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900000006

第6章 成语与中国文化

成语是汉语言文化的精华,其中蕴涵一个民族的智慧结晶和经验积累,蕴藏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一个民族的文化深度和厚度,在语少意深的成语中展现得最为淋漓尽致,寥寥数语,包含丰富深刻的意象,常能适切而且精确地传达我们的感受,它们的价值历久弥新。

汉语成语的文化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成语的形式,二是成语的内容。从形式上看,以四字格为主的外在形式,以单音词为主的构词成分,追求平仄和谐的音韵搭配,各成分之间讲究对称的内在关系以及大量使用表示虚指的数词等等,这些形式上的特点就像一个个文化的符号,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汉民族语言的发展历史,反映了汉民族历史与文化的发展历程。从内容上看,汉语成语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准确而全面地表现了汉民族文化的基本内容,反映了汉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价值体系。

通过汉语成语,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历法、山川地理、宗教历史到文学艺术、宫室建筑、饮食起居;从政治军事、道德伦理、思想观念到典章制度、礼俗礼仪、服饰乐律等。可以这样说,汉语成语就是一个向我们展示传统文化精华的平台。

(一)成语与文学艺术

文学、绘画、舞蹈、戏曲、书法、音乐等都是汉民族精神文化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必然产生了丰富多彩的文学艺术,文学与艺术内容也必然反映到语言的活化石——成语当中去,尽管有些成语的语义到今天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探其来源,不少是与文学艺术有直接关系的。

例如,“一字一珠”原形容歌声婉转圆润,现也比喻文章优美,辞藻华丽;“尺幅千里”其原意是专指绘画时用咫尺的篇幅画出辽阔千里的景象,现形容图画或诗文篇幅短小,但内容却极其丰富,意境非常深远;“烘云托月”原指作画时通过渲染云彩来衬托月亮的一种技法,现比喻艺术或文学作品中从侧面加以点染或描写,从而突出主体或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按部就班”原指写文章时结构安排得当,选词造句合乎规范,现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粉墨登场”原指传统戏曲中演员施粉用墨,妆化好后登台表演,现在用来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

又有不少成语是体现书法艺术的,如“铁画银钩、龙飞凤舞、入木三分、柳骨颜筋、信笔涂鸦、剑拔弩张”等。“剑拔弩张”原形容书法笔力遒劲,后多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

从成语中也不难体会中国古代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例如,从“丝竹管弦、钟鼓齐鸣”等成语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古代乐器制作材料以及不同种类;从“黄钟大吕、引商刻羽”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代特有的十二音律和由此形成的宫调理论;从“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成语中,可以了解我国古曲的曲目;“大音希声、弦外之音”等成语反映了古人对音乐境界的审美追求与独特感受;“琴瑟相调、琴心剑胆”等成语则反映了我国古人因音乐而产生的情感价值观。黄钟是我国古代的打击乐器,多为庙堂所用,“瓦釜”是用黏土烧制的锅,多为民间所用。因此成语“黄钟瓦釜”比喻艺术性较高或较低的文学作品;“黄钟毁弃”比喻贤才不用;“瓦釜雷鸣”比喻庸人占据高位、煊赫一时;“黄钟大吕”形容音乐或文辞庄严、高妙,气势宏大。

(二)成语与服饰文化

在中国古代社会,服饰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自然有不少体现在成语中,不同地位和身份的人的穿戴是不一样的。如普通劳动妇女要想“凤冠霞帔、珠围翠绕”是不可能的,只能是“荆钗布裙”;“顶冠束带、象简乌纱”是朝廷命官的穿戴,“冬裘夏葛、绫罗绸缎”是有钱人的穿戴,“方巾长袍、峨冠博带”则不可能是普通老百姓的穿戴。“凤冠霞帔”代表了古代贵妇人的高贵美丽,“峨冠博带”显示了古代士大夫的尊贵潇洒,“方巾阔服”表现了古代读书人的儒雅从容,“两袖清风”必是廉洁之官。遇到喜事要“披红挂彩”以示庆贺,遇到丧事则“披麻戴孝”以表哀痛。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颜色也代表着地位的尊卑。黄色是帝王之色,所以取得地位叫做“黄袍加身”;朱和紫代表封建官僚中的最高层,因此用“被朱佩紫、大红大紫”等表示身居高官,地位显贵;青和绿则是中下层官吏官服的颜色,象征地位低微,所以“白发青衫”代表的是官场失意之人;白是平民百姓的服饰之色,成语“白衣秀士”指尚未做官的读书人。服装的色彩分明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的壁垒森严的等级制度。

因为服饰是古人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志趣节操、思想情感等的外在表现,古代在服饰上有种种严格的规定,所以汉语中与服饰有关的成语数目众多也就不足为怪了。

(三)成语与建筑文化

汉语成语中所反映的中国古代建筑极具民族文化特色,如“雕梁画栋”指有雕刻和彩绘装饰的栋梁,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碧瓦朱甍”指绿色的屋瓦,红色的屋脊,形容建筑物的华丽美观,也表现了汉人建筑设计和审美情趣上的总体风格。“高楼大厦”指高大豪华的房屋建筑。“层台累榭”形容房屋建筑高下相间、错落有致。“高亭大榭”专指园林中供休息和观赏四周景物的高大建筑物。“金城汤池”形容坚固的城防。

从“登堂入室”则能看出中国古代房屋的格局。《论语·先进》篇里孔子说:“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意思是:“子由的学问已经不错了,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先入门,再升堂,最后入室,这是古代房屋的格局,这种格局是建立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纲常伦理和道德准则之上的。后来“登堂入室”转义表示做学问的几个阶段,比喻在学问或技艺上有一定的造诣。

“曲径通幽”则说明中国古代的园林大都是封闭式的,即园林的四周都有围墙,景物藏于园内。“曲径通幽”是一个高明的美学标准,它强调幽深曲折以通佳境。例如,苏州园林里,常用假山、小院、漏窗、流水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沿着小道,几经曲折,才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

和建筑有关的成语还有很多,如“富丽堂皇、古色古香、鳞次栉比、金碧辉煌、青瓦白墙、亭台楼阁、舞榭歌楼、钩心斗角、祸起萧墙、雕栏玉砌、琼楼玉宇、蓬门荜户”。

(四)成语中的山水自然

成语还体现了中国自然环境所独有的山川、湖泊、河流、气候等方面的特色。因此,有关山水自然的成语不胜枚举。如“水光接天、郁郁葱葱、湖光山色、春寒料峭、风刀霜剑、扪参历井、寒蝉凄切、天寒地冻、傲雪凌霜、秋高气爽、一叶知秋、柳暗花明”。

其中“水光接天、郁郁葱葱”表达了对美好的山川大地的热情讴歌;“春寒料峭、扪参历井”表达了对险恶的山水自然的由衷敬畏;“一叶知秋、柳暗花明”抒发了来自山水的独特感悟;“傲雪凌霜、傲然屹立”赞扬了源于自然的精神气节。

又如“楚河汉界、安如泰山、泾渭分明、乐不思蜀、中流砥柱、逼上梁山、庐山真面目”等成语,如果对地理知识不甚了解的话,自然体会不到这些成语的“言外之意”。

通过这类成语,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在探索自然、战胜困难的过程中那细腻的情怀、勇毅的精神、高尚的情操。

(五)成语中的爱情、婚姻

汉语中表现爱情和婚姻的成语有很多,如“一见钟情、情有独钟、浓情蜜意、比翼双飞、白头相守、秦晋之好、媒妁之言、山盟海誓、相濡以沫、相敬如宾、夫唱妇随、伉俪情深、纸短情长、心有灵犀、青梅竹马、月下老人、劳燕分飞、魂牵梦萦、棒打鸳鸯、鸿雁传书”。

在这些成语中,有的描写青年男女热恋时的甜蜜与美好,如“一见钟情、浓情蜜意、山盟海誓”等;有的描写步入婚姻殿堂后夫妻生活的幸福与美满,如“伉俪情深、相敬如宾、夫唱妇随”等;有的描写离别后的思念及痛苦,如“纸短情长、鸿雁传书、魂牵梦萦”等。

“心有灵犀”出自唐李商隐《无题》诗,曰:“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后来人们取“心有灵犀”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用它比喻对彼此的心思能心领神会。

“媒妁之言”出自《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反映出古代的婚嫁男女双方很少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必须由父母做主,媒人牵线,否则视为离经叛道。而媒人在我国出现的时间很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即已经出现。

“月下老人”的由来,也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唐代有一位少年叫韦固,一天晚上,他见一位老人背着个锦囊在月下看书,问他是什么书,答是婚姻簿子。又问锦囊中装的是什

么,老人微笑着说是红绳子。韦固又问:红绳子何用?老人告诉韦固,这是用来系夫妇之足的,即使是仇敌之家,贫贱之隔,天涯之别,此绳一系则好合美满,终身不违。以后,民间就把“月下老人”当成司婚之神来膜拜。民间有个歇后语叫“月下老人绣鸳鸯——穿针引线”,指的就是月老为媒的意思。当然,月下老人不仅穿针引线做好事,“乱点鸳鸯”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的。

(六)成语中的学习精神

学习是一种既古老又永恒的现象。与学习有关的成语自然也不在少数。如“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是学习方法的介绍;“不耻下问、尊师重道”是学习态度的告诫;“发愤忘食、凿壁偷光”是学习精神的弘扬;“金榜题名、学而优则仕”则体现了古代书生学习的最终目标;“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侧重于对学生的谆谆教诲;“诲人不倦、教学相长”侧重于对教师的诚恳慰勉。

其中,“凿壁偷光”是个很有名的典故。西汉东海人匡衡自幼就很喜欢读书,但是白天要给人做雇工,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读书。可是匡衡家里穷得点不起灯,他的邻居是个富裕的人家,到了晚上,邻家灯火通明,匡衡就想出个法子,在贴着邻家的墙上凿穿一个洞,让邻家的灯光照射过来。从此他便每天晚上都捧着书本,在洞前映着光来读书。后人根据匡衡的故事,概括出成语“凿壁偷光”,形容勤奋好学。

“教学相长”出自《礼记·学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虽然有美味的鱼肉,如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如果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只有先去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缺乏,只有教了别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对知识的理解还不清楚。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不足,然后才能反过来要求自己;知道了自己对有些知识还理解不透,然后才能使自己努力。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育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七)成语中的“儒”“释”“道”思想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因此汉语中出自儒家经典著作的成语也不在少数。下列这些成语就从不同侧面体现了儒家思想。例如“当仁不让”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原指面对实行仁德的事情,可以不必对老师讲谦让。现在指面对合乎道义的事情就积极主动地去做,毫不退让。“威武不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的这几句话形容人有骨气,坚贞刚强,是对我们中国人的精神的最好概括。再如“名正言顺、言而有信、能屈能伸、推贤让能、未雨绸缪、礼尚往来、过犹不及、得道多助”等都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都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的与奋斗目标,成了我们精神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佛教文化传入中国之后,有一些成语自佛经中演化而来,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如佛教把声、色、香、味、触、法称为“六尘”,故“一尘不染”原指修道者身心纯洁,不为六尘所染。后比喻品德高尚丝毫没有沾染坏的习气,也形容环境非常清洁。“聚沙成塔”语出《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细沙可以集聚成塔,形容积少成多。“现身说法”指佛能依附在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上,显现出种种不同的身形来讲解佛法。后来比喻以亲身经历来讲明道理,劝导别人。“非非”是佛家用语,指一般人的认识不能达到的那种玄妙的境界,“想入非非”原来指想进入达不到的玄妙境界,后用以形容人胡思乱想,不切实际。

而像“明镜止水、无中生有、盗亦有道、不法常可、得意忘言、无为而治、安危相易、祸福相生”等都是道家出世的思想和独具特色的哲学思辨能力的反映。“无中生有”出自《老子》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原指道家对事物的朴素的认识,后来意思发生了转变,指本来没有却硬说有,凭空捏造。“无为而治”现在的意思是不加约束,让人自由发挥聪明才智。这里的“无为”是不作为,这个成语反映的是我国古代道家关于治理国家的一个基本观点。

成语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远远不止上文所列举的这几个方面。而不管是从精神文化层面还是从物质文化层面看,汉语成语中都沉淀着丰富而生动的文化内涵,闪烁着中华民族智慧的光芒。

同类推荐
  •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的教育智慧

    《孝经》在唐代被尊为经书,南宋以后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它被看作是“孔子述作,垂范将来”的经典,对传播和维护封建纲常起了很大作用。
  • 山西民间小戏

    山西民间小戏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剌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绵州神游

    绵州神游

    详细描述了四川省绵阳市人文历史状况,为了解绵阳提供详尽资料。
  •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岁月与节庆(和谐教育丛书)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本书详细记录了中国节庆产生及发展的历史,如阴阳五行与历法在中国人的传统思想中,“阴阳”和“五行”是影响深远,根深蒂固的文化观念。
  •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不可不知的文化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热门推荐
  • 牵魂

    牵魂

    郎园在海瞳市经营餐饮酒店,安雅是业界小有名气的美容师,偶然的机会,俩人参加一次旅游活动认识,后来就产生了复杂的情感纠葛。本来就尴尬的关系,更加上秋水恒和湘北的加入,更使得原本简单的关系陷入纷纭和错乱!
  • 鸟奴

    鸟奴

    动物小说之所以比其他类型的小说更有吸引力,是因为这个题材最容易刺破人类文化的外壳和文明社会种种虚伪的表象,可以毫无遮掩地直接表现丑陋与美丽融于一体的原生态的生命。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但生命中残酷竞争、顽强生存和追求辉煌的精神内核是永远不会改变的。因此,动物小说更有理由赢得读者,也更有理由追求不朽。
  •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二版)

    《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从我国的实际出发,针对影响发育的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一一剖析,给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方法。为强调心理卫生和精神疾病的防治应从婴儿抓起,《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增加了婴儿情绪和行为障碍及心身疾病的内容,介绍了发达国家中已兴起的“婴儿精神医学”;为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儿童少年精神医学(第2版)》特设专篇讨论预防问题;鉴于我国儿童少年精神医学起步较迟。
  • 补益中药服食宜忌

    补益中药服食宜忌

    本书收载了目前常用的补益中药108种,并将其分为补气篇、补阳篇、补血篇、补阴篇及综合篇。这些药物大部分为传统中药的名贵品种。一些近年来经现代药理、临床研究证明确有补益疗效的中药也收录其中。书中对药物的适宜范围、服食方法、配方妙用、禁忌事项及鉴别贮藏等做了详尽介绍,并记载了相关的民间传说。大多数药物均配以图示,以便于读者辨认。全书图文并茂,集知识性、普及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读者通过阅读此书,可增加对各类补益药物的全面了解,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从而达到有病治病、无病强身之目的。
  • 轮回之再掌乾坤

    轮回之再掌乾坤

    天劫降、灭苍生、众神陨、战轮回,身死后灵魂意外穿越战天大陆。天尊神体、炎龙随行、兄弟相伴,战天神斧再战天。苍穹滴血凌云志,我命由我不由天!看我重登神界,待我再掌乾坤。
  • 吃货王爷首席妃

    吃货王爷首席妃

    严瑾,X组织最年轻的首席女特工。坑蒙拐骗偷,无所不精!竟以最雷人的睡觉方式穿越到了云府二小姐云雨柔身上。云雨柔人如其名,柔弱无能,面对命运的无奈选择撞墙而亡。命运的轮盘辗转,当严瑾成为云雨柔之时,便是云府的不宁之日。圣上下旨要她嫁与九王爷为妾?好,她嫁!她就不信自己混不成个正妃。嫡姐想嫁完美的五王爷为妃?好,她折!她就不信自己折不了这个恶姐姐的幸福。爹爹想帮二娘赶走母亲?好,她毁!她就不信毁了你们云府,你们还能得瑟的起来。她机关算尽,怎么就算不出自己的夫君是个吃货啊!!吃货九王爷与完美五王爷真的是兄弟吗?这差距也忒大了吧!要不,她还是放弃九王爷改去勾搭五王爷吧?什么?不可以!凭什么?就凭你那庞大的身躯?惊人的食量?笑话,你也想坐上那把龙椅?还是省省吧!免得坐塌了!“如若不离不弃,它日我当了皇上,你便母仪天下!”呃,这个条件好诱人啊!要不,咱们就来个强强联手?你负责算计,使阴谋,布陷阱。我来负责坑蒙拐骗偷。天啊!!眼前的这位高大颀长的俊美男子真是她的那位吃货老公吗?好嘛!她承认这样的他确实很帅,但是她也好念他那胖胖的肚肚啊!爱妃,想胖很容易的,要不你也来跟朕一起畅快的吃吧,让我们做一对快乐的胖子!不要啊,她才不要胖胖的!本文一对一,强强联手,腹黑且温馨!欢迎入坑!!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她,沈家嫡女,为了他,出生入死,素手染鲜血,助他争夺天下。十年结发情,敌不过庶妹一个笑。却不想,时光倒流,侯府嫡女重生,再世为人,她翻云覆雨,步步为营,护弱弟保亲爹夺家业,斗得仇人哀嚎一片,胆颤心惊。祖母别有用心,那就让她无心可用,成为失心疯人。继母假充好人,那就让她无人可做,成为烂泥猪狗。堂姐歹毒暗算,那就让她毒气攻心烂了美人脸,再无脸见人。庶妹口蜜腹剑,那就扒下她的画皮面具,扔进籍坊。叔父无良,她金针在手,让他从此胆颤心惊。负心人虚情假意,她将计就计,毁尽他万里江山。她狠毒如蛇蝎,她说;“这一世,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她势必践踏成泥。”她本以为仇已报心已死,独自泛舟清静一生,却不想桃花不断。原来想清静也是一件不甚简单的事…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