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600000005

第5章 后晋(2)

张敬达败退的消息传到京城,末帝立即召集群臣商议对策,调各处将领驰援。他在大臣的劝说下御驾亲征,但刚过黄河就停了下来。在几路救援大军中,末帝寄希望最大的是赵德钧、赵延寿父子。他们拥兵数万,从幽州南下,本可以对契丹构成威胁。然而赵德钧是一个野心家和奴才,一心想做皇帝。一路上,他慢慢腾腾,到处兼并异己,扩充实力。他走到离晋安寨不远的团柏谷时竟停了下来,置晋安寨于不顾,向末帝讨价还价,请末帝封他的儿子赵延寿为成德军节度使。赵德钧的要求没有得到批准,反而被训斥了一顿。赵德钧顿生恶念,竟派人携带金帛玉器致书耶律德光说:“陛下如果能够抛弃石敬瑭,立我为中原之主,我可以用手中的兵马南平洛阳,和契丹结为兄弟之国。石敬瑭也可以长镇河东。”

耶律德光看了这些条件,有点动心了。他想:我深入敌境,晋安寨一时难以攻下,赵德钧兵力尚强,唐将范延光在东,山北诸州又可能断我归路。

想到这里,耶律德光决定答应赵德钧的要求。

石敬瑭闻讯,心急如焚,立即派桑维翰跪在耶律德光大营中哀求。

桑维翰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凭着三寸不烂之舌,说了一整天,最后才使耶律德光答应继续帮石敬瑭。耶律德光指着帐外的大石头对赵德钧的使者说:“我已答应石郎了。这块石头烂了,我的心才能改变。”

桑维翰回去报信,石敬瑭才放下心来。

一切料理完毕,石敬瑭会同契丹兵攻打晋安寨。后唐将领高行周、符延卿几次率骑兵出战,因寡不敌众,只得退回寨中。

晋安寨被围数月,粮草俱尽,只得淘粪喂马。战马相食,鬣毛和马尾都咬光了。马死后,将士们便分吃马肉。援兵竟然久而不至。

张敬达为人刚直,人送外号“张生铁”。部将杨光远和安审琦劝他说:“事已至此,不如投降契丹吧。”张敬达说:“我受明宗和当今皇上厚恩,身为元帅而不能破敌,罪过已经不小了,又怎能投降呢?援兵旦夕将至,还是等一等吧。万一势穷力尽,你们砍下我的头去投降也不晚。”杨光远向安审琦递眼色,要他下手杀死张敬达,安审琦心中不忍。

高行周知道杨光远要杀张敬达,总是率领几个骑兵跟着张敬达。张敬达觉得奇怪,对别人说:“高行周总跟着我,是什么意思啊?”高行周听了,便不敢尾随了。

一天早晨,诸将晋见元帅时,高行周和符延卿未到,杨光远趁机砍下张敬达的头,投降契丹,晋安寨落入石敬瑭手中。

经过短时间的休整,石敬瑭和耶律德光率领军队继续南下,进攻赵德钧。赵德钧不战而败,被石敬瑭俘获。

石敬瑭打败赵德钧后,耶律德光不再前进,让石敬瑭率部直趋洛阳。耶律德光对石敬瑭说:“我从远方来,为正义而战。如今大事已成,我如果再向南进军,河南百姓一定恐慌。我派太相温率五千人护送你到黄河,我暂时留在这里等你的消息。如果你情况紧急,我就下山救你;如果顺利进入洛阳,我就北上回国了。”说罢,握着石敬瑭的手,相对流泪,难舍难分。接着,他脱下身上的貂皮大衣,披在石敬瑭的身上,又赠送骏马二十匹,战马一千二百匹,并说:“我们世世代代,子子孙孙,永不相忘。”最后嘱咐说:“刘知远、赵莹、桑维翰都是你的创业功臣,如果没有大错,不要抛弃他们。”

石敬瑭率军前进,一路上后唐将士纷纷投降。末帝见大势已去,便率领曹太后、刘皇后、皇子李重美等人,携带传国玺,登上玄武楼,要放火自焚。刘皇后想堆积木柴,烧掉皇宫。李重美说:“万万不可!新皇帝来到洛阳,不能露天而居,定要百姓重建皇宫。我们死就死了,何必再苦百姓,留下怨恨呢?”刘皇后听了,便没有烧皇宫。

因石敬瑭的妻子是曹太后的亲生女儿,王淑妃劝曹太后说:“你还是躲起来等候石郎吧。”曹太后说:“我的儿孙和媳妇都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我怎能一个人独自活下去呢?你要好好保重!”王淑妃带着明帝幼子李从益逃到球场躲起来,保住了性命。

当天晚上,石敬瑭开进洛阳,后唐灭亡了。

石敬瑭当上皇帝后,日子并不好过。他在位七年,各地藩镇仍各自为政,根本瞧不起他。许多藩镇只是表面上服从他,暗地对他并不恭顺,有的甚至投奔南方去了。一些将领、官吏忍受不了称臣契丹的耻辱,有的起兵,有的南归了。

内外交困的石敬瑭终于忧郁成疾,一病不起。天福七年(942年)六月,石敬瑭病死了。石敬瑭病危时,一天宰相冯道单独进见。石敬瑭让小儿子石重睿出来给冯道叩头,又命宦官抱起石重睿放在冯道的怀里,意思是让冯道保护石重睿登基,并在旁辅佐他。

石敬塘死后,冯道和侍卫马步都虞候景延广商议,认为国家多难,应由长君主持朝政,于是立年长的石重贵为帝。

接着,朝廷上讨论如何向契丹告哀。景延广说:“不必用奏章,只写封信就行了。而且只称‘孙’,不要称‘臣’。”大臣李崧反对说:“这恐怕不妥!为了国家委屈自己,并不羞耻。陛下如果不肯委屈,势必同契丹开战,到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但景延广坚持己见,冯道模棱两可,石重贵接受了景延广的意见。

果然,耶律德光见信大怒,派使节质问说:“为什么不先来报准,就私自即位?”

景延广执笔回信,措辞十分强硬。

卢龙节度使赵延寿想取代石重贵,由自己当皇帝,因而多次游说契丹,鼓动契丹伐晋,耶律德光同意了。

乔荣是辽国的贸易官,经常往来于两国之间。自从两国关系恶化后,升任宰相的景延广劝石重贵逮捕乔荣,将他投入监狱,并将契丹贸易仓库里的货物全部没收。接着,又将境内的辽国商人全部捕杀,财货充公。一些大臣说:“契丹对我们大晋恩重如山,我们不可辜负人家。”石重贵只听景延广的,因他有拥戴之功。

这年九月,后晋释放乔荣。乔荣辞行时,景延广态度傲慢地说:“回去告诉你主子,先帝是契丹拥立的,所以向契丹上表称臣。当今皇上是我们自己立的,向你们称‘孙’是不忘先帝的意思。这已经够了,怎能称‘臣’呢?如果你们相信赵延寿之言,轻率南下,孙儿有十万横磨剑,在此恭候大驾。到时候爷爷被孙儿打败了,让天下人耻笑,可别后悔!”

乔荣回到契丹后,将这些话一五一十对耶律德光讲了。耶律德光一听,气得浑身乱战,决定进攻后晋。他将后晋派到契丹的使者全部逮捕,不准他们晋见。

这时,后晋宰相桑维翰警告景延广说:“为今之计,应该卑词厚礼向契丹道歉,请求原谅,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景延广不听。

景延广是个武夫出身的粗人,功夫过人,瞧不起北方的少数民族,根本不听劝告。石重贵对他的信任超过其他宰相,他掌握禁军,无人敢跟他争辩。

不久,契丹大军南下,石重贵这才有些害怕了。他派使者求和,想恢复友好关系。耶律德光说:“创伤已深,无法愈合了。”

不久,契丹攻入开封。

天福十二年(947年)正月初一,后晋大臣穿着素衣,戴着纱帽,到开封城北迎接耶律德光。他们一个个跪在地上,以额触地,不敢仰视。耶律德光头戴貂皮帽,身穿貂皮袍,内服轻甲,在一个高冈上勒缰停马,命降臣起身,改穿常服,然后慰问一番。

石重贵率皇族到封丘门外去迎接耶律德光,耶律德光推辞不见,从封丘门进城。百姓见了惊叫逃走,耶律德光登上城楼对百姓说:“我也同样是人,你们不要怕!不久我就会叫你们过上太平日子。我根本无心南来,是你们汉人引我到这里的。”

契丹兵押解景延广北上。正月初四,路过陈桥。晚上,景延广趁卫兵不注意时,用双手扼住咽喉,气绝而死。

耶律德光封石重贵为负义侯,要送他到黄龙府去安置。耶律德光派使者对石重贵的母亲李太后说:“听说石重贵不听你的话,才到今天这个地步。你可随意去留,不必和他同行。”李太后说:“他侍奉我十分孝顺。他错在违背父亲遗志,断绝了两国的友好关系。而今幸蒙天恩饶他不死,我做母亲的不依靠儿子依靠谁呢?”于是,她也随石重贵北上了。

正月初九,耶律德光穿戴汉人衣帽,文武百官照常办公。

正月二十九日这天,耶律德光对原后晋的文武百官说:“我们契丹疆域广大,有好几万里,仅大酋长就有二十七人。中原风俗跟我们完全不同,我想选择一人做你们的君主,你们可有什么意见?”百官齐声说:“天无二日,民无二君,无论汉人还是外族人,都拥护陛下当皇帝。”

二月一日,耶律德光头戴通天冠,身穿赤纱袍,登上金銮殿,做了汉人皇帝,改国号为辽,尊耶律阿保机为辽太祖。

述律太后派使者携带国内出产的美酒、肉干、水果、蔬菜到开封,送给二儿子,祝贺他平灭后晋的丰功伟绩。耶律德光在永福宫大宴群臣,每次举杯时,他都站起来喝,并说:“太后所赐,不敢坐着喝。”

耶律德光虽然在开封做了皇帝,但并没有站住脚。由于辽兵在中原四处抢掠,给百姓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各地百姓纷纷起来反抗,狠狠地打击了辽军。耶律德光对大臣们说:“我不知道中原人这样难以统治!”

三月八日,耶律德光借口说:“天气渐渐热起来,这里难以住下去了,我打算

同类推荐
  • 大唐王朝4

    大唐王朝4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繁荣昌盛、辉煌壮丽的时代。在长达两千余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史中,历史沿着曲折的道路向前推进,并且呈现出波浪式的前进轨迹,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家强大的唐朝是一个公认的高潮时代。唐朝是古代重要的盛世,不但在经济、文化方面的成就光辉夺目,而且在对外关系的发展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调教大明

    调教大明

    他是张居正的得意门徒!他向戚继光学兵法……和俞大猷学剑法,天下无敌!在他手中,有更辉煌的万历四大征!白手起家,掌握天下,笑谈之间,成就最强悍无敌的事业!在大明万历年间,张惟功以枭雄手段掌握国政,于大航海开时之时,开创属于中国人的大明时代!
  •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中纪委推荐:历史的教训

    本书是响应习近平号召牢记历史的教训,中纪委推介的“2015新年第一书”,王岐山最新推荐!《中国新闻出版报》优秀畅销书榜总榜第一名!美国普利策奖获得者的传世经典,浓缩对历史经验教训的独特见解! 本书是美国著名学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威尔杜兰特及其夫人阿里尔杜兰特的代表作。《历史的教训》浓缩了11卷《世界文明史》的精华,通过提纲挈领的线条,勾勒出历史与人类生活各方面的关系,详细说明了地理条件、经济状况、种族优劣、人类本性、宗教活动、社会主义、政府、战争、道德、盛衰定律、生物进化等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并总结出历史留给人们的巨大精神遗产。 这些精神遗产给改革中的国人以启迪与警鉴,使其更加智慧地面对当下和未来。
  • 晋王吕布传

    晋王吕布传

    他武勇盖世,骑马中赤兔,拥美女貂蝉,却命丧白门楼,堪称三国第一悲催;百世轮回,穿越重生,熊熊大火中,吕布无声咆哮,誓要改变命运;乱世,如期来临;吕布骑赤兔马,持方天画戟,豪情万丈,欲与当世枭雄们,一较长短,布武天下……………………………………………………………………………………………………………………【已百万字完本,新书《贩卖地球》,敬请关注收藏,谢谢!】
热门推荐
  • 植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植物与海洋(海洋与科技探索之旅)

    绚丽多彩的海底世界,不仅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各种鱼类动物,还生长着各类茂盛的海洋植物。这些形形色色的植物,宛如海底花园一般。由于海水中生活条件的特殊,海洋中生物种类的成分与陆地成分迥然不同。通过研究海洋生物在海洋环境中的繁殖、生长、分布和数量变化,以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阐明生物海洋学的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和增养殖,保护海洋环境和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依据。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邪丐凌仙

    邪丐凌仙

    道、道、道!大道无形,大道无质,大道无语,我辈修道,当以身证道,以心证道,以本证道!小乞儿丐地理,幼年乞讨为生,际遇风云修的神秘风水术,遇龙而起,证得天地大道,修的五行之体,终以乞为名。小小乞丐三分邪,证天地五行归一。齐天道五眼逞威,斩妖魔混沌无敌!
  • 到死才说的话

    到死才说的话

    该书中收集的是视角独特的墓志铭和遗言——到死才说的话。这些话都是以黑色幽默的形式说出来的。黑色幽默,是一种哭笑不得的幽默,悲剧内容和喜剧形式交织的混杂,表现世界的荒诞、社会对人的异化、理性原则破灭后的惶惑、自我挣扎的徒劳,是其中心内容。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系列之一,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有关内容。
  • 最美的时光

    最美的时光

    她的生命似是一个又一个三年拼凑而来的。三年一别离。她活在无尽的别离中。七岁那年,懵懵懂懂。她骂她:“你个死野种。”她冲上去死死的咬住她,牙齿上还有她的血,腥味充满了空腔。十岁那年,苦苦哀求。她跪在地上,看着那个男人决绝毫无留恋的背影,至死难忘。她只能一遍一遍的说着求求你,不要走。那样绝望。他站在她身后说:“你还有我,一辈子我都在。”
  • 善待人生

    善待人生

    此书是培根多年反复锤炼、推敲、修改而成的经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