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000000006

第6章 重阳节的习俗(3)

西汉初年,对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实行赐米制度,不过当时只有大夫及大夫爵位以上的90岁老人才享受赐米,而低级爵位乃至无爵位者需要更高的年龄才行。汉文帝时,对赐米制度的对象、年龄和内容等方面进行了改革,8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享受赐米一石、肉二十斤和酒五斗的待遇;而90岁以上的老人在享受赐米一石的基础上,还增赐帛二匹、絮三斤;同时取消了对高龄老人爵位的限制,命令全国各县官吏对天下80岁以上的平民一律赐米。汉武帝时曾颁布诏令,继续执行赐米制度。东汉时,享受赐米者的年龄被进一步降低,70岁的老人就被赐米了。

3.免老制度

免老制度即“徭役免老制度”,即对达到年龄标准的老人免除徭役。免老制度在秦朝就曾经出现,当时有爵位的免老者的年龄是56岁,无爵位的免老者的年龄是60岁。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免老制度,免老年龄也是56岁。与赐杖制度一样,汉朝在实行免老制度的过程中,逐步取消了对爵位的要求,扩大到适龄的普通平民,反映了汉朝免老制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4.睆老制度

汉初,养老制度规定年龄较高但尚未达到免老者年龄的老人称为睆老。睆老也享有一定的优待政策:一是半服徭役,二是睆老者之子可免于参加运粮的差事。

汉朝“赐杖”、“赐米”、“免老”和“睆老”等四项政策反映出汉朝敬老养老的社会风气,而且推动了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是具有开创精神的。这一养老制度对我国封建社会敬老养老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影响,被以后历代封建王朝所借鉴或沿用。

由于历史和时代的局限,汉朝敬老养老的赋税政策打上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烙印。开始时,敬老养老制度中存在着爵位等级的限制,高爵位的老人在赋税方面享有优先权。

汉朝皇帝能够面对社会形势的发展和变化,顺应历史潮流,注重利用赋税政策开创和发展敬老养老事业,逐渐取消了爵位等级对养老年龄的影响,越来越面向广大的平民阶层,并逐渐降低养老对象的年龄,体现了社会的进步性。

刘恒是汉高祖的第三子,是薄太后生的,于高后八年(公元前180年)即位,史称汉文帝。汉文帝以仁孝名闻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认真服侍;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二十四年,能够重德兴礼,注意发展农业生产,使西汉社会渐趋稳定,人丁兴旺,国家富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因此,他与其子汉景帝的统治被后世史家誉为“文景之治”。

清王朝定鼎北京后,学习汉制,注重文教,对敬老尊贤极为重视。

康熙皇帝60岁那年,曾遍邀全国高寿老人在乾清宫开“千叟宴”,与宴者一千九百余人。

到了乾隆朝,乾隆皇帝下令,凡民间有百岁以上的老人,可让本省总督和巡抚代为上报,提请恩赏。朝廷接到地方上报之后,立即赐给这些百岁老人匾额,男性赐“升平人瑞”字样,女性赐“贞寿之门”字样,同时还拨一笔专款为百岁老人建牌坊。

乾隆在位的六十年间,全国共出现过三对百岁夫妻和两对百岁兄弟。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广东南海县百姓杨能启年龄100岁,其妻子101岁;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安徽太湖县百姓朱宪章与妻子刘氏都是100岁;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安徽亳州百姓陈洪如年龄106岁,其妻子王氏101岁。对这三对夫妻,除了赏赐财物外,乾隆皇帝还亲自为他们作了诗。此外,山东章丘县百姓王欣然年龄103岁,其弟王瑞然100岁;山东清平县张玫和弟弟张珩均年逾百岁。在乾隆皇帝的关心下,他们都获得了朝廷颁赐的匾额,并筑了牌坊。

为了庆贺即位五十年,乾隆皇帝效仿祖父康熙皇帝,邀请三千九百多位高寿老人到乾清宫参加“千叟宴”,每位老人获赐一根鸠头手杖。我国古代传说鸠不会被食物噎着,因此鸠头手杖象征老人不会噎着。乾隆将鸠杖赐给年高之人,表示他对老人的关心和爱护。

乾隆六十年(17 9 5年),85岁的乾隆皇帝禅位于儿子嘉庆皇帝,成了太上皇。禅位之后,乾隆皇帝又邀请全国60岁以上的高寿老人五千九百余人在皇极殿参加“千叟宴”,到场的百岁寿星多达十余人。

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但皇帝敬老,士农工商也都敬老。九九重阳凝聚了中华民族“老吾老”的浓浓深情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民族风范。在中国,敬老蔚然成风,下面的故事都是父母在重阳节登高时常常讲给子女听的。

子路是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见义勇为,十分孝敬父母。子路早年家中贫穷,他自己常常采野菜充饥,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多,所积的粮食有万石之多。坐在厚厚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美食。面对此景,他怀念双亲,常常慨叹道:“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去负米,哪里再能如愿呢?父母现在若是还活着,那该多好啊!”孔子赞扬子路说:“子路孝敬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不已了!”

闵子骞也是孔子的弟子,以孝闻名,品德与颜渊并称。他牢记孔子的教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他生身母亲去世后,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絮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絮的冬衣。一天,父亲出门,他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在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打着打着,衣服里絮的芦花从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这才知道闵子骞受到继母的虐待。父亲回家后要休了后妻,闵子骞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父亲听了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后,十分悔恨,从此对闵子骞如亲生儿子一般。

蔡顺是汉朝汝南(在今河南)人,少年丧父,侍母极孝。当时正值王莽篡汉,天下大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母子二人只得靠蔡顺一人拾桑葚充饥。一天,蔡顺正在拾桑葚,恰遇一支赤眉军路过,见蔡顺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不禁问道:“为什么把红桑葚和黑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桑葚供老母食用,红桑葚留给自己吃。” 原来,黑桑葚要比红桑葚好吃多了。赤眉军见他如此孝敬老人,顿生怜悯之心,立即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以示敬意。

江革是东汉时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强盗,强盗想杀死他,江革哭诉道:“老母年迈,无人奉养,不要杀我!”强盗见他孝顺,不忍杀他。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佣工供养母亲。因为贫穷,他自己赤着双脚,却让母亲吃好的穿好的。汉明帝时,江革被推举为孝廉。汉章帝时,江革被推举为贤良方正,出任五官中郎将。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在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科学家。6岁时,陆绩随父亲陆康到九江(在今江西省)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他们,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别时,怀里的橘子滚落到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做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敬母亲,十分惊奇,立即让他带上一些橘子。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能,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释《易经》,还撰写了《太玄经注》。

吴猛是晋朝濮阳人,8岁时就懂得孝敬父母。家里贫穷,没有蚊帐,蚊虫叮咬使父亲不能安睡。每到夏夜,吴猛总是赤身坐在父亲床前,任蚊虫叮咬而不驱赶,免得蚊虫离开自己而去叮咬父亲。

晋朝人杨香14岁时,一天随父亲到田间割稻子,忽然跑来一只猛虎,把父亲扑倒,叼起来就走。杨香手无寸铁,为救父亲,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急忙飞步跳上虎背,用尽全身气力,两臂一环扼住猛虎的咽喉。不久,猛虎被扼得喘不过气来,只得放下父亲跑掉了。

宋朝朱寿昌7岁时,生母刘氏被嫉妒成性的嫡母(父亲的正妻)逼走,不得不改嫁他人,五十年间母子音信不通。宋神宗时,朱寿昌到朝中做官,利用广泛的人际关系在全国各地寻找生母。得到线索后,他立即弃官到陕西寻找生母,发誓不见母亲决不回家。最后,他终于在陕州找到了生母和两个弟弟,母子团聚,一起返回故乡。这时,他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

黄庭坚是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他孝敬老人,没有一天忘记儿子应尽的职责。他虽做了高官,仍然每天亲自为母亲刷洗便桶。

我国重阳节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民俗观念中,九九与“久久”谐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1989年,我国政府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敬老节。这样,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起来,重阳节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届时,国家各机关、团体、街道都热情周到地组织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的老人登高,让老人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不少家庭的晚辈也都扶老携幼到郊外活动,并为老人准备一些可口的美食。

这是我国古代敬老传统的延续,是继承传统、发扬传统的杰作。

2005年12月1日,河南省上蔡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我们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重阳文化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前,在全世界一百九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六十多个国家进入老年社会。人口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退休人口数量增加、人类寿命延长已加重了劳动人口与整个社会的负担。人口老龄化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和许多国家,如中国、日本、瑞典、法国等国都组建了一些较为完善的老龄科研组织和机构,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加强对老龄问题的综合研究。1992年,第47届联大通过《世界老龄问题宣言》,并决定将1999年定为“国际老人年”。1997年9月8日,第52届联大又确定1999年国际老人年从1998年10月1日开始。从此,10月1日被定为“国际老人节”。

此外,许多国家还有本国的老人节,有的和本国传统节日相结合,显得更有意义。加拿大的老人节称“笑节”,定在每年的6月21日;美国的老人节称“祖父祖母节”,定在每年9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一向有敬老习俗的日本老人最多,他们的老人节也称“敬老日”,定在每年的9月15日。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

    千里不同俗”。《中华民俗知识全知道(超值金版)》从中华民族的姓名生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传统建筑、传统节日、婚庆礼仪、信仰禁忌以及民间艺术等诸多层面,“百里不同风,以生动的语言、精美的图片、丰富的人文内涵,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精彩生动的民俗画卷
  • 山西戏曲名角

    山西戏曲名角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世界最具神奇性的探险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热门推荐
  • 飞花逐蝶

    飞花逐蝶

    爱情的起始都是单纯美好的。如若一支花一只蝶的单纯美好,命运无情,注定今世不能相依,可有来世?本书亦送给喜欢的一名女子,祝她一生幸福。
  • 骤风

    骤风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豪婚

    豪婚

    为了完成妈妈的遗愿,她冒险争夺属于她的东西,惹上了不该惹的男人,以帮她为条件,她成为他的专属爱人。
  •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

    《内分泌科速查手册》是为了适应我国医疗制度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医务人员的诊治技能和水平,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的。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内分泌科常见症状的诊断、临床常见内分泌科疾病的诊疗、内分泌科疾病的特殊检查。
  •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培养了不起的男孩(大全集)

    要做称职父母,先和男孩成为朋友,男孩可以说天不怕地不怕,没有安分的时候,你可以批评他、教育他,但是千万不要不理他。他们最怕的是没有人做他们的朋友,没有人理解、没有人帮助、没有人支持。从小就要男孩知道,他是个男子汉,他跌倒了,就要自己爬走来;他犯错误了,就要让他知道,好汉做事好汉当;他不听话了,就要让他知道,男子汉是不会给别人添麻烦的……让你的男孩能力超群,有的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落后于别的孩子,一天到晚让孩子学这个学那个,其实这种观念并不完全正确。要知道,对孩子能力的培养比对孩子知识的浇灌更重要,中国有句名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教育孩子时同样要加以借鉴。
  •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李白诗歌语言研究:并列式复合词

    本书全面统计出李白诗歌中共有复音词14563个,其中有并列式复合词1223个;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联系唐代文化背景和全唐诗的语境,通过艰苦的考证和分析,相当准确地解释了其中218个并列式复合词的语义,包括一些宗教色彩颇浓的词语;分析了构成李白诗歌并列式复合词两个语素之间的各种语义关系;论证了这些复合词是以上古单音词作为语素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归纳出这些并列式复合词意义的类聚特点,揭示李白诗歌中并列式复合词应用的鲜明系统性以及李白诗歌用词“无一句无来历”的特点。
  • 重生嫡妻斗宅门

    重生嫡妻斗宅门

    (本文宅斗家斗,种田,复仇,弃妇重生)前世她太过信任他人,被一直以来的好妹妹和夫君连手欺骗,她的好妹妹不仅早就和她的夫君苟合,她以为亲生的孩子也是他们的孽种。“好姐姐,该喝药了,好好上路,以后我会好好照顾夫君还有宁儿,下一辈子别这么傻了!”缠绵病榻之际,她才知道。她伤心欲绝,却换来妹妹冷声嘲讽:“像你这样的木头,软弱无能,夫君怎么会喜欢!夫君一直以来爱的是我,不过是看你可怜才瞒着你,只有我才配站在夫君身边,忘了告诉你宁儿也是我和相公的孩子,你当初生的孩子早就死了。”她不相信,她的好妹妹却告诉她:“夫君已经答应娶我为继室,你不是听到了?我们一家三口终于在一起了。”“不——”怨恨不甘,沦为孤魂她方才知道自己的好妹妹是所谓的穿越庶女,还带着空间法宝。她本以为自己会一直这样下去,没想到一夜之间她重生为了产后死去的宁王王妃,发现自己也拥有了空间法宝,只是这重生的身体才刚死就有人来打她的娃,惦记她的老公!跟她一样的命苦,岂有此理,孰可忍,孰不可忍!而她的庶妹此时已经成了“前夫”的继室,温柔和善,人人称颂,前生的自己却已成了不识大体、心肠狠毒的前妻!欺负死人不会说话?看她如何撕下那对“璧人”伪善的面纱!如何斗倒小三。不是只有穿越女才能混得风声水起,本土女也一样可以!
  • 沉思录II

    沉思录II

    马可·奥勒留·安东尼先师、古罗马著名哲学家爱比克泰德的谈话录。此书中,作者以寻求个人的心灵自由、安宁为宗旨,主张回归内在的心灵生活,倡导遵从自然规律过一种自制,追求理想的生活。时至今日,爱比克泰德的思想对背负巨大生活压力、心灵躁动不安的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深远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 BOSS开道:傲娇萌妻太难缠

    BOSS开道:傲娇萌妻太难缠

    “苏苏,我想吃你做的饭。”微微搂着苏苏的胳膊可怜兮兮的撒娇。“好!”“苏苏,你会陪我一辈子吗?”“笨蛋,一辈子太短,我要的是生生世世。”苏苏霸道宣誓。“苏苏,他们好像不认可我。”微微躲在他身后,探出小脑袋。苏苏柔和的眸子扫过他们,只听震耳欲聋的声音响彻整个房间:“大嫂好!大嫂辛苦了!”“你剩余的时间不多了…”医生的话回荡在他耳边。他说要陪她生生世世,结果,他还是违背了当初的誓言。苏苏消失的第9天,微微找到他时却见一陌生女人挽着他,而他,一脸柔情。
  • 一年应该用心去做的365件事

    一年应该用心去做的365件事

    本书围绕爱自己、微笑、选择与放弃、真诚、美德、付出、妤心态、求实与创新、放松心情、放开怀抱等生活主题,引导你每一天尝试去做一件新的事情,在轻松愉快、潜移默化中逐渐改变自己的人生状态,变得乐观积极起来,对他人、对世界充满爱心,对生活充满热情,从而走向幸福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