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600000002

第2章 楹联史话

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我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的回目,有一个完全相同的表现形式。《三国演义》从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到一百二十回“荐杜预老将献新谋 降孙皓三分归一统”;《水浒传》从第一回“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到一百二十回“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西游记》从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到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红楼梦》从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到“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它们相同的地方,就在于通篇回目,无不是由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相应的上下两句成双组成,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艺术形式——楹联。

《辞海》中对“楹联”一词的解释是:“也叫‘楹帖’、‘对联’、‘对子’。悬挂或粘贴在壁间、柱上的联语。”对“对联”一词的定义:“即楹联”——楹联与对联,实际上是一回事,楹联就是对联的雅称,只不过更加强调其文学性质上的意味。对联是楹联的泛称和俗称。此外,楹联还有许多五花八门的别称如对子、门对、春联、春帖等,达数十种之多。我们顾名思义来看一下,楹,也就是房柱或者门柱;过去对联经常刻写在楹柱上,楹联名称由此得来。而要谈起它的历史,就要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上古时代了。

(一)楹联与桃符(上古先秦)

关于楹联始于桃符这一说法,可以参照清代学者、楹联大师梁章钜先生的《楹联丛话》:“尝闻纪文达师言:楹联始于桃符。蜀孟昶余庆、长春一联最古,但宋以来,春帖子多用绝句,其必以对语、朱笺书之者,则不知始于何时也。按《蜀梼杌》云:蜀未归宋(965年)之前,一年岁除夕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此在当时为语谶,实后来楹帖之权舆。但未知其前尚有可考否耳。”

相传上古时候,东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大桃树,树干虬曲蜿蜒三千里,这棵桃树东北端有一条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直抵地面,形成一扇天然的大门。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桃枝门。清晨金鸡报晓之时,前一天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就必须赶回鬼域。这扇通往鬼域的桃枝门两边有一对神将把守,名叫神荼、郁垒。这两位神将只要发现害人的恶鬼,就用芒苇编成的网子去捆住他们,并丢去喂一只老虎,因而所有的鬼魂都畏惧神荼、郁垒。从周朝起,每逢年节,百姓就在大门两旁悬挂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刻制两位神将的图像,悬挂在大门或卧房门的两侧,以镇邪驱鬼、祈福纳祥,这就是桃符的由来。后来人们嫌年年在桃木板上绘制神像过于麻烦,改为直接在桃木板上题字。在桃符上画门神的习俗,发展到后来,便成了门神年画,而在桃符上题字这一形式,则与文学结合起来,成了春联的前身。

先秦以前,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发端萌芽时期,早在这一时期的中华文化,就潜在着偏爱对称的传统。具体到文学中,体现为口头上的对对子,诗文中的对偶句法,可谓源远流长。如《尚书》中有“满招损,谦受益”;《诗经》有《小雅·采薇》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大雅·早麓》之“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易经》有“乾以易知,坤以简能”;《论语》有“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乱世之音怨以怒,治世之音安以乐”;《道德经》中“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等,都是工整的对偶句。此外,在建筑和日常用具中,人们也注重这种对称性和平衡性,秦汉瓦当上镌刻的“千秋万岁,长乐未央”字样,对工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这时候的对仗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朴素修辞观,并非出于强制性的格律和严格的要求。

(二)楹联与骈文(两汉魏晋)

到了两汉魏晋,人们开始自觉地、有意识地将这种具有整齐美、对比美、音乐美的修辞手法应用于创作作品中。整个汉代文坛,恢弘大气繁复华丽的赋占据了大半壁江山,这是一种半文半诗的文体,讲究文采和韵律,尤其是骈偶对仗。以司马相如的《长门赋》为例,文中堆砌罗列了大量如“登兰台而遥望兮,神怳怳而外淫。浮云郁而四塞兮,天窈窈而昼阴”一类的句子;再者如淮南小山《招隐士》:“山气 兮石嵯峨,溪谷崭岩兮水曾波。”班固《两都赋》:“雕玉瑱以居楹,裁金璧以饰珰。”张衡《归田赋》:“弹五弦之妙指,咏周孔之图书。”这些对仗较工整的句子,较之单行散句有着独特的美感形态。

魏晋以来,由于对语言工整华丽的进一步追求,一种更为新颖的文体开始流行——骈文,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字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为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又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又因常用四字、六字句,所以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如庾信的《哀江南赋》:“既倾蠡而酌海,遂测管而窥天。方塘水白,钓渚池圆。侍戎韬于武帐,听雅曲于文弦。乃解悬而通籍,遂崇文而会武。居笠毂而掌兵,出兰池而典午。论兵于江汉之君,拭玉于西河之主。”曹植《与杨德祖书》:“有南威之容,乃可以论于淑媛;有龙渊之利,乃可以议其断割。”陆机《吊魏武帝文》:“资高明之资,而不免卑浊之累;居常安之势,而终婴倾离之患。”我们管窥蠡测,可以由此得知当时文坛注重对仗到了怎样的地步。这种习气甚至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口头交际中,《晋书》中记载:陆云与荀隐鹤第一次见面时,互报姓名也要字数相当、一一对应:“云间陆士龙,日下荀隐鹤。”

到了南朝,诗人以做诗工稳为胜。齐、梁时期,著名诗人沈约创造了“永明体”。“永明体”严格要求对仗和声律,并有了“四声八病”之说(“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八病”即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说道:“欲使宫羽相变,低昂舛节,若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一简之内,音韵尽殊;两句之中,轻重悉异。”这些都为以后楹联走向成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但是,这种文学上的传统还只能说明对偶是我国诗文的特色,尚不能说楹联起源于那个时代。

(三)楹联与律诗(唐宋五代)

隋唐时期,格律诗日渐兴盛。律诗又称近体诗,正式形成于唐代,但其溯源则始于魏晋。曹魏时,李登作《声类》十卷,吕静作《韵集》五卷,评定出清、浊音和宫、商、角、徵、羽诸声。此外,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奠定了音韵学中的反切法。一般的五、七言律诗,都是八句成章,中间二联,习称颔联和颈联,句读、平仄、意思都要求一一相对,平行对仗,这就是标准的律偶。文人墨客们热衷将点睛之笔凝注于律偶的对句中,一时形成“摘句评品”的时风。如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杜甫的“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白居易的“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也难”;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等等,上下句之间,无不一词一对应。因而有人说楹联最直接的渊源是律诗。

晚唐五代,桃符上开始出现联语,人们一般在上面写上一些吉利的词句,代替了神荼和郁垒的名字。关于“楹联始祖”最为通行的版本,是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题词。关于孟昶桃符题版一事,《宋史·西蜀孟氏世家》、张唐英的《蜀梼杌》、黄修复的《茅亭客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以及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识》等都有所载。《蜀梼杌》一书记载:“蜀未归宋之前,一年岁除夕日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符版于寝门,以其词非工,自命笔云:‘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后蜀平,朝廷以吕余庆知成都,而长春乃太祖诞节名也。”个中玄妙,恐非天意。又据《宋代楹联辑要》所载,孟昶花园中有百花潭,兵部尚书王瑶题句曰:“十字水中分岛屿,数重花外见楼台。”可说是我国史册见诸最早的园林楹联。

不过,在追求严谨的历史研究者眼中,关于“最早的楹联”又有了更多不同的看法。1991年第4期《文史知识》上《我国最早的楹联》中认为,根据敦煌研究院研究员谭婵雪在敦煌遗书《斯坦因劫经》0610卷背面的文字记录:“岁曰: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福庆初新,寿禄延长/ 又:三阳□始,四序来祥/福延新日,庆寿无疆/ 立春曰:铜浑初庆垫,玉律始调阳/ 五福除三祸,万古□百殃/ 立春□户上,富贵子孙昌/ 又:三阳始布,四猛初开/ □□故往,逐吉新来/ 年年多庆,月月无灾/ 鸡□辟恶,燕复宜财/ 门神护卫,厉鬼藏埋/ 书门左右,吾傥康哉。”从“三阳始布”“书门左右”等字可以推断出,这是当时春联所用的吉语,由此可见楹联至少产生于晚唐以前。

此外,还有学者推断,五代时期除夕题联业已成为习俗。事实上,早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这一时间段,应该就产生了楹联男欢。”至今民间流传的苏轼巧对的故事相当多。《朱子全集》所载朱熹题写的对联也不少,如“日月两轮天地眼,诗书万卷圣贤心”,很能反映朱熹的哲学见解。元代楹联已悬于殿堂酒楼。据载,元世祖忽必烈召北宋王室后裔,大画家赵孟頫北上京师,过扬州明月楼的时候,主人请赵孟頫题联,他挥笔而就:“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究竟谁才是天下之先已经不重要了,可以确定的是,楹联最晚诞生于隋唐,发展成熟时期在北宋至五代,这是毋庸置疑的。

(四)楹联与春联(明代以降)

楹联家族中最为庞大的一个世系,莫过于春联了。春联之设自明太祖朱元璋始。根据梁章钜《楹联丛话》对《簪云楼杂说》中民间故事的引用:朱元璋初登这一文化形式,并有南朝梁代文学家刘孝绰和其妹刘令娴所作楹联为证。谭嗣同的《石菊影庐笔记》记述,刘孝绰罢官不出,自题一联于门上:“闭门罢庆吊,高卧谢公卿。”其妹也作一联:“落花扫仍合,丛兰摘复生。”虽然联句欠工,但语句皆为骈俪,又题于门上,比起后蜀孟昶的桃符题词要早四五百年,因此有人说它们才是我国最早的楹联。

到了宋代,联语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开始推广张贴于楹柱上,“楹联”之名由此流传,被作为点缀园林景观或人文建筑的艺术作品,被文人学士们广泛接受和喜爱,并形成了题联的风气。文人们纷纷题联以显示自己的情趣和风范,有的题书于自家厅堂宅院,有的则题写在书院、寺庙、园林。北宋大文人苏轼和南宋理学家朱熹都很喜欢题联。相传当年苏轼被贬黄州,除夕访友时,曾在友人门上题联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大宝,定都金陵(南京),除夕之夜命令公卿士庶在宅府门口贴春联一副。朱元璋自己则微行出游,寻访乐趣。突然见到有一家门上没有春联,朱元璋就亲自书写了一副“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令这家人贴在门上。据说朱元璋还数次题联赐给大将徐达,其中有一联云:“始余起兵于濠上,先崇捧日之心;逮兹定鼎于江南,遂作擎天之柱。”这个故事说明,明朝时,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除夕贴春联已经成为举国风俗。

清朝康熙帝六十寿辰和乾隆八十寿辰时,两次祝寿盛宴成为宫廷楹联创作的高潮。虽然多数是“润色洪业,鼓吹承平”之作,但由于“皆出当时名公硕彦之手”,而且要求严格,因此必然有利于楹联结构的规范化。有清一代是楹联文学的全盛时期。南怀瑾先生早已将“清对联”与唐诗宋词元曲相提并论,从事清代文学史研究的赵雨先生也认为,“清代的主流文体是楹联”。孙髯的昆明大观楼长联和梁章钜的《楹联丛话》(1840年)是楹联发展史上的转折性里程碑,标志着楹联已经成为可以与诗词曲赋骈文分庭抗礼、媲美争妍的独立文体。从此,文人学士以楹联赠答,用对联作文字游戏,成为一时风尚。此时楹联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形式上看,出现了许多长联,一联多达数百字,有的甚至达千余字;从内容上看,它可以表示志趣,表示喜庆,也可以表示哀悼,表示讽刺,以春联、寿联、挽联、门联、厅联、庙联、名胜联、商业联、游戏联等各种形式百花齐放,楹联已成为中华民族社会生活的重要文化形式,经历了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直至今日,流风之盛丝毫未减。

同类推荐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风筝

    风筝

    金开诚编著的《风筝》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风筝相关知识。《风筝》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帝国往事:国史经典选读(大学国学读本)

    一个具有历史感的人,眼前常有历史“叠影”,能感受现实中的历史“脉动”。这本面向大学生的历史读本,就是为这一点历史“叠影”而来。本书聚焦于古今一脉,如周公制礼,秦废封建立郡县。这是中华社会横向联系与纵向统治的骨干,穿越二十四史,至今还活在你我之间。本书背离流行的“文化讨论”,较多注意那些“制度硬件”,如财政税收、科举兴衰、国会与立宪。全书还关注重大事变及其带动的社会转折,如“蒙古崛起”,如“东南互保”,如近代“革命”等。希望读者有所收益,有所意会,再回头观察现实,多少能感受一点历史的“脉动”。
  • 鬼神文化

    鬼神文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鬼神文化》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本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

    《孝道文化新探》,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词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孝道文化研讨会"" 闭幕式上的讲话孝道文化面面观——在四川“德阳·2009中华等。
热门推荐
  • 金属魔手(魔力校园)

    金属魔手(魔力校园)

    月初是一个单亲家庭长大的小男孩,他的爸爸醉酒颓废,而他却努力地维持着这个家。他有一个秘密:他能够操控金属!暑假里,月初成为了模型组装高手,而被月初感化的爸爸在银行当了保安。月初为了保护爸爸和朋友安小小,陷入了重大危机,连月初的爸爸也被暗黑巫师控制,成为了傀儡!
  • 毒妃宠之庶女翻天

    毒妃宠之庶女翻天

    昔日丞相府庶女三小姐,清冷小院却也悠然自足,母亲无争只求一世安康,然而嫡母心狠手辣,只想置她们母女于死地。昔日的她无能的被步步紧逼,母女同入青楼招人作践。本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谁知却是万劫不复,既然如此,那便无需再忍!看她笑靥如华,逆境之中扭转乾坤。听她温软细语,一局套着一局,一计连着一计。叹她无欲无争,手段信手拈来,权力地位不在话下。睿智如她,感情又何去何从?他,嫡亲王爷,骁勇睿敏,辗转宫廷内宅许她一个家!他,纨绔浪子,风流潇洒,百花丛中独赏她一枝寒芳!他,尊贵太子,驾权驭术,倾得天下只为谋求一个她!惊天十三步,步步坎坷,登上最高权力巅峰,处处寒冷,看她一代绝世女子,如何将天下纳入囊中!
  • 中国式人际关系

    中国式人际关系

    为什么你才华横溢却总是不得成?为什么能力不如你的人却左右逢源、春风得意?你是否想过你在人际关系中出了什么问题?系是为人处世得以进退自如的根本,本书针对中国人的生活传统、思想模式和生活模式,阐述百姓身边的关系学,教给你圆处世的技巧和睿智生存的哲学。
  • 恶少相公,你给我趴下

    恶少相公,你给我趴下

    一道圣旨下,刚穿越过来的她稀里糊涂的嫁人了。听说,她的夫君是京城第一恶少,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听说,她的夫君业余最大的爱好就是坐在街头看美女,看到合意的就抢回家去。听说,她的夫君连当今皇后和六王妃都调戏过,至于结局嘛…不说也罢。听说,她的夫君家有两个风姿各异的表妹,她们是他后宫的主要成员。听说…但是!吃:这么一桌破烂饭菜要一百两?抢劫呢!笨恶少,你爹有钱也不带你这样糟蹋的!喝:两坛酒下去就不行了?一点酒量都没有,你还自称是恶少?嫖:跟别人抢姑娘,还是姿色如此一般的姑娘,你疯了吗?再怎么说,咱也得非花魁不要啊!赌:输了一千两,最后才勉强捞回二十两的赌本,你还好意思得瑟?街头:笨蛋笨蛋!姑娘家是像你这么调戏的吗?看看夫人我是怎么做的!两位表妹:相公,你若是真把她们收入后宫,看我怎么鄙视你!总结:相公,你这个恶少做得真是太不称职了。我看,你还是跟夫人我好好学学吧!我保证,在我的调教之下,你一定会成长为一个有品位、高格调的纨绔子弟!PS:本简介仅供参考,具体内容请见文章正文。本文为小茶穿越三部曲中的最后一部,其它姐妹文链接:穿越第一部:《大龄皇后》穿越第二部:《六王妃》小茶现代文:《酷总裁的妖娆姐》小茶朋友弯月儿的美文:《皇后大人,您在上》
  • 失踪之谜(走进科学)

    失踪之谜(走进科学)

    茫茫宇宙,浩浩人海,真是无奇不有,怪事迭起,许许多多的难解之谜和科技神奇奥妙无穷,神秘莫测,使我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捉摸不透。
  • 错咬吸血鬼

    错咬吸血鬼

    俗话说的好,“想要不被狗咬,那你就要先咬狗一口。”由此类推,“想要不被人咬,那你就要先咬人一口”,但是,当你遇到了一个吸血鬼的时候,想要不被他咬,是不是就要先咬他一口?苏夜色不知道,因为她遇到他的时候,正是她快要死去的时候。最爱的男人和最亲的女人同时将一把刀插进了她的身体,然后他们扬长而去,留下她一个人迎接死亡。她怀着满腔的怨恨,想要做一个死不瞑目的厉鬼,好去找他们报仇。不曾想,他救了她,她没有成为厉鬼,却成了吸血鬼。从此以后,在无边的夜色下,一部青涩女孩蜕变为超级女王的妖娆史华丽展开!-----------------------------------------------推荐我的女强玄幻文《吾家有女誓换天》,一样精彩,不容错过。
  • 国宝档案(走进科学)

    国宝档案(走进科学)

    本文主要内容为北京人化石、和氏璧的秘密、汉墓国宝、皇后之玺、乐山大佛等。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替情敌养儿子

    替情敌养儿子

    情景一:“您好,请问是白玲小姐吗?”打开门,一个快递员站在门口,非常有礼貌的问着。“是我。”“有您的快件,麻烦您在这里牵个字。”快递员递上一个文件。“喔。”她的快件,她不记得有谁跟她寄东西啊,不过,白玲还是快速的在文件在牵了字。“这个文件和这个孩子都是您的,再见。”快递员不知从哪里变出一个孩子,往白玲怀里一推,在白玲还没回过神时,便消失无踪。情景二:白玲低着头看着这个七八岁的男孩,长得很可爱,可是,是谁的孩子,怎么会在自己家门口呢,白玲低下头,尽量让自己笑得甜和蔼一点,“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住哪里,阿姨送你回去好不好?”“…”“小朋友,你爹地妈咪呢?”不回答没关系,忍着,再耐心的问一句。“…”“小朋友,你,”白玲还没说完,这小朋友便开口,但是,却把白玲给雷倒了,因为他开口便是对着白玲叫,“妈咪。”天啊,她可不记得她有生宝宝啊。白玲觉得她肯定是忘了跟菩萨上香,所以老天才会这么整她,八年前当相念三年的男友带着一个大肚子的女人站在她的面前请求她的原谅时,她当自己年少无知瞎了眼,认错了人,潇洒的甩了那个男人。虽然说走得潇洒,但是她的心可不是那么潇洒,毕竟是初恋啊,她把所有的热情都投放在那个男人身上,到头来竟然会换得这样的结果,让她怎么不心痛,从此,她再敢不轻易的相信男人了,八年,她没有再交过一个男朋友,可是,老天竟也觉得她活得太好了是不是,她突然从天冒出来一个八岁大的儿子,拜托,她还没交过男朋友好不好,哪里来的儿子,可是,当她知道了这孩子的来历时,却晕了,这孩子竟然就是八年前那对狗男女的儿子,好吧,就算她有爱心有耐心,也喜欢孩子,可是,要是这孩子是你情敌的儿子,不管是什么原因,那便会有所区别的吧。春的广告区:已完结文:冷面夫君追逃妻,弃妃也抢手,穿越之冷心仙儿
  •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新月集(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它的特殊的隽永的艺术魅力,一幅梦想现实交织的绚丽画卷。勾起了我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的儿童世界。诗集中,一首母爱与童真的不朽乐章,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本书是一部诗坛圣者的巅峰之作,新月集(The Crescent Moon,1903)主要译自1903年出版的孟加拉文诗集《儿童集》,也有的是用英文直接创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