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7400000004

第4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3)

一是对不同民族与国家的作家作品之间所存在的影响关系的研究。在法国学者看来,比较文学是研究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文学关系的历史,称为“国际文学关系史”,但要真正理清一个国家与另外一个国家的文学关系,不是随意地看一些材料就可以做出定论的;真正科学的结论只能建立在对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关系做出全面而深刻的分析基础上。一些比较文学学者认识到这种个案研究的重要性,于是花费功力撰写了《鲁迅与萧伯纳》、《郭沫若与雪莱》、《徐志摩与雪莱》、《袁可嘉与艾略特》论文,在此基础上还撰写出了《鲁迅与英国文学》、《巴金与英国文学》、《老舍与英国文学》等学术专著,并进一步撰写出了《中国文学在英国》、《中国文学在法国》、《中国文学在德国》、《中国文学在日本》等文学流传学方面的学术专著。这些研究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正如乐黛云先生所指出的那样,90年代以来的中国学者往往将20世纪的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探讨,如复旦大学的研究项目《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外来思潮流派理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影响》,北京大学的《中国现代作家在古今中外文化坐标上》等。钱林森主编的10卷本《外国作家与中国文化》,进一步研究了阿拉伯、俄罗斯、印度等国家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参见乐黛云:《全球化时代的比较文学——中国视野——在17届比较文学年会上的发言》,《中国比较文学》2005年第1期,第11页。)但我们也要充分地认识到,虽然有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下了功夫,但由于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需要十分扎实的学术功底与科学的研究方法,还有许多不同国家与不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的研究是空白的,需要继续研究。

二是对中西文论进行平行式的个案研究。美国学者认为,在辽阔的历史时空中,民族与民族文学发生关系的历史是比较短的,而在更长的历史时空中相互之间是不存在影响关系的;但是,没有影响关系的文学现象之间并不是不存在任何其它关系,比如说可能存在种种美学价值关系,并且认为这正是世界各民族文学之背后存在的一种共同诗学的根本。特别是文论与文论之间的关系,不论是中西文论之间的关系,还是西方各国文论之间的关系与东方各国文论之间的关系,都需要进行沟通与对话;各国文论的性质就是对于文学存在规则与发展规律的讨论,因此,从文论的比较即诗学研究中,往往更能寻求到钱钟书先生所提出的“共同的文心与诗心”,并建立起具有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广泛适用性的“共同诗学”。因此,比较诗学研究在20世纪后期的英美得到比较大的发展;同时,也有一些中国学者致力于从事中西诗学的比较研究,如曹顺庆先生早在1985年就出版了《中西比较诗学》,对中国与西方最为核心的一些文论术语与概念进行对比,提出了一些重要的诗学问题;此外,许多论文还对各民族文论中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如朱光潜先生在《诗论》中就进行了中西诗在情趣上的比较,讨论了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的问题;钱钟书先生写了《通感》与《诗可以怨》的论文,探讨了中西诗歌艺术中的共同心理基础与艺术表达方式。为什么将中西文论的个案比较研究算作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呢?因为比较诗学是比较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更多的个案研究做支撑的话,比较诗学研究也许就会流于空话与大话;而具体的个案式的分析与比较则是比较诗学建立的最主要的方式。

三是对文学中存在的“他者”因素的研究。美国学者认为,文学与其它学科关系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揭示其它学科对于文学的渗透,符合人类各民族文学发展到19世纪以后的实际;另一方面也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文学与其它学科各自的性质与特征。最近二十年出版的比较文学教材,虽然也有文学的跨学科研究内容,分别讲述了文学与哲学、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科学技术等的关系,但这样的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每一个时代的文学与其它学科的情形是并不相同的,每一个民族的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也并不完全一样,因此,应当深入到具体的作家作品中所存在的其它学科因素的层面上来进行讨论;只有在认真探讨了作家作品中所存在的其它学科因素的种种情形之后,再来讨论文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我们的描述才能更加准确、更加科学。我们也注意到,一些学者讨论郭沫若诗歌中的科学精神、鲁迅小说中的科学方法、冰心诗歌与基督教等,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文学中存在其它学科因素的研究,费时费力,往往吃力不讨好,不太容易做;但只有从个案入手,以作品为文本进行分析与探讨,才能达到一个更加深入和独到的层面。2006年9月,华中科技大学主办了一个“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的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相信这样的讨论还会继续进行,只有分作家、文体与时段来讨论,才能取得更多的成果。(参见王书婷、梁红霞:《20世纪中国文学与科学研讨会综述》,《世界文学评论》2006年第2辑。)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往往是由其它学科的学者建立起来的,专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的学者不太注重这样的研究,常常被理论的光环所吸引,长时间脱不开身来。如华中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有关学者所提出的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中的政治的研究、文学中的地理问题的研究等,其实这就是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下潜模式”的选择,并在此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

当人们已经厌倦于那种大而化之的理论体系的时候,当人们不再相信中国的比较文学能够完全靠学科理论就能建立起来的时候,扎扎实实地对个案进行审美式的分析并进而探讨一些问题,的确是令人高兴的一件事。

四、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模式之关系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模式,是我对三十年多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进行总体考察与分析所得出的印象,也许只是对一个历史时段的种种研究现象的一种描述,并不是我自己的一种理论提倡。在此我要特别说明,我实在无意于否定某一种模式,也无意于提倡某一种模式,而只是对历史现象的一种力求简练与准确的描述。

三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也不是不存在问题,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至今仍然时不时地受到其它学科学者的批评与指责,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自己有时也认为比较文学的确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提倡了许多年,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至今没有能够完全地建立起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其中的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最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处理好三种运行模式之间的关系。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只靠一个方面或者一种模式的运行往往是不能完满地完成其历史任务的。

我认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要并行不悖,要完整地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就要完整地建立起中国比较文学自己的理论体系;要完整地建立起中国比较文学自己的理论体系,就要有许多学者来共同从事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成功,需要三种模式的合力:从国外尽量多地、全面地借用已有的理论资源与学术建设的成果;从本民族的文学创作与批评实际出发,尽量将具有本质性的、基础性的东西讨论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的抽象与民族化的改造;最后,在前两者的基础上进行综合研究,拿出具有理论性的、开创性的学术报告,对中国比较文学的方方面面进行全新的论述。而且,中国学派要超越以前国外的三个学派,就必须超越他们曾经作为学术研究根本的研究对象,最大限度地将东方文学包容进来,并在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的互识、互证与互补中打通东西方文学的界限,这样才有可能建立自己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

然而,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不论是从某一个单一层面还是从相互统一的层面来看,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从某一个单一层面来说,“平行模式”不够全面,“上升模式”过于空泛,“下潜模式”力度欠缺。所谓“平行模式”不够全面,是说从国外翻译与介绍的比较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往往处于一种比较零星与片断的形态,像法国学派,不论是前期还是后期的比较文学研究专家及其理论,有中文译本的也并不是太多;像美国学派,前后期的学者都很多,多数著作都还没有中文本,如克里斯蒂的涉及东方生活与亚洲遗产的比较文学著作,中文译本几乎没有见到。俄苏学派的著作,翻译的就更少。如果连外国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过程与代表性的成果我们都没有全面地了解,那我们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就只有一只软弱的翅膀,要真正地起飞是很难的。所谓“下潜模式”力度欠缺,是说中国学者近三十年来的真正细致的个案研究与基础研究往往是不够的,中日、中法、中德、中英、中俄文学关系,虽然都有介绍性的著作,但涉及其中的个别深层探析却不够深入。像哥尔斯密当年创作的《世界公民》

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却少有专门论文进行分析。影响研究是如此,真正有力度的个案之间的平行研究,就更不用说了。文学作品中的其它学科因素的研究就更是欠缺,“文学与宗教”、“文学与心理学”、“文学与绘画”、“文学与音乐”的研究多一点,其它则相对很少;而文学与政治、文学与地理、文学与历史、文学与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则更少。文学思潮、文学运动、文学流派、文学批评层面的深入到个体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这也就是我们要提倡加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下潜模式的原因。所谓“上升模式”过于空泛,是说一些学者只是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从建立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的良好愿望出发,往往显出一种焦虑与急躁,但他们所提出的理论体系过于庞大,所表现出的气势过于宏大,所涉及的层面过于远大,因而往往时过境迁,从根本上来说显得苍白无力。中国自己的比较文学理论体系是有必要建立的,也是应当建立的;但是,任何理论的提出都要有比较坚实的基础,即要建立在扎实的、充分的个案研究的基础之上。

基础不牢的大厦是不可能持久的,也是经不得风雨的。当然,有的比较文学学者提出某一种理论是以自己的个案研究为基石的,而有的学者完全没有自己的研究领域,这就不可能不存在一些严重的问题。并不是说我们的学术研究不可以从逻辑出发进行理论的推演,从方法论的层面来说,许多真理也并不是一定要经过实证的;但其逻辑本身的展开,是以大量的个案研究为基础的。别人的个案研究当然也可以借用,但终不如自己的个案研究来得真实可信。

中国比较文学学者对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往往也缺少合理的认识,总是执其一端,而不能他顾,更没有全面、合理地进行把握与布局。首先,中国比较文学学界没有像美国那样的,每十年有一次全方位的比较文学研究报告,提供给有关政府部门与学术机构作参考;因此,你一个人发现了问题,只是写一篇论文提出来讨论一下,如此而已,不会有总体上的大的反响,更不会有国家意志的统一行动。其次,中国比较文学学界没有自己的每五年或十年的研究规则,虽然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评审,但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是作为一个学科来对待的,并且其中世界文学即外国文学方面的课题占有绝对的优势,因而比较文学研究其实是没有宏观规划的。中国比较文学学者,一般来说对于比较文学的“平行模式”不重视,认为那些译自国外的东西算不得真正的科研成果,因为它们没有原创性,因而不重视比较文学理论与著作的翻译与介绍,特别是不太重视比较文学的普及工作。目前,中国还没有一个比较文学的普及刊物,只有上海师范大学创办的“文贝网”,在做一些比较文学的普及与宣传工作。其实,中国比较文学界比较注重的是“上升模式”:在每一次比较文学大会的主题发言中,都有许多人讨论学科理论问题,并且引起关注;专业学术期刊如《中国比较文学》所发表的论文,也是以宏观性的论文为多;国外的学者与中国学者进行交流,也往往是不明就里地在与这些理论家之间进行。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比较文学界对于第三种模式即“下潜模式”比较漠视,认为那些具体的个案研究可以属于其它学科,如认为跨学科的个案研究,可以分属于宗教与哲学等学科;20世纪中国作家与外国文学的影响研究,可以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学关系的研究,可以属于中国古代文学,如此等等。

其实,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最重要、最关键的,还是第三种模式即“下潜模式”,并且只有当“下潜模式”得到了真正的建立,中国比较文学学科才可能真正地健全起来。中国比较文学界存在一个误区,认为比较文学研究的论文与专著一定要出现“比较”二字,或者比较文学研究的就是学科理论,有的人甚至认为只有比较文学教材与理论专著,才是比较文学研究的成果。像我们所提倡与从事的“文学伦理学批评”,则很少有人认为是中国比较文学的新开拓;我所撰写的《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易卜生诗歌中的政治情结》、《易卜生诗歌写作的三种向度》等,(《易卜生诗歌的伦理主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易卜生诗歌中的政治情结》:《西南石油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也很少有人认为是比较文学的研究成果。我认为这正是中国比较文学界的悲哀。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三种模式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一个顶端”与“两大基石”。“一个顶端”,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既中国学者的学术使命与学术目标之所在;“两大基石”,即中国比较文学学科体系的建立,是要以外国比较文学的理论资源为基石,同时也要以中国学者对比较文学的个案研究与细致分析为基石。因此,我呼吁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特别重视两大基石,即重视“平行模式”与“下潜模式”,特别是“下潜模式”。绝大部分中国比较文学学者要进行的,不是“上升模式”的研究,也不是“平行模式”的研究,而是“下潜模式”的研究。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要以世界所有民族的文学为目标,目的是要寻求世界各民族文学的“共同文心与诗心”,进一步地认识到各民族文学的个性与风格之差异,清楚地认识到文学与其它学科的真正关系。

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比较文学研究比作一个辽阔无边的大海,比较文学研究者则是大海上的水手,三类水手选取了三种运动模式,即在水面平行运动模式、在水上作飘升运动的模式和潜在水面之下进行探险与猎奇的模式,我认为在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水手的运动方式及其内容其实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

同类推荐
  •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与众不同的才女,与众不同的解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精选李清照39首经典词作,每一首词作都反映着李清照的一段人生经历。全书以李清照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其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分为“情窦初开”、“厮守白头”、“相濡以沫”和“物是人非”四个部分。作者在品读李清照诗词时,并不拘泥于传统中的“寂寞愁苦”,而是看到了李清照的大丈夫气质和独立的女性人格,视角独特,文笔浪漫,细腻优美地记录李清照的生命历程,精雕细琢地诠释李清照的内心世界。
  • 丁玲文萃

    丁玲文萃

    丁玲,她在三十年代的出现,她的名望,她的影响,她的吸引力,对当时的青年来说,是能使万人空雹的,举国若狂的。收入本书的十二篇短篇小说是丁玲文学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作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境界。
  • 素怀诗草

    素怀诗草

    我与高升同志相识已经多年。最初,他给我的感觉是气质儒雅、为人谦和,后因工作关系接触多了,感到他勤于思考干事练达。近日有幸读到他的诗作,让我对他又有了新的认识,感到他才思敏锐、心存高远,大气荡然。这部《素怀诗草》小诗集,是他发自心底对学习、工作、生活的深刻思考和感知感悟。内容涉及较广,既有从政从经的体会、对当代人情世故的诠释,也有对世事国事家事的观察和理解。特别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家乡变化的讴歌和赞叹,表达了对祖国、对事业、对家乡及对朋友的深厚情感。
  • 巅峰

    巅峰

    真实而全面地记叙了新中国几代登山运动员前赴后继、英勇顽强地攀登数座海拔7000米以上山峰,在雪域高原、生命禁区挑战人类登山奇迹的感人故事和艰辛历程。时光如梭,虽然这些故事已成为历史,但那些聚焦在登山队员身上关于勇气、团结、力量、纯真、善良、美好、友爱、胸怀、梦想的感人故事,和其中闪耀着的人类因追求真善美而不屈不饶的思想光芒,却是需要我们永远传承、发扬的精神财富。尤其在当下,更具有诸多现实意义。一个人的历史,是一部心灵的成长史;一群人的历史,是一部民族不屈前进的奋斗史。《巅峰》描写的,正是一部群体挑战生命极限、回归真实自然、演绎人间大爱、集合理想信念的心灵史诗。
  • 走进格林童话

    走进格林童话

    本书对格林童话在德国的诞生追本溯源,捋清它在中国的特殊读者群--译者的不同接受与传播历程,分析研究由格林兄弟创建的“童话范式”,并深挖儿童文学背后更深层的秘密,拓展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空间,促进儿童文学研究的深化,重新架构儿童文学理论风景,提升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地位。
热门推荐
  • 骗婚老公很无赖

    骗婚老公很无赖

    她叫温柔,却一点也不温柔。性格冲动,脾气火爆,还练了一身空手道、跆拳道、合气道,从小励志考警校,谁知老妈偏偏要她修身养性,为她报考空姐,结果还狗屎地考上了!一次工作中遭遇恐怖份子劫机事件,不但没能一展身手,还被悍匪给看中。不过幸好小命保住了。她发誓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把那个匪徒找到,送进监狱!谁知,再次见面悍匪摇身一变,竟然明确地表示他要娶她为妻!开什么国际玩笑,打死她都不会因为一次失误赔上一辈子的幸福。可惜人算不如天算,她竟然怀孕了,在老妈的苦苦哀求下只好勉为其难地下嫁他。本文一对一,男女身心干净,男追女,女躲男,宠溺上天。精彩多多,乐趣无限。
  • 沉迷之朝酒晚舞

    沉迷之朝酒晚舞

    本书通过讲述“我”、朱赫、李小曼三人在大学校园内所共同经历的“日记事件”、“学费风波”、“勒索教授”、“宣布‘我’的假死来炒作‘我’”等种种曲折离奇的故事,展现出一个真实、鲜活精彩的当代大学校园,并以此折射出整个当代社会的影象。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郡主问情

    郡主问情

    无边无际的草原上,一队人马马不停蹄的奔驰着。风呼呼的带着浓郁的草香味飘飘荡荡在马蹄踩踏之处,不一会儿就整个弥漫起来。火红的太阳此时已褪去了一层炙热的光晕,徒留眩目的微姿之势将整个草原笼照在日暮之中。“停,前面是沼泽。”本是领路人的瓦卡在看清了前面的地势之后,及时的收慢了放马奔腾的速度,可他大声的呼叫并没有阻止住那两个焦心似焚的男人,和他们身后紧随着的忠心侍卫家仆。……
  •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叱咤世界经济风云的金融大鳄

    你想在商界纵横遨游么,你知道香奈儿时尚界传奇的创业历程么,你知道苹果之父乔布斯的经典语录么,你知道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成长经历么,你想成为下个IT界的戴安娜么,那么关注这些叱咤商界的精英们吧。
  • 望族女缠上冤家郎

    望族女缠上冤家郎

    再次相遇。她出口的第一句就是:“我们成亲吧?”她扬扬眉,嘴角抽搐,娇滴滴的巴结道:“相公,应允…她坚定的点头:“对。她怒了,没有耀眼的容貌,这叫无貌?!面对号令江湖的令牌,她是家中的异类,平凡的让亲生父母都不耻,她疯了,只因她不想被摆布,一心想做个普通人罢了。”婚后:她谄媚的笑了,微不可微的点了一下头。她直爽的开口问道:“公子,可是单身?”面对面冠如玉的相公,当然也要是个普通人,你说…我们生几个娃好呢?”,我也是!”他,这叫无财?!忍无可忍,冷漠的吐出两个字:“原因。”他。所以夫君,这叫无权?!他冷冷的一瞥,无语…他思索,疑惑的反问:“你当真什么都不会?”面对厚厚的地契与银子,她要自己选夫!他,她抽了,“正好,你娶我为妻吧?”她满脸兴奋,“因为你无财无貌无权无势,她振臂高呼:“我要休夫!”初次见面他,挑眉扔出一句,没有高超的技艺,偏偏她还沾沾自喜,“琴棋书画都不会?女红经商都不懂?”
  • 英雄的晨曦

    英雄的晨曦

    他们不知道千军万马,他们只知道兄弟成千上百。他们不知道政局奸诈,他们只知道忠魂可以报国!这就是英雄,可以挑战神的英雄!
  • 血色残阳

    血色残阳

    江南的陶镇是一个古老的城镇。陶家是这里辉煌几代、富甲一方的大户。这日,陶家喜气洋洋,正准备迎接在外经商的老爷回家过六十大寿。不料,迎回来的却是老爷的无头尸和陶家人从未谋面的老爷在外新娶的五姨太。陶家从此人心惶惶。对于老爷的死,陶家的姨太太们和大少爷又喜又怕。喜的是,治家严苛的老爷死了,平时做的那些违背家规的丑事就不会暴露,终于可以躲过轻则钉刺、重则投井的处罚;怕的是,新来的五姨太似乎知道每个人的秘密,还知道陶家一个关于财宝的秘密。自从五姨太进了陶家,怪事接连发生……就在陶家人互相倾轧、乱成一团之时,死去的陶老爷回来了……
  • 诱宠追妻荡漾

    诱宠追妻荡漾

    “夏无双,冰毒的滋味如何?”十八岁的订婚夜,青梅竹马的未婚夫亲手将含有毒品的红酒送入她口。一夜之间,天之骄女沦为家族罪人被扫地出门,身上更是被贴上了吸毒叛逆少女的标签,随处可见她的新闻头条,而堕落俨然成为她的代名词。为躲避迫害她的恶徒,逃跑中犯毒瘾的她无意撞入如月华般的他怀中,“救我…”凤眸中波光微微闪烁,他咬破手指送入她唇中,“好。”“……”是毒瘾...不是吸血鬼好么...他是近年来以雷霆之势横扫整个S市的楚氏地产董事长,楚氏六少之首,单单想到他的名字,仿佛就能看到那唇角带笑的精致容颜。他说:“在我身边,你只需做你想做的,不用问你该做什么。”只是...他是否真如表面那般简单?温润?诱妻之计,宠为上策;追妻之路,宠爱无度且看我们的天哥如何让无双在戒毒的同时染上他这个永远也戒不掉的瘾
  •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免费午餐:柔软改变中国

    2011年3月1日,一名普通的调查记者通过微博,让我们看到了大山深处那些因为上学路远无法回家吃饭,必须忍受饥饿的孩子,并大声疾呼:孩子们需要一份“免费午餐”!一夜之间,无数像你我一样善良的人们,用网络时代特有的方式,为山区孩子送去一份份热腾腾的午餐。看似普通的献爱心活动,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冰冷的电子屏幕背后,还有一颗颗炙热的心,和对我们深爱着的这个国家的呵护之情。所以,请停止抱怨,用行动改变中国。翻开本书,见证您的一份爱心,如何让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免于饥饿,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