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300000006

第6章 宋朝文人画

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经济的高度发展,带动城市的造纸、丝织、制笔、制墨等手工业的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为绘画艺术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宋朝是中国绘画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民间绘画、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各成体系,彼此间既相互吸收又相互渗透,构成宋朝绘画丰富多彩的面貌,各种绘画题材和技法得到空前的发展。宋朝绘画的主导思想是儒家的积极入世精神,文人画派最能体现出文化的精神。

(一)平民知识分子画家

李成(919—967),字咸熙,祖籍长安,祖上为唐代宗室。出身于书香门第,五代时随祖父躲避战乱来到营丘(今山东昌乐),所以被称为李营丘。李成入宋不久就死去,其大半生活在五代,大致与关仝同期。他的水墨山水画在北宋被誉为“古今第一”,他的画风对北宋影响巨大,所以习惯上把他列入北宋画家。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善诗文、琴弈,性格旷荡,有名士风度。他的山水画体现了一个有修养的文人的精神,画面传达出人与山川的契合,达到了空前的协调,极受上层社会的欢迎,连宋神宗、宋徽宗两位皇帝都下诏征集李成的画作。他继承了唐代水墨山水的技巧,形成独特的造型语言——蟹爪枝和卷云皴,既有山川树木的真实感,又有对自然的所寄之情。 山既是心中之山也是自然之山,境既是心中之境也是山川之境,只有真正不囿于世俗的人才能达到这一点。他的山水画形象真实、气息周流,笔墨精微,象境相生,不愧是后世的典范。代表作有《晴峦潇寺图》《读碑窠石图》等。所以李成的山水画对画院的山水画影响很大。

范宽,字中立,陕西华原(今耀县)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北宋早期。他初学荆浩、关仝,受李成影响极大。范宽有句名言:“我向别人学习不如向大自然学习,向大自然学习不如向心学习。”其实就是张璪所说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他深入太华山、终南山,用心参悟自然的妙道,表现出来的山水是真实形象、真实境界、真实体验。不过于主观,不过于客观。《溪山行旅图》中,主峰占据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崇高耸立,给人以仰望之态,但细观起来,却有逼人之感。山顶历历如在眼下,呈现俯视之状,这就是中国古人特别之处,是以心观物,不是以眼观物。画面上主峰气势磅礴,前景的山石、树木同样表现得微细自然,一对行旅显得那么渺小,进一步突出山雄伟巍,而前景与后景更有机地结合成整体画面,是杰出的典范性作品。

(二)文人画(士大夫)派的崛起

苏轼(1 0 3 6—1101),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提到文人画,苏轼绝对是重量级人物,他明确提出了“士人画”的概念,其艺术主张和艺术成就对以后的文人画有很大的影响。他是将儒、道、佛融为一体的人,他的思想和行为感染着同世和后世;他又是一位身体力行的哲人,是中国文艺史上罕见的全能型人才;他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文章挥洒畅达;诗放笔新奇,纵意无羁,为宋代最重要的诗人;词清空豪放,宏大开阔,开一代词宗,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自由灵动,直抒胸臆,突出了他“尚意”的书风,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北宋四大书法家”。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21岁的苏轼与弟苏辙同中进士,文才倾动朝野,颇得大文豪欧阳修的赏识。苏轼是中国知识精英的代表者,他的入世精神和超世心态也是杰出知识分子的典范。苏轼仕途坎坷,饱受磨难,几遭迫害,多次被贬官,多次被任用。被贬时做良民,被任时做好官。在任密州(在今山东)太守时,他治蝗灾、扫黑势、抚弃婴。任徐州太守时,抗洪水、保徐州。在任杭州太守时,他治运河、开云井、浚西湖、筑苏堤,设“安乐坊”治病救人。在惠州时,他为百姓方便着想而自费造桥,还为百姓生命着想而种药。苏轼一直以超脱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沉浮起落、屈悲毁辱,深通佛理的他对世事的磨难无怨无恨,一切顺其自然。他的词风放达、诗境深邃、书法自由、绘画抒意,是与他这种超脱精神分不开的,如他著名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体现出这种心胸。经过世事的磨难,他不用单一的视角看问题、看世事,也不以世间心对待世事,把自己和众生融于一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承担着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以一颗超然物外的心面对一切。从陶渊明的弃官归隐,到王维的半官归隐,再到苏轼的亦官亦隐,代表了我国知识分子三种隐逸类型。苏轼的艺术主张:一、提出“士人画”的概念。二、他早年抬高王维的地位,表现出将文人与职业画家区分开来的强烈愿望。三、他大力提倡诗画结合,并使之成为文人画的基本特征。“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四、重神似超过重形似。“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他反对画面上仅是形似,形似不是绘画追求的根本目的,绘画是追求“象外之意”,也就是追求形象背后的文化意义。

王诜(1048—1104),字晋卿,是北宋王全斌之后,祖籍太原,居开封,是宋神宗的驸马。自小受到良好教育,善诗文、绘画,喜好收藏,风流倜傥,他与苏轼、苏辙、黄庭坚等人交往密切,在新旧党派的政治斗争中受到牵连,一度丢官。作品《烟江叠嶂图》是小青绿山水画(水墨与青绿结合),构图表现出以少胜多的空阔感。王诜反复画这个题材,苏轼也反复为之赋诗,表明向往远离官场、遁迹世外的愿望,这是文人山水的隐喻性。

文同(1018—1079),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是苏轼的表兄。宋仁宗时期的进士,以学名世,他的文艺才华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所赏识。他多才多艺,苏轼称他有诗、词、书、画四绝。他能画山水、花鸟,尤擅长于墨竹,常借竹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与人品学养。曾做过几个地方的知州。神宗元丰初年,文同受命到湖州任知州,未到任就去世了。但后人仍称他为“文湖州”,把他开创的墨竹派称为“湖州竹派”,是当时和后世学文同墨竹画法的一批画家的总称,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画派。《墨竹图》的构图呈“S”形竹体,形体逼真,竹节上许多新枝都细细表现,精准写实;竹叶虽然纷杂,但疏密得体,浓墨竹叶和淡墨竹叶交互一体,却又层次分明;叶面向背,虚实主次给人如触如摸的真实感。这是一种以造型为主、兼顾笔精墨趣的文人正规画,既画出了竹的形,也画出了竹的神,不是“墨戏”类型。这类画竹方法,自宋至今都在普遍沿用。

米芾(1051—1107),初名黻,字元章,北宋画家,世居太原,后迁居湖北襄阳,晚年居住在润州(今江苏镇江)。宋徽宗时被召为书画博士,后任礼部员外郎,人称“米南宫”。米芾自幼聪明,3岁能读诗,7岁学书法,但在18岁时以恩荫入仕。他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北宋四大书法家”;在绘画上“米氏云山”自成一家;他还是书法、名画和古器物鉴赏收藏家,富于收藏,精于鉴定,著有书画鉴赏专著《画史》《书史》;他的诗文得到苏轼的高度评价。他为人有些玩世不恭,摹古功力深厚,以至乱真不可辨。米芾又是一位美术批评家,他准确地指出董源、巨然山水画的艺术格调是“天真平淡”。他晚年居住在润州,善于表现江上变幻无定的烟云雨雾,创造了独特的山水技法。他信手用笔作画,多是烟云掩盖树木,不追求细节。米芾山水画真迹没有保存下来。

米友仁(1086—1165),字元晖,南宋画家。19岁时以《楚山清晓图》而受徽宗赏识,南宋时到江南又因书画而受到宋高宗的优遇,官至工部士郎、敷文阁直学士。他专为内府鉴定和作画,南宋内府收藏的不少名画上都有他的鉴定跋语。他的画当时被皇室垄断,民间和普通官员虽喜爱却得不到。他作画不追求具体的细节,用“破墨”和“泼墨”的综合技法,不塑造真实的山,云和山相互掩映不可分割,与其父亲一样自题画为“墨戏”,并多用纸作画。“米氏山水”标志着水墨山水画从写实走向写意,对后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北宋画家。他出身大族,多才多艺,聪颖早慧。22岁就中了进士,官只做到八品。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他因病痹(中风偏瘫)辞官归隐家乡龙眠山,号龙眠居士。曾作《龙眠山庄图》,以长卷形式画山庄十六处景点的山石、林泉之美,反映出他的隐逸思想。北宋新、旧两党党争激烈的时候,他在政治上小心翼翼。他与新党首领王安石互相推崇,诗画酬唱,又与旧党的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王诜等名流交往。旧党失势,他在街路行走时遇到苏家人,以扇遮面假装没看见。在政治上的骑墙没有影响他的艺术声誉,他有深厚的文学、书法、绘画修养和功力,独到的古董收藏鉴别能力,他完全符合文人技巧画家的标准。他在绘画上是一个多面手,道释、人物、鞍马、花鸟、山水无一不精。其代表作《五马图》分五段,分别画西域进贡的名马:凤头骢、锦膊骢、好头赤、照夜白和满川花,每段都有黄庭坚题写的马名、来源、年齿、身长等事项,人物有两个汉族人和三个着西域装束的人。服饰各异,个性鲜明,除局部烘染外,都是单线白描,行笔细劲,富于变化,对人的心理趋向也进行了细致的体现,追求细腻微妙的格调。李公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不仅影响了很多文人,对画院画家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艺术形式上,他把唐代“白画”创造性发展成了“白描”,不着色彩,仅以墨笔勾勒线条来表现事物,让线条有丰富的表现力和节奏感。线条脱离色彩更加突出了书法功力,同时也更集中体现了抽象审美趣味,更符合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标准。白描画法符合当时的审美趣味因而很快就流行起来,并成为文人士大夫创作人物的主要手法。

扬无咎(1097—1171),南宋词人,字补之,自号逃禅老人。曾应科举,但没有做过官,他的诗、书、画都很出色,擅长水墨画,人物画法等学李公麟,梅花画法学华光和尚,也画竹、松、石、水仙等。《四梅花》中枝干挺峻,用飞白的笔法表现老干的枯干,增强质感。四梅是指四种状态的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他的画中花朵不多,以清疏为特征,每段配《柳梢青》词一首,自填自书,堪称诗、书、画三绝,直接影响了南宋的赵孟坚和元末的王冕。

赵孟坚(1199—1264),字子固,号彝斋居士。北宋灭亡后南渡到海盐县,是宋太祖十一世孙,为远支宗亲。28岁中进士,入仕后官位不高。他擅长水墨画,爱画兰、竹、松、梅、水仙,其实松和水仙等题材也是士大夫喜爱表现的。《水仙图》用白描的手法,造型写实中又有概括,线条细劲又富有弹性,用淡墨轻染,清新、淡雅,表现出了水仙清逸的情韵。

(三)“四君子”题材画出现

在中国美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概念——比德为美,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传统就是将道德放在第一位。春秋时,孔子整理典籍,身体力行,教人以道德作为做人的准则。注重道德的古人也经常用美好的客观事物和人的美德作比拟,就是“比德”思想。“比德”使人与自然之间出现精神性的审美关系,自然界成为人的审美对象,如古人很早便把美德和美玉作比拟。宋代形成的“四君子”绘画题材——梅、兰、竹、菊是中国画中出现的“道德情感符号”,它的基础就是比德为美。

竹:在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汉的上林苑(早期的古典园林)就有竹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士流(士大夫阶层)园林也有竹,西晋的左思有诗:“峭茜青葱间,竹柏得其真。”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有“茂林修竹”。王徽之爱竹,并在居处种竹。唐代的白居易是第一个文人造园家,他给了竹很高的人格评价。苏轼在《墨君堂记》中赞扬竹在得志的时候茂盛但不骄傲,不得志的时候虽然憔悴但不受屈辱(墨君堂是文同藏竹画的房间)。竹作为绘画中的独立题材,始于中唐时期,白居易写过《画竹歌》。关于墨竹的创始者据说有四种说法:唐代的唐明皇、吴道子、王维以及五代的李夫人,这几种说法仅在画史中看到。现存最早的墨竹是北宋文人画家文同的作品。

梅:梅花本身有耐寒性,从宜昌到上海这个地段可以踏雪寻梅。据记载,在商代,梅可当做食物的调味品,把“盐梅”并用比喻治理国家。文人士大夫中最早写梅的要算南朝时期诗人陆凯,他在江南时给在长安的朋友范晔写首诗:“折梅逢驿吏,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请驿者(邮递员)代为转送。唐代王维也写过关于梅的诗。墨梅也是宋朝文人画家喜爱的题材,据说最早始于北宋的和尚仲仁和道士白玉蟾。与竹相似,梅花也有院体风格,如南宋的画院画家马麟等画的梅,被称为“宫梅”。宫梅生长在皇家园林中,人工造型,梅干盘曲。“野梅”则是散生在山野间,梅干劲直,有自然的本性。文人喜爱画的梅是“野梅”。

兰:据史料记载,夏代用热水煮兰花来洗浴。孔子赞过:“兰为王者香。”屈原在诗中把兰的作用和人的品格联系在一起。《易经》里借用兰的芳香比喻人与人之间言辞的诚信,“金兰之谊”就是由此得名。曹植在《洛神赋》中写洛神如何美貌时说:“含辞未吐,气若幽兰……”,一般认为画兰花最早的画家是唐代的殷仲容,五代的名僧贯休也画过兰花,但画作都未能保留下来。苏轼也画过兰花,作品没有流传下来,却留下了题画诗《题杨次公春兰》。元朝有画兰的作品传世,到了明清则有大量画兰花的画家涌现。

菊:西汉的《西京杂记》记载到,当时的老百姓认为饮菊花酒能使人长寿。文人中最早写菊的是三国时期的钟会,在他写的《菊花赋》中总结了菊花的种种优点。东晋的陶渊明写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唐代孟浩然诗曰:“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重阳节就是菊花节。元稹的“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苏轼赠刘景文诗:“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菊花入画较晚,五代徐熙、黄筌都画过菊花,今无作品传世,元代有画菊作品流传。

总之,北宋是文人画崛起的时期,文人们开始有意识地区分文人画与画工画的差别。绘画强调文化性,苏轼将绘画现象提升到有文化内涵的纯艺术境界,这对中国文人画史来说是一大贡献。以后无数文人借画抒发自己的情感,对元、明、清后世的文人水墨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类推荐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节日的视觉盛宴:中国贺岁电影研究

    本书是第一部专论中国贺岁电影的著作,从电影文化,品牌价值等,结合个案进行解读。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世界美术史

    世界美术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此,我们组织编辑出版了这部《世界文化史》。本书按地域编年的形式进行编排,以通俗易懂的散文文化表述,追求一种和谐而有趣味的阅读快感,办求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科学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结构上整合串缀,散点透视的方法,有机地把世界文化史中特别耀眼的闪光点组织成绚丽多彩的画卷,每篇文字约千字左右,避免过分的学术化,内容上举凡哲学、音乐、舞蹈、美术、文学、科学、宗教诸方面,皆有涉猎,把握文化发展的脉络。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热门推荐
  •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夜王宠妃:废材逆天七小姐

    (女强、男强、宠文、爽文、快更!)她,23世纪的最完美最冷酷最血腥的杀手生化人,却穿越恭王府最废材草包的七小姐身上。但怎知废材的她却逆天改命,恍然间却成了传说。他,蝶州云帝国的夜王殿下,冷酷无情霸道腹黑,天赋强大,霸者之身。当腹黑霸道的他遇到绝代芳华的她会擦出怎样的火花?看他与她如何冲破藩篱,上演强者与强者的碰撞,追逐与被追逐的欢喜冤家。
  •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探秘:世界未解之谜(人体篇)

    尽管人类已经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但是我们还是无法完全解开自身的奥秘。科学家预测,人体自身所具有的潜能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出来,历史上那些曾经出现过的奇人异事也许并非天方夜谭。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总裁一抱好欢喜

    总裁一抱好欢喜

    被老公小三设计扒光衣服丢进酒店,求救无门,她向他拨打了求救电话。“谢谢。”“不用谢……因为我不是白来的……能使得动我的人,除了爸妈你是第一个,说吧,用什么报答对你有求必应的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大搜捕

    大搜捕

    本书内容包括:苍山出奇兵;大漠追凶记;扫荡假烟“王国”;押钞车血案;梦断金山等
  •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3)

    世界最具幻想性的童话故事(3)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之三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寓言故事”汇集了众多的寓言故事,文笔简练、故事耐看,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每天都会用到的趣味心理学

    心理学隐秘白金法则,FBI每日贴身研读。选最有味的视角,读最好玩的心理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标签,在每一张标签下,都有一个你所未知的自己。每天一节心理学,让你我在充满问号的生活中求得一枚句号。心理学,你可以懂。
  •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天皇降生卷(上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未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洋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