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900000006

第6章 成语与中国文化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蕴涵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经验积累,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度和厚度,在语少意深的成语中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寥寥数语,包含丰富深刻的意象,常能适切而且精确地传达我们的感受,它们的价值历久弥新。

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语的形式,二是成语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以四字格为主的外在形式,以单音词为主的构词成分,追求平仄和谐的音韵搭配,各成分之间讲究对称的内在关系以及大量使用表示虚指的数词等等,这些形式上的特点就像一个个文化的符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内容上看,汉语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通过汉语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可以这样说,汉语成语就是一个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平台。

(一)成语与文学艺术

文学、绘画、舞蹈、戏曲、书法、音乐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文学与艺术内容也必然反映到语言的活化石——成语当中去,尽管有些成语的语义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探其来源,不少是与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的。

例如,“一字一珠”原形容歌声婉转圆润,现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尺幅千里”其原意是专指绘画时用咫尺的篇幅画出辽阔千里的景象,现形容图画或诗文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烘云托月”原指作画时通过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的一种技法,现比喻艺术或文学作品中从侧面加以点染或描写,从而突出主体或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粉墨登场”原指传统戏曲中演员施粉用墨,妆化好后登台表演,现在用来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又有不少成语是体现书法艺术的,如“铁画银钩、龙飞凤舞、入木三分、柳骨颜筋、信笔涂鸦、剑拔弩张”等。“剑拔弩张”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

从成语中也不难体会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例如,从“丝竹管弦、钟鼓齐鸣”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乐器制作材料以及不同种类;从“黄钟大吕、引商刻羽”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特有的十二音律和由此形成的宫调理论;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曲的曲目;“大音希声、弦外之音”等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境界的审美追求与独特感受;“琴瑟相调、琴心剑胆”等成语则反映了我国古人因音乐而产生的情感价值观。黄钟是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瓦釜”是用黏土烧制的锅,多为民间所用。因此成语“黄钟瓦釜”比喻艺术性较高或较低的文学作品;“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用;“瓦釜雷鸣”比喻庸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高妙,气势宏大。

(二)成语与服饰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自然有不少体现在成语中,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的穿戴是不一样的。如普通劳动妇女要想“凤冠霞帔、珠围翠绕”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荆钗布裙”;“顶冠束带、象简乌纱”是朝廷命官的穿戴,“冬裘夏葛、绫罗绸缎”是有钱人的穿戴,“方巾长袍、峨冠博带”则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的穿戴。“凤冠霞帔”代表了古代贵妇人的高贵美丽,“峨冠博带”显示了古代士大夫的尊贵潇洒,“方巾阔服”表现了古代读书人的儒雅从容,“两袖清风”必是廉洁之官。遇到喜事要“披红挂彩”以示庆贺,遇到丧事则“披麻戴孝”以表哀痛。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颜色也代表着地位的尊卑。黄色是帝王之色,所以取得地位叫做“黄袍加身”;朱和紫代表封建官僚中的最高层,因此用“被朱佩紫、大红大紫”等表示身居高官,地位显贵;青和绿则是中下层官吏官服的颜色,象征地位低微,所以“白发青衫”代表的是官场失意之人;白是平民百姓的服饰之色,成语“白衣秀士”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服装的色彩分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

因为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所以汉语中与服饰有关的成语数目众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成语与建筑文化

汉语成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建筑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如“雕梁画栋”指有雕刻和彩绘装饰的栋梁,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高楼大厦”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层台累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高亭大榭”专指园林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从“登堂入室”则能看出中国古代房屋的格局。《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由的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这是古代房屋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建立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纲常伦理和道德准则之上的。后来“登堂入室”转义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比喻在学问或技艺上有一定的造诣。

“曲径通幽”则说明中国古代的园林大都是封闭式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曲径通幽”是一个高明的美学标准,它强调幽深曲折以通佳境。例如,苏州园林里,常用假山、小院、漏窗、流水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沿着小道,几经曲折,才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和建筑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富丽堂皇、古色古香、鳞次栉比、金碧辉煌、青瓦白墙、亭台楼阁、舞榭歌楼、钩心斗角、祸起萧墙、雕栏玉砌、琼楼玉宇、蓬门荜户”。

(四)成语中的山水自然

成语还体现了中国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湖泊、河流、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有关山水自然的成语不胜枚举。如“水光接天、郁郁葱葱、湖光山色、春寒料峭、风刀霜剑、扪参历井、寒蝉凄切、天寒地冻、傲雪凌霜、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柳暗花明”。

其中“水光接天、郁郁葱葱”表达了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热情讴歌;“春寒料峭、扪参历井”表达了对险恶的山水自然的由衷敬畏;“一叶知秋、柳暗花明”抒发了来自山水的独特感悟;“傲雪凌霜、傲然屹立”赞扬了源于自然的精神气节。

又如“楚河汉界、安如泰山、泾渭分明、乐不思蜀、中流砥柱、逼上梁山、庐山真面目”等成语,如果对地理知识不甚了解的话,自然体会不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

通过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五)成语中的爱情、婚姻

汉语中表现爱情和婚姻的成语有很多,如“一见钟情、情有独钟、浓情蜜意、比翼双飞、白头相守、秦晋之好、媒妁之言、山盟海誓、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伉俪情深、纸短情长、心有灵犀、青梅竹马、月下老人、劳燕分飞、魂牵梦萦、棒打鸳鸯、鸿雁传书”。

在这些成语中,有的描写青年男女热恋时的甜蜜与美好,如“一见钟情、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等;有的描写步入婚姻殿堂后夫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如“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有的描写离别后的思念及痛苦,如“纸短情长、鸿雁传书、魂牵梦萦”等。

“心有灵犀”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后来人们取“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用它比喻对彼此的心思能心领神会。

“媒妁之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反映出古代的婚嫁男女双方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由父母做主,媒人牵线,否则视为离经叛道。而媒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经出现。

“月下老人”的由来,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有一位少年叫韦固,一天晚上,他见一位老人背着个锦囊在月下看书,问他是什么书,答是婚姻簿子。又问锦囊中装的是什

么,老人微笑着说是红绳子。韦固又问:红绳子何用?老人告诉韦固,这是用来系夫妇之足的,即使是仇敌之家,贫贱之隔,天涯之别,此绳一系则好合美满,终身不违。以后,民间就把“月下老人”当成司婚之神来膜拜。民间有个歇后语叫“月下老人绣鸳鸯——穿针引线”,指的就是月老为媒的意思。当然,月下老人不仅穿针引线做好事,“乱点鸳鸯”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

(六)成语中的学习精神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现象。与学习有关的成语自然也不在少数。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学习方法的介绍;“不耻下问、尊师重道”是学习态度的告诫;“发愤忘食、凿壁偷光”是学习精神的弘扬;“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则体现了古代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侧重于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教学相长”侧重于对教师的诚恳慰勉。

其中,“凿壁偷光”是个很有名的典故。西汉东海人匡衡自幼就很喜欢读书,但是白天要给人做雇工,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可是匡衡家里穷得点不起灯,他的邻居是个富裕的人家,到了晚上,邻家灯火通明,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洞,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从此他便每天晚上都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不清楚。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透,然后才能使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七)成语中的“儒”“释”“道”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因此汉语中出自儒家经典著作的成语也不在少数。下列这些成语就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例如“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原指面对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现在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地去做,毫不退让。“威武不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形容人有骨气,坚贞刚强,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的最好概括。再如“名正言顺、言而有信、能屈能伸、推贤让能、未雨绸缪、礼尚往来、过犹不及、得道多助”等都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都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的与奋斗目标,成了我们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之后,有一些成语自佛经中演化而来,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如佛教把声、色、香、味、触、法称为“六尘”,故“一尘不染”原指修道者身心纯洁,不为六尘所染。后比喻品德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的习气,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聚沙成塔”语出《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细沙可以集聚成塔,形容积少成多。“现身说法”指佛能依附在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上,显现出种种不同的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来比喻以亲身经历来讲明道理,劝导别人。“非非”是佛家用语,指一般人的认识不能达到的那种玄妙的境界,“想入非非”原来指想进入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后用以形容人胡思乱想,不切实际。

而像“明镜止水、无中生有、盗亦有道、不法常可、得意忘言、无为而治、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等都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哲学思辨能力的反映。“无中生有”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原指道家对事物的朴素的认识,后来意思发生了转变,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凭空捏造。“无为而治”现在的意思是不加约束,让人自由发挥聪明才智。这里的“无为”是不作为,这个成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道家关于治理国家的一个基本观点。

成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远远不止上文所列举的这几个方面。而不管是从精神文化层面还是从物质文化层面看,汉语成语中都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同类推荐
  • 趣谈中国文化

    趣谈中国文化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包括儒释道思想以及文字、绘画、建筑、雕刻等等,传入了日本等国,譬如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在日本的传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学、阳明学。本书以生动的文采带你走进中国文化的殿堂。
  •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

    明朝晋王府,自洪武三年(1370)朱棡始封晋王计起,至崇祯十七年(1644),开府太原长达274年,几与明朝存亡相始终。
  • 老房子掠影

    老房子掠影

    《国家地理·神秘中国》是一套以地域事件为单元散点透视、实地实拍、实证实录的图书,从地理人文风貌,到社会历史心态,有记录,有拍摄,有考察,有论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把历史之树的绚丽风采展示给大家。从社会生活的细节上,揭开历史的面纱,看一看神秘中国的精彩。每本书中围绕同一主题生发出的不同故事,就像几片相似的树叶,为中华历史的大树平添几抹生命的绿色。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
  •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山西四大梆子唱本精粹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雁门关

    雁门关

    雁门关自古即为中国北部一重要的边防要塞。历史上除元、清等少数民族王朝外,雁门关一直是牵动历代中原王朝最敏感的那根神经。秦击匈奴、唐阻突厥、宋御契丹、明防瓦剌……滚滚狼烟几乎从秦一直燃烧到近代。作为中原门户,雁门关参与并见证了中华民族漫长的发展历程。一部雁门关发展史,几乎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
热门推荐
  • 追忆似水的未来

    追忆似水的未来

    ,《地平线未来丛书(第1辑):追忆似水的未来》围绕着国内外各个时代的科幻作品和科幻作家,谈科幻讲未来。与读者分享不同时期不同作家深刻的思想和非凡的想象力
  • 尸身密码

    尸身密码

    本书将揭开十大迷团:★神秘的传国玉玺究竟何时丢失,如今又在何处?★同处西疆,楼兰、于阗、龟玆等大国屡遭外侵,小小精绝何以独善其身?★光武帝刘秀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为何屈葬于水患之地,其灵柩真在黄河中心?★罗布泊永远消失了?★四大鬼村与骷髅岛有何关联?★护国神兽是传说还是存在?★黑暗兵团在守护谁的利益?★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从来只是幻景?★被诅咒者的尸体为何僵而不腐?★躺在玉棺里的人,到底有着怎样难解的身份密码? 本人新书《完美猎杀》实体版将于6月中旬上市,敬请关注。
  • 重生:溺宠太子妃

    重生:溺宠太子妃

    这一生,且看她如何护双亲,嫡女重生。上一世,保幼弟,斗姨娘,她要揭穿姨娘的佛口蛇心,踩庶妹。撕烂庶妹的伪善嘴脸。谁负她,她错把鱼目当珍珠,她必将百倍还之,阴谋阳谋统统灭掉!本想远离皇室,误信豺狼;这一世,永不为妃,却不想挣不脱他的情网!--情节虚构,将军府内,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聪明人与糊涂人做事的区别在于:前者用脑子做事,懂得谋事与谋势;后者为做事而做事,光做不想。国魏救赵——从痒处动手,在要害楔钉;以逸待劳——精力越充沛,胜算就越大;笑里藏刀——不妨以柔制人,谈笑决断大事;借尸还魂——善于借力,会借者赢;金蝉脱壳——留住退路,才有生路;指桑骂槐——间接暗示,恰到好处;苦肉计——能吃第一等苦,乃能做大事。
  • 失贞弃后

    失贞弃后

    一室旖旎的春色,两具身子火热地交缠着。未婚夫亲自带人来看他设计的春宫秀。最后一张退婚书,理由是婚前失贞……就在她承受着众人鄙夷的目光中,他站了出来,对她说:“从今天开始,让我照顾你吧!”她的心在那一刻开始沉沦……她抬眸望着他,说:“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你能做到吗?”他缓缓抬头回眸望着她:“当我登上高位时,你会陪着我睥睨天下吗?”当他登上了皇位,身边有着三千佳丽,而她又站在哪里?里?大殿之上,高高在上的他竟走下那个位置,望着秀女群中的绝色女子朗声道:“凌语嫣留,册封为贵妃,赐住耀语殿。”陪着他睥睨天下的人不再是她……是谁说,三千弱水只取一瓢!然而确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欺骗……为了皇位,他机关算尽地接近她,让她动了心,爱上了他……彻底地付出,得来的确是欺骗,这让她情何以堪?冷倾心:“难道在这场所谓的爱情中,我的角色就是棋子吗?你难道就从没动过心吗?”南宫耀:“接近你,本来就是这场计划中的开始,你是我登上皇位的捷径。语嫣才是我最爱的人,而你从一开始就是棋子。”棋子,真的只是一颗棋子存在吗?在这场爱情角逐中,受伤的到底是谁?是她,是他,还是她?*****************片段一:一袭紫色的精美锦袍,勾勒着男子修长的身子,一张俊美无俦的脸,冰冷孤傲的眸子散发着冷冽的寒芒,修长的手指捏住她的下颚:“你不是凌语嫣。”微眯着双眼打量着眼前的她,随后缓缓道:“你是南宫耀的皇后,冷倾心。”不是迟疑,而是肯定。强忍着下巴传来的痛楚,冷倾心望着眼前的男子,并没有否认自己的身份。“真是没想到,南宫耀为了语嫣竟然舍得将自己的皇后送给了我,真是舍得啊……”薄唇里吐出的嘲讽话语,深深刺痛了她的心。“不过,既然南宫耀舍得将你这个赝品送了过来,我虽不喜欢,但也不会浪费……”低沉的笑声传入她耳朵,宛若恶魔的嘲笑,冷冽的话语再度从那薄唇吐出,顿时将她打入地狱……“来人,这个女上赏给你们,让你们尝尝南朝皇后是什么样滋味……”******************片段二:断情崖上,他紧紧拉着悬崖边上的她,生怕她的坠落,狭长的眸子里充满了乞求:“不,不要放手,抓住我的手……”然而,手中的纤手还是缓缓抽离,她的身子以完美的孤线坠落,消失在他的视线里。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炸药大王:诺贝尔(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伟人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劳动者创造了历史,劳动者书写着历史。但是,伟人可以改变历史,可以推动历史前进。翻开历史,我们就可以发现伟人在人类史上的影响,甚至一位伟人就是一个历史阶段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