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泉原名漪澜泉,是天下第二泉,相传经中国唐代陆羽品题而得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公园内。无锡惠山多清泉,历史上就有“九龙十三泉”之说。相传惠山泉是唐大历末年(779年)由无锡县令敬澄派人开凿的。因陆羽曾亲品其味并著有《惠山寺记》,故又名陆子泉。惠山泉被陆羽评为天下第二泉后,名声远播,千百年来受到了帝王将相和文人墨客的青睐。清时对二泉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整修,布置了池沼、流泉、石刻、假山、湖山和楼台亭阁,配置了花草树林,故成精美的庭园,成为人们游览品茗的佳处。
由于惠山泉水源于若冰洞,细流透过岩层裂缝,呈伏流汇集,遂成为泉。因此,泉水质轻而味甘,能益诸茗色、香、味、形之美,深受茶人赞许。唐代天宝进士皇甫冉称此水来自太空仙境;唐元和进士李绅说此泉是“人间灵液,清鉴肌骨,漱开神虑,茶得此水,尽皆芳味”。
2.来历
唐朝陆羽在他著的《茶经》中排列名泉二十处,无锡惠山泉位居第二。另一位评水大家刘伯刍认为:“透宜于煮茶的泉水有七眼,惠山泉是第二。”此后“天下第二泉”之名为历代文人名流所公认。宋代诗人苏轼曾两次游无锡品惠山泉,留下了“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吟唱,更使惠山泉生辉。
3. 景观
惠山泉共分上、中、下三池,泉上有“天下第二泉”石刻,是清代书法家王澍所书。上池呈八角形,水质最佳,水过杯口数毫米而茶水不溢。水色透明,甘洌可口。中池呈不规则方形,是从若冰洞浸出的,池旁建有泉亭,相传这是唐代高僧若冰发现的,也称冰泉。下池长方形,凿于宋代,池壁有一雕工精细的龙头,泉水从龙口中注入下池。此处有二泉亭、漪澜堂、景徽堂及明代的观音石等。坐在景徽堂的茶座中,品尝用二泉水泡的香茗,欣赏二泉附近的景色,听着泉水的叮咚声,实乃人生一大快事。值得一提的是,在二泉池畔,每当月色溶溶的夜晚,如玉轮冰晶一般的皓月,倒映在波光微动的清泉之中,银华闪烁,悠然入画,水波月影,幽美宁静,充满诗情画意,一泓清池,一轮圆月,使“二泉映月”成为惠山的又一绝妙景致。中国民间音乐家瞎子阿炳(华彦钧),曾在此作《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曲调悠扬,如泣如诉,那委婉悠扬,感人肺腑的曲调,今天已成为驰誉宇内,叩人心弦的绝响。从泉亭左右两侧的石阶拾级而上,在平台的后面,倚山有一座三间七架的厅室,即景徽堂。这座歇山顶的敞厅,屋宇轩昂,三面环廊,厅前乔柯扶苏,现辟为茶室,是品评二泉水的理想之处。堂两旁大书一联:“试第二泉,且对明亭暗窦。携小团月,分尝山茗溪茶。”
从二泉亭北上,还有清代竹炉山房、秋雨堂、云起楼等。秋雨堂结构精巧,陈设古雅,中国电影《家》曾取景于此。听松亭也在二泉附近。亭内有一方古铜色巨石,平坦光滑,可横卧一人,称“石床”。一端镌有“听松”二字,是中国唐代书法家李阳冰所书。
4.历史文化
惠山泉盛名,始于中唐,其时,饮茶之风大兴,品茗艺术化,位列天下第二泉的惠山泉,泉水清澈晶莹,含矿物质少,水质优良,甘美适口,系泉水之佼佼者,自然为历代名人学士饮咏。据唐代无名氏《玉泉子》载,唐武宗时,宰相李德裕很爱惠山泉水,曾设立“水递”(类似驿站的专门输水机构),令地方官使用坛封装,驰马传递数千里,从江苏运到陕西,供他煎茶。因此唐朝诗人皮日休曾将此事和杨贵妃驿递荔枝之事相比,作诗讥讽:“丞相常思煮茗时,郡侯催发只嫌迟。吴关去国三千里,莫笑杨妃爱荔枝。”
二泉水一度成为进献给皇帝的贡品。宋徽宗赵佶就以此泉水为贡品让两淮两浙路发运使赵霆按月进贡。南宋高宗赵构被金人逼得走投无路仓惶南逃时,还去无锡品茗二泉。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在诗中称赞二泉:“惠泉遂名陆子泉,泉与陆子名俱传。一辨佛香炷遗像,几多衲子拜茶仙……”明代,二泉更是题咏不绝的地方,诗人李梦阳在他的《谢友送惠山泉》诗中写道:“故人何方来?来自锡山谷。暑行四千里,致我泉一斛。”乾隆皇帝对二泉更是赞赏有加:“石瓷涂云乳,何以问来脉?摩沙几千载,涤荡含光泽。澄澈不爱尘,岂杂溪毛碧。鸿渐真识味,高风缅畴昔!”
(三)并驾齐驱的天下第三泉
1.苏州观音泉
(1)简介
观音泉在苏州虎丘观音殿后,泉井所在的小院,清静幽雅,园门上刻有“第三泉”三个大字。第三泉又名“陆羽泉”,据《苏州府志》记载,陆羽曾在虎丘寓居,发现虎丘泉水清洌,甘美可口,便在虎丘山上挖一口泉井,刘伯刍评此水为第三。
(2)景观
观音泉鱼游往来,悠然自得。水面涟漪轻泛,浮萍点点,撒落水面,倒影乱真,夕阳西照,在树隙中落下参差斑驳的黑影,浓淡相宜,宛如一幅多姿多彩的水墨画。观音泉像羞涩的少女,缓缓流出。气泡多姿多彩,时而大,时而小,时而扁,时而圆,像串串珍珠串成条条银线,溢出水面,撒出朵朵珠花,宛如天女散花,煞是好看。有的宛如戏水的长龙,自池底汹涌而出,向世人展现自己独特的风姿。
与观音泉相通的还有“剑池泉”,亦在苏州虎丘山下。史载,剑池之下,为春秋晚期吴国国君阖闾之墓,因阖闾爱剑,下葬时以三千宝剑殉葬。相传秦始皇和东吴孙权曾遣人在此凿石求剑,未成。凿处遂成深两丈的长方形深池,故名剑池。池旁峭壁如削,刻有“风壑云泉”四字,笔法圆润,传为宋代米芾所书。
虎丘虽然是座小山,但其山势雄奇如蹲虎状,它的峰顶,更像从海中涌出。虎丘寺石泉水,加上“碧螺春”,在此煮茶品茗,别有一番情趣。泉水经过层层过滤涌出,绿如翡翠,浓似琼浆,水质洁净,清洌甘美,通明度高,汲水沏茶,口味醇正,清香四溢,回味无穷。难怪元朝名人顾瑛夸曰:“雪霁春泉碧,苔浸石瓷青。如何陆鸿渐,不入品茶经。”
2.杭州虎跑泉
(1)简介
虎跑泉,又称虎跑梦泉,亦有“天下第三泉”之誉。虎跑泉水色晶莹,味甘洌而醇厚,历来被誉为西湖诸泉之首。宋虎跑泉之所以声名远播,除了泉水上佳外,也与当地产的著名的龙井茶有关,龙井茶只有用虎跑泉的水冲泡,才有色绿、香郁、味甘、形美的四绝品质。明代高濂在《四时幽赏录》中说:“西湖之泉,以虎跑为最。西山之茶,以龙井为最。”名泉配名茶,相得益彰,清香四溢,味美无穷,被称为“龙虎斗”。“龙井茶叶虎跑水”,向来被人们誉为“西湖双绝”,而人们在这里品茶论水,则成为一件充满文化色彩的乐事。
虎跑泉位于西湖之南,大慈山白鹤峰麓定慧禅寺内,距市区约5千米。虎跑泉水从石英沙岩中渗过流出,清澈见底,纯净无菌,饮后沁人心脾,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如今,虎跑泉依然澄碧如玉,从池壁石雕龙头喷出的那股水流仍旧涓涓汩汩,不停涌出。坐到轩敞明亮的茶室中,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龙井慢啜细品,一股清香甘洌之味,透于舌间,流遍齿颊,顿感神清气爽。在此观泉、听泉、品泉、试泉,其乐无穷。虎跑泉附近还有滴翠轩、叠翠轩、罗汉堂、钟楼、碑室、济公殿、济公塔、虎跑梦泉塑像、弘一法师(李叔同)之塔等众多景点。
(2)来历
相传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个名叫性空的僧人云游至此,见大慈山白鹤峰麓环境清幽,便有心栖禅于此。但经进一步考察,却发现这里缺少饮用水源,生活很不方便,无奈之际准备离寺而去。一夜他梦见一神仙告诉他:“南岳童子泉,当遣二虎移来。”第二天果然看见有二虎“刨地作穴”,涌出泉水,性空便给这眼泉取名为虎刨泉。后来他又觉得此名有些拗口,便更名为虎跑泉。当今虎跑泉池东南隅沟谷中,西湖新十景之一的“虎跑梦泉”浮雕,活灵活现地再现了这个“虎移泉眼”的神话故事。当然这仅是传说,实际上虎跑因地处群山之低处,附近岩层裂隙较多,透水性能好,地下水随岩层向虎跑渗出而形成。
(3)景观
虎跑泉周围幽雅清秀,有钟楼、罗汉堂、济公殿、五代经幢、弘一法师纪念塔等名胜古迹,但泉水是虎跑的主景,其他景也环绕虎跑泉而设。走近山门,先是“听泉”,天王殿内是“释泉”,叠翠轩中是“赏泉”“试泉”,滴翠岩下为“寻泉”,至茶室为“品泉”。虎跑茶室边上是济祖塔院,是宋代济颠和尚葬骨灰之处,院后壁上有数幅壁雕石刻,都是济颠传说。茶室前沿级而下,可至弘一法师纪念馆。
进入山门,是一条平坦的青石板路,两旁青山耸峙,叠嶂连天;一泓清泉沿着路侧的溪涧,琤琤流淌,石板路的尽头是一座供人小憩的凉亭,亦称二山门,这里松枫参差,泉声悦耳,引人驻足。穿过亭子,是一座石桥,桥下是澄碧的池水,由此拾级而上,即虎跑寺。
虎跑寺原名广福寺,唐大中八年(854年)改名为大慈禅寺,明清时多次毁建,现在的寺宇为清光绪时重建。虎跑寺以虎跑泉为中心进行建筑布局,具有江南园林特色,泉池四周依次建轩立亭,院内引水凿池,架设拱形石桥,寺中松柏交翠,寺后修篁漫山。
虎跑泉是一个两尺见方的泉眼,清澈明净的泉水,从山岩石罅间汩汩涌出,泉后壁刻着“虎跑泉”三个大字,为西蜀书法家谭道一的手迹,笔法苍劲,功力深厚。泉前有一方池,四周环以石栏;池中叠置山石,傍以苍松,间以花卉,宛若盆景。游人在此,坐石可以品泉,凭栏可以观花,怡情悦性,雅兴倍增。苏东坡有《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峰上,此老初来百神仰。虎移泉眼趁行脚,龙作浪花供抚掌。至今游人灌濯罢,卧听空阶环玦响。故知此老如此泉,莫作人间去来想。”
在虎跑滴翠岩后的山腰平台上,有“虎跑梦泉”浮雕。整个塑像借用一组巨大的山岩叠石,只见两只猛虎接踵跑地出泉,性空禅师则面目慈祥,闭目斜卧。雕塑充分利用自然地形、山涧,把人物和山虎、涌泉、自然山水、庭院建筑融为一体。高僧梦卧之形态,两虎自林中跑水之情状,既有宁静感,又有跃动感,动静结合,野趣盎然。石壁间刻有“虎跑泉眼”四字行书和“梦虎”两大篆体字。整座雕像布局得体,形象生动,线条刚柔相间,粗犷有力,很有意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