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600000002

第2章 楹联史话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回目,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三国演义》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到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水浒传》从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到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西游记》从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到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红楼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到“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它们相同的地方,就在于通篇回目,无不是由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相应的上下两句成双组成,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楹联。

《辞海》中对“楹联”一词的解释是:“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对“对联”一词的定义:“即楹联”——楹联与对联,实际上是一回事,楹联就是对联的雅称,只不过更加强调其文学性质上的意味。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和俗称。此外,楹联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别称如对子、门对、春联、春帖等,达数十种之多。我们顾名思义来看一下,楹,也就是房柱或者门柱;过去对联经常刻写在楹柱上,楹联名称由此得来。而要谈起它的历史,就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上古时代了。

(一)楹联与桃符(上古先秦)

关于楹联始于桃符这一说法,可以参照清代学者、楹联大师梁章钜先生的《楹联丛话》:“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965年)之前,一年岁除夕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相传上古时候,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虬曲蜿蜒三千里,这棵桃树东北端有一条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直抵地面,形成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桃枝门。清晨金鸡报晓之时,前一天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这扇通往鬼域的桃枝门两边有一对神将把守,名叫神荼、郁垒。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老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在大门两旁悬挂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刻制两位神将的图像,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的由来。后来人们嫌年年在桃木板上绘制神像过于麻烦,改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字。在桃符上画门神的习俗,发展到后来,便成了门神年画,而在桃符上题字这一形式,则与文学结合起来,成了春联的前身。

先秦以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端萌芽时期,早在这一时期的中华文化,就潜在着偏爱对称的传统。具体到文学中,体现为口头上的对对子,诗文中的对偶句法,可谓源远流长。如《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诗经》有《小雅·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雅·早麓》之“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易经》有“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论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乱世之音怨以怒,治世之音安以乐”;《道德经》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都是工整的对偶句。此外,在建筑和日常用具中,人们也注重这种对称性和平衡性,秦汉瓦当上镌刻的“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字样,对工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时候的对仗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朴素修辞观,并非出于强制性的格律和严格的要求。

(二)楹联与骈文(两汉魏晋)

到了两汉魏晋,人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将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应用于创作作品中。整个汉代文坛,恢弘大气繁复华丽的赋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尤其是骈偶对仗。以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为例,文中堆砌罗列了大量如“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一类的句子;再者如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 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班固《两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张衡《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这些对仗较工整的句子,较之单行散句有着独特的美感形态。

魏晋以来,由于对语言工整华丽的进一步追求,一种更为新颖的文体开始流行——骈文,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字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为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又因常用四字、六字句,所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庾信的《哀江南赋》:“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方塘水白,钓渚池圆。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论兵于江汉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曹植《与杨德祖书》:“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陆机《吊魏武帝文》:“资高明之资,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我们管窥蠡测,可以由此得知当时文坛注重对仗到了怎样的地步。这种习气甚至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口头交际中,《晋书》中记载:陆云与荀隐鹤第一次见面时,互报姓名也要字数相当、一一对应:“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隐鹤。”

到了南朝,诗人以做诗工稳为胜。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严格要求对仗和声律,并有了“四声八病”之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说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些都为以后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这种文学上的传统还只能说明对偶是我国诗文的特色,尚不能说楹联起源于那个时代。

(三)楹联与律诗(唐宋五代)

隋唐时期,格律诗日渐兴盛。律诗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评定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此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奠定了音韵学中的反切法。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句读、平仄、意思都要求一一相对,平行对仗,这就是标准的律偶。文人墨客们热衷将点睛之笔凝注于律偶的对句中,一时形成“摘句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上下句之间,无不一词一对应。因而有人说楹联最直接的渊源是律诗。

晚唐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人们一般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关于“楹联始祖”最为通行的版本,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桃符题版一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以及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记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夕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可说是我国史册见诸最早的园林楹联。

不过,在追求严谨的历史研究者眼中,关于“最早的楹联”又有了更多不同的看法。1991年第4期《文史知识》上《我国最早的楹联》中认为,根据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谭婵雪在敦煌遗书《斯坦因劫经》0610卷背面的文字记录:“岁曰: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曰: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百殃/ 立春□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初开/ □□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书门左右,吾傥康哉。”从“三阳始布”“书门左右”等字可以推断出,这是当时春联所用的吉语,由此可见楹联至少产生于晚唐以前。

此外,还有学者推断,五代时期除夕题联业已成为习俗。事实上,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间段,应该就产生了楹联男欢。”至今民间流传的苏轼巧对的故事相当多。《朱子全集》所载朱熹题写的对联也不少,如“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很能反映朱熹的哲学见解。元代楹联已悬于殿堂酒楼。据载,元世祖忽必烈召北宋王室后裔,大画家赵孟頫北上京师,过扬州明月楼的时候,主人请赵孟頫题联,他挥笔而就:“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究竟谁才是天下之先已经不重要了,可以确定的是,楹联最晚诞生于隋唐,发展成熟时期在北宋至五代,这是毋庸置疑的。

(四)楹联与春联(明代以降)

楹联家族中最为庞大的一个世系,莫过于春联了。春联之设自明太祖朱元璋始。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对《簪云楼杂说》中民间故事的引用:朱元璋初登这一文化形式,并有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其妹刘令娴所作楹联为证。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记述,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俪,又题于门上,比起后蜀孟昶的桃符题词要早四五百年,因此有人说它们才是我国最早的楹联。

到了宋代,联语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开始推广张贴于楹柱上,“楹联”之名由此流传,被作为点缀园林景观或人文建筑的艺术作品,被文人学士们广泛接受和喜爱,并形成了题联的风气。文人们纷纷题联以显示自己的情趣和风范,有的题书于自家厅堂宅院,有的则题写在书院、寺庙、园林。北宋大文人苏轼和南宋理学家朱熹都很喜欢题联。相传当年苏轼被贬黄州,除夕访友时,曾在友人门上题联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大宝,定都金陵(南京),除夕之夜命令公卿士庶在宅府门口贴春联一副。朱元璋自己则微行出游,寻访乐趣。突然见到有一家门上没有春联,朱元璋就亲自书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令这家人贴在门上。据说朱元璋还数次题联赐给大将徐达,其中有一联云:“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这个故事说明,明朝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除夕贴春联已经成为举国风俗。

清朝康熙帝六十寿辰和乾隆八十寿辰时,两次祝寿盛宴成为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虽然多数是“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作,但由于“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而且要求严格,因此必然有利于楹联结构的规范化。有清一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楹联发展史上的转折性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成为一时风尚。此时楹联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形式上看,出现了许多长联,一联多达数百字,有的甚至达千余字;从内容上看,它可以表示志趣,表示喜庆,也可以表示哀悼,表示讽刺,以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各种形式百花齐放,楹联已成为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直至今日,流风之盛丝毫未减。

同类推荐
  •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

    《荆楚文脉》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在充分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到思辨性与文学性的统一,画面感与故事性的统一,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深入浅出,通俗活泼,以历史随笔的方式来演绎荆楚文脉,用大历史观、大文化观来阐述荆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让读者在愉快的阅读中,了解荆楚文化的流变,并从中得到教益。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

    《鲁迅与山西》这个题目,对我来说,已不新鲜了。早在七十年代末,我就想好了这个题目,并且作了动手的准备。由于研究赵村理更为急迫,我改变了方向。1981年纪念鲁迅诞生一百周年,我当时在《汾水》编评论,特地开辟了一个《鲁迅与山西》的专栏,约请王瑶先生、冈夫先生、唐诃先生以及我的朋友王峻峰,分头写了文章。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皇图

    皇图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皇图霸业谈笑间,不胜人生一场醉。修真界第一炼器宗师、修真界第一人刘岩苦修万载,迎来了九重天劫。若能渡劫,便可被最后一道劫雷中的无上天雷正气彻底改造灵魂,拥有问鼎无上天道的潜力。但刘岩却在最后一道劫雷中被毁坏了肉身,并在异界重生。壮烈的战场,宏大的版图,热血沸腾的万军厮杀,攻城掠地,彪悍的魔兽军团,鲜血中的兄弟情谊,尽在书中。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嗜血王爷冷情妃

    嗜血王爷冷情妃

    她,是21世纪令人闻风丧胆的佣兵之首,她冷血亦无情。他,是世人瞩目的帝国王爷,他嗜血冷酷。一朝穿越,两两相恃,谁虏获了谁的心。她眯起双眸,好看的丹凤眼里危险尽渗:“谁人敢伤我爱的人,我必定让他生不如死。”...他深邃的眸子灿若星辰,嚣张狂妄,霸道强大,却只对她一人情有独钟:“这一世,我要定你了。”强强联手,天下风云变幻,谁主沉浮。
  •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本人独自在家(好看系列)

    在成长的道路上,最快乐的体验是求知;在探索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帮助是引导。希望这套书能引导小朋友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遨游,成为小朋友们的良师益友!
  • 妖狐娘亲不好惹

    妖狐娘亲不好惹

    (宅斗新书《嫁恶婿》求包养)王牌杀手穿越什么的她冥希见得多了,可是她不明白她一只狐妖竟也会穿越?还重生在明家废物七小姐明夕身上?还多了个半人半兽的5岁呆萌儿子!这世界真是醉了,前世大婚前一天被团灭她冥希忍了,重生后多了个儿子她冥希认了,但是……成天被明府那帮该千刀的家伙打骂,被剩菜剩饭伺候的日子她绝对忍不了!“呆萌儿子,咱们撤吧!娘亲带你永远逃出这个鬼地方,外面的世界有烧鸡有美酒有数不完的银子~~~”“那……有爹爹吗?小瞳想要爹爹!”冥希一愣,瞟了眼某男:“没有,因为全世界的男人都是个禽兽不如的妖孽!”
  • 教你学自行车·摩托车(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教你学自行车·摩托车(学生室内外运动学习手册)

    体育运动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以增强人的体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社会文化生活和促进精神文明为目的一种有意识、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室内外体育运动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主要项目有田径、球类、游泳、武术、登山、滑冰、举重、摔跤、自行车、摩托车等数十个类别。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现代相公俏佳人

    现代相公俏佳人

    她大明朝杭州凌水山庄大小姐,一个天生的痴儿。原本只有五六岁儿童的智商,连基本语言表达都有障碍,却因缘际会穿越时空,来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台湾,遇见了一个男人,改变了她的命运。只是,当她治好病后,她竟然已经忘记了他。三年了,等了三年,努力控制自己不去找她,现在她终于要归来,“大哥”!该死的,谁来告诉他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怎么会成为她的“亲大哥”?这叫他如何面对?这还不算,她竟然还喜欢上了别人他最好的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