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2200000006

第6章 记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书(2)

《南齐书》本纪八卷,志十一卷,列传四十卷,共五十九卷,一共记载了南齐七位皇帝24年(479—502)的史事。由此可以看出,南齐是一个很短命的王朝。萧子显作为南齐的子孙和梁朝的臣子,编修南齐的历史很有优势,但是不利条件是自家人写自家人的历史,难免偏颇,把个人恩怨写进书中,他高度赞扬齐高帝萧道成,所以掩盖了他篡位并对刘宋一家斩草除根的恶行,他对自己的父亲用了六千多字来表扬功绩,对于杀害萧家子孙的萧鸾则是毫不客气地批判,字里行间都透露出对他的恨意,对东昏侯则是写尽他的荒唐和丑态,这些描写在皇帝的纪传中恐怕是不多见的,对齐代后几任皇帝的昏庸无能和残暴自大的淋漓尽致的描写,也是为梁武帝萧衍的篡位找借口,并将其合法化了。

《南齐书》的志写得比较好,南朝时期的官制纷乱复杂很难理清头绪,《百官志》则写得清晰明了,通过阅读《百官志》,可以简单了解一些。不好的方面是《南齐书》中也有《祥瑞志》,情况和《宋书》差不多。列传中记载了很多齐代宗室人物和后妃,这也许和萧子显的皇室身份是分不开的,而且大多叙事简洁,他单创了文学一类传记,记载了著名科学家祖冲之的事迹,虽然祖冲之擅长的是天文历法而把他列在了文学里面,但是至少保存了祖冲之的基本资料,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南齐书》中各志和传之前都有序,概括整篇内容,简洁明了,是一个很好的体例。

《梁书》《陈书》,把这两部书放在一起介绍是因为这两部书署名的作者都是姚思廉,当然这两部书的真正作者是姚察、姚思廉父子,有少部分论是魏徵写的。姚察(533—606),字伯审,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生于梁末,后在陈朝做官,开始编修《梁书》,陈朝灭亡时又由陈入隋,隋文帝很赏识姚察,在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任命姚察编梁、陈二史,在606年,姚察没能完成二史的编纂就去世了,临终前将这未竟之事业交给儿子姚思廉,子承父志,就像编写《史记》的司马迁和《汉书》的班固一样,姚思廉为了完成父亲的遗志,开始着手编修《梁书》《陈书》。姚思廉(557—637),字简之,他也是在陈朝做官,然后由陈入隋,最后由隋入唐,629年,奉唐太宗旨意与魏徵一起编修梁陈二史,636年正月,《梁书》《陈书》与同时编修的《北周书》《北齐书》《隋书》一起完成。

《梁书》五十六卷,记载了梁朝四位皇帝共56年的历史,记事始于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终于梁敬帝太平二年(557年)。《陈书》三十六卷,记载了陈朝五位皇帝共33年的历史,记事始于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年),终于陈后主祯明三年(589年)。《梁书》主要是姚察和姚思廉父子二人合写的,《陈书》大多数篇章是姚思廉自己所写,魏徵以监修的身份写了几篇论。梁陈二书的体例大致相同,有纪和传,都没有志,如果要将《梁书》和《陈书》做对比的话,《梁书》的内容更丰富更实际一些。

梁朝在历史上共存在了56年,开国皇帝萧衍一个人就统治了48年,所以《武帝纪》就分了上中下三卷,记载了萧衍亲身经历的齐末大事,从起家一直到做皇帝。列传中新增了《止足》类,就是指那些厌倦了名利场的争夺而退隐江湖、明哲保身的人,一共记载了三位。怪异祥瑞迷信之说的记载较少,《儒林传》里记载并称颂了范缜神灭论,齐梁年间佛教大兴,上层统治者尤其重视,萧衍就是忠实的佛教徒,在这样的环境下范缜能够提出反对的意见很不容易,《梁书》能够记录下来并且看重范缜,更不容易。

《陈书》是二十四史中卷数最少的书,内容更是乏善可陈,在书中到处都是曲笔和回护,例如对陈朝皇帝的很多恶劣事件、毒辣手段都是一笔带过,轻描淡写,而陈后主是一个昏庸无能、每天纸醉金迷的皇帝,最后导致陈朝灭亡,书中却把这些责任推到一些大臣的身上,亡国只是因为用人不当和天意难违,这些荒唐的记载到处都是。列传中多记载宗室、朝臣,对于下层人民、经济文化的记载简略而粗糙。当然从这些记载中也能看出陈朝之所以命短的原因,偏安江南、不思进取、机构臃肿、战争不断、皇族生活奢侈糜烂,上行下效,人民生活极端困苦等等,这样的朝廷怎么可能不灭亡?

梁、陈二史,不能算是记录很好的良史,但是关于梁陈两代流传下来的历史记载很少,《南史》虽然有补充但是毕竟出现的时间较晚,所以纵使《梁书》《陈书》有很多问题,仍然是今天记载梁陈两代的重要资料。

《魏书》,北齐魏收撰,记事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386年),终于东魏孝静帝(550年),它主要记述了北魏148年、东魏16年,一共164年的历史。北魏534年灭亡,分为东魏和西魏,西魏历经三位皇帝为宇文觉所灭,建立北周,东魏只经历了孝静帝就为高洋所灭,建立北齐。因为魏收是北齐人,所以他不承认西魏的政权,在《魏书》中没有记录西魏三位皇帝的传记。魏是鲜卑族建立的政权,历史上著名的孝文帝改革就发生在北魏,促进了民族融合和鲜卑族的汉化。虽然后来北魏分裂成东西魏,但仍然是鲜卑族的后代,魏是北方政权,属于北朝,在历史上的存在时间很长,与魏同时存在的南方政权大约经历了东晋、刘宋、南齐、梁四朝。这里的魏要与历史上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区分开,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同名而已。

魏收(506—572),字伯起,小字佛助,巨鹿下曲阳(今河北晋县西)人,他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家庭,从小刻苦学习,有很高的文学素养和史学才能。北齐天宝二年(551年),魏收奉皇帝命开始编修《魏书》,在554年就完成了。由于魏收在北齐撰史,距离魏朝不远,有好多记载涉及当代,别人编史都对当代人物和事情有所隐讳,而魏收恃才傲物,直接书写,对别人太多贬低,中间难免掺杂个人恩怨,所以《魏书》一出,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书中的记载是直陈其事,由于直露和不留情面,难免遭到同代人的毁谤,当然这时《魏书》并没有真正流传出去,在560年左右,《魏书》有过一次修改,然后面世,后来仍然有人对《魏书》不满,在后主天统二年(566年),魏收再次修改。在当时引起了那么多不满的《魏书》还是流传下来了,是因为有北齐皇室的支持,然而有些人对魏收的憎恨可以说是深入骨髓,以至于在北齐灭亡后,有人挖开魏收的坟墓,将他的尸体扔到外面,在以入土为安为信条的古代,这也算是最大的报复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魏书》就是经过两次修改以后的本子。《魏书》流传到宋代已经缺失了二十九卷,虽然有所补充,但仍然不完全。

《魏书》本纪十二卷,传九十二卷,志十卷,共一百一十四卷。由于有些篇章分上中下卷,所以有些书记载是一百三十卷,其实内容是一样的。本纪的第一篇是《序纪》,这是属于魏收的首创,主要叙述了鲜卑族拓跋氏的由来以及北魏统治者祖先的历史,记述魏晋时期拓跋氏与中原地区的联系,它大致说明了北魏皇室的历史渊源。这里面记载了北魏以前的28位皇帝,当然历史上他们并没有帝位,只是后人的追封而已。

《魏书》传记当中有很特殊的一类,就是叙述家谱,一个人的传记中父子兄弟子孙一起叙述,这样能使我们清晰地看到家族的发展史,但是不好的方面是记述简略,许多人的事迹只用几行字或几个字记录,例如《李顺传》中一共列举了李顺族人59人,《穆崇传》列举了66人,这种体例是以前没有的。《魏书》还记录了北方各民族的情况,是比较珍贵的少数民族史料。

《魏书》首创《官氏志》,主要记录北魏官制和鲜卑各个分支姓氏的由来以及所改的汉姓是什么,反映鲜卑这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汉化和封建化。《天象志》中比较真实地记载了天象的变化。《魏书》宣扬天命,重视自然事件对人事的预示,而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这当然是它的缺点。

魏收的有些记载虽然不真实,但这是二十四史中第一部记录少数民族政权历史的史书,详细记载了鲜卑族产生、发展、蜕变,直至最后汉化的过程,而且《魏书》时有创新,再加上它是唯一一部流传下来的比较完整的北魏历史,所以在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

《北齐书》,唐朝人李百药编撰。记载始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534年),终于北齐灭亡(577年),一共四十多年的历史。由于高欢控制了东魏天下,所以叙述从高欢的事迹开始,在550年时高欢之子高洋建立北齐,北齐的统治范围大约在今天河北地区,所处时代与南朝的陈(557—589)大致相当,后来为继承西魏的北周所灭。

李百药(565—648),字重规,定州安平(今属河北)人。他年幼时身体不好,祖母赵氏就为他取名“百药”,求的是祛病康复。他出生在北齐,为人沉静少言,不喜欢聚敛财富,所得的钱财,多分给了亲友,在史学和文学上都很有造诣。他在隋朝做官,历尽宦海沉浮,在唐朝贞观时期被唐太宗李世民赏识,奉诏编修北齐史,他的父亲李德林,学问十分渊博。李百药写《北齐书》的资料主要就是来自他父亲曾经整理的资料。在贞观十年(636年)正月《北齐书》编写完成,受到嘉奖。他的一生经历坎坷,几经贬官,好多次遭人陷害,甚至险些丢掉性命,在李世民时期终于安定下来,所以对李唐王朝忠心耿耿,尽心尽责。后来年老辞官,在648年去世,享年84岁。

《北齐书》有帝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没有志和表,一共五十卷。虽然名为《北齐书》但也记录了东魏(534—550)十几年的历史。《北齐书》编成后在流传过程中散失得很严重,到了北宋时期已经残缺不全了,后来八卷帝纪只剩下了一卷,列传只剩下了十七卷,我们现在所见的本子是后人根据《北史》补齐的,并不是最初李百药所编的原本,在阅读中应予以注意。

《北齐书》的语言真实生动,书中的文字记载多数运用口语,保存了那时的语言特色。书中有一些关于人民起义的记载,李百药也不轻视手工业制造和科技发明,他在《北齐书》中有方伎方面专门的记载,保留了当时好多科技人物的事迹,医学、算数、冶炼等方面都有涉猎。他还记载了北齐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人物的记载也是真实生动,例如《魏收传》,重点记述北齐建立后魏收撰魏史,并叙述在魏收之前关于魏史的撰述情况,称赞魏收有史学之才的同时,也记载他收受贿赂、用人不当的小趣闻。唐朝时期修的史书避讳、回护的地方很多,有好多地方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历史真实,而《北齐书》的记载较多暴露统治集团的丑行恶事,例如后宫的淫乱,朝廷的挥霍腐败等,这些记载可能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但是在这样的修史氛围中,能做到公正公平也是很难得的。在论赞中对史事的评论《北齐书》人事与天命并重,不是一味地宣扬天命神鬼,也是很进步的。

虽然《北齐书》的原书我们看不到了,但是总能从这些残存的篇章中看到原书的面貌,去推求它的闪光点,看书做学问也是如此,不能片面一概而论,要用心推敲,“存在的即是合理的”,经历千百年的历史冲刷,我们还是能看出《北齐书》的与众不同,不得不承认它的过人之处。

《周书》,唐人令狐德棻编撰。记载始于宇文泰拥立西魏文帝(535年),在557年宇文觉取代西魏建立北周,终于公元581年外戚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北魏分裂后,西魏的政权基本在宇文家族的操纵下,所以《周书》的记载增加了西魏的历史。

令狐德棻(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出生于北周的名门望族,经历了隋朝代周,隋末的大动乱,参加反隋战争,最后支持李渊,在唐朝成就自己的政治人生。他的官运比起同时代《北齐书》的撰者李百药要好得多,可以说是平步青云,节节高升,历侍唐代三朝,深得皇帝的喜爱、信任和尊敬。唐初,经历南北朝的几百年的分裂和隋末的动乱,国家总算安定下来,百废待兴,令狐德棻极力倡导借助朝廷的力量收集天下图书,从私人手中购书,这是凭一己之力不能达到的,由于有专人监督和朝廷的财力支持,因此保留了大量珍贵的经籍图书。令狐德棻积极倡导修史,唐朝策划了几次大的修史,但是前几次因为用人不当都无疾而终,后来令狐德棻做总指导,能够知人善任,提携后进,根据家学传统安排修史人员,例如姚思廉修《梁书》《陈书》,李百药修《北齐书》,李延寿修《南史》《北史》,都受到令狐德棻的指导和帮助。唐代所修的《晋书》《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一共八部正史,这其中有的是令狐德棻亲自所写,有的是得到他的具体指导,一个人的名字能与二十四史中的八史产生联系,这真是史学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迹。魏徵作为修史的总监,许多书都有他写的评论,只有《周书》没有,不能不说是对令狐德棻的信任和尊重。

《周书》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没有志和表,一共五十卷。令狐德棻编修《周书》的助手是岑文本,崔仁师等。在整部《周书》中都体现了以史为鉴的史学观点,尊儒敬佛,重人事。北周在西北部建国,《周书》记载的地域范围比较广博,周边各民族情况和东魏、北齐、南朝梁陈等一些史事都有涉及,对农民起义也多有记载,能够很清晰地展现那时的天下形势。例如《异域传》有两卷,记载高句丽、氐、突厥、吐谷浑等一些少数民族政权,有关于风情物产、制度传说的记载,也有道路远近、交互往来的记载,内容很丰富。《周书》中对于北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唐代著名的府兵制就可以从《周书》中找到源流。《周书》列传当中记载了近三百多人,隋唐两朝继承北周而来,与北周有密切的关系,所以考察隋唐两代的人物源流关系是要参考《周书》的。

《周书》的语言简洁典雅,但是相对于《北齐书》口语化的语言,《周书》文字还是很难理解的,这和北周复古改制有关。在书中有太多对源自北周的李唐的歌功颂德,还有重视门第高低,这些都是不好的。令狐德棻在唐朝撰写《周书》,由于史料不全,所以很多史实记载得不够全面,十分可惜。在后世,《周书》的散失也很严重,和《北齐书》一样,多从《北史》中补齐,阅读时可以参照罗振玉的《周书斠议》。

同类推荐
  • 历史真的很有料

    历史真的很有料

    是智趣历史首席讲师雾满拦江集数十年历史写作的精华之作,沿袭作者一贯的通俗易懂,幽默、智趣的风格,在历史的边角料和碎片中,剥丝抽茧,阐释权力、人性、情爱、处世、歧见、风雅、轶闻……历史在细节处,人性在细节处,988条有料而又多味儿的历史,据说每一条都能稍微改变一下你的世界观。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历史常识

    在数千年的进程中,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风貌,为自己谱写下了波澜壮阔的辉煌画卷。本书内容有:不朽的辉煌建筑,像万里长城、大运河、皇家故宫等;惊叹世人的文明创造,像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让人感怀不已的英雄人物,像蔺相如、项羽、卫青、岳飞等。你想了解这些知识吗?那就不妨翻开本书会心一阅。
  • 血腥的盛唐

    血腥的盛唐

    在最鼎盛时期,唐朝经济GDP高达世界总量的六成,领土面积是当今中国的两倍,300多个国家的人们怀着崇敬之心,涌入长安朝圣,2300多名诗人创造了无法逾越的文化盛世;然而事实上,如此繁荣的景象只持续了不到整个朝代一半的时间,大唐王朝的最后近百年间,连年内战,四处硝烟,黄河流域尸横遍野,千里无鸡鸣,万里无狗吠,落日的余辉下,是一望无际的地狱之国。翻开本书,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主角们:李渊、李世民、武则天、杨贵妃、唐明皇、李白、安禄山、黄巢……帝王将相,轮番上阵,诗人草寇,粉墨登场,紧锣密鼓,不容喘息,连演数场好戏:一场比一场令人血脉贲张!一场比一场起伏跌宕!一场比一场充满血腥和阴谋!
  •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再回首:中国共产党历史新探

    本书是一部中共党史的通俗类读物,是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教授们的最新力作。本书稿共11篇文章,按时间顺序选取了自建党以来中共历史上的重点难点问题,实事求是地还原了历史事件的真实面貌,使读者加深了对党史的了解和认识。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嫡女重生:帝后无双

    嫡女重生:帝后无双

    【正文已完】相府嫡女燕无双被夫君和庶妹联手设计致死,熊熊烈火中,她泣血起誓,若有来世,定让这对渣男贱女血债血偿!惊艳重生,她要颠覆一切!父亲薄情,那就让他身败名裂!庶妹阴毒,那就让她们狗咬狗!渣男装深情,那就让他尝尝什么叫锥心之痛……这一世,她掌握自己的命运,守护好身边的亲人和朋友,与心爱之人共同谱写一段锦绣华章!百里霈:双儿,纵然江山如画,亦抵过不你唇边笑!燕无双:阿霈,前世债,今生偿,这辈子,我赖定你!【男主女主身心干净,一对一,无小三】【披着重生复仇文的小言情,不喜勿入!】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大汉王朝4

    大汉王朝4

    本书为《大汉王朝》第四卷,以通俗的笔触和富于细节化的阐述,呈现历史最鲜活的一面。
  • 电影大师

    电影大师

    从坏小子到男子汉,从无名小卒到全球偶像。从一个天才少年到一个电影大师,要走过多少路。无愧情义,无悔青春,追逐梦想,对抗世界,要做到多少事。“原始部落尊敬讲故事的人,但是如果他的故事没讲好,他们就会杀了他,然后当晚餐吃掉。”叶惟不想被吃掉,当踏上电影之路那一刻,就注定是个独一无二的传奇。一个电影大师正在崛起。
  •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遇见你之后,都是好时光

    相遇、分离、等待、回忆,最终释然。本书是一本温暖人心的青春文字,书写了当下年轻人感情的各个横切面,与《匆匆那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等青春书籍,一起掀起“怀念青春,回味温暖”的热潮。四十八篇独具个人风格的温暖爱情故事,是作者的故事,也倒映着每一个用力爱过的人的影子。值得纪念的时光,与幸福有染,与憾恨无关。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

    《爱人的头颅》收录蔡骏早年中短篇小说十九篇。作者在时间和空间的迷宫中寻找永恒之爱,然而爱情之花花开有时,人类注定长怀无法解开的忧愁。“爱人的头颅”千年不朽,灵魂长驻其间,千年来他只爱一个女子;她与“爱人的头颅”长相厮守,直至进入坟墓,爱尽今生。神秘的白猫化作美女夜夜来伴,“恋猫”之人是否能放下南泉和尚的那把屠刀?烽火连天,“一封家书”一路平安,两地之人已生死相隔。白衣女子轻轻地绕过卫兵,走上了城门。她来到高高的城垛边,整个城池和城中央巍峨庄严的宫殿都在眼前。你们顺着长长的城墙根看过来,可以看到她缓缓拉动吊着人头的绳子,直到把那颗人头捧在怀中。
  •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礼仪教材:中学生礼仪(初中版)

    家庭礼仪重点:使学生理解父母的操劳。可热情、大方地与他人交往;掌握与人交谈时的礼仪要求,本书依据《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要求、针对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编写,分为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公共礼仪、服饰礼仪四章,在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基础上,能宽容、礼让他人。,家人的可贵,懂得感恩;掌握拜访接待的基本礼仪,进一步培养学生热心参与社交活动、与人友好交往的能力。校园礼仪重点:使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能遵守相关的规则和要求;掌握在公开场合发言的礼仪;与异性同学交往的礼仪
  • 哈佛教子课

    哈佛教子课

    本书浓缩了哈佛教育方法和理念精华,系统地介绍了每种教育法则的理论发展和实践运用,为天下父母提供了最完美的天才培养之路。全球已有数百万家长从这些教育方法中得到了有力的帮助,使他们的孩子的人生得到了积极的改变。聪明的父母可以从本书中发现一条完美教育的路线指南,让孩子受益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