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谬法反击就是顺着对方的指责,推出荒谬的结论,从而证明对方的指责是无理的。既回击了对方的指责,又使对方的意图彻底暴露出来。下面就是运用归谬法进行反击的一个例子。
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的时候,一位反动法官极其恶毒地责问他说:“马克思、列宁是外国人,你却大讲外国人的主义,这不是卖国吗?”面对敌人的诬蔑,王若飞同志从容不迫地驳斥道:“法官先生,您简直太可笑了,可笑得令人齿净。你竟然无知到这种可怜程度,真是令人惊奇。对你说话,我们讲一点普通的常识:马克思是德国犹太人,他在德国不能立足,曾在巴黎进行革命活动,后来又寄居英国伦敦。他在英国参加工人运动,英国工人阶级很欢迎他。照你的说法,英国工人阶级把自己的国家出卖给了马克思。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在俄国建立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民推翻了反动的沙皇统治,赶走了德国侵略者。难道列宁赶走了德国人,又把俄国卖给了德国人?法官先生,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真理,哪国需要就在哪里发展。谁也阻止不了。”
不难看出,王若飞同志在这里运用了归谬法驳斥反动法官。王若飞同志运用的归谬法是:如果我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照法官的说法是卖国的话,那马克思在英国参加工人运动,受到英国工人的欢迎,英国工人是卖国;列宁在俄国宣传马克思主义,并赶走了德国侵略者,列宁也是卖国,然而英国谁也没说英国工人卖国,俄国谁也没说列宁卖国,由此可见,我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卖国。由于王若飞同志运用了归谬法,既彻底暴露了反动法官指责内容的极其荒谬性,又彻底洗刷了反动法官所强加的罪名。
八、以毒攻毒
世界上常有一些人出于某种目的,或无中生有或捕风捉影生造出“谣言”来攻击中伤别人,使对方背上莫须有的罪名。这时如采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即针对对方捕风捉影生造出的“谣言”,用同等手法也针对对方编造一个触犯众怒的谣言来回敬,使对方在公众面前失去可信度,其谣言也不攻自破。请看下例:
1917年某日,马雅可夫斯基遇到一个头戴小帽、手提钱袋的女人正在大声嚷嚷,恶毒地诬蔑中伤布尔什维克。马雅可夫斯基见状,当即径直扑到这个“鼓动员”跟前说:
“抓住她!正是她,昨天把我的钱袋给偷跑了。”
那女人惊慌失措地说:“您是说哪儿话来,您认错了吧!”
马雅可夫斯基坚持说:“没错,没错,就是她。戴着绣黄花的帽子,偷去了我25卢布。”
围着那女人讥笑她的人群渐渐地四散而去。当所有的人都走光的时候,这女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对马雅可夫斯基说道:“我的上帝,先生您瞧瞧我吧,我可真是头一回看见您呀!”
马雅可夫斯基答道:“可不是吗,太太您才头一回看见一个布尔什维克,却就大谈特谈起布尔什维克们来了……我可劝您回家后别拿您的女厨娘出气。”
马雅可夫斯基采用以毒攻毒法,使对方的图谋无法得逞。
九、以谬制谬
以毒攻毒只有一定的场合才能使用。有时候,对方的观点仅仅是一种错误的谬论,其本意并非恶意伤人。面对这种情况,应该采用含蓄的态度,以对方致谬的逻辑概念,如法炮制一种同样幼稚可笑的谬论,以期提醒对方,让对方从中自悟。
传说战国时期秦国有个机智聪明的小孩,名叫甘罗。有一天,他看见在宫廷做事的爷爷在后花园里踱来踱去,不停地叹气,便问其因。当他得知是由于秦王要吃公鸡生的蛋而急坏了满朝文武官员时,便自告奋勇要替爷爷上朝。
第二天一早,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问:“小娃娃到这里来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回答:“大王啊,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让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哈哈大笑说:“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呢?”
甘罗反问:“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仿照秦王荒唐的论据进行同理论证,以谬制谬,他所生造出爷爷生孩子的一个论据,和公鸡生蛋的论据同属于荒谬绝伦,甚至要比秦王的更荒谬,所以,秦王自然无言以对,便放弃了要吃公鸡蛋的念头。
十、巧转话锋
在一生中,没有谁敢说自己什么都懂,所以当那些心怀叵测者向你发难时,如果你确实无法回答,便可借助“巧转话锋”的方法。这样无论遇到什么类型或出自什么样动机的发问,你都不至于在人前丢失体面。
有一回,有一个自作聪明的人向瑞士大教育家彼斯塔洛奇提出一个伤脑筋的问题:“你能不能看出一个小孩长大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当然能,”彼斯塔洛奇干脆地答道。“如果是个小姑娘,长大一定是个妇女;如果是个小男孩,将来准是个男人。”
彼斯塔洛奇遇到的是一个无聊且棘手的提问,对于这样的提问,哪怕再高明的教育家也无法笼统简单地用一两句话做正面作答。但彼斯塔洛奇却用大智若愚的“大实话”(实际上就是巧转话锋),来回击他。本来这个问题会使彼斯塔洛奇很难堪,但他却反而把提问题的人置于可笑的境地。
主持人作为访谈以及节目的主导者,难免偶尔会遇到恶意刁难的情形,但是若掌握上述十种技巧,可以以不变应万变,所以在此只做概述。
应付别人讥讽
当你受到别人讥讽时,该如何对付呢?有的人会默默无言,有的人会破口大骂。其实只要掌握了反击别人讥讽的方法和技巧,你在遇到此种情况时,就会处乱不惊,应付自如。下面介绍当你被别人讥讽时的应对之术:
一、转移推论
转移推论是在别人讥讽自己时,针对对方提出的具体问题,从其他方面进行回答或给予反击的方法。
转移推论这种方法要求首先对对方提出的问题或论点要有准确的分析,选择适当的角度进行回答或反驳;其次,作出的回答或反驳要言之有理,机智尖锐。请看下例:
俄罗斯著名的科学家罗蒙诺索夫童年时代家境贫寒,在成名之后,仍然过着简朴而单调的生活,不讲究衣着,每天坚持研究学问。
一天,一个不学无术、专门讲究吃穿的人见到罗蒙诺索夫衣服破了个洞,便口带讽刺的语调挖苦地说:“先生,从这个洞里可以看到您的学问吗?”面对讥讽,罗蒙诺索夫平静地回答说:“不,先生,从这里可以看到你的愚蠢。”
罗蒙诺索夫的回答,机智地将对方带有恶意的言辞,转移到对方身上,从学问到愚蠢,将对方反驳得无言以对。
二、针锋相对
即对方在讥讽自己某一方面时,自己也对其在这一方面进行讽刺。对方戏谑发型服饰,我也必以其发型服饰为回讽目标;对方拿我姓名字号开心,我也以他的姓氏做文章。这种方法常能使对方陷入更为尴尬的境地。
相传于谦少时才思敏捷。一日,母亲把他的头发梳成三岔,一个叫兰古春的僧人看到后就说:“三角如鼓架。”于谦反击说:“一秃似擂槌。”再如有位尚书大人见解缙身着绿衣,便挖苦道:“出水蛤蟆穿绿袄。”解缙见尚书老态龙钟、身穿红袍,立即对答说:“落汤螃蟹着红袍。”这种针锋相对的反讥,能使对方自食苦果,枉费心机。
三、以退为进
面对对方不友好的讥讽,不妨退一步予以承认,之后用对方的逻辑反击对方。例如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后,赫胥黎竭力予以支持和宣传,因此被教会诅咒为“达尔文的斗犬”。在一次辩论会上,宗教头目见到赫胥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胥黎轻蔑地答道:“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其潜台词就是:“是的,我是猎犬,而你是盗贼,盗贼最怕猎犬!”这就对宗教头目进行了有力的反击,变被动为主动。
四、对比反击
对比型反击是指将两种彼此相反或相似的事物或事情凑在一起形成正反两方的规律交叉和逻辑交叉。再从交叉点中抓住玄机,以反诘的方式折射出对方的悖谬,从而使得自己正确的观点通过合理衬托而显得更为鲜明突出。请看下例:
英国诗人乔治?莫瑞是一位木匠的儿子,他很受当时英国上层社会的尊重。他从不隐讳自己的出身,这在当时的英国是很少见的。
一天,一个纨绔子弟和他在一处沙龙相遇,那纨绔子弟对诗人嫉妒异常,欲恶意中伤他。
他对莫瑞说:“对不起,请问阁下的父亲是不是木匠?”
诗人回答说:“是的。”
纨绔子弟便不怀好意地问:“那你父亲为什么没有把你培养成木匠?”
莫瑞马上意识到他的意思,便问他:“对不起,阁下的父亲想必是绅士?”
纨绔子弟傲气十足地说:“是的!”
莫瑞立即予以反击:“那你父亲怎么没有把你培养成一位绅士呢?”那纨绔子弟哑口无言。
这位纨绔子弟的发问显然是无聊的,对于无聊人的无聊发问,如果诗人作正面回答,那岂不越答越无聊?诗人毕竟是诗人。在正面回答与反诘中,他选择了后者,即就坡骑驴。根据对方的逻辑进行反问,使纨绔子弟丢人现眼,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五、击其要害
即针对对方错误观点和嘲讽攻击之间,运用点睛之语,点明本质和要害之处。例如,苏联首任外交部长莫洛托夫是一位出身于贵族的外交家,在一次联大会议上,,英国工党一外交官向他发难,说:“你是贵族出身,我家祖辈是矿工,我们两个究竟谁能代表工人阶级呢?”只听莫洛托夫不慌不忙地说:“对的,不过,我们两个都当了叛徒。”莫洛托夫高明之处在于他并不纠缠表面词句,而是抓住各自都背叛了原来阶级这一实质问题,一语中的,使对方隐人窘境。
六、反其用意
反其用意是指当对方讥讽自己时,接过对方话题反其意而用之。这常使对方处于被动的局面。
例如,16世纪初美国议会中赫赫有名的“毒舌家”蓝道勒夫议员有一天与其政敌克林在一条横跨在泥泞道上的跨板上相遇。两人同时上这跨板,而跨板宽只允许一个人单行。但谁也不愿自己先让步。最后,克林先开口道:
“我是绝对不会为恶徒让道的!”
蓝道勒夫回答说:
“我经常让道给恶徒呀!”
说着,他就走下跨板,让克林走过去。
表面上蓝道勒夫做了让步,但他是给“恶徒”让道,对方反而被嘲弄了一番,不得不居下风。
七、因果类推
因果类推反击是指当对方出言不逊、说话带刺时,巧将对方所形成的因果逻辑脉络借为己用,将对方之“果”引申为自己之“因”。通过此“因”的反唇相讥,再派出新的“果”,以此针锋相对地讽刺对方。其主要特点是以对方之“果”为“因”,充分利用前“因”为玄机进行发挥。
萧伯纳身体很瘦。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小宴会,一个脑满肠肥的资本家蓄意取笑他,却被作家一句话顶得体无完肤。资本家见了萧伯纳便说:“啊,萧伯纳先生,一见到您,我就知道世界上现在正在闹饥荒!”萧伯纳马上反击道:“嗯,先生,我一见到您,就知道世界上正在闹饥荒的原因。”
既然瘦是因为正在闹饥荒的结果,那么,类推的结果自然是:胖就是闹饥荒的原因。关键在于你当时有没有这种快速反应的反唇相讥的应对能力,看出其中的因果关系,及时地组织语言。在上则故事里,无聊的资本家本想刻薄地讥笑一下萧伯纳的瘦小和穷困,想不到萧伯纳在语言驾驭能力上非同等闲之辈。他正是以因果型反唇相讥的快速反应,使资本家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八、反向对比
反向对比是利用对方语言的逻辑将事物的本与末进行交叉对比,或对同一事物进行反向逻辑的交叉对比,使真理与荒谬的定位在你所运用的反击法中更向你的观点贴近。请读下面的例子:
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出现。有个家伙嘲笑他道:“你脑袋上边的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顶帽子吗?”
安徒生立刻反唇相讥地回敬道:“你帽子底下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个脑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