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就要打下一场比赛了,我决心让玛琳在比赛中出出丑。我做了周密的策划,并开始着手实施让玛琳丢脸的行动。当我第一次拿到球时,我听到爸爸在观众席上大声叫喊,他的嗓音低沉,尽管我在打球时非常专心,不知道身边发生的事,但是我总是能听到老爸低沉的嗓音。我一拿到球,老爸就大叫:“把球传给玛琳!”我犹豫了一下,还是作出了我知道是正确的举动。虽然我也可以投球,可我看见了玛琳,将球传给了她。玛琳愣了一下,然后转身投篮,手起球落,2分。我在回防时突然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为另一个人的成功而由衷地感到高兴。更重要的是,我知道我们的比分领先了。赢球的感觉真好!上半场我继续同玛琳合作,一有机会就将球传给他。下半场我依然积极与玛琳配合,除非适于别人投篮或由我直接投篮更好。
这场比赛我们赢了。在以后的比赛中,玛琳开始向我传球,而且也是一有机会就传给我。我们的配合变得越来越默契,两人之间的友谊也越来越深。在那一年的比赛中,我们赢了大多数比赛,而我们两人也成了家乡小镇中的传奇人物。当地报纸甚至专门写了一篇有关我们两人默契配合的报道。总的来说,我在比赛中的得分也比以前多了。
这次比赛给琼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她体会到了双赢想法的奥妙。正如戴维教授所言,双赢总会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好处,这就好像是一顿无尽的美餐,让你享用不尽。就像例子中琼斯所看到的那样,别人成功使自己充满了快乐。通过比赛的配合,琼斯并未因此而得分减少,相反最终却得了更多的分。实际上,与为了私人恩怨而拒绝配合比起来,她们两人都投进了更多的球,赢得了更多的比赛。
由此可见,双赢对于一个人做事的绩效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与比赛一样,个人与企业、员工与老板之间也是双赢的关系。
其实,老板与员工之间是互相依存的没有老板,员工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机会,没有员工,老板的所有利润都成为水中之月。所以,二者是和谐统一的,只有互相帮助、互相提携,才能共同进步,共同胜利。
克拉拉是某500强公司培训部的经理助理,她的经理负责管理学生和教职员工。极其糟糕的签到系统使学员们常常因还在参加培训就被记名;许多课程拥挤不堪,而有些课程则鲜有人问津,面临被注销的危险。意识到经理承受着改进员工签到系统的压力,克拉拉自告奋勇组织攻关开发一个新的体系,经理高兴地同意了她的意见。于是这个攻关小组开发出了一个卓有成效的系统,使得培训部的课程控制得到很大改观。在此之后的一次组织机构改组中,经理升任了公司副总经理,克拉拉则被提升为经理。
聪明优秀的员工就像上文中的克拉拉一样,与老板、与公司站在相同立场,帮助他们实际上就是帮助自己,因为他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下面的变化趋势:
1.只有个人的利益与公司利益、老板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企业发展壮大了,员工的个人利益才有可靠的保证。
2.员工个人才华的有效发挥和老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员工只有在企业中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平台,才能尽可能地施展出所学与专长。
3.员工个人的事业发展也离不开老板。员工如果处处从老板的角度为其着想,在工作上竭尽所能,也就有可能在个人的事业发展上有所建树,有所成就。
对于老板而言,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员工的敬业和服从;对于员工来说,需要的是丰厚的物质报酬和精神上的成就感。从互惠共生的角度来看,两者是和谐统一的——公司有了忠诚和有能力的员工,业务才能进行,员工必须依赖公司的业务平台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就是双赢的妙处。
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老板只保留那些最佳的员工——那些能够忠于企业,尽职尽责完成工作的人。同样,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每个员工都应该意识到自己与公司的利益是一致的,并且全力以赴努力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老板的信任,才能在自己独立创业时,保持敬业的习惯。
此外,员工与员工之间也是双赢的关系。对于职场人士来讲,这种双赢的本质也是有感染力的。如果你在工作中是一个心胸开阔、乐于帮助别人成功和愿意与他人分享荣誉的人的话,那么你的身边就不愁没有朋友。如果你的周围充满了对你的成功感兴趣而又希望你成功的人,你在工作中就会充满与别人合作的热情。这对你工作绩效的提高很有帮助。
双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互动,也是一种为人的技巧。而品格是实现双赢思维的基础,因此,我们在实现双赢思维的过程中,有四点需要特别注意:
首先要保持诚实正直的品格。现代人文主义学者马斯洛认为,人若不能对自己诚实,就无法了解内心真正的需要,也无从得知如何才能利己。同理,对人没有诚信,就谈不上利人。因此,若缺乏诚信作为基石,“利人利己”便成了骗人的口号。
其次,保持自信。自信是实现双赢思维的重要思想条件。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事情都做不好,那么很难想象他会实现双赢。没有自信的人更容易产生嫉妒心,这样的人会经常觉得受到他人的威胁,难以为别人的成功而高兴,难以和大家分享荣誉和赞扬。当一个人学会增进与别人的关系,主动承担起生活的责任并做好计划时,他的自信和安全感会增加,他也必将更乐于和别人在一起,而不会感觉受到别人的威胁。
再次,既要有行动的勇气又要有宽容的体谅之心。既有勇气表达自己的感情与信念,又能体谅他人的感受与想法;有勇气追求利润,也顾及他人的利益,这才是成熟的表现。许多招考、晋升与训练员工使用的心理测验,目的都是测试个人的成熟程度。
最后,要从心理上充分认知共赢。一般人都会担心有所匮乏,认为世界如同一块大饼,并非人人得而食之,假如别人多抢走一块,自己就会吃亏。其实,这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而是大家共同做大蛋糕的共赢博弈。
员工启示
在激烈的竞争中,双赢思维基于个人厚实的价值观和安全感。由于相信世间有足够的资源,人人得以分享,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宽广的选择空间。
公众的成功并非压倒别人,而是追求对各方都有利的结果。经由互相合作,互相交流,使独立难成的事得以实现,这便是富足心态的自然结果。
要想潜移默化扭转损人利己者的观念,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让他们和利人利己者交往。此外,还可阅读发人深省的文学作品与伟人传记,或观看励志电影。当然,正本清源之道还是要向自己的生命深处探寻。
要事第一
我和整个团队坚持拣最重要的事情先做,我认为这是我的公司多年来最有价值的一笔投资!
——查理·卡尔森
要事第一是高效能人士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习惯,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要事第一的核心思想,意思是说我们在做事的过程中,做正确地事要比正确的做事更加重要。的确,如果我们的选择一开始就是一个错误,那么,过程再完美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
创设遍及全美的市务公司的亨瑞·杜哈提说,不论他出多少钱的薪水,都不可能找到一个具有两种能力的人。这两种能力是:第一,能思想;第二,能按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做事。因此,在工作中,如果我们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去做,那么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停止手头上的事情,直到发现正确的事情为止。由此可见,做事的方向性是至关重要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企业的商业行为,还是个人的工作方法,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都在于前者:效率和正确地做事。
实际上,第一重要的却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确的事而非正确地做事。“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效率,其结果是让我们更快地朝目标迈进;“做正确的事”强调的则是效能,其结果是确保我们的工作是在坚定地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换句话说,效率重视的是做一件工作的最好方法,效能则重视时间的最佳利用——这包括做或是不做某一项工作。
“正确地做事”是以“做正确的事”为前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前提,“正确地做事”将变得毫无意义。首先要做正确的事,然后才存在正确地做事。正确做事,更要做正确的事,这不仅仅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很重要的工作理念。任何时候,对于任何人或者组织而言,“做正确的事”都要比“正确地做事”重要。
正确地做事与做正确的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方式。正确地做事就是一味地例行公事,而不顾及目标能否实现,是一种被动的、机械的工作方式。工作只对上司负责,对流程负责,领导叫干啥就干啥,一味服从,铁板一块,是制度的奴隶,是一种被动的工作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工作的人往往是不思进取,患得患失,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着过日子。
而做正确的事不仅注重程序,更注重目标,是一种主动的、能动的工作方式。工作对目标负责,做事有主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种人积极主动,在工作中能紧紧围绕公司的目标,为实现公司的目标而发挥人的能动性,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变通,努力促成目标的实现。
这两种工作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只对过程负责,还是既对过程负责又对结果负责;是等待工作,还是主动地工作。同样的时间,这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产生的区别是巨大的。
举个工作中的例子,比如说某客户服务人员接到服务单,客户要装一台打印机,但服务单上没有注明是否要配插线,这时,客户服务人员有三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照开派工单。
第二种做法:打电话提醒一下商务秘书,是否要配插线,然后等对方回话。
第三种做法:直接打电话给客户,询问是否要配插线,若需要,就配齐给客户送过去。
第一种做法:可能导致客户的打印机无法使用,引起客户的不满;第二种做法:可能会延误工作速度,影响服务质量;第三种做法:既能避免工作失误,又不会影响工作效率。
你觉得哪种做法最好呢?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第三种做法。第三种做法就是在做正确的事,第一、第二种做法就是在正确地做事,这二者的区别就在结果的不同,其原因是没有把公司的目标与自己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卡尔森钢铁公司总裁查理·卡尔森,为自己和公司的低效率而忧虑,于是去找效率专家史蒂芬·柯维寻求帮助,希望史蒂芬能够为他提供一套思维方法,告诉他如何在短短的时间里完成更多的工作。
史蒂芬说:“好!我10分钟就可以教你一套至少提高效率50%的最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