现实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像这个人一样四处寻找解脱的途径?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很多人会自寻烦恼,自己给自己套上枷锁,从而让自己疲惫不堪。打破心中的瓶颈,清除掉心中的垃圾,你就可以在属于自己的天空中自由翱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