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16900000004

第4章 蟋蟀(1)

高超的建筑才能与蝉同样名扬天下的蟋蟀,居住在草地里,它们是少数几种模范式昆虫中的一员,表现是相当不错的。它之所以如此名声在外,主要是因为它的住所的特殊以及它出色的歌唱才华,不论是哪一项,都不足以让它们成就如此大的名气的。一位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对于蟋蟀只淡淡地进行了简单的评说,仿佛对这种小动物的天才与名气并不十分重视和了解。

关于蟋蟀的寓言故事,法国寓言作家也曾经写过,但这些故事既缺真实性,也没有什么含蓄的幽默可言。而且,这位寓言作家在这个蟋蟀的故事中写到:蟋蟀并不满意,在叹息它自己的命运!事实可以证明,这个观点显而易见是错误的。因为,无论是什么样的人,只要曾经亲自研究过蟋蟀,观察过它们的生活情况,哪怕观察与研究仅仅限于表面上的,都会感觉到蟋蟀对于自己的住所,以及它们天生的歌唱才能,是非常满意而又愉快的。因为仅仅这两点所给它们带来的名气已经足以让它们感到庆幸了。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处,他承认了蟋蟀的这种满足感。他写到:

“我的舒适的小家庭,是个快乐的地方,如果你想要快乐的生活,就像我一样隐居在这里面吧!”

我的一位朋友也做过关蟋蟀的诗,给了我另一种感觉。我觉得这首诗所表达的内容更具有真实性,更能充分地表现出蟋蟀对于生活的无比热爱。

下面就是我的朋友写的这首诗:

曾经有个故事是讲述动物的,一只可怜的蟋蟀跑出来,倚在它的门边,在金黄色的阳光下取暖,一只趾高气扬的蝴蝶儿从头顶飞过。

她蓝色的半月形的花纹飞舞着,后面拖着那骄傲的尾巴,半月形的兰色花纹,轻轻快快地排成长列,深黄的星点与黑色的长带上下翻飞,骄傲的飞行者轻轻地拂过。

隐士说道:飞走吧,用整天的时间到你们的花里去徘徊吧,不论菊花白,玫瑰红,都与我低凹的家庭无法相比。

突然,一阵风暴袭来,雨水擒住了飞行者,她的破碎的丝绒衣服上溅上了片片污点,她的翅膀被涂满了烂泥。

蟋蟀藏匿着,雨水对它毫无办法,它冷静地眼睛观察着外面的世界,阵阵悠扬的歌声传向远方。

风暴的威严与它毫不相关,狂风暴雨从它的身边无碍地走过。

远离这世界吧!

对它的快乐与繁华不要过分享受,一个低凹的家庭,安逸而宁静,至少可以让你度过无忧无虑的时光。

读过这首诗,我们可以认识一下可爱的蟋蟀了。

在蟋蟀住宅的门口,我经常可以看到它们的触须在不停地卷动,以便使它们的身体的前面能够凉快一些,后面能更加暖和一些。它们对那些在空中翩翩起舞的各种各样的花蝴蝶一点也不嫉妒。相反的,蟋蟀反倒有些对它们有些怜惜之情。它们的那种怜悯的态度,就好像我们常看到的那种有家庭的人,能体会到有家的欢乐的人,每当讲到那些无家可归,孤苦伶仃的人时,都会流露出一样的怜悯之情。蟋蟀从不悲观,也从不向人倾诉苦衷,它一向是很乐观的、很积极向上的,它对于自己拥有的房屋,以及它的那把简单的小提琴,都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满意。从某种意义上,说蟋蟀是个地道正宗的哲学家一点也不过分。它似乎清楚地懂得世间万事的虚无缥缈,并且对盲目地、疯狂地追求快乐的人的扰乱能够很巧妙地躲避开。

无论怎样,这样来描写我们的蟋蟀,无疑是正确的。不过,仍然需要一些文字说明,以便将蟋蟀的优点公之于众。自从那个动物故事学家拉封丹忽略了它们以后,蟋蟀已经经历了漫长的等待,等待着人们对它加以描述,加以介绍,加以重视。

我是一个自然学者,对我而言,前面提到的两篇寓言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乃是蟋蟀的窠穴,教训便建筑这在上面。

寓言作家在诗中提及了蟋蟀舒适而隐藏的家,而拉封丹,不同程度地赞美了在他看来低下而隐蔽的蟋蟀的家。所以,从这一点讲,最能引起人们注意的,毫无疑问,就是蟋蟀的住宅。它的住宅,甚至吸引了诗人的目光来观察它们,尽管真正存在的事物往往被他们忽略。

的确,蟋蟀在建造窠穴以及家庭方面,都算是超群出众的。

在不同种类的昆虫中,只有蟋蟀在长大之后,拥有自己固定的家庭,这也算是它辛苦工作的一种报酬吧!在一年之中最坏的时节,大多数其他种类的昆虫,都只是将身体暂时躲避在一个临时隐避的地方,度过自然界的风风雨雨。因此,它们的隐避场所得来的方便,在放弃它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可惜之情。

然而,这些昆虫有时也会制造出一些东西,令人感到十分惊奇,以便安置它们自己的家。比如,棉花袋子,用各种树叶制做而成的篮子,还有那种水泥制成的塔等等。

还有一些昆虫,它们长期埋伏一个隐蔽的地点,等待着时机,以捕获自己等待已久的猎物。

例如,虎甲虫常常挖掘出一个垂直的洞,然后,将洞口用它自己平坦的、青铜颜色的小脑袋,塞得严严实实,如果一旦有其他种类的昆虫涉足到这个具有迷惑性的、诱捕它们的大门上时,那么,虎甲虫就会立刻掀开大门的一面,毫不留情地把它们变成自己的美食。于是,这位很不走运的过客,就这样落入了虎甲虫精心伪装的陷阱里,踪影全无了。

还有一种叫蚁狮的小昆虫。它会在沙子上面做成一个倾斜的隧道,牺牲在这里做大多是蚂蚁。蚂蚁一旦误入歧途,便会从这个斜坡上不由自主地滑下去,然后,马上就会被一阵乱石击死。这条隧道中守候猎物的猎者就是把颈部做成石弩的蚁狮。

但是,上面提到的避难所或是陷阱,都只不过是一种临时性的,实在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昆虫住在自己经过辛辛苦苦的劳作构造的家中,无论是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春天,或者是在寒风刺骨、漫天雪飘的冬令时节,都会产生无比的依赖,不想迁移到其他的任何地方去居住。这样一个真正的居住之所,其建造的目的是为了安全,舒适,是从长远的角度考虑的,而并不是像前面所提及的那样,是为了狩猎而临时建造的家,或是所谓的“育儿院”之类的延期行为。那么,只有蟋蟀的家是为了安全和温馨而建造的了。在一些有阳光的草坡上,隐居者蟋蟀就是这里的所有者。正当其他的或许正在过着孤独流浪的生活,或许是卧在露天地里,或许是埋伏在枯树叶、石头和老树的树皮底下的昆虫,正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家庭而烦恼时,蟋蟀却成了大自然中的一个拥有固定居所的优越居民。由此可见,它的远见卓识是毋庸置凝的。

然而,想建筑一个稳固而隐蔽的住宅,并不像想像的那么容易,不过,现在对于蟋蟀、兔子,最后是人类来说,已经不再是什么大问题了。在我的住地附近,有狐狸和獾猪的洞穴,它们绝大部分只是由不太整齐的岩石构建而成的,而且这些洞穴很粗糙,似乎没有被修整过。

对于这类动物而言,只要能有个洞,暂且偷生,“寒窑虽破,能避风雨”也就可以了。

相比之下,兔子的洞穴要比它们的更讲究一些。如果兔子找不到任何天然的洞穴可以居住,以便躲避外界所有的侵袭与烦扰,那么,它们就会选择自己喜欢的地点,自己动手挖掘了。

然而,蟋蟀才是它们中最聪明的一个。在选择住所时,它常常轻视那些偶然碰到的以天然的隐避场所为家的昆虫。它总是非常慎重地为自己选择一个理想的家庭住址。它们很注重对排水条件的选择,并且有充足而温暖的阳光照射的地方。凡是这样的地方,都被视为佳地,要优先考虑选取。蟋蟀宁可放弃那种现成的天然而成的洞穴,因为,这些洞对它来说都不合适,而且它们都建造得不够整齐,也十分草率,根本没有安全可言。有时,其他条件也很差。总之,这种洞不是首选对象。蟋蟀要求自己的别墅每一点都必须是自己亲手挖掘而成的,从它的大厅一直到卧室直至每一个角落,无一例外。

至今为止,除人类外,我还未发现哪种动物的建筑技术高于并超过蟋蟀。即便是人类,在混合沙石与灰泥使之凝固,以及用黏土涂抹墙壁的方法尚未发明之前,也不过是以岩洞为隐避场所,和野兽进行战斗,和大自然进行搏击。那么,为什么这样一种非常特殊的本能,大自然单单赐给一个小小的昆虫呢?最为低下的动物,却可以居住得非常完美和舒适。蟋蟀拥有自己的一个家,有很多优点根本没有被文明的人类所知晓:它的家是安全可靠的躲避隐藏的场所;它有享受不尽的舒适感,同时,在属于它自己的家的附近地区,谁都不可能作为它的邻居,永久地居住下来。除了我们人类以外,其他动物都无法与蟋蟀相比。

人们对这种有高超的建筑技术的小动物产生了不解和迷惑,它怎么会拥有这样的才能呢?难道说大自然偏向它们,赐予了它们某种特别的工具吗?当然不是。因为蟋蟀并不是掘凿技术方面的一流专家。实际上,人们也仅仅是因为看到蟋蟀工作时的工具非常柔弱,所以,人们才对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而感到惊奇。

蟋蟀之所以有稳固的住宅,是不是因为蟋蟀的皮肤过于柔嫩,经不起风雨的考验?

当然不是。因为,在它的同类兄弟姐妹中,也有和它一样,有柔美的、感觉十分灵敏的皮肤,但是,即使在露天底下呆着,或暴露于大自然之中,它们也无所畏惧。

那么,蟋蟀高超的建筑才能与它的身体结构有关吗?

它到底有没有进行这项工作的特殊器官呢?答案又是否定的。在我住所的附近地区,有三种不同的蟋蟀和谐地生活着。这三种蟋蟀,无论是外表、颜色,还是身体的构造,与一般常见的蟋蟀没有什么不同。在开始时,刚一看到它们,经常就把它们当成田野中的蟋蟀。然而,就是这些由一个模子刻出来的同类,竟然没有一个能够为自己建造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所。其中,有一只蟋蟀看上去很特别,因为它身上长有斑点,它只是把家安置在潮湿地方的草堆里边;还有一只十分孤独的蟋蟀,它自个儿在园丁们翻土时弄起的土块上,寂寞地跳来跳去,与流浪汉没什么两样;而更有甚者,如波尔多蟋蟀,甚至毫无顾忌、毫不恐惧地闯到了我们的屋子里来,真是不请自来的客人,不顾主人的意愿。从八月份到九月份,在那些既昏暗又特别寒冷的的角落里,时常可以听到它的歌声,找到它的行踪。

现在看来,现在再提前面已经提到过的那些问题,已经毫无意义可言了。因为那些问题的答案无一是肯定的。蟋蟀自然形成的本能,从来也不为我们提供有关答案的原因所在。

我们绝对不会从蟋蟀的体态、身体结构,或是工作时所利用的工具上找到答案,并且解释那些答案,长在昆虫身上的所有的东西,都不能提供给我们一些满意的解释与答案,或者是能够让我们知晓一些原因,它们对我们一点帮助都没有。在这四种相互类似的蟋蟀中,只有一种能够挖掘洞穴。于是,我们可以得知,蟋蟀本能的由来,还是一个谜。

谁会不了解蟋蟀的家?哪一个人在他还是小孩子的时候,没有到过这位隐士的房屋之前去观察过呢?无论你的脚步多么轻,动作多么小心,这个小小的动物总能发觉,总能感觉到你的来访。然后,它立刻警觉起来,并且有所反映,马上躲到更加隐避的地方去。而当你接近这些动物的定居地时,这座空空的住宅会令你大失所望的。

凡有过捉蟋蟀经历的人,都会知道如何把这些隐匿者从躲藏处诱惑出来。你可以拿起一根草,伸进蟋蟀的洞穴,并且轻轻地转动几下。这样一来,小蟋蟀肯定会认为地面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于是,这只蟋蟀被激怒了,它将从后面的房间跑上来。然后,停留在过道中,迟疑着,同时,鼓动着它的细细的触须认真而警觉地打探着外面的一切动静。然后,它就从它的洞穴中出来,来到有亮光的地方。

只要这个小东西一跑到外面来,便是自投罗网,很容易就会被人捉到。因为,前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已经把我们这只可怜的小动物弄得糊涂了,它简单的头脑无法进行更复杂的判断,毕竟它的智力水平还很低下。

假如这一次,小蟋蟀逃脱掉了,那么,它将会很疑虑,很机警,时刻提高它的警惕性,不肯再轻易地冒险,把自己暴露在大自然中。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得不选择其他的应付手段了。比如,你可以拿一杯水,注入蟋蟀的洞穴,它会被水冲出来。

这时,孩童时代的记忆又浮现在我的脑海中,那真是一段令人怀念和羡慕的记忆。那时,我们常常跑到草地里去,到处捉拿蟋蟀这种昆虫。捉到以后,就把它们带回家里,放在笼子里,采来一些新鲜的莴苣叶子给它们当晚餐。这真是一种莫大的童趣啊!

现在,我还要继续谈我这里的情况。为了能够更好地研究它们,我到处搜寻着它们的窠穴。孩童时代发生的事情,就仿佛发生在昨天。我的另一个同伴名叫汤姆,可以说,他在利用草须方面是个不折不扣的专家,在很长时间地实施他的战略战术之后,忽然,他十分激动而兴奋地叫起来,看来他经捉住一只蟋蟀了。

我听到汤姆的话非常兴奋,我跑过去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袋子,说:“我的小战俘,你快快跳进去吧,你可以在袋子里面安心居住。里面有充足的饮食。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你可一定不要让我们失望啊!你一定要赶快告诉我们一些事情,一些我们渴望知道而且正在苦苦寻觅的答案。而这些事情中,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让我们参观一下你的家。”

建筑房屋的过程如果你留意那些青青的草丛,你会发现那里隐藏着一个隧道,它具有一定的倾斜度。在这里,即便是下了一场滂沱的暴雨,也会立刻就干了的。这个隐蔽的隧道,深度约在九寸左右,宽度也就像人的一个手指头那样。隧道按照地形的情况和性质,有弯曲和垂直之分。差不多如同定律一样,总是要有一叶草把这间住屋半遮掩起来,其作用是很明显的,它像一个罩壁一样,把进出洞穴的孔道遮避在黑暗之中。蟋蟀在出来吃周围的青草的时候,从来不会把这些草当作食物吃掉。那微斜的门口,蟋蟀仔细用扫帚打扫干净,收拾得很宽敝。这里就是它们的一座平台,每当四周的事物都很宁静的时候,蟋蟀就会把这里当作舞台,开始弹奏它的四弦提琴了。它的音乐为仲夏的夜晚带来了温馨与浪漫!

蟋蟀的屋子很简朴,有暴露的,但是并不粗糙的墙。房子的住户有很多空闲的时间去修整太粗糙的地方。蟋蟀的卧室在隧道的底部,这里比别的地方修饰的略微精细些,并且宽敞些。大体上说,这个住所很简单,非常清洁,也不潮湿,一切都符合卫生标准。从另一方面来说,假如我们考虑到蟋蟀用来掘土的工具十分简单,那么这个工程真算是很伟大了。如果想要知道它是怎样做的,它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筑这么大的工程的,那么,我们就要从蟋蟀刚刚产卵时说起。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卤水点豆腐

    卤水点豆腐

    唐公子,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娘子吧。唐昊阳沉思:“嗯,嗯……”我们可以跳过了,下一位。唐夫人,请用一种植物形容一下你的相公吧。谢青乔掩面而笑:“兰花!”有如翩翩君子,兰之猗猗,扬扬其香?谢青乔:“错!是与野草为伍,无论酷暑寒冬皆自然,好养!”在谢青乔卖了十年的豆腐后,终于明白:爱情不过是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
  •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珠联璧合,与元曲争奇斗妍。 对于现代人而言,宋词仍然是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次精编出版的由逸闻和雨潇编选的《宋词三百首》,精选宋代词人九十家,词作三百余首,风格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篇幅兼有小令、中调、长调等。
  • 压不垮的左宗棠

    压不垮的左宗棠

    为什么梁启超说左宗棠是“五百年来第一伟人”?为什么曾国藩说左宗棠才是“当今天下第一人”?为什么美国《时代》周刊将左宗棠与毛泽东、成吉思汗并列,称为全球最智慧的三位中国名人?左宗棠的旷世伟大到底是怎么炼成的?本书以当代鲜活的视角,入木三分地剖析左宗棠独具个性的政治韬略智慧,细致晒出“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晚清官场剧烈权斗的台前幕后和为官升迁之道。全景式展现左宗棠的传奇人生,更客观、更生动、更深刻。
  • 又见红楼

    又见红楼

    原来她本身就是一株仙草幻化而来,她深知自己最终的命运是如何,但她不愿受到摆布,只会化尽这一世的眼泪,经历重重磨难与思想斗争之后,从小在学校饱受欺凌家庭蒙受阴影的16岁小姑娘竟然穿越到了明代,她最终在牛郎之女相会之期在云端与宝玉在一起。“”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她在”大观园中的危机四伏是她无法想象的,寄人篱下的她几乎到了绝望欲死的地步,从来没有想过原本自己丑陋不堪的穷家女竟会变成大观园中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宝玉是否真的可以放下自己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降临异世

    降临异世

    当有一天醒来,发现自己穿越了,相信这是很多人所梦想的一件事,段飞很幸运的被上天选中了。而更幸运的,在穿越的时候,他的身体被空间能量改造了一下,拥有一副接近不死不灭的身体,或许这只是一个可能,不过他的体质却有着不可思议的恢复力,让他无论在修行上,还是在战斗上,无往不利。降临异世,段飞所要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发誓追求美女,也不是立言争霸天下,貌似这些他也没有兴趣,他所要做的是简单的求生,首先要做的学习异世的语言、文字,老话说得好,没文化是很可怕的……
  •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5

    《当代文坛点将录》共五卷,收录五十位作家。文章大都出自名家之手,或为文坛名家或传主的亲友,或同被写的传主关系密切。他们写出的关于某一名家的创作背后的故事或花絮都是第一手材料,对于了解被写名家的创作与生活均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满足一般读者对著名作家的窥私欲。
  • 位面破坏神

    位面破坏神

    武侠、动漫、仙侠,历经各个位面。以破界珠为本,以大执念为宗,破碎万界,随心所欲。
  • 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

    穿越之寻到红楼去爱你

    他叫水溶,一个让人无比郁闷的名字,只因为老爹是超级红楼迷。抗议多次无效,只能认命,却不曾想这个名字却是开启他命运的钥匙。什么?那个从天而降的女子居然就是袅娜的林家黛玉!与他相伴一生的佳侣?等等!书中的林黛玉不是与贾宝玉情投意合吗?怎么会.~"砰!”一声枪响,黛玉如同风中花瓣一般飘落在他怀中。“不!”水溶绝望地嘶喊着,痛苦不可言状!老天既然要自己爱上黛玉,为何要还要这般残忍的将她带走!“我要回去了.记得.我.”黛玉眼睛合上的一瞬,水溶的心崩溃了.~这就是红楼的世界吗?那个该死的北静王爷居然是皇上的情敌!还好自己聪明,轻易摆脱!玉儿!为何你从没告诉我本该锦衣玉食的你竟然如此凄凉;为何你从没告诉我天杀的贾家不止谋了钱财,还要谋人!玉儿!从今以后,定不再让你受得丝毫委屈,为了你,我寻到红楼!--------------------------------------------------------------------------------------------------推荐宛颐新文《红楼之碧水盈玉》无穿越,无玄幻,单纯的一篇红楼同人,白水般淡淡的感觉。水玉一直是主角,这次也不例外。一张地图,牵出了野心,三分天下,鹿死谁手?慈爱的祖母为何渐行渐远,亲情的温暖如何竟昙花一现,骨肉血亲抵不过万丈权柄谋算,最初的呵护已淡淡消散。只,那一双眼眸为何还会在梦中出现?沉静的心波澜不宁,却是心头萦绕已久不曾?原以为自此陌路,不料却再次相见…宫廷深深深几许,调包计,调进的是谁?成全了谁?兜兜转转,真真假假,水玉缘自有天定…-------------------------------------------------------------------------------------------------宛颐的第一部红楼作品《穿越之溶心傲玉》欢迎大家去踩踩~~~~~
  • 藏地密码2

    藏地密码2

    一部关于西藏的百科全书式小说!了解西藏,就读《藏地密码》!十年经典,强势回归!火爆热销10周年!数千万粉丝的真爱之选!极限爱好者的探险经典。这是一个西藏已经开放为全世界的旅游胜地却依旧守口如瓶的秘密——公元838年,吐蕃末代赞普朗达玛登位,随即宣布禁佛。在禁佛运动中,僧侣们提前将宝物埋藏,随后将其秘密转移,他们修建了一座神庙,称为帕巴拉神庙。随着时光流失,战火不断,那座隐藏着无尽佛家珍宝的神庙彻底消失于历史尘埃之中……1938年和1943年,希特勒曾派助手希姆莱两次带队深入西藏;上世纪60年代,斯大林曾派苏联专家团前后五次考察西藏,他们的秘密行动意味深远,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真实目的。多年之后,藏獒专家卓木强巴突然收到一封信,里面是两张远古神兽的照片……不久后,一支由特种兵、考古学家、密修高手等各色人物组成的神秘科考队,悄悄出发,开始了一场穿越生死禁地的探险之旅,他们要追寻藏传佛教千年隐秘历史的真相……西藏,到底向我们隐瞒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