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9900000002

第2章 成语概说

成语是我国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习的,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例如:“千钧一发、勇往直前、坐井观天、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缘木求鱼、七手八脚。”

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诗文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们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则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型的。如“乐不思蜀”“安步当车”“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

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具有意义的整体性。成语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具有结构的凝固性。其形式以四字格居多,也有少量三字格和多字格。如“莫须有”“闭门羹”“迅雷不及掩耳”“醉翁之意不在酒”等等。

成语绝大多数是由四个字组成的,所以有些人往往把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尤其是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普通词组,误看做成语。我们应当注意,凡是一个词组里的词可以替换的,就应该把它看做普通词组。例如“根本改变”这个词组,也可以改为“彻底改变”“基本改变”或“大大改变”;又如“密切合作”这个词组,可以改为“紧密合作”;“肆意挥霍”,可以改为“任意挥霍”或“随意挥霍”。这几个词组改了以后,并不影响意义,像这样可以自由改动的词组,都是普通词组。

至于成语,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组成成语的词,一般不能用其他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来替换。例如“虎口余生”这个成语,就不能改为“狼口余生”“豹口余生”或“虎嘴余生”;“任重道远”,也不能变更为“道远任重”“任重路远”或“任重又道远”,等等。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是比词的含义更丰富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而且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简短精辟,易记易用,并常常附带感情色彩。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所以我们在使用成语的时候也要多加注意。

例如“盲人瞎马”这个成语出自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排调》,原文为:“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故事讲述的是:东晋时,桓玄、殷仲堪和顾恺之聚在一起做一个文字游戏,即比试谁说的话更惊险。桓玄首先说:“矛头淅米剑为炊。”意思是用长矛的尖头淘米,用剑烧火做饭。殷仲堪接着说:“百岁老翁攀枯枝。”意思是说一个百岁的老头悬挂在一根干枯的树枝上,自然很危险。这时有人接着说了一句:“井上辘轳卧婴儿。”说井台上的辘轳上睡着一个婴儿,似乎更险。顾恺之说:“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意思是一个双目失明的人,骑着一匹瞎马,半夜三更,走在深水池的旁边。一只眼睛失明的殷仲堪听后吓了一跳,脱口而出:“这太可怕了!”

后人便把“盲人骑瞎马”简化成“盲人瞎马”,比喻瞎撞乱闯,非常危险。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四件事都形容危险,为什么却只有“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成为大家所熟知的成语,而“矛头淅米剑为炊”“百岁老翁攀枯枝”“井上辘轳卧婴儿”都没有成为成语?原因是“盲人骑瞎马”不仅形象、生动,而且音律和谐,并能演化成固定简洁的形式,故为人们喜闻乐用,而其余三个却没有这种特点和基础,因而不能演化为成语。

成语具有形式整齐、音律和谐、源远流长的特征,在结构上具有凝固性,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

成语最突出的特征是由四个音节构成的成语占绝大多数。就以流行较广的《现代汉语成语词典》(增订本,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为例统计,该词典共收成语八千七百条,其中四字格成语八千四百二十条。可以说,四音节形式是成语区别于熟语中的其他成员(如谚语、惯用语、歇后语)的一个显著标志。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具有音乐美,成语突出地表现了汉语的这一特点。其音律上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成语的四个音节大多是两两相对,匀称整齐,节奏鲜明。其二,平仄相间,音调高低起伏,具有旋律美。例如:“山清水秀、行云流水、豁然开朗、侃侃而谈。”

成语的第二个特征是源远流长。源远指成语沿用的历史性,例如:成语“有恃无恐”最早见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磬,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了。“背水一战”出自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至今也已两千余年。“捕风捉影”最早出现在宋朝朱熹的《朱子全书学一》,“两面三刀”最早出于元曲《灰阑记》,“南腔北调”最早出现在清朝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这些成语都有一二百年甚至八九百年的沿用历史了。

流长指成语使用上的社会性。成语为人民群众所接受,在书面或口头上广泛使用。像一些来自古诗词中的成语,它们是从不同时代的诗词中截取的原文,因为它们或寓意深刻,或形象生动,是全诗的警句、名句,被人民群众喜爱,广为使用和传诵,得以流传。例如“春风得意”“平分秋色”“山雨欲来风满楼”“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等。

第三个特征是在结构上的凝固性。成语的结构形式一般是定型的、凝固的。它的构成成分和结构形式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或抽换、增减其中的成分。例如,不能把“欢天喜地”改为“欢天笑地”,也不能把“南腔北调”说成“东腔西调”,不能把“狼狈为奸”增添为“狼狈而为奸”,同样,“患得患失”减缩为“患得失”也是不允许的。从结构关系来看,也是不能任意变动的。比如“愚公移山”的内部结构是主谓关系,“重见天日”是动宾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一经固定,便不能随意更动。不能把“愚公移山”改成“移山愚公”,也不能把“重见天日”改成“天日重见”。

为什么成语的结构成分和结构关系不允许任意变动呢?这是因为成语是在长期使用中逐渐形成的,它是“约定俗成”的产物,一经定型就有了一个规范的固定的形式。例如“抱头鼠窜”“鼠目寸光”“胆小如鼠”等成语反映了人们对老鼠的厌恶心理,若将其中的鼠改为“兔”“龟”等,不符合人们的心理习惯。再如“四通八达”曾有过“四通五达”“七通八达”的说法,但最后定型为“四通八达”,这就不能任意变更了。如果加以变更,只会造成使用上的混乱。而且,改变了成分和结构关系,还会造成词义上的混乱。例如“病入膏肓”这个成语来源于《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这则成语和它概括的意义之间的联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如果把“病入膏肓”改成“病入心脏”“病入脑髓”,必然会造成意义上的混乱。

第四个特征是在意义上的整体性。成语在表意上与一般固定短语不同,它的意义往往并非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以整体来表达特定意义的。这就是说,要透过字面的意义来深入领会成语的意义。

例如,“高山流水”不是高山上的流水,或高山和流水,实际含义是比喻知己或知音。故事出自《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故事大意是: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鉴赏音乐。伯牙弹奏表现高山的乐曲,钟子期说:“好啊!你的心志就像那巍峨崇高的泰山!”伯牙弹奏表现流水的乐曲,钟子期说:“好啊!你的心志就像那奔腾浩荡的江河!”无论伯牙弹奏什么,钟子期都听得出他的音乐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人们便用这个成语来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乐优美。

再如,“胸有成竹”的意义也不是“肚子里有现成的竹子”。

北宋画家文同,字与可,以画竹远近闻名。其妙诀在哪里呢?原来,文同在自己家的房前屋后种上各种各样的竹子,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风雨,他经常去观察竹子的生长变化情况,琢磨竹枝的长短粗细,叶子的形态、颜色,每当有新的感受就回到书房,铺纸研墨,把心中的印象画在纸上。日积月累,竹子在不同季节、不同天气、不同时辰的形象特点都深深地印在他的心中,只要凝神提笔,在画纸前一站,各种形态的竹子立刻浮现在眼前。所以他画出的竹子,无不逼真传神。当人们赞扬他的画时,他总是谦虚地说:“我只是把心中琢磨成熟的竹子画下来罢了。”诗人晁补之对文同的画很有研究,他写过一首诗赞扬文同,其中有两句:“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胸有成竹”,比喻做事之前已做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又比喻遇事不慌,十分沉着。但是在实际运用中,就真的出现过某翻译人员把它翻译成“肚子里有一根竹子”的笑话。

可见,成语的意义一般具有双层性,表面意义的作用仅仅是以其形象性来体现成语的实际含义。成语的这个特点是一般固定短语所不具备的。

成语大多言近旨远,或蕴涵深刻的哲理,或表达一种深刻的思想。例如“滴水穿石、唇亡齿寒、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物极必反、相反相成、欲速则不达”等。使用成语有助于表达透辟精当,含蓄而深刻,加强语言的表现力。

同类推荐
  •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

    《名人谈文化艺术》罗列了中国古今的名人对于文化与艺术的见解,对文化艺术的不同发展观念,但这些都无不闪现了思辨的灵光和语言的机智。
  •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婚丧喜庆指南(中国民间文化丛书)

    本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的新旧习俗对比来介绍中国的婚丧喜庆文化:结婚、丧葬、寿诞、节日。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国学名句一本通(超值金版)

    他包括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兵家思想等。后面还有一个等)人们常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话说明国学所包括的不是一个,这就是这本书的意义。偶尔在聚会间,就是中国之学、中华之学,说一说这些话,即能增长知识,所谓国学,又能高谈阔论,而有很多,这有多好,尤以先秦诸子学说为重
  •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易经中的谋略之道

    不明易者不得为相,不通易者, 不可行商。《易经》是我国古代文化典籍里最难懂的经典著作之一,同时它也是对中国文化影响最深远的著作之一。《易经》的本文和八卦中的 爻辞蕴含的人生哲理和谋略智慧极多。田由申编著的《易经中的谋略之道》从《易经》的六十四卦剖析出六 十四种为人处世的智谋和策略。
热门推荐
  • 浮生六梦

    浮生六梦

    被渲染被撕裂的恶魔之恋,因为难以企及所以宁愿玷污的惊世骇俗,在万恶之主掌控下蹂躏着纯白灵魂匍匐殒灭的,我的天使。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婆婆凶猛

    婆婆凶猛

    看上去,而狼一样的老公却一改从前的温柔在外面和别的女人调情,婆家人不但没有准备付酒席的钱,演绎他的风花雪月。这个婚礼好像和这家人一点关系也没有。,一个女人和男人的婚姻生活。婚宴,婆家人几乎不闻不问,而且在婚宴进行的前一刻还在小市场忙自己的生意。柔弱的晓柔与像狼一样的男人同床共枕。晓柔小产,一个女人和男人的爱情,病房里除了娘家妈妈之外,像恶狼一样的婆家人对她虎视眈眈
  • 上司老公请走开

    上司老公请走开

    “你还恨我吗?”“不恨,我为什么要恨你,只有爱到了极致才有恨,因为我不爱你,因此我不恨你。”“你……”男人气结“女人,你不要挑战我的耐心。”“怎么样?你还想咬我不成?如果你想当狗的话,那你咬啊。”女人就是要挑战他的耐心,不在这个时候好好的打击他一下,更待何时。
  • 重生之妃倾天下

    重生之妃倾天下

    她与自己仇人同归于尽,却穿越到了古代世界。刚刚感受到家的温暖,整个家便被朝廷赶尽杀绝。昨日的杀手便重回冷漠,踏上了报仇的道路。为了复仇,甘愿为妃,陷入宫中纠葛,遭遇暗杀,她又从容应对。紧要关头,命悬一线,前世的仇人救她一命,而后大仇得报,两人又会铸成怎样的一段姻缘。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漫漫至尊路

    漫漫至尊路

    人界、仙界、神界,谓之三界……引气入体,锻造根基,凝结金丹,丹破成婴,再进一步,便为化神,此乃人界修炼法门之大纲……面对漫漫至尊之路,主角坚守道心,毅然说道:“至尊之路,绝非一马平川,定是艰难险阻、危机四伏之路,然,纵使其长漫漫,吾也——毅然踏上。”这是一个残酷却理想的世界,弱肉强食、实力至尊是这里的不二法则。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逆龙而上

    逆龙而上

    腾龙大陆最炙手可热的职业--魔晶师。一个有着强大冥想力的少年卡尔。一颗传承于异地的星河之泪。必将造就腾龙大陆新一番的神话。
  • 全能魄尊

    全能魄尊

    踏上另类修炼之路!大杀四方,废弃支脉独子陆天游,抢夺秘笈,虐杀狂龙,降龙伏虎,却机缘获异界智能,名留龙腾大陆!陆天游在夺金丹,练筋骨,修神海!逆天修行!高调揍人,资质平庸受人讽刺,低调修炼。血落衣裳满,终成一方霸主纵横天下时自问:此是否魄力之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