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不抱怨自己,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课。没有人是圣人,所以,没有人能够一辈子不犯错误,犯了错误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同时还抱怨自己。因此,宽容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宽容自己,不一味抱怨自己。只有看破,才能放下,得万般自在!,这样,忧愁就会离你越来越远,而快乐则会离你越来越近。
心境如皮箱,可拿可放
人生的境界有高有低,境界高者像一面镜子,时刻自我观照,不断自省,又像一支蜡烛,燃烧自己,泽被四方,更像一只皮箱,提放自如,得大自在。
世事变幻,风云莫测,缘起缘灭,众生在岁月的洪流中渐行渐远,一路鲜花烂漫鸟语虫鸣,也仍旧不能湮没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的无常。承担与放下都非易事,都需要勇气与魄力,而做到提放自如,淡然处之,更非常人所能达到。
一天,山前来了两个陌生人,年长的人仰头看看山,问路旁的一块石头:“石头,这就是世上最高的山吗?”
“大概是的。”石头懒懒地答道。年长的没再说什么,就开始往上爬。
年轻的对石头笑了笑,问:“等我回来,你想要我给你带什么?”石头一愣,看着年轻人,说:“如果你真的到了山顶,就把那一时刻你最不想要的东西给我,就行了。”
年轻人很奇怪,但也没多问,就跟着年长的人往上爬去。斗转星移,不知又过了多久,年轻人孤独地走下山来。
石头连忙问:“你们到山顶了吗?”
“是的。”
“另一个人呢?”
“他,永远不会回来了。”
石头一惊,问:“为什么?”
“唉,对于一个登山者来说,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战胜世上最高的山峰,当他的愿望真的实现了,也就没了人生的目标,这就好比一匹好马折断了腿,活着与死了,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他……”
“他从山崖上跳下去了。”
“那你呢?”
“我本来也要一起跳下去,但我猛然想起答应过你,把我在山顶上最不想要的东西给你,看来,那就是我的生命。”
“那你就来陪我吧!”
年轻人在路旁搭了个草房,住了下来。人在山旁,日子过得虽然逍遥自在,却如白开水般没有味道。年轻人总爱默默地看着山,在纸上胡乱抹着。久而久之,纸上的线条渐渐清晰了,轮廓也明朗了。
后来,年轻人成了一个画家,绘画界还宣称一颗耀眼的新星正在升起。接着,年轻人又开始写作,不久,他就以他的文章回归自然的清秀隽永一举成名。
许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年轻人已经成了老人,当他对着石头回想往事的时候,他觉得画画写作其实没有什么两样。最后,他明白了一个道理:其实,更高的山并不在人的身旁,而在人的心里,只有忘我才能超越。
为生活奋斗的人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提不起、放不下;第二类,提得起、放不下;第三类,提得起、放得下。
第一类人占大多数,他们只懂享受,却从不承担,内心却又放不下对功名利禄的追求,像是寄居在荨麻茎秆上的菟丝子,攀附在其他植物之上,毫不费力地汲取着养分,却从不奉献什么;第二类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一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而一旦有所获得时,却舍不得放下,只会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第三类人有理想、有魄力、有担当,而且心地坦然,头脑睿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
故事中从山上跳下去的那位登山者就属于我们所说的第二类人,他执著地追求着攀登上世界最高峰的荣誉,而一旦愿望实现,他却不能将之放下,再继续前行,所以他自认为只有绝路可寻;而另一位年轻人之前也有了轻生的念头,但因为不能违背和石头的承诺,所以他才有机会了悟真正的机理——世界上更高的山在人的心里。
收放之间,人们总能不断得到提升,只有放下名利世俗的牵绊,怀有朴质自然的初心,才能不为外物烦扰,真正提起生命的意义。
卸载欲望,轻载心灵之舟
生活中的我们如同负累的蜗牛一般,背房子、背金钱、背出人头地、背一鸣惊人……总喜欢抓点什么,抓得自己精疲力竭。正如星云大师所说,人生是活在欲海里,欲海不可怕,可怕的是浮沉在欲海里,在欲海里没顶,那就是人生最大的悲哀了。每个人都应学会轻载,学会知足常乐,因为心灵之舟载不动太多负荷。
从前,一个想发财的人得到了一张藏宝图,上面标明在密林深处有一连串的宝藏。他立即准备好了一切旅行用具,特别是他还找出了四五个大袋子用来装宝物。一切就绪后,他进入那片密林。斩断了挡路的荆棘,蹚过了小溪,冒险冲过了沼泽地,终于找到了第一个宝藏,满屋的金币熠熠夺目。他急忙掏出袋子,把所有的金币装进了口袋。离开这一宝藏时,他看到了门上的一行字:“知足常乐,适可而止。”
他笑了笑,心想:有谁会丢下这闪光的金币呢?于是,他没留下一枚金币,扛着大袋子来到了第二个宝藏,出现在眼前的是成堆的金条。他见状,兴奋得不得了,依旧把所有的金条放进了袋子,当他拿起最后一条时,上面刻着:“放弃了下一个屋子中的宝物,你会得到更宝贵的东西。”
他看了这一行字后,更迫不及待地走进了第三个宝藏,里面有一块磐石般大小的钻石。他发红的眼睛中泛着亮光,贪婪的双手抬起了这块钻石,放入了袋子中。他发现,这块钻石下面有一扇小门,心想,下面一定有更多的东西。于是,他毫不迟疑地打开门,跳了下去,谁知,等着他的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片流沙。他在流沙中不停地挣扎着,可是他越挣扎陷得越深,最终与金币、金条和钻石一起长埋在流沙下了。
世间一切能被我们抓住的是那么少,又何苦为了抓住更多而失去眼前呢?如果这个人能在看了警示后立刻离开,能在跳下去之前多想一想,那么他也许就会平安地返回,成为一个真正的富翁。
人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永久地拥有什么。物质上永不知足是一种病态,其病因多是权力、地位、金钱之类引发的。这种病态如果发展下去,就是贪得无厌,其结局是自我爆炸、自我毁灭。
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凯恩斯曾经说过,从长期来看,我们都属于死亡,人生是这样短暂,即使身在陋巷,我们也应享受每一刻美好的时光。
有一只木车轮因为被砍下了一角而伤心郁闷,它下决心要寻找一块合适的木片重新使自己完整起来,于是离开家开始了长途跋涉。
不完整的木车轮走得很慢,一路上,阳光柔和,它认识了各种美丽的花朵,并与草叶间的小虫攀谈;当然也看到了许许多多的木片,但都不太合适。
终于有一天,车轮发现了一块大小形状都非常合适的木片,于是马上将自己修补得完好如初。可是欣喜若狂的轮子忽然发现,眼前的世界变了,自己跑得那么快,根本看不清花儿美丽的笑脸,也听不到小虫善意的鸣叫。
车轮停下来想了想,又把木片留在路边,自个儿走了。
失去了一角,却饱览了世间的美景;得到想要的圆满,步履匆匆,却错失了怡然的心境,有时候失也是得,得即是失。也许当生活有所缺陷时,我们才会深刻地感悟到生活的真实,这时候,失落反而成全了完整。
所以,与其把生命置于贪婪的悬崖峭壁边,不如随性一些,洒脱一些,不患得患失,做到宠辱不惊,保持一份难得的理智。坦然地面对所有,享受人生的一切,得到未必幸福,失去也不一定痛苦。得到时要淡定,要克制;失去时要坚强,要豁然。兜兜转转,寻寻觅觅,浮浮沉沉,似梦似真,一路行走一路歌唱。
真正的财富是看破执著
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但其中的情节却在不停变幻。这让人想起了宋代诗人苏东曾写的一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意思是,人间事不外乎两类:一是人可掌控的,前有信约而坚守的,就像秋鸿,到了季候就应约而来;而另一是犹似春梦,梦醒了也就忘了,唯有朦胧美意,却了无痕迹。一切皆是“无常”,繁华过尽是虚无。如果人们能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境界,那就不会滋生这样那样的烦恼了,也就不会陷入于执著的怪圈不能自拔。
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张爱玲,对繁华的虚无便看得很透。她的小说总是以繁华开场,却以苍凉收尾,正如她自己所说:“小时候,因为新年早晨醒晚了,鞭炮已经放过了,就觉得一切的繁华热闹都已经过去,我没份了,就哭了又哭,不肯起来。”
张爱玲生于旧上海名门之后,她的祖父张佩伦是当时的文坛泰斗,外曾祖父是权倾朝野、赫赫有名的李鸿章。凭着对文字的先天敏感和幼年时良好的文化熏陶,张爱玲7岁时就开始了写作生涯,也开始了她特立独行的一生。
优越的生活条件和显赫的身世背景并没有让张爱玲从此置身于繁华富贵之乡,相反,正是这优越的一切让她在幼年便饱尝了父母离异、被继母虐待的痛苦,而这一切,却不为人知地掩藏在繁华的背后。
其实,纸醉金迷只是一具华丽的空壳,在珠光宝气的背后通常是人性的沉沦。沉迷于荣华富贵的人通常多是肤浅的人,在繁华落尽时他会备受煎熬。转头再看,执著于尘俗的快乐,执著于对事物的追求,往往最受连累的就是自己,因为你通常会发现,你所执著的事物其实并不有趣,而且时有令你一无所得。
赵州禅师是禅宗史上有名的大师,他对执著也有很精彩的解释。一次,众僧们请赵州和尚住持观音院。某天,赵州上堂说法:“比如明珠握在手里,黑来显黑,白来显白。我老僧把一根草当做佛的丈六金身来使,把佛的丈六金身当做一根草来用。菩提就是烦恼,烦恼就是菩提。”
有僧人问:“不知菩提是哪一家的烦恼?”
赵州答:“菩提和一切人的烦恼分不开。”
“怎样才能避免?”
“避免它干什么?”
又有一次,一个女尼问赵州和尚:“佛门最秘密的意旨是什么?”赵州就用手掐了她一下,说:“就是这个。”女尼道:“没想到您心中还有这个?”赵州说:“不!是你心中还有这个!”
人为什么放不下种种欲望?为什么追求种种虚华?就因为他们还有没有看清事物的表象,心存欲念,执著不忘。
真正的虚空是没有穷尽的,它也没有分断昨天、今天、明天,也没有分断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这么一个虚空。天黑又天亮,昨天、今天、明天是现象的变化,与这个虚空本身没有关系。天亮了把黑暗盖住,黑暗真的被光亮盖住了吗?天黑了又把光明盖住,互相轮替,黑暗光明,光明黑暗,在变化中不增不减。
幸福就在懂得放手的那一刻转身
人活在世上,不能不在乎某些东西。于是,伤害过你的人,你就用几倍的伤害给予他们重创。心理得以平衡之后,有一天你又被伤害,你又开始报复。周而复始,你终日被报复充斥,成了报复的囚徒,苍白了信仰,空虚了精神,丢掉了理想,可惜了美德,得到的只是伤害。当我们恨我们的仇人时,就等于给了他们制胜的力量,而这种力量会让我们寝食难安、魂不守舍、心烦意乱,最终甚至导致疾病和死亡。这样看来,报复不仅让我们无法实现对别人的打击,反倒成为对自己的内心的一种摧残。紧抓住仇恨不放,幸福便将远离,世间有多少人能够明了,幸福,其实就在懂得放手的那一刻转身。
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袋子似的东西很碍脚,他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时,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离它远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侵犯它,它便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路,与你敌对到底!”
茫茫人世间,我们难免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稍不注意,在我们惊动仇恨之时,仇恨便会悄悄成长,你的心灵就会背上报复的重负而无法获得自由。报复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人驱向疯狂的边缘,使你的心灵得不到片刻安宁,报复同样会驱赶幸福,使内心盈溢着仇恨的你在追寻复仇的片刻快感之时失落掉永恒的幸福的滋味。
圣人说:“怀着爱心吃菜,也要比怀着怨恨吃牛肉好得多。”如果我们的仇人知道对他的怨恨使我们精疲力竭,使我们紧张不安,使我们的外表和内心都受到伤害,甚至使我们折寿的时候,他们不是会拍手称快吗?我们岂能让仇人控制我们的快乐、我们的健康和我们的外表。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不要由于你的敌人而燃起一把怒火,让心中的烈焰烧伤自己”,明智如你,理应让愁怨远离。人们追求幸福,却总以为击败自己的敌人,报复自己的仇家就能够获得解脱,得到幸福,殊不知,复仇的心,正如同一把利刃,刺伤他人的同时,也刺伤自己。幸福的奥妙看似难以参透,幸福的本质,却又是何等的清晰与单纯,放下内心所有的愁怨与不满,潇洒地转身,旋即,你便能够望见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