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4700000010

第10章 人物春秋——激扬文字的媒介 (2)

刘秀建立东汉后,在政治上改革官制,加强对官吏的监察,强化对军队的控制。在经济上,实行度田,把公田借给农民耕种,提倡垦荒,发展屯田,安置流民,赈济贫民。在思想上提倡经学,表彰名节。由于这些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局面,因此刘秀统治时期,史称“光武中兴”。

扬名青史的班氏一家

班氏一门,在汉代是非常显赫的家族,文武勋功,德行学问,都极一时之盛。西汉成帝时的班婕妤和东汉的班彪,班固,班超都是名垂千古的人物。 

班婕妤(前48年?——前 6年),是汉成帝的后妃,在赵飞燕入宫前,汉成帝对她最为宠幸。她的父亲是班况,班况在汉武帝出击匈奴的后期,驰骋疆场,建立过不少汗马功劳。班婕妤在后宫中的贤德是有口皆碑的。当初汉成帝为她的美艳及风韵所吸引,天天同她腻在一起,班婕妤的文学造诣极高,尤其熟悉史事,常常能引经据典,开导汉成帝内心的积郁。班婕妤又擅长音律,常使汉成帝在丝竹声中,进入忘我的境界,对汉成帝而言,班婕妤不止是她的侍妾,她多方面的才情,使汉成帝把她放在亦可亦友的地位。但后来因赵飞燕缘故而受到冷落。最后,在守护汉成帝陵园中冷冷清清地度过了她孤单落寞的晚年。 

班彪(公元3年~公元54年)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叔皮,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汉书》作者班固的父亲。家世儒学,造诣颇深。西汉末年,群雄并起,隗嚣在天水拥兵割据,他避难相随,后至河西,为大将军窦融“画策事汉”。经窦融推荐,被汉光武帝征召,任为徐县令。不久因病免官,专心史籍。晚年任望都长。班彪博学多才,对于《史记》及续写《史记》的情况作了细心的考察,作有《史记后传》,成为后来班固撰写《汉书》的基础。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东汉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从小就很聪明,文采出众。他的父亲班彪死后,在回乡为父亲守孝期间,开始整理父亲的著作《史记后传》,并坚持了20多年,写成了《汉书》,书中详细地记载了西汉的历史。公元79年,汉章帝在白虎观召集文人们讨论经书,班固负责记录,还奉命把讨论内容写成 了《白虎通义》,这是很有名的历史书籍。后来,大将军窦宪讨伐匈奴,以班固做他的参谋,两个人关系很好。窦宪在政治斗争中被迫自杀后,班固受牵连,最后死在了监狱里。班固的文学作品水平也很高,其撰写的《两都赋》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班超(公元32年-公元102年),班固之弟。小时候就和母亲一起随哥哥班固来到洛阳,班超为官府抄书以养家。日久劳苦,遂投笔从戎。明帝永平十六年(73年),窦固北伐匈奴,部将班超与匈奴战于蒲类海(今新疆巴里坤湖)有功,被授命率吏士三十六人出使西域各国,逐一招抚鄯善(本名楼兰,在今新疆若羌附近)、于阗(今新疆和田)、疏勒(今新疆喀什)等国。至和帝永远三年(91年),西域五十余国均服汉朝,西域遂定。班超因功被任为西域都护,驻龟兹(今新疆库车)。永元七年(95年)被封为定远侯。永元十四年(102年)因老病请归,始返洛阳。被拜为射声校尉,是年病卒。班超在西域三十一年,为维护中国边防,保证各族人民的安全,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班昭(约公元49年~约120年)中国东汉史学家。一名姬,字惠班。班固之妹。因嫁同郡曹世叔,故称曹大家。有文名。班固著《汉书》未成而卒,所撰八表及《天文志》遗稿散乱。汉和帝命班昭入东观藏书阁和马续一起续撰《汉书》。汉和帝时经常出入宫廷,担任皇后和妃嫔的教师。邓太后临朝听政后,更受宠信。著有《东征赋》、《女诫》等。《女诫》是班昭训女书,分《卑弱》、《夫妇》、《敬慎》、《妇行》、《专心》、《曲从》、《和叔妹》七篇,影响深远,后成为封建社会妇女的行为准则。

三国鼎立中的三巨头

从公元前22年起,在我国历史上先后建立了魏、蜀、吴三个国家,它们三分东汉州郡之地,各霸一方,称王称霸,互相对峙,这种政治局面习称为“三国鼎立”。这三国的统治者分别为:曹操、刘备、孙权。

曹操(公元155~220年)字孟德,即魏武帝。东汉末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少机警,任侠放荡。任骑都尉,参与镇压黄巾军。及董卓擅权,散家财起兵,与袁绍等共讨董卓。公元192年据兖州,诱降黄巾军30余万,选其精锐编为青州军,势力大振。先后击败袁术、陶谦、吕布等军事集团。公元196年迎献帝至许(今河南许昌东),总揽朝政。公元200年,于官渡大败袁绍。以后又击破乌桓,统一北方。他善于用人,唯才是举;行屯田,兴修水利,恢复农业生产。公元208年,进位丞相,与刘备、孙权联军战于赤壁,大败。公元213年封魏公,公元216年晋魏王。公元 220年病死于洛阳。子曹丕代汉称帝建立魏国后,追尊为魏武帝。

刘备(公元161—223年)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三国时蜀汉的创建者,又称先主,公元221~223年在位。东汉末年起兵,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后在荆州立足,三顾茅庐得到诸葛亮的辅佐。公元 208年,与孙权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占据荆州一部分,势力渐大,又夺取益州与汉中。公元 221年称帝,仍承继汉朝国号,都成都(今属四川),年号章武。同年,起兵攻吴。公元222年,被吴军败于夷陵,退居白帝城。公元223年,托孤于诸葛亮,病卒于永安宫,谥昭烈帝。

孙权(公元182~252年)字仲谋,即吴大帝。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创建者。公元229~252年在位。公元200年,其兄孙策死,继有其兄所据江东会嵇、丹阳、吴郡、豫章、庐陵、庐江六郡。得张昭、周瑜等辅佐,镇抚山越,征讨不从命者,逐渐强大。公元208年,与刘备联合,于赤壁大败曹操。后与刘备交恶。称臣于魏,封吴王。公元223年,遣将军卫温等将兵万人出海至夷州(今台湾)。公元229年,即皇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州),国号吴,旋迁都建业(今江苏南京)。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晚年,刚愎自用,赋税繁重,刑法残酷,经常引起人民反抗。公元252年病逝。

何谓“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316年,晋愍帝在刘聪攻下长安被俘前留下诏书,让镇守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的琅邪 王司马睿继承皇位。司马睿在西晋皇族中地位和名望并不高。晋怀帝之时,他被派到江南去镇守,他带去了一批北方的士族官员,其中最有名望的是王导。

司马睿刚到建康之时,江南的一些士大夫嫌他地位低下,不来朝拜他,为此王导把在扬州做刺史的王敦找来,两人商定了一个主意。

三月初三禊节这天,百姓和官员都要去江边“祈福消灾”。王导让司马睿坐上华丽的轿子到江边去,前面有仪仗队鸣锣开道,王导、王敦和从北方来的大官、名士都骑着高头大马依次跟在后面,招摇过市,轰动了建康城。

江南士族豪门见王导、王敦这些有声望的人都这样尊敬司马睿,都争先恐后出来拜见司马睿。从此,司马睿得到江南大族的拥护,在建康树立了威望。

之后,司马睿又采纳王导的意见,吸收了大批在南方避难的北方士族入府做官。这样,司马睿在王导的辅助下,拉拢了江南的士族,又吸收了北方的人才,其地位日益巩固。公元317年,司马睿在建康即位,这就是晋元帝,史称东晋。

晋元帝封王导担任尚书,掌管朝政大权;让王敦总管军事。其他王氏子弟也都一一封了重要官职。东晋的大权实际是由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故人称“王与马共天下。”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仅仅是为看琼花吗

隋炀帝(公元569—618年)名杨广,隋朝皇帝,公元604—618年在位。在位期间,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了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军郡(今北京市),南至余杭(今浙江杭州市),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它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今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个省的广大地区,成为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历史上流传着隋炀帝到扬州看琼花的传说,这在我国古代笔记小说和演义中,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宋朝人写的《海山记》《大业拾遗记》,元朝人写的《隋炀帝纤龙舟》和明朝人写的《隋炀帝艳史》《说唐》和《隋唐演义》,皆讲到隋炀帝乘龙舟到扬州看琼花的故事。为此,许多人就认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目的就是为了看琼花。

隋炀帝专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的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古今史家对此有诸多分析。有学者对此分析说,将‘想游玩江都’视作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唯一动机,那是失之偏颇的。他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不是单一的,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又有搜括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耀兵江南、挖掉王气的动机,又有攻打高丽的目的(指运输军粮的方便)。其工程是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机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而其本体动机则在于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

“罄竹难书”原是说谁

李渊自从在太原起兵以后,自任为大将军,积极地向隋军进攻。为争取人心,大开粮仓,救济灾民,并且乘机招募义兵。然而,这些义兵都是乌合之众,没有经过检阅练习,所以带领起来万分辛苦。 

此时,李密在现在的河南省东部,拥有极大的力量,而且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檄文声讨隋炀帝,其中的名句有“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这句话的意思是,用完南山的竹子做简策,也写不完炀帝的罪状。现在成语“罄竹难书”,这就是此句成语的由来。 

自从这一篇檄文一出,海内轰动,人人传阅,李密的声势如日中天,所以李渊就遣使通书来拉拢他。李密自以为力量雄厚,要求李渊率领步骑数千到河南来,当面缔结盟约,并想自任盟主。 

李渊不敢得罪李密,于是,他就命令温大雅回了一封书信给李密,信上说:“天生万民,必有司牧,当今能为司牧,作为天子者,除了你还有什么人?老夫年逾知命 知命为五十岁 ,没有这个野心了。愿意跟着大弟你,攀鳞附翼。” 

李密见到信,看得眉开眼笑,乐不可支。从此,对李渊深信不疑。

武则天为什么要立无字碑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东)人,唐高宗李治皇后,后改国号武周,定都洛阳。690—705年在位。名曌(zhào,与“照”的读音相同)。她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历史功绩,昭昭于世,不愧为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她于公元705年11月病逝,她的墓碑,通高7.53米,宽2.l米,厚1.49米,但碑中不见唐代所刻一字。后人所加的文字,也斑驳若离,若明若暗,模糊不清。 

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不刻一字?历代学者为此争执不休,聚讼纷纭。纵观诸说,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其一,武则天自知自己执政中,篡权改制,滥杀无辜,荒淫无道,罪孽深重,无功可记,无德可载,与其贻笑后世,不如一字不镌。其二,武则天自认为她在位时,扶植寒弱,打击豪门,发展科举,奖励农桑,继贞观之治,启开元全盛,政绩蜚然,彪炳史册,远非一块碑文所能容纳,留下空碑一座,以示自己功盖过世。其三,武则天一生聪颖机警,常作惊人之举,立无字之碑,意在千秋功罪,让后人评说。 

唐玄宗为何又叫唐明皇

唐玄宗又称唐明皇,唐睿宗李旦的第三个儿子。因平定韦氏之乱被立为太子,延和元年即位。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后人称这一时期为开元盛世。唐玄宗后期,他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公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在位44年。

同类推荐
  • 大汉王朝2

    大汉王朝2

    这个帝国人文灿烂,科技发达。它发明了纸,积累了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完成了农具与兵器的铁器化。中国古代传统的医、农、天、算四大学科,均在这个帝国时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系。
  • 锦衣杀明

    锦衣杀明

    锦衣卫是干什么吃的?是杀人用的!杀什么人?阻碍大明朝发展的人!尸位素餐,贪官污吏,杀!结党营私,热衷内斗,杀!假传圣旨,陷害忠良,杀!自私自利,拒不缴税,杀!假仁假义,空谈误国,杀!投机倒把,里通外国,杀!藐视大明,虽远必诛,杀!
  •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全集)

    《吕著中国通史》以传统国史为据分上下两编,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政治历史的变革。在叙述理乱兴亡的过程中,夹叙典章制度、个人点评,倾注了吕思勉先生一生的真知灼见,能够给读者提供中国历代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是最权威、最经典、最完整的中国通史著作。
  •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别笑,这是大清正史

    雾满拦江PK当年明月?谁是幽默讲史第一人?读者自有公论!清朝多少事,都付笔谈中,让你笑得肚子疼的清史读本:《别笑,这是大清正史》讲述自努尔哈赤出世(1559年)至顺治二年(1645年)史可法困守扬州86年问的大清历史。此时正是清朝崛起、明朝灭亡之大动荡、大变革的非常时期,其问所发生的历史事件,既精彩纷呈,又血腥。惨烈。作者娓娓道来,虽然嬉笑怒骂,但却谑而不虐:看似散漫随意,实则用心良苦;看似如小说家言,实则以信史为本。书中的人物,无论是大英雄熊廷弼、袁崇焕、努尔哈赤、皇太极等人,抑或是大汉奸吴三桂,不论是具有悲剧性格的崇祯皇帝,还是雄才强悍的多尔衮,都一改往日严肃、刻板的面目,泼皮似的调侃使其人物形象陡然生动起来。
  • 明朝第一国师

    明朝第一国师

    小道士?遗腹子?老爹居然还是那个传说中的正德帝?老娘则是刘凤姐?这乐子当真不小。不过这也是命中注定,不然咱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名字?朱同寿……且看,天才魔术师,穿越嘉靖朝!既来之,则安之,混迹官场是我所愿,玩转朝堂也不稀奇。考科举只是副业,扮神棍才是主流;忽悠皇帝是咱的特长,左右逢源那是业余爱好。杀鞑子,踩倭寇,白龙鱼服,无限荣光,尽属第一国师。
热门推荐
  • 火王的逃宠妃

    火王的逃宠妃

    凌水灵,二十一世纪最强黑帮的大姐大,穿越至阔海大陆出名的草包美人,全国首富凌家的外室之女凌水灵身上。她有一双很冷的眼,一张善变的脸,一副腹黑的肚肠,一身惊天地泣鬼神的本领。她绝非善类,有仇必报。她为人低调,最喜欢给敌人“惊喜”当她睥睨天下,翻云覆雨,全世界都为她震惊。风之焰,飓风国最强的存在,人称火王,没有知道他的战气已达到何等级别,只知道他天下无敌。很少有人见过他的真颜,只知道他嗜血冷酷,欲求超强,数年来已有无数女子在他身下暴毙。阴差阳错,黑道大姐大下嫁火王,才知道火王与传说中完全不同。他身患绝症,每逢十五便要承受烈火焚烧般的病痛折磨。他的羸弱模样让她怜惜,他的隐忍坚持让她心痛。她发誓:千辛万苦,也要让他痊愈;上天入地,也要保他周全。只是,越走近,越发现这个男人似乎还有很多的面孔…片段一:洞房非礼篇某王爷捧着一本春宫画册正看得入港。床上新娘掀开盖头一角,烛光下,男子棱角分明的侧脸更如鬼斧神雕般俊美无铸,浓密的睫毛扫下一片阴影,薄唇微抿,无限性感,一头墨发随意的散落肩头,更添几分魅惑。好,你敢勾引,我就敢上钩!“你怎么可以看这个?”新娘一手抄过男人手中的画册,指着他的脑门大喝。“为什么不能看?”男人一脸委屈,眨巴着一双凤眼泫然欲泣。“好了,好了。”真受不了这男人卖萌的样子,新娘拍拍他的头,“这是不健康读物,黄色的,懂吗?非礼勿视。”“黄色的东西都很好吃啊。非礼是什么东西?”某男顺手捞过娘子的手,轻轻揉捏着,嘴角勾起一弯戏谑的笑意。“娘子,听说这‘非礼’是你画的?”“娘子,可听过女人是老虎的故事?”手中暧昧的温度迅速攀升,某女心中警铃大作。“娘子,”某男色色的瞄向画册,长臂一舒,某女已被他霸道地箍在自己腿上“娘子,我想要和你非礼。”片段二:婚后溺宠篇“娘子,这东西从哪来的?”某男托着玉玺,神色凛然。“看着好玩,就拿来玩玩儿。”“这么重要的东西,娘子这次未免太放肆了。”某男俊脸一沉,冷冷地说道。某女眉峰一挑,嘴角噙起一缕兴奋的挑衅:好久没有和这男人过招了。四目相对,火花劈啪作响。某男潇洒的一挥衣袖,转身向外:“来人!”三个黑衣护卫应声而来。还有帮手?某女更加兴奋起来。“娘子,这是其他三国的玉玺,娘子随便玩,玩多长时间都可以。”某男揭开托盘上的绸布,看向某女,笑得无比狗腿。本文强强联合,宠文+爽文
  •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情操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冲喜王妃

    冲喜王妃

    这世上怕是没有比赵玉华更悲催的女人,订婚仪式上,男友当着亲朋好友的面劈腿,说最爱的人是她的姐姐赵玉倩,这让她情何以堪。从订婚仪式上落荒而逃的她遭遇车祸,穿越到禹西国丞相府庶出二小姐柳如烟身上。被迫代嫡姐柳如仙嫁给快要翘辫子的六王爷冲喜。她这两世为人,都和姐姐有着纠葛,既然这嫡姐对她不仁,那么就不要怪她这庶妹不义。冲喜就冲喜吧!让她和一只公鸡拜堂,看来这六王爷病的连床都下不了,马上就要翘辫子了。片段一:“对不起,玉华,我爱的人是你姐玉倩!”男友陆子豪当着亲朋好友的面,抱歉地对赵玉华说。赵玉华瞪大了眼睛以为自己听错了,整个人都懵了。“你刚才说什么?再说一遍!”片段二:“你干什么?马上就要翘辫子的人,还不好好躺着!”赵玉华推着突然压在身上的男人。“就算本王要翘辫子,也要先和王妃洞房完了,再翘辫子!”六王爷黄甫云风俯下头,贴着她的脸,嘴角微现坏坏的笑意…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武霸君

    邪武霸君

    天生废物的他,却拥有世上罕见的火体之身!一次机缘下,成功开启身体密码!从此修炼事半功倍!阴谋诡计那又怎样,照样称霸一方;敌人再强那又怎样,照样揉虐捏碎!且看王川如何逆天改命,成就宏图霸业……
  •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弱点虽然不是错误,但却是错误的根源。错误是一种既成的结果,而弱点却是让我们不断产生错误结果的源头。但是,弱点并不是什么打不开的心结、转不过的弯,也不是什么看不见的障碍、越不过的坎,当然也更不是什么消解不掉的愁绪。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弱点,勇于正视弱点,所有的弱点都可以克服。当我们阅读中外名人传记、听取成功人士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跟我们一样平凡和普通,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把自身的弱点都一点点、一个个地加以克服,最终到达了人生成功的顶点。
  • 仙妃妖妃都是我

    仙妃妖妃都是我

    头脑聪颖,心地善良,但性格却刁蛮任性的西月,莫名的穿越到了清朝。她因为有从现代带去的笔记本电脑,iphone,ipad等电子产品,被喜欢她的人视为仙,为嫉恨她的人视为妖,且看她如何在险恶多事的宫庭里保住自己的性命,保住自己的快乐,同时保住了她和乾隆的美妙爱情。--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高效能人士的50个习惯

    高效能人士的50个习惯

    用最短的时间重塑自己、改变人生。习惯的力量无比巨大,它经年累月影响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左右人一生成败。学习和培养高效能人士的习惯,重塑自己,成为高效能人士,走向卓越,改变命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