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600000002

第2章 家世

梁漱溟,原名焕鼎,字寿铭,又字漱溟,后以字行;笔名寿民、瘦民、漱溟等。广西桂林人,1893年10月18日(清光绪十九年九月九日)出生于北京。

梁漱溟祖先是元朝宗室后裔。其祖先与元朝皇帝同宗室,姓“也先帖木耳”,蒙古族。元灭,末代皇帝顺帝携皇室亲属逃回北方(即今蒙古),其祖先家族未走,留在河南汝阳,地属大梁(开封),故改汉姓梁。至第十九代梁垕由河南迁徙广西桂林居住。梁垕的儿子即梁漱溟的曾祖父梁宝书,应乡试中举人后,又进京会试中进士,历任直隶、正定等地知县和遵化知州。此后,全家住在北京,未再回桂林。梁漱溟的祖父梁承光在北京即顺天府应乡试中举人,后在山西离石县(当时叫永宁州)做官。

粱漱溟父亲梁济,字巨川,光绪十一年举人,在京城贵族那苏图家中任教(塾师),课其子女,后官拜内阁中书等职。梁济秉性笃实,为清室忠臣,但思想比较开明。他认为:中国积弱,全为念书人专务虚文,与事实隔得太远之所致。因此,平时最看不起做文章的人,而以“务实”二字为其一贯的主张。

生于官宦之家,“书香门第”,但事实上梁家生活却并不富裕。因为梁济的祖父做外官卸任时,无钱而负债;父亲为祖父还债,债未清而身故,逝世时年36岁。当时梁济只有七八岁,靠着祖母开蒙馆教几个小学生度日。梁济19岁,便在“义学”中教书,生活仍然清苦。“二十多岁的时候,有官宦之家愿意把女儿许配给他,他还愁娶一个不能过苦日子的媳妇不好办,竟因之拖延了数年才成婚。”

自清末至民初,梁济大都是在民政部门负责一些慈善事业,如慈幼堂和罪犯教养所等,其中有几年在皇史晟(清皇家档案馆)工作。清廷腐败,外患频仍,身为文官的梁济深知自己没有机会效命疆场,但他读起兵书来却手不释卷,喜爱有加。遇到风雨天别人多躲进屋,他却顶风冒雨在外面跑。中日甲午战争期间,他闻中国军队不经严加整顿即开拔东调,便“顿足挫胸,谬矣谬矣!”光绪下诏要实行变法,他建言“欲革弊政必先革弊风弊俗”。

梁漱溟后来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亦与其父梁济大有关系。青年时期的梁济悲天悯人,却对中国的政治、民情无可奈何,常常把自己的愤懑和忧虑写进日记里。此处仅举其1893年至1894年的几则日记。

1893年六月初六日记:

连年以来,天灾流行,气象惨沮,知天心即可知国运矣。真令人焦愁无计,而热闹场中庸碌之人全不介意,是诚可为痛哭也。若看今年局面又与前有异,自春间即多雨,似南方黄梅天气,而入夏以来时复连绵。农人欣欣望岁,已春雨贵如油,得此当必丰收。忽五月十三大雨竟日,其势甚猛。麦已收而未干者达十之六,熟而未割者尚居其四,原是极好收成,忽经此暴雨漂没,骤折一半。

吾君吾相曾不预思善计,每次皆必待奏报到后,一纸空言颁帑发粟,竞成循例套头,并无真实忧勤之意行乎其间。诏旨虽下,依旧嬉戏,不知敬惧。

半夜补记:

大雨彻旦,子丑时更猛。中夜起坐,心如箭攒。旁注:初九亥刻对雨悲愤。

六月十一日记:

天竟有收不住之势。当国诸君何竟无一人为民请命者!历观史鉴,水患多盛于末年。真怪衮衮诸公乃有心宴乐,耽乐忘危,时事难问。旁注:是时演戏之风方盛,有以小孩弥月而演戏者。

再看1894年日记:

自六月与日本接仗,始闻互有胜败,实则并无胜仗,只是一味望风溃退。官军虚冒粉饰,习气太坏。……论兵势则败势已成,论国势则尚未至于覆亡,断无因此遂摇本根之理。而吾观士大夫奔走相告者,交头接耳惊疑变色,纷纷流言,鄙俚不经,全不知揆察情势,其迂酸浅陋胆小无识之态异常可笑,真正不可与言。

九月初五日记:

日本兵尚在高丽境内,中国全境晏然,而京官挈眷迁徙出京早避者一二百家。旬日之间,各省京官聚其所亲商议行走,江、浙、广、楚、汴之人尤多。或将衣箱书籍等物先运回南,或仓皇逃走,官不要,轻举妄动,种种不一。……似此胆小无识,唯知全身加保妻子,国家要此负重名之大臣究有何毫末之益耶?

梁济一生从事的工作,自己认为最满意的是1906年出任民政部教养总局的总办委员,在那里,如《清史·忠义·梁济传》记载:“济以总局处罪人,而收贫民于分局。更立小学,课幼儿,俾分科习艺,设专所售之,费省而事集。”他在《留属袁、冯、林、周、彭五兄书》里有夹行细注,说他“在教养局以撙出余财三百金,不以入已,而盖小房六间。总厅不肯上达,故堂官不知”。1913年5月,梁济写信给当时做内务总长的赵秉钧,说明他上一年辞职不就内务部的高薪间职,同时希望赵派他重回教养局,未果。

梁济一向最佩服的是梁启超,认为“积仰数十年,以为救中国第一人”;最好的朋友是新闻界著名报人彭翼仲,曾屡次资助彭办报。

1911年,梁济见官场腐败,“慨然欲挂冠去”,乃写奏章分别就君德、民德、官德三方面陈述自己规劝性的意见。翌年,前两部写完,官德部分尚未动笔,武昌起义成功。梁济抱着观望的态度希望国家能够逐步好起来。但不久他便感到失望,在其给赵秉钧的信中说:“但为一官,则待遇与百姓判若天渊,而民国以民为主体之义,则相率而忘之。革命以后之气象,与革命以前,毫无殊异,且更黑暗加甚;此济所以心有不宁。”

清末民初的梁济,有一最大的特点,就是经常和人民接触,特别是和北京下层阶级的人们熟悉、亲近,并把与挑夫、小贩、人力车夫相熟视为得意的事情。经常是走在路上,遇见衣衫褴褛者,迎面打招呼:“梁老爷!你好么?”梁济很惊诧,不知是什么时候认识的。1895年10月,逢李若农先生丧事,梁济和汪伯棠(即汪大燮)从绳匠胡同出来,步行去拜访沈蓉圃(即京剧“同光十三绝”画像作者),准备请沈为李若农画遗像。这时,一位赶骡车者向他们打招呼:“梁老爷,您二位坐我的车吧!”梁济想不起车夫姓名,汪伯棠惊叹:“他居然认识您,真奇怪!”宣武门南菜市街商店一带,很多人认识梁济。有时见梁济一人路过,便问道:“既国事不好,何以退出,不在局中补救,而在局者坏人愈多,正人益少。不如有一半好在内,尚不失两相抵。”梁济欲辩不能,心里明白这中间缺少一层了解的程度,多言反而无益。

梁济喜欢看京戏,曾为金桂联写联句。其杂忆中有戏剧一门,认为戏剧是很好的民众教育,曾记:

鄙意旧戏不习屏弃,旧戏规矩万不可废。只求能鼓吹国家主义,灌输人民常识,古代之衣冠动作正为一般中下级北方质朴人所爱看爱听,可收感动之效。若上海滑头人,爱看新形式之戏,然其心但在脸子,而不问戏中事实道理,恐虚费编者之心血。乞告[杨]韵谱,新旧相兼,勿偏废为要。再者阁下(按,林墨青)对坤伶不必避嫌疑,如再有新戏本,召集鲜灵芝、宋凤、汪金荣、旋风、紫霞等,如觉不方便,或拉上[彭]翼仲帮说,再请警界旁听,则公开而非私见矣。在台上告以此戏宗旨,义理所在,勉励诸位费心费力,再细听杨韵谱指授云云,如此则可尊彼等人权,以免终身不得见正人,终身不得听道理。虽彼等未必全懂,然一月说一次,渐渐会通,或辗转相告,亦可为一线曙光也。(《留奉林墨青弟书》)

梁培恕亦曾在其著作中提到祖父梁济喜欢看戏和与戏曲界的交往:“祖父也编过几个新剧,例如《女子爱国》《暗室青天》等等。1947年我曾买到一张唱片,荀慧生唱的《庚娘传》,上面写着梁济编剧,才知道祖父竟然会编剧。不过据父亲说,只写唱词和道白,不懂京剧曲牌。”

清朝覆亡,民国依旧腐败,社会风气日下,道德沦丧而民不聊生,这使梁济内心非常痛苦,而且很矛盾,于是产生了以自杀唤醒世人的念头。

促使梁济下必死决心的是1917年张勋复辟一事。《梁漱溟访谈录》中记载:

父亲投水自杀,有《敬告世人书》、拜托5位仁兄的信,有愤慨的意见。愤慨什么呢?黎元洪继任大总统,同段不合,于是有府院之争。黎曹吴轻信江西人的话,郭同很快把张勋找来,想用张的力量抵制段祺瑞。张勋是顽固人,他到北京,在宣武门江西会馆演戏,请客正在热闹,抽身出来,进宫行复辟礼,把宣统抬出,挂起龙袍来了。这时,黎才知道上当了。他不理黎元洪这套。这是民国7年(应为6年)的事。这时,被免职的总理段祺瑞在天津拉了梁任公一起,就在北京、天津之间的马厂誓师要进攻北京。当时马厂驻一师北洋军,师长叫李长泰。段、梁二人直入师部,抓住这一师人从马厂向北京进攻。张勋就完了。可笑的是挂了两天的龙旗,出现红顶官服。最糟糕的是谁?是康有为。他跑来北京,还要忠于清,宣统上谕康有为为弼德院长。这时段、梁进京,康、梁原是师徒关系,现二人政治上成了敌对了。张勋既忠于清,失败了可以死节吗!(梁老说上面这话时,语气很重,也很愤慨!)也跑了,溜到东交民巷躲起来。复辟一幕,6天就完了。

先父就在这时很愤慨,因为搞复辟的人,拿国家大事当儿戏。复辟失败之后,先父投水自杀。有一位先父的朋友送挽联,很好,上联是:忠于清所以忠于世(不单是忠于清,世是世道);下联是惜吾道不敢惜吾身。投水而死。

梁济并未于张勋复辟的当年自杀。虽然在张勋进京时,梁济写长信劝张“勿为复位迂谋”,希望张发挥作用使清室“禅让之心大明,共和之美渐能实现”。后来再劝张写两信,言:“行虚君共知,勿昧循旧制”,看到阻止不住,再劝不要恢复一姓制度、打出龙旗、封王封爵。梁济劝张勋不要干的事,张一件件都干了。复辟失败,梁又去信劝张勋“死节”,而张选择的投降条件只一条,就是活着。梁济不反对清朝逊位,更不反对共和,但他对民初几年的种种变乱和变化感到愤慨和失望,他怀抱自尽以警世的决心已五六年之久,只因认为对国家社会所负责任未了而一再推迟。

但是,人一到有离世之念时,又留恋自己的家庭、子女。梁济在《留示儿女书》里,说道自己尚未出嫁的次女谨铭,充满了父亲亲情:“真正仁考明哲之女也。凡我所需要,无纤细之遗忘。凡幼孩之前途,无防维之不至。每遇春秋佳日,必设法劝我消忧。我听夜戏,半夜归来,无一次不独自看书,煎茶守候,视我安眠而后去。虽成人而犹孺慕,尤能匡我见所不到,我心实无间然。至其屈己安贫,十年前之旧衣已小,犹著在里面,聊以御冬。……呜呼!我有如此雍雍熙熙之家庭,我何忍决然舍去哉?”

梁济自杀前与梁漱溟最后一次对话,令梁漱溟终生不忘。那时,梁家准备为梁济过生日扫除房屋,梁济告诉家人,他去彭翼仲先生家借住几天,生日那天自己会回来。临出门时,梁济看到报纸上一条国际新闻,乃自言自语道:“世界还会好吗?”梁漱溟接话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天往好里去的。”梁济长叹一声:“能好就好啊。”

1918年农历10月10日,梁济于其生日前三日清晨,自沉于北京净业湖(积水潭)。留下《敬告世人书》,痛陈:“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存否,虽非我一人之责,然我既见到国性不存,国将不国,必自我一人先殉之,而后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

梁济死后,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有一位《京话日报》的编辑吴宝训闻此消息,非常感慨,随即也投湖自尽。新文化人物陈独秀、陶孟和等人,也非常关注此事,旋即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就自杀是否个人行为、是否道德问题,有没有罪等开展讨论;著名诗人徐志摩认为:梁济的牺牲性命,是一种精神上的感召所做出的自觉行动。

彭翼仲于1914年创办的《京话日报》近80年后,台湾学者林毓生认为:梁济的自尽,并非单纯的为前朝殉节,而是希望透过“殉清”的字辞,唤醒世人对儒家“忠”的观念的实践。毕竟空谈共和政体的理想,是毫无用处的,唯有忠诚地为实现共和政体的理想而努力,才是当务之急。尽管梁济的终极目的十分崇高,但是他所采取的行为方式--自杀,却是令人惋惜的,因为以他这么一位人微言轻的儒者,根本无法激起社会群众的广大回响,只能留下令人欷歔的慨叹罢了。

其子梁漱溟后来说:“先父以痛心固有文化之澌灭,而不惜以身殉之,捐生前夕,所遗敬告世书,其要语云,国性不存,我生何用。”“国性”二字,在梁漱溟看来就是指“固有的风教”。由此可知,梁济之死,不仅为了殉清,更重要的意义,是为了固有文化消灭,而去以死来唤醒世人之关注。梁漱溟后来终生从事中国传统文化之研究,这其中原因之一,可能也是受到梁济思想的一些影响吧。

同类推荐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中国历史名人之四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589年灭陈,统一中国;隋的统一,促进了边境同内地、台湾同大陆的联系。然而,隋炀帝奢侈腐化,苛酷无比,弄得民穷财尽,终于爆发了隋末农民大起义。隋唐时期科学技术有很大的发展。唐代的诗歌,在我国古代的诗歌艺术中发展到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唐代的散文也有很大成就,韩愈和柳宗元是其中杰出的代表。唐代的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成就,不论在绘画和雕塑方面,都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艺术家。
  •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

    《蕊韵留香——李宗蕊》是为了纪念逝去的李宗蕊女士,也献给深爱她的人们。
  •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传记速读(大全集)

    世界名人,或以其深邃的思想推动了世界文明的进步,或以其叱咤风云的政治生涯影响了历史的进程,或以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的巨大成就造福于人类。了解他们的生平、思想、智慧,以及人格魅力,必然会对我们的人生产生重大的影响。
  •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北洋风云人物系列之冯国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北洋直系军阀领袖冯国璋复杂的人生经历,文笔生动,人物众多,刻画细腻,可读性强,再现了晚清至民国初年军阀斗争、风云变幻的真实情景。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山丘上野草的泪水

    山丘上野草的泪水

    这是一部正统的悲剧,换句话说就是主人公在故事结尾以某种方式死去。如书中主人公小刀在实现最后心愿后面带笑容死去,再就像书中的斧头在故事结尾他的精神已死,落得家破人亡的结局。书中的主人公以男性为主,故事讲述他们各自的爱这就是书名中的山丘,他们又都来自社会底层——野草,故事脉络又是正统的悲剧——泪水,人生一条闪着涟漪的哀伤河流,倒映的七彩世界掩饰了琐碎、痛苦和不公。人生一出无法选择角色的舞台剧,自以为是剧中主角,其实只不过是过路人。
  • 光之初

    光之初

    你冲破了黑暗,你微小但并不渺小,因为宇宙中的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如果找不到自己存活的价值,那就向少女百草学习吧,翼望可以成为自己幸福的小小契机。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星青梅的专属竹马

    明星青梅的专属竹马

    宁熙葵:我们之间不是咫尺天涯的形同陌路,不是天涯比邻的一往情深,而是不远不近,永远无法有交集。无论我多努力想要靠近你,你却总把我推开。聂寒跖:只有这样不远不近的距离才能让我一直爱着你,对于我而言,你是阳光,然而我身处黑暗。我不能让你离我太近,我怕你会被伤害得遍体鳞伤。他,身处黑暗,职业杀手,成立杀手组织,黑暗的主宰。她,身处聚光灯下,以阳光微笑为标志的明星。他与她居然是所谓的青梅竹马。当她爱上他,他不懂什么是爱;当她选择离开,他发现早已爱上了她。曾经选择离去的她再次归来,拥有了另一个全新的身份。“为了你我愿意坠落黑暗的深渊,但如果你不爱我,我会选择忘记你,再相见我们已是陌路人。”“如果我的爱只会让你受到伤害,我唯有用我的绝情让你离开。”“你既然不爱我,为什么要跟我上床?”“我从未说过我不爱你。”“但你也从未说过你爱我。”“我爱你,一直爱着你。”“我曾经让你离开,我的心再次冰冷,这一次我绝不放手。”“我曾以为永远温暖不了你的心,原来是我错了。”“我杀过很多人,如果上天一定要我偿命的话,我只准你要我的命。”“既然你的命是我的,别人不能要你的命。”
  • 重生之庶女栾妾

    重生之庶女栾妾

    媵妾阿绣被身为主母的嫡姐用‘棒杀’之刑夺了性命。于蚀骨的痛楚中重生,恰好是她被带进家门后第一次给主母请安的那天。命运既然选择重新开始,那么她的命运将要由自己来掌握。她可以被看轻,却不能被轻视。可以卑微,却不能卑贱。生命原本灿烂,纵然身处乱世,纵然身份卑微,她也要绽放出华章异彩。她贪慕名利,却被风流名士所赏识。她贪生怕死,却被勇武将军所爱重。她汲汲营营,却被那个天上谪仙一样的九郎称之为心目中‘最真,最美之女子’。王谢之家的两位嫡子,皇族司马氏的王爷公主,前生的诸多名士权贵一再纠缠不清,小小士族庶女阿绣将如何左右应对,以求得自己高洁完美的爱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纨绔傻后

    纨绔傻后

    轩辕国的一国之后竟然是个傻子,这让轩辕国成了全天下人的笑柄。可想而知这样一位傻后,在后宫的待遇会如何。浑身的伤痕累累足以说明她的悲催。结果竟还遭来太后婆婆和皇上夫君的一起下毒,你说,你不死来,谁死啊!而当傻后再次睁开眼睛,已不是她。她,是叱咤黑道的公主,一场黑白两道最瞩目的豪华婚礼,却成了这位黑道公主的葬礼。一朝穿越,附身傻后身上。曾经任人欺负的傻后,如今已经改头换面。打贵妃,毒嫔妃,挑衅太后,恐吓宫女太监。恶整大臣,更是一脚把皇上踹的下不了龙床,上不了朝堂,轩辕皇帝自登基以来,第一次罢朝。她的到来,让轩辕国前朝动荡,后宫都不得安宁,她更是坚决的戴稳了祸国妖后的头衔,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精彩一】一位蓬头垢面,衣服邋遢,让天下人最鄙视的女子,却抱着轩辕国最尊贵的东西站在御花园中,傻傻的笑看着面前一群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人,用孩童般的语气道:“各位姐姐,今天婵儿和你们玩一个游戏,我们玩打人好不好?谁若是打赢了,我就把这块石头给谁。”咧嘴一笑,白牙在这张如黑夜般脏兮兮的脸上特别的显眼。此话一出,全场一片哗然,石头?那可是轩辕国所有女人梦寐以求的凤印啊!片刻的怔愣,一群女人被利欲熏心蒙蔽了双眼,居然相信了一个傻女的话。轩辕后宫起火,这一天,成了轩辕国史册上最可笑的一天。【精彩二】:“轩辕俊,不要以为你是皇上就很了不起,你若是再敢对我动手动脚的,你信不信我一掌把你拍到南墙里,扣都扣不出来。”这一晚,注定要成为轩辕史上,第十五代皇帝最丢人的一刻。虽然她是众人眼中的妖女,而他却依旧对她宠爱有加:太监:“皇上,不好了,皇后娘娘要烧凤仪宫。”皇上:“只要她喜欢,多找些人帮她一起烧,到时朕再给她盖个更大的。”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打了后宫的嫔妃。”皇上:“她是皇后,有这个权利,让她不要给朕留面子,下手重些。”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说要让你后宫起火。”皇上:“让皇后搬到前朝来,别烧伤了她。”太监:“皇上,皇后娘娘要杀太后。”皇上:“陪朕走完一生的是老婆,让母后自求多福吧!”“婵儿,这天下,你若喜欢,朕为你守住,你若不爱,朕愿为你抛弃,弱水三千,朕也只取你这一瓢饮,朕会宠你一生,爱你一世,只愿与你牵手一生一世一双人。”如此震撼人心的誓言,是真心,还是阴谋,帝王家会有真情吗?而他又是否真如传闻那般无能呢?
  • 职场之一见钟情

    职场之一见钟情

    是谁说只要爱上了谁,那么所有与她在一起的时光都是最美的消遣。纪若白,一个把商场沉浮看作简单游戏的男人。却并不张扬,沉默得把自己的姿态隐藏,清冷淡漠。他们相遇在电梯间,她撞进他的怀抱,仿佛也撞进他一向无情无欲的心里。明知道她会离开,但还是孤注一掷得宠爱。把所有与她在一起的时光,都当做最美的消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