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27400000002

第2章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三种运行模式(1)

(本章内容曾在《湖南社会科学》2008年第8期发表。)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复兴与建设以来,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中国学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不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与以前相比都有长足的进展;中国学者提出的有的学术观点与学术主张,也引起了世界其它国家比较文学学者的关注。也许正是如此,有人才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与发展,与东方的印度、日本比较文学的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标志着世界比较文学史上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并有形成第三个具有世界影响的比较文学学派的可能性(参见乐黛云:《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三阶段》,《社会科学》2005年第9期,第170—175页。)。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比较文学的教材编写得到格外重视。据初步统计,1985年以来中国大陆出版的比较文学教材近百种,具有代表性的有乐黛云的《比较文学原理》(北京大学)、刘象愚、陈敦等主编的《比较文学》(高等教育)、杨乃乔主编的《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胡亚敏主编的《比较文学教程》(华中师大)、张铁夫主编的《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曹顺庆主编的《比较文学论》等,这些教材的出版,基本上满足了各级各类高等院校比较文学教学实践的需要,教材编写本身也有一个发展与进步的过程;二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取得进展,一批学者提出了自己具有独立性的学术思想。如中国学术大师钱钟书先生提出的“共同的文心与诗心说”、美国著名华裔学者叶维廉提出的“文化模子寻根理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先生提出的“新的人文精神说”、台湾两位著名学者提出的“阐发研究”、著名学者曹顺庆先生提出的“中西异质话语理论”等,都在学界产生了比较大的反响。这些学术思想都是作者从各自的研究领域出发,经过对历史文化现象进行认真地分析与研究,反复思考才提出来的,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建设富有启示性;三是在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方面,特别是20世纪中国文学与东西方文学关系的研究方面取得巨大进展。如范存忠先生的《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钱林森先生的中法文学关系研究、陈建华先生的中俄文学关系研究、朱徽先生的中英诗歌关系研究、张弘先生的《中国文学在英国》、葛桂录先生的《中英文学关系史论稿》等,推动了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关系研究的发展。正是在一大批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努力下,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才取得了进展,使比较文学成为中国文学研究界公认的一门显学,没有人不感受到中国比较文学学者的存在,没有人不承认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是真正的红红火火,令其它学科特别是相邻学科的学者受到震动。

但是,三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确也存在许多问题,值得引起学界高度重视。无论是在中国文学界,还是在外国文学界,抑或是在一般的读书阶层,我们时时可以听到关于比较文学的种种议论,并有一种关于比较文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存在严重危机的说法:有的学者认为比较文学的研究宗旨有违学术真理的探寻,因为有的人为比较而比较,没有任何学术目标;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走入了误区,只注重自己的大而空的学科理论建设,而没有扎扎实实的文学作品的研究作为基础,有的甚至说中国的比较文学研究已经死亡,国外的比较文学学科早就死亡,因此研究比较文学,从学术上来说没有前途。

如在2003年,美国的一个印度裔学者斯皮瓦克就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一个学科之死》,宣布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死亡。当然也有相反的意见,对上述的观点进行反驳,认为这样的议论是无中生有,是意气用事,是不实之词,不用理睬。2006年《江汉论坛》发表了一组有关文章(包括曹顺庆《比较文学定义与可比性的反思与探索》、孙景尧《拷问:比较文学是什么?比较文学“研究”是什么?——对美国比较文学协会新报告的质疑》、刘介民《危机说的“谬误”——兼斥比较文学的困惑、焦虑》、刘献彪《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新进展》、吴兴明《理论旅行与变异学——对一个研究领域的立场和视角的考察》等五篇。),基本的观点是作者们都认为中国的比较文学不仅没有死亡,反而十分活跃与繁荣,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根本不存在比较文学产生危机或已经消失的问题。世界比较文学特别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究竟死亡没有?这的确是一个问题。正如杨恒达先生所说:“其实,说比较文学生也好,死也好,充满希望也好,危机四伏也好,无论用哪种词汇来描述比较文学目前的状况,似乎人们总还有一种比较一致的看法,即认为需要对传统意义上的比较文学加以重新考虑,现在需要赋予它一种新的内涵……”

(参见杨恒达:《一个学科的“死”与生》,《中国比较文学》2006年第1期,第2页。)目前,我觉得有必要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提出来进行讨论。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其实存在着这样三种运行模式,共同构成了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历史图景(这三种模式是笔者根据对最近三十年中国学术期刊所发表的比较文学论文的考察而提出来的。中国要进行自己的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反对的学者很少;但如何进行学科建设并建立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则存在较大争议。本文的主要内容则是通过对历史的回顾,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第一种是“平行模式”,一些学者将自己的精力用于从外国特别是西方比较文学界与文学理论界引进相应的理论观念与学术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有的学者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有的学者还没有来得及做出自己的选择,凡是西方最新的思想与学术热点的东西,都一并引进来在中国发表与出版。

像整个20世纪的西方文论,包括俄国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东方主义等。可以这样说,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凡是在西方比较重要的学术著作,基本上在中国都有译本,从法国学派到美国学派,从俄苏学派到叙事学派,都莫不如此。第二种是“上升模式”,由于受西方比较文学学派及其理论的影响,一些学者热衷于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且要求中国学者建立自己的学派,提出了自成一体的理论框架,当然有的理论体系因为没有特别坚实的根基,在表面的热闹中也存在危机。我认为这种运行模式主要是一种理想主义性质的,同时也是一种爱国主义情怀的体现。第三种是“下潜模式”,一些学者虽然没有明确认识到自己在从事比较文学研究,但通过扎实的个案研究,却对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作出了贡献。像许多学者多年来进行的对中外文学关系的研究、对作家作品中存在的其它文化因素的研究、对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学异同关系的研究、对中西方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的对比研究等,其实都是一种最为基本的也是最为重要的比较文学研究。

三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的确存在以上三种运行模式,这种理论观念不是异想天开,而是可以得到具体言说的,也可以从理论上进行总结。

我们认为,以上三种运行模式各有千秋,各自从自己的角度描绘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轨迹,并且共同推进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我们之所以要提出这个问题,并不只是想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历史进行简单地描述,也不是为了对三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有功人员进行论功行赏,而是为了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能够得到更好地发展。因为我们认为,从长远而言,中国比较文学真要发展到与国外学派平起平坐的程度,真正要建立起自己的学派,如法国学派与美国学派一样,还特别需要一种“下潜”运动,即要在第三种模式上加大力度,并长期坚持,以取得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立的广阔而坚实的历史文献与学理学派基础。

一、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平行模式”

首先要指出的是,所谓“平行模式”并不是指美国比较文学学者提出的“平行研究”,甚至可以说与那种“平行研究”没有任何的关系。“平行模式”是指中国学者在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所采用的一种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最大限度地将西方比较文学理论翻译介绍进来,为我所用。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采取比较的立场与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文学,可以说自古有之,至少从东汉印度佛经传进中国那个时代,中国学者的眼里就有了异国他乡的文学存在;但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与观念无疑是从西方引进的,具体的时间,也许可以从林琴南译英、法等国的小说开始,因为他在从事西方小说翻译的时候,时时联想到中国文学的历史,特别是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产生密切的关系,所以有的人认为他的翻译是典型的“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在这个过程中,他并对西方小说中的人物与事件进行评论,有的是在小说之中,让后人认为他的小说翻译是一种译述;有的则是体现在其序与后记里,这是一种中国古典文学批评方式的评点。后来,梁启超在大力提倡小说文体的过程中,也时不时地将中西小说联系起来进行考虑,提出小说的四大功能之说,并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即认为小说可以“新一国之民”;王国维将叔本华的悲剧理论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运用于对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与宋元戏曲作品的分析上,其实就是开了一种典型的后来被台湾学者称为“阐发研究”的先例。在“五四”时期,胡适、吴宓、陈受颐、范存忠、方重等先生,也往往从中西文学关系研究出发,或者比较中西诗歌的异同,注重具体国家与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虽然他们当时还没有一种十分自觉的比较文学学科意识;但是,到了30年代,傅东华和戴望舒却将法国洛里哀的《比较文学史》和梵·第根的《比较文学论》翻译为中文并在中国大陆出版发行,这两本著作后来成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启蒙读物,其功用在于它们在中国传播了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与方法,对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与比较文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那么,我们可以说,两本法国比较文学理论专著的出版,表明中国学者对于比较文学开始萌生了一种学科意识,有的学者想像西方那样建立起自己的比较文学理论与学科。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在20世纪上半期并没有建立。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要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改革开放时代算起,特别是1985年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在深圳成立并举办首届研讨班开始。因此,许多人认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是80年代的事,并不是自中国的近代或20世纪20年代开始。所谓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平行模式”,也就是从30年代对法国比较文学理论的翻译与介绍开始。

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平行模式”,主要是指中国学者对于国外比较文学理论及其相关著作的介绍,将国外的比较文学理论观念、名词术语、研究方法、学派特点等,基本上是原封不动地照搬过来,为我所用,并将其作为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基础。可分这样三种层次:第一种层次是只对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进行翻译,不作任何改动,如上面我们提到的傅东华与戴望舒对法国理论家著作的翻译,80年代的几种国外的比较文学理论的译文选,都是如此;第二种层次是不用真正的一一对应的翻译,只是以自己的文字介绍西方的比较文学理论,这是在翻译或者直接阅读原文基础上的一种概括,以自我表述的方式直接介绍给中国学界,这体现在一些以“概论”、“在西方”、“在中国”命名的一类著作与论文之中;这并不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原文,而是有自己的消化与体会,但思想与观点主要是别人的,相当于一种意译,与那种直接的翻译有所区别;第三种层次是其比较文学理论观点虽然是从西方引来的但又有自己的发展,正如有的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说中国目前的比较文学理论,北方高校比较文学群体的,主要来自美国;东方高校群体的,主要来自法国;南方高校群体的,主要来自俄苏。

这种说法,当然并不一定准确,但也并非完全是无中生有的胡说八道。比如关于什么是比较文学,以基亚为代表的法国学者,其定义偏向于比较文学是一种国际文学关系史的研究;以雷马克为代表的美国学派,其定义则偏向于比较文学是一种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以日尔蒙斯基为代表的俄苏学派,其定义则偏向于比较文学是一种历史比较文艺学研究。这三种关于比较文学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中国学者对于比较文学的理解。目前,从我们所编写的比较文学教材与出版的专著来看,中国学者还没有一个独立而完整的比较文学定义;许多教材中的比较文学定义,都分别来自上述的三个不同文化的外国学派,有的只是有自己的一点综合而已。这种情况表明,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的“平行模式”是存在的,那就是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等,与外国的理论观念与研究方法是处于一种平行的形态;这种平行,不是一种相互没有任何关系的平行,而是一种中国对外国的直接平移,直接将其理论资源为我所用,用于中国的比较文学实践之中,用于中国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之中。比如法国学派主张比较文学是一种国际文学关系史,中国学者就专门研究英国文学与中国文学、中国作家与法国作家、中国文学思潮与俄国文学思潮之间的影响与被影响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主张比较文学可以进行平行研究,中国学者就将没有任何影响关系的中外两部小说、两出戏剧、两首长诗进行比较;俄苏学者说比较文学是一种历史比较文艺学的研究,中国学者就出版《历史比较文艺学》、《比较诗学》

等著作,与之相呼应。

我们这样说,并不是贬低中国学者在借鉴西方比较文学理论成果方面的努力,也就是说,中国比较文学学科建设中的“平行模式”,并不是没有意义的。

翻译,既能成为比较文学译介学的研究对象,也能成为一个国家向外吸收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的重要途径,是其它方式所不可代替的,因此其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同类推荐
  • 草尖上的漫步

    草尖上的漫步

    涌现众多可传之久远的精品力作,是一个时代文学繁荣的重要标志。而要创作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文学精品,就必须牢牢把握正确的创作方向,积极树立正确的创作理念,不断创新创作方法,切实端正创作态度,始终牢记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自觉地在时代进步的伟大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以博大的情怀、深邃的眼光、丰沛的想象,去探究、体悟和展示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面貌,对时代精神本质做出更为深远的探索与表达,对人类文明进程中所呈现出来的新思想给予积极而敏锐的发现和回应。创作出更多的内涵丰厚而思想独到的文学精品,是时代和人民的召唤,也是江西作家的神圣职责。
  •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

    《书缘与人缘》是由高为编写,《书缘与人缘》共分3个章节,旨在警示国人,大力提倡读书。具体内容包括《鹤坪印象》《谁的悲哀》《不可小觑的旧版书》《伪书盛行谁之过》《传记只读前半部》等。该书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深庭晚照(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胡适文选:演讲与时论

    “我就这样出门去了,向那不可知的人海里,去寻求我自己的教育和生活——孤零零的一个小孩子,所有的防身之具只是一个慈母的爱,一点点用功的习惯,和一点点怀疑的倾向。”这个孩子长大后叫做——胡适,生前身后都处于盛誉与非议交错中,他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叶君主编的《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便收录了胡适一生中精彩的演讲文稿和时评文章若干篇。《演讲与时论(胡适文选)》的这些演讲文稿充分展现了胡适的基本思想观点以及对学术研究、时事政局的观点和态度,可以从中领略大师的风采及了解大师的缜密思维和独到的见解。
  •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宋词三百首(中华文化书系)

    本书主要包括:晁补之、晁端礼、陈人杰、陈与义、戴复古、范仲淹等。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天价宝贝的极品嗲地

    天价宝贝的极品嗲地

    五年前,她为了筹集爸爸的手术费帮豪门大少夫妻代孕生子。谁料到,宝贝才刚生下来,雇主夫妇就发生了空难。林薇薇,十八岁,未婚,处女。从那之后她却成了一个孩子的妈,为了宝贝的身心健康,林小姐毅然带着宝贝去了英国。-五年后,美丽妖娆的林小姐带着绝色天才的儿子从英国回来,却冤家路窄的遇上五年前夺她初吻的那个腹黑男!老天爷,她只想带着儿子平淡的生活,为什么身边会出现这么多对他们母子虎视眈眈的白眼狼?居然……居然……最阴险最腹黑的那一只还跟她在同一个屋檐下,同一个房间,呃,同一张床上……生活了那么久?!敢骗本小姐?!当本姑娘是吃素的是不是?!魔鬼林小姐苏醒了,彪悍了!腹黑楚大少奸笑了,得意了!-某一天,当宝贝儿子的亿万身世被恶意揭穿,五年前空难的真相浮出水面,母子俩被卷入一场商场豪门间的恩怨纷争!爱子心切的林小姐母爱的小宇宙熊熊燃烧,她这辈子就这么一个心肝宝贝,谁也别想伤害他!在外精明能干回家就好逸恶劳的林小姐最近有了说梦话的习惯,说来说去都只有一句,“宝贝,妈咪爱你,妈咪绝不会让人伤害你的……”羽宝贝翻了个白眼,伸手为林小姐盖好被子,绝色稚气的脸庞却挂着宠溺的微笑,小嘴在林小姐的脸蛋上印上一个晚安吻,“妈咪,宝贝也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你的。”正式改走酷男路线的某男也对她说,“为了我们的宝贝儿子,老子跟他们拼了!”林小姐风中凌乱……-是天才还是白痴?是真傻还是装傻?谁比谁更阴险?谁比谁更腹黑?是心里强大彪悍的林小姐,还是心有隐疾的楚大少?羽宝贝不满的嘟唇:妈咪,你怎么可以把宝贝忘了呢?-点开《天价宝贝的极品爹地》!看英勇彪悍的林小姐PK虎落平阳的楚大少!看绝色天才的羽宝贝暗箱操作,逐个玩转纵横商界的白眼狼!当然了,HAPPYENDING!-本文非小白,文风轻快不失内敛,故事情节精彩纷呈,每个主角都不是省油的灯。关键词:豪门,家族恩怨,黑道,腹黑,彪悍,黑客,妖孽,白痴与天才,贵族……主角:林薇薇楚桀蓝斯羽宝贝(压轴)唐四威廉少爷等配角:叶子轩安雪慕容离霍翔等★☆★☆★☆★☆★☆★☆★推荐十九的完结文《逃妻》:《孽爱缠身》:《月色撩人》:好友文:《豪门之继母前妻》★☆★☆★☆★☆★☆★☆★喜欢本文请:收藏!觉得不错请:推荐!鼓励更新请:留言!十九万谢……
  • 绝世废柴女

    绝世废柴女

    天啦,人家只是在新婚之夜去上了个茅房,怎么就迷迷糊糊地跑错了洞房,嫁错了新郎?没关系,杀人灭口之后,一切就都没发生过。。。。咦,哪里冒出来这么多的帅哥型男搅局?人家可是很专一的……
  • 名提

    名提

    公安局里,预审处是关键的部门,决定着嫌疑人的罪犯定性和是否移送检察院做刑事处理。因其重要,能在预审处待着的个个都是多面手,而其中的精英被称为名提。老家伙齐孝石就是老北京真实存在的名提之一,他靠着三包烟、半杯茶、两核桃和攻无不克的“七小时制胜法宝”,就没有拿不下的案子。如今他已到了退休的年龄,本该接接小案子,熬到退休。但一起由自杀引出的经侦大案,让齐孝石改变了主意……
  • 丰臣遗梦

    丰臣遗梦

    文禄年间,丰臣秀长久病不治,大和丰臣氏危若累卵:丰臣秀胜病逝朝鲜,美浓丰臣氏就此断绝;丰臣秀次自害高野,近江丰臣氏彻底肃清。四年间,丰臣氏旁支尽数凋零,浮华盛世之下暗潮汹涌。少年王翎机缘巧合下来到这个乱世,成为了丰臣秀长的独子,是随波逐流,任由关原之战后德川独大,大坂之阵后全族夷灭?还是扛起大和丰臣氏的大旗,为丰臣一门留住这如梦似幻的锦绣江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心理游戏训练营(超级智商训练营)

    著名科学家霍金说过:“有一个聪明的大脑,你就会比别人更接近成功。”思维能力在人的成功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青少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职业,处于什么岗位,面对什么问题,拥有活跃的思维,都是你能否快速走向成功的最关健因素。全面开发青少年的思维能力,其重要性远排在教授具体知识技能之上。
  •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程蓉儿,一个爱上自己的哥哥却不幸穿越到大栖国的现代女孩儿。身世离奇的她,在那个三国鼎立纷争不断的乱世,却混的如鱼得水。身为郡主的她,却以银面神医的身份悬壶济世,以玉面芙蓉的身份浪迹江湖。心静如水的她,早已看破红尘,却屡屡坠入情网......此文有轻松搞笑的情节,具体包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惨烈的宫斗,无情的战争,所谓的江湖~~女主不小白男主很腹黑不喜者误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