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2200000002

第2章 《二十四史》的体例

《二十四史》是二十四部分别记载中国各朝历史的史书合在一起的总称。原本是二十四部单行独立的史书,历经中国历代史学家一部一部编纂而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二十四史》定名后,被合刻在一起出版,流传延续至今。

注重历史,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而悠长完整、次序井然的历史记载,更是中华民族的独创和伟大贡献。正是有了浩如烟海的史籍为依托,朝代的兴衰更替,历史的风云变幻,才能在后世的舞台上尽情地演绎、传唱、经久不衰。

在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数以万计的史书,有些却散失了,湮没在滚滚洪流里。《二十四史》经过历史的洗礼,在众多的史书中脱颖而出,踏着历史的脚步而来。《二十四史》全书共三千二百多卷,字数约在四千万以上,是经过两千多年逐渐发展集结而成的。在唐以前,中国有“四史”,即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东汉班固所撰《汉书》,南朝范晔所写《后汉书》以及西晋陈寿所编《三国志》。这四部史书在二十四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沿及宋时,加上《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十三部史书,合称“十七史”,等到明朝时,又增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便有了“二十一史”之称,等到了清代又将很有价值的《旧唐书》《旧五代史》增入,再加上清时编著的《明史》,便有了“二十四史”。后来经过乾隆皇帝亲自批准定名为《二十四史》,各出版家以后便将这二十四部史书合而为一进行刊刻出版,成为一部特大型的中国通史。它记载了从远古传说时代的黄帝到明朝灭亡长达四五千年的历史,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大百科全书。

《二十四史》并不是说中国史上有二十四个朝代,中国的朝代更迭史可以用一曲歌谣来表达: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沿,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每一部史书都记录了中国一段时期的历史,有些史书更是总结性地记录了几个朝代的兴衰。它们所记叙的朝代史实前后连接,事件按年编列起来,像一条长长的链子,绵延而来,汇成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戈铁马,秦始皇嬴政的一统天下,三国时代曹操、孙权、刘备之间的豪杰争霸,唐太宗贞观之治开辟的大国气象,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康熙乾隆年间开辟的太平盛世……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正是有了史籍的记载才得以流传下来。《二十四史》不仅记录了中国五千年的山河岁月,沧海桑田,更是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宝贵的文化遗产。

《二十四史》自清朝乾隆年间合刊流传至今,由于卷数众多,有些书目年代久远,书中语言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普通人已经很难阅读,甚至很难见到了。但是并不是说,因为这样我们就可以不知道《二十四史》,可以忽略它的存在。历史虽然已经远去,我们记忆的只是一些残缺的片段,然而不能因为时间的久远就丢掉对历史的纪念,就像一个抛却历史的民族,终究要走向灭亡一样,作为中国历史的文献记载形式,它承载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传承中华文明的物质载体。它不仅记录了从上古时代起一直到明朝为止的皇帝纪年、人物传记、历史大事、典章制度、道德规范、天文历法、地理环境、风土人情、文学艺术,甚至包含农商税收、科技军事、法律外交、宗教活动等等;它更是一部以汉族为主体,各地各民族冲突摩擦共同融合促进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当之无愧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大熔炉,让后世人从中提炼出数不尽的精华,成为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乃至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考古学家研习、追思的对象。

《二十四史》在历史上被称为“正史”。不仅是因为《二十四史》自唐宋以后多是在统治者的承认和钦定下编修的,更是因为它所反映的思想、写作手法,都透着历史的气息,它把历代帝王的纪传作为纲领,俨然一部中国帝王史。其中有些事情自然需要隐晦润色,使其符合帝王的制度,这样记载的内容就难免失真模糊。但是我们要公平公正真实地看待《二十四史》。它成书于历时几千年的中国封建社会,难免被打上时代的烙印,反映出封建意识,无法超越时代的局限,因此我们今天再读《二十四史》,就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运用正确的观点,在丰富的历史材料当中进行比较、鉴别,抛弃那些封建的陈旧的意识、制度等,吸收对我们真正有益的东西。

作为一个普通人,史书里朝代的更替,战场上的厮杀,政治的变幻莫测,人与人的权势争夺,这些离现实生活太遥远,然而人生的哲学往往如此,我们虽然不曾经历,但是不能忘记。应当透过历史,反思当下。人与人交往的方法,处理日常事务的艺术,在史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希望史书中的智慧,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指明道路。

所谓体例,就是文章的编写格式或组织形式。中国古代史书的体例大体可以分成三种形式:一种是纪传体,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注重叙述个别人物的经历,然后把历史事件穿插在人物传记中,是记言与记事的结合。纪一般记述历代皇帝或类似皇帝地位人物的经历,按时间顺序记述大事,例如《史记·孝武本纪》《后汉书·光武帝纪》;传一般记述除皇帝之外的人物的经历,例如《晋书·列传第四》(记录羊祜、杜预二人的传记)、《梁书·列传第二》(记录昭明太子的事迹)。不足之处是历史事件由于分散在各个传中,因而容易重复。一种是编年体,以时间为线索,将历史事件一条一条按照年月日的顺序先后排列起来,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例如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司马光所编的《资治通鉴》也是编年体。不足之处是不能全面集中反映整件事情的经过。一种是纪事本末体,是以各个历史事件为中心,每一件事专立一题,详细地记述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且事件与事件之间是按照时代先后顺序排列,始创于南宋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后来又有《宋史纪事本末》,不足之处是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不是很紧密。这三种史书体例各有优劣,却都是我们伟大祖先智慧的结晶,与今天的记事技术相比虽略显笨拙,但是也不影响它们重要的历史地位。

《二十四史》中二十四部史书的体例都是纪传体。这种体例开始于《二十四史》的第一部《史记》,以后各部史书都仿效《史记》的体例而编排,纪传体便成为《二十四史》的正规形式。主要包括本纪、列传、志(又称“书”或“考”)、表、自序和史评六个部分,但是由于这一套史书并非出于一时一地一人之手,所以每部史书的具体编纂情况又有不同,在大的统一中又存在小的差异,《史记》基本上具备了以上六条,其余各书有的缺少某一部分,而有些又对某一部分有发展和延伸。以下简单介绍各体例的特点和内容。

本纪,有些书中又称“纪”或“帝纪”,而在《史记》当中称本纪,例如《周本纪》;《汉书》中就称纪,例如《武帝纪》;《后汉书》中称帝纪,例如《明帝纪》。本纪是开国之君和历代帝王的传记,以皇帝为中心,按年月将政治、经济、文化等事件记录于帝王之下,也可以称之为帝王的“编年史”。

世家,是记录受到帝王封王封侯,而且他们的爵位子孙可以世袭的一类人的事迹。例如《史记·留侯世家》,世家当中也有一些特殊的、在历史上没有被封侯、地位却相当于王侯的也被列入世家,如《史记·孔子世家》《史记·陈涉世家》。如果本纪代表中央天子,那么世家就是记录地方诸侯的“本纪”。“世家”只在《史记》《晋书》《新五代史》《宋书》四史中出现,也可以算是二十四史体例的发展变化。

列传,主要记载人物的活动,基本上包含除了帝王以外的所有可以立传的人。本纪和世家的记载多涉及整个国家和地区,而列传则是记述与立传本人有关的事物,例如他们的衣食住行、成长经历、功绩著述等。列传还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种可以称为散传,主要是把一个人、两个人或多个有关的人物放在一起叙述,例如《史记》当中的《孟尝君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种可以称为类传,把人物和事迹相近的列在一起叙述,经常会给他们起上一个共同的名字,例如《游侠列传》《儒林列传》《酷吏列传》《隐逸传》等等;第三种是以一个民族或地区为单位立的传,例如《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等。《二十四史》中有些列传由于不同时代的需要,产生了一些特别的传记,例如,在先秦时期刺客很多,于是就有了《刺客列传》;春秋战国时期,有很多商人和地主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例如吕不韦支持秦王嬴政,对当时的政治格局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就产生了《货殖列传》。但是这样的列传随着社会风气的变化,在后代的史书中也就消失了。到了唐朝,好多公主手中握有大权,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例如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对权力的争夺,于是就添加了《公主列传》。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列传的名称和记述的内容不是刻板的,可以根据时代的不同而有增有减。

志,是记录一朝的典章制度的。《史记》中把“志”叫做“书”,《汉书》以后的各史都称为“志”。史书中但凡政治、经济、军事、礼乐、官制乃至自然现象、农桑耕种都根据历史时段的不同记录下来,因此“志”这一部分很重要。每一志,都可以看成一部专门史,串联起来就能看出这一类事物的历史演变过程。例如《食货志》记载生产情况和经济制度;《地理志》记载当时各州郡发展历史及当地的奇山异水;《艺文志》记录古今编著的书目。每部史书“志”的名称不同,但内容相差不多。

表,即表格。历代的诸侯将相,人物事迹太多了,不能一一详说,就把他们按照年代的顺序用表格的形式表现出来。表简明扼要,一目了然,检索方便。有的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他们的世系,例如《史记·三代世表》;有的以国家为中心,记载重要大事,例如《汉书·诸侯王表》。

自序,指修史人利用写史的机会而作《自序》。这是《二十四史》中的特殊体例,有自序的只有《史记》《汉书》《宋书》《魏书》四部。在这里要说明一点,《二十四史》中有好多是私人修撰,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说明自己写史书的目的及过程等。唐代时修史的权力已经开始转入官府,不许私自作序,编写史书的人只能把序分散地加在列传的叙述中,宋朝以后所修的史书,便不采用自序了。从自序可以看出古代编修史书由私修转向国修的过程。

史评,《二十四史》中每部都有史评,创始者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他在《史记》每篇下都有“太史公曰”,其体例被其他史书继承发展,有的称“论”,有的称“赞”,都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评论,一般出现在篇尾,是中国史家的优良传统。从史评当中也能看出记录史书者的水平高低、好恶标准等。随着封建皇权的高度集中,以及封建社会上层体系的完备,为了避免由于评论不当而导致对自身的祸害,史评变得越来越谨慎,以至于明朝编修的《元史》都没有史评一类了。

这几种体例,各有分工,互相配合,基本上包含所述历史的方方面面,能够比较完整地保存资料,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几千年前我们就用纪传体这么先进的方法记录历史,不能不说是中华文化的伟大创举。

以上是从史书纵的方向看,从横向来看,《史记》记录了从远古时代一直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可以说是一部通史。除《史记》外的二十三部史书,一史只记一朝或一个时代的史实,属于断代史范畴。通史能见其发展脉络,断代史能观其细节,各有优劣,各有所长。

同类推荐
  •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暴君刘璋

    暴君刘璋

    一恨世态炎凉,二恨人丧伦常。三恨江山污浊,四恨百姓离殇。五恨愚民短视,六恨道貌君子。七恨奸人当道,八恨胡虏喧嚣。………………………………………………………………三国暴君刘璋*************************************************************穿越武侠大陆,开局一个破高中学校。所有武侠人物粉墨登场,正道邪道魔道风云际会,看何时归如何以一校之长,登上武林之巅*************************************************************新书《打造完美女神从吃鸡开始》,作者名:谭道长,已经十万字,成绩还好,确定不太监。书友讨论群:193604165
  •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辽金西夏:边域称雄

    我国宋朝时期,北方出现了三个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即辽、金和西夏。这三个政权称雄边域,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辽也称辽国、契丹,是中国五代十国北宋时期以契丹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王朝,统治中国北部。金是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建立的一个政权,1125年灭辽,1127年灭北宋。西夏原名大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中国西部建立的一个封建政权,长达190年,最后亡于蒙古。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锦衣笑傲行

    锦衣笑傲行

    新书《好风青云路》发布,请广大书友支持。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之二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有感情色彩,包括贬义和褒义,当然,也有中性的。“影响中国学生的经典成语故事”汇集了众多的成语,详细地讲解了其释义及相关出处,使读者在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好想和你在一起

    好想和你在一起

    他陪伴在她身边整整十五年,她却爱了另一个男人十五年。“不要伤心了,打起精神来,刑杰森不是也没怪你吗?”“他是没怪我,可我受够了那些明明自己难过还要不停安慰我的人,这感觉让我觉得自己糟透了。”当她不顾一切追求真爱,却撞破南墙头破血流的时候,他默默用时间来证明了,他才是最好的。当她终于明白自己的心意,蓦然回首时,灯火阑珊处依然有他在等候。他还是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走过来略显浮夸地勾搭住她的肩膀,嘴里的话也依然欠揍:“我妈给我取这名字的时候可真有先见之明啊,姜涞姜涞,我可不就是你的将来么。”世界每分每秒都在变,却唯独他能用这么漫长的时间证明给她看,这个变化多端的世界还是存在永远不变的人,当她终于顿悟,悔恨回头,他依旧和十几年前一样,一心爱她,全心等候,毫不吝啬地向她展开了怀抱。他说:“因为不知道下一辈子是不是还能遇见你,所以我这辈子才这么努力,想把最好的都给你。”
  • 武碎天穹

    武碎天穹

    九州世界,宗门林立,武道之极,乃是世人地位高下之阶。少年秦朗俯身豪门庶子,资质羸弱,偶得上古天法,修肉身,练神通。岂看,豪门庶子,如何于草根之末,迎难而上,登凌绝颠!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庶出商妃闯天下

    庶出商妃闯天下

    她是21世纪的商业奇才,年纪轻轻便已是全求首富,经商手腕高超,谈笑间变能让一跨国集团灰飞烟灭,无影无踪。。。她各界通吃,各国人物无不对她礼让三分。。。不想却在一起车祸中穿越到不知名的央国,成为朱府名不经传的庶出三小姐。面对当家主母,嫡姐、嫡兄的欺负,她已不再是原来的朱蕊,人敬她一尺,她都不一定还一尺更遑论人不敬她。。。他是央国的誉王,更是皇帝最为器重的皇子,是未来的皇帝人选,却性情古怪,朱府当家主母为巴结誉王竟然将她送给他当妾。她一个21世纪的商界天才,怎么可能屈居人下,别说当妾了,就是正妃她都不要,包袱款款,闯荡天下,建造属于她的商业帝国去。。。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绝世商妃我来宠》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销售训练(一分钟经理人)

    销售训练(一分钟经理人)

    用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管理学,来解答困惑,并且提出了一些管理方式,具有普遍的意义;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日常性的,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而提出的解答方式和观点也是常识性的,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编译本丛书的目的是希望它能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驾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我们相信:人们只要手持一卷本书,用心学习其精粹并学以致用,不仅可以作为个人生涯、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借鉴,受益无穷,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极效率的一分钟经理并具有十足魅力的领导人。
  • 隋唐洛阳

    隋唐洛阳

    本书以通俗流畅的白话文,化解诸多艰涩的古籍,叙述和分析隋唐时期洛阳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唐人韦应物咏洛阳云:“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洛阳作为隋朝、唐朝的东都和武周武则天的首都,帝王们或多次巡幸,或长期驻跸,利用洛阳来临制东夏、统驭全国。洛阳和世界连成一片,周边民族的首领、使者、商贾、僧侣、留学人员,梯山航海,来这里活动、定居、安葬。这里人文荟萃,群星灿烂;经济繁荣,技艺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