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900000010

第10章 老子

1.老子其人与著作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厉乡曲仁里人。“老子”是人们对他的称呼,“老”是年高德重的意思,“子”是古代对男子的美称。他的生卒年月不详,关于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历来有争论。根据司马迁在《史记》一书中给他写的一个简单的传记来看,他是春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少年时代的老子,勤奋好学,阅读了各种古典书籍,懂得了很多道理。而且遇事好动脑筋,好提出疑问,肯往深处想,所以他很快便成为当地一个小有名气的人,受到人们的尊敬。

老子善于从大自然和实际生活中学习。有一个老子买牡丹根苗的故事就说明了这一点。有一年春天,村里来了一个卖牡丹根苗的人,那人很会夸自己卖的牡丹,于是老子就买了一棵,可结果什么花也没开。少年老子仔细一瞧,买回来的根本不是牡丹,而是和牡丹表面有点相像的一种野生植物,老子知道这次上了当。第二年春天,村里又来了一个卖牡丹根苗的。今年这个,一是一,二是二,卖的是真牡丹。老子把这个意思用“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个字来形容。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他的老师感到老子不光天资聪明,而且好学多思,认为除了继续教他礼仪知识外,还应进一步启发他懂得更深的大道理。

老子20岁以后,就到京城守藏室管理图书文献。在这里老子有了充裕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可以博览群书,他如饥似渴地拼命阅读,孜孜不倦地刻苦钻研,逐渐成为京城乃至各诸侯国都知名的大学问家。

老子做过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或历史博物馆馆长),所以他谙于掌故,熟于礼制,不仅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并有广泛的初步的自然科学的知识。相传公元前522年,孔子曾经到周朝的京城洛阳,参观历史文物。他闻老子大名,在洛阳拜访过老子。

这一天,老子在家休息。弟子柏矩、庚桑楚、阳子居侍坐。聆听他讲道论德的妙言:“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弟子们一时莫名其妙,刚要请教,却见门童来报:“有鲁国客人孔某等求见。”老子示意有请,随即起身相迎。两位客人走进庭院,一位三十出头,身材特别高大魁伟,面目却是一派温文尔雅;另一位是个后生,面如冠月,蕴藉俊逸。二人施礼,高个子说:“晚辈孔丘拜见老先生。”又指指后生说:“这位是我学生南宫敬叔。”老子还礼,将他们引入客厅坐定。南宫说:“,敝国大夫孟僖子病逝前嘱咐儿子孟孙何忌说:‘孔丘是圣人商汤王的后代,祖上在宋国身居高位而能恭谨自律。我听说圣人后代虽然不一定都做国君,却必定会有德才超群而显达于世的。如今孔丘年轻好礼,他就是德才超群而将名显于世的人吧!我快死了,你一定要拜孔丘为师。’”

老子觉得眼前这个血气方刚、身富力强的山东大汉是自己平生从未见过的经天纬地之才,其学问远远超过了他的同龄人,但阳刚之气过盛,理想之火太旺,需要要给他压压火,降降温,于是睁大眼睛,朗声说道:“你刚才称颂的那些先王古圣,现在全都不在我们这个世上了,连骨头也该早已朽化成土啦!只有他们的那些言论留传至今,而人却是不能死而复生的。君子为人在世,遇上明君可以去做官从政,乘车上朝;碰不上明君则不妨隐居乡野,我行我素。我听说精明的商人,财宝满室却能深藏不露,看样子好像一无所有;真正的君子,盛德充体却能谦虚自抑,看样子仿佛愚钝不智。希望你去掉年轻人那种骄狂豪气和过多的欲望,也不要那些高傲姿态和神气面色,抛弃根本不能实现的理想和过高的志向,因为所有这些对你都没有什么好处,我想告诉你的,大概也就是这几句老生常谈罢了。”

老子说罢,又眯缝起眼睛来。

孔丘仿佛大热天凉水浇头,顿觉浑身清爽,连忙起身揖谢:“孔丘谨受教。”他和南宫又向老子请教了几个关于周礼的问题,然后告辞。

当时随孔丘前来王都的还有他的另外几个弟子,他们留在客舍中。孔丘、南宫回来后,他们抢着问:“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呀?”孔丘坐下来神色庄重地说:“鸟,我知道它会飞;鱼,我知道它会游;兽,我知道它会跑。会在地上跑的,可以用网罩住它;会在水里游的,可以用线钩钓上它;会在空中飞的,可以用箭射下它。可是对于龙,我就不知道怎么办了。神龙乘风云而上天,人们连看清它的头尾也难乎其难。今天我拜见老子,觉得他老人家好像就是一条神龙吧!”

此后数日,孔子、南宫等出入王室庙堂,考察礼制礼仪,老子经常陪伴他们,随时解难释疑,讨论问题。孔子眼界大开,感慨万千,一会儿赞美说:“大周王朝借鉴夏商两代,典章制度多么完美呀!我拥护周朝的典制!”一会儿又叹息道:“商朝继承了夏朝的礼制,其损益是可以知道的;周朝继承了商朝的礼制,其损益也是可以知道的。现在周朝衰落了,如果将来有继承周朝的,就是再过一百代,其礼制之损益变动也可以推知的。”想到那些败坏礼制的昏君乱臣和狗苟蝇营的斗筲之徒,孔子愤愤不平,忍不住指名道姓予以抨击斥骂。老子默默听着,越发觉得这个年轻人非同凡响,可惜生不逢时:当此混乱无道之世,如此锋芒毕露,不仅难申其志,更且难保性命。他深为孔子担心,准备再好好教诲他几句。过了几天,孔子来向老子告辞,说是马上就要东返鲁国了,老子握住孔子的手,语重心长地说:

“我听说富贵者送别友人时赠给钱财,仁德者送别友人时赠给嘉言。我没本事弄到富贵,只好冒用仁人之名,临别送给你几句话吧!这就是:“聪明敏锐、洞察入微而常面临死亡威胁者,是因为他好议论别人之非;博学善辩、才高志大而常身遭不测之灾者,是因为他好揭露别人之恶。做人子女的,在父母面前不要突出自己;做人臣下的,在君主面前不要显示自己。请你牢记了。”

孔子唯唯连声,感激涕零,与老子依依惜别,率众登车东去。从此,他道德学问大长,弟子也与日俱增,逐渐名闻四方。

公元前520年,周室发生争夺王位的大内战。这年4月,周景王卒,周大夫刘耿立王子猛为悼王。王子朝杀悼王自立。晋人攻王子朝,立王子旬为敬王。这次内战达五年之久。公元前516年,王子朝失败,席卷周室典籍,逃奔楚国,老子所掌握的图书亦被带走,老子遂被罢免而归居。由于老子地位的变化,使他的思想起了大转变,由守礼转向反礼。老子由于身受奴隶主贵族当权者的迫害,为了避免祸害,不得不“自隐无名”,栖留各国。后来,老子西行到秦国。

老子经过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县西南)时,关令尹喜知道他将远走隐去,便请老子留言。于是老子写下了五千字的《老子》。相传,老子出关时,骑着青牛飘然而去,不知所终。

老子的思想主张,大都保存在《老子》一书中。《老子》共八十一章,分上下篇,后来人们又称它为《老子道德经》,因为这本书所讲的是道与德的问题。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老子》一书,并不是老子的原著,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却是属于老子的。

《老子》一书,文词简短,艰深难懂。后人作了许多注解。最通行的有西汉时道学家河上公(姓名不详)注,三国时魏国哲学家王弼注,以及清朝魏源的《老子本义》。现在我们就通过《老子》这本书,来了解老子的哲学和政治思想。

2.“道”——天地万物的本源

老子是我国第一个力图从自然本身来解释世界,而不求助于超自然的主宰——天帝的意志的哲学家。在老子之前,人们以为宇宙间的万物都有神在统治着,最高的神就是天,又称天帝。而天帝是有意志的,能喜怒哀乐,它不仅是天上的主宰,也是天地和人间的主宰,人间的帝王是由它派来统治的。因此人们都对天帝存在着敬畏的心情。这种观念,到了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时期才开始了变化。老子就是较早的从哲学方面有意识地、明确地否认天帝的思想家。

老子否认天帝的存在,提出了一个“道”来作为天地万物的本源。老子说,道是在天帝之前就已经有了的。老子“道论”的中心思想是:“道即自然,自然即道”。这就是说,“道”由自身即存在,完全无待于其他事物,所以“道”是无限的。因此道的运行是自由的、必然的,即按其自身的规律而运行。天地万物都是由它产生的,它是宇宙的母亲。

老子认为,宇宙乃一大环,充满着运动的一气,所以大至无量的星系,小至无内的光子,以及山河大地,草木禽兽,尽是环中的气化。这就是老子的气化的宇宙观。这样遂把自然创造的根源归于自然本身,从而摧毁了一切超自然的主宰,一切宗教的和唯心论的基础。老子的天道自然观,在当时有很大的进步意义,它打倒了宗教的天帝,否认了鬼神的威灵。当然,老子的“道论”刚从传统的宗教解放出来,还未能完全摆脱宗教的影响,他的自然决定论,使人完全听命于自然,轻视了人对自然界的反作用。后来的哲学家把它发展为定命论,为害颇大。

3.主张无为而治

老子的“道论”,基本上可概括为“天道自然观”。所以老子的人生哲学和政治哲学基本是人当法道,顺其自然。治理国家呢?他认为最好是采取“无为而治”的办法,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用无所作为听其自然发展的办法。来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在老子看来,虚无的东西才是最有用的东西,无为正是有所作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老子反对用刑、礼、智这些东西来治理国家,他反对加重人民税收,反对拥有强大的兵力,他说过:“乐杀人者,则不可以得志于天下。”他也反对工商业,反对知识和文化。

当然,老子的社会历史观是不现实的。他为了反对当时的剥削制度,从而反对一切社会制度;为了反对剥削阶级的文化,从而反对一切文化;为了反对欺诈,从而反对一切知识;这是他错误的地方。他以为只有抛弃了智慧,人民才有百倍的利益,只有抛弃了文化学问,才能免于忧虑,这种愚民政策,也被后世的统治阶级所利用。

那末,老子所向往的理想世界是什么呢?是小国寡民的原始社会。他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老子这一设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减轻剥削的愿望。老子还说过,人民为什么过着饥寒的生活呢?是“以其上食税之多”。又说“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反映了老子政治思想中的进步因素。但是,小国寡民的理想,却是幻想,它是违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尽管他的方案是错误的,我们应当看到,老子的这一举动是抨击剥削制度的不合理,它对后世的进步思想家、空想的社会改革家却有着深远的影响。

4.相反相成

老子学说的精髓,是他光辉的辩证法思想。老子观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生与死、新与旧的相互关系,观察了社会历史与政治的成与败、福与祸等对立的双方的相互关系,发现了事物内部所具有的一些辩证规律。他所说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说明了祸福之间并不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一书中,还深刻地论证了相反相成和物极必反的道理。老子说过,有和无是彼此相生的,难和易是彼此相成的,长和短只有彼此比较才能显现出来,不同的声音产生谐和,前后互相对立而有了顺序。总之,老子承认事物是在矛盾中发展的。

物极必反,事物在变化中向它相反的方面过渡,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完全成为相反的东西。老子说过,向相反的方向变化,是道的运动。他一再告诫统治者,必须去掉那些极端的、过分的措施,否则,会使事物走向另一个极端,结果就会丧失天下。因此,他认为高明的统治者为了使自己能保住地位而不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必须懂得以柔弱胜刚强的道理。为了证明以弱胜强、以柔胜刚的道理,老子举了许多的例子。他经常用水的品质来比喻自然力量的伟大,比喻人类高尚品质。他说:“天下莫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七十八章)。意思是说,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了,而攻击坚强的力量没有能胜过它的。他又举例说,军队强大了就会破灭,树木强大就会摧折。但他把弱能胜强,当作绝对的规律,不能认识这种互相转化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尽管如此,老子认为在发展过程中柔弱的是不可战胜的,这对于促使人们认识新生的力量是不可战胜的道理有着积极的意义。

老子还初步意识到量的积累可以引起质的变化。他说过,大树是由细小的萌芽产生的;九层的高台,从一堆泥土筑起;千里的远行,必须从脚下的第一步开始。

当然,老子的自然辩证观是直观的、原始的、朴素的,缺乏科学的论证。同时,他的辩证观缺乏不可调和的斗争精神。他虽然认识到矛盾是发展的根源,但却不强调斗争,甚至主张不争。这是他受了时代和阶级的限制。尽管如此,我们自然应该看到,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传入中国以前,在古代的哲学家中老子确是具有辩证法思想的伟大的哲学家,他的这些光辉的思想火花,是值得我们珍视的一份历史遗产。

同类推荐
  •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沈从文和他身边的人们

    本书以沈从文的一生为经,以与之交往的人为纬,由此编织了一幅五彩缤纷、二十世纪中国文人的历史画卷。
  • 和珅全传

    和珅全传

    和坤的人生处处充满着各种传奇。他本身就是一个传奇。贪官其实也是人,他也有感情。也有喜怒哀乐,也有他善良的一面。其实在那个时代,不管是贪官还是清官都一样只是皇帝的奴才,贪官很多时候只是不幸的成为皇帝的替罪羊,一如和坤。《和珅全传》以真实的历史为基础,为你展现一个真实的、人性的和珅,不再仅仅是一个贪官的脸谱,而他跌宕起伏,颇具戏剧色彩的人生,无疑能让你对历史、对人性有着更多的体会。将门之后,却遭遇家道中落,他靠着自己的努力由一名小小的侍卫逐渐成长为皇帝不可或缺的左右手,然后他独揽大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顶峰时一切却戛然而止,前朝宠臣成为了新皇帝的阶下囚,生命终结于一条白绫。
  •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曹禺的青少年时代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一海河的儿子、二一颗苦闷的种子、三圆光的故事、四在宣化的日子里、五年少才气不可当、六“戏原来是这样美妙迷人的东西”、七对新文学的迷恋、八“今宵酒醒何处”、九“向一切因袭的心营攻击”、十诗的精神探索、十一恩师张彭春、十二在南开新剧团、十三表演的天才、十四大学生活、十五探索人生、十六水木清华、十七虎虎生气、十八《雷雨》的诞生和后记。
  •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季羡林的清华缘与北大情

    本书是季羡林先生关于在清华读书和在北大工作的回忆性文章精选集,还包括季老在清华读书期间的《清华园日记》选编和初入北大执教期间的《北大红楼日记》选编。写作….时间跨越七十余年。 全书分为四辑。第一辑:“季羡林忆清华”;第二辑:“季羡林清华园日记选”;第三辑:“季羡林评北大”;第四辑:“季羡林北大红楼日记选”。
  • 董其昌与松江派

    董其昌与松江派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董其昌与松江派》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土地的成果(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不可不知的科学常识

    不可不知的科学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重生之纵横娱乐圈

    重生之纵横娱乐圈

    新书《最强邪君》已经发表,求支持啊!
  • 食色生香

    食色生香

    一朝穿成古代官二代,杨怀柳只盼从此吃香喝辣。啥?我的便宜爹穷得叮当烂响?我还得卖手艺养他?好吧好吧,小女子旁的不会,色香味俱全的素斋很拿手,那个将军家的小子,快来给姑娘我打一辈子下手!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小精灵(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

    美文、美读、美绘的有机融合,将一流儿童文学的生动气象与艺术风韵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在阅读图书的同时,倾听原文的优美诵读,欣赏书中的精美插图,这是一种何等惬意的精神享受。
  • 农家俏商女

    农家俏商女

    “如意,如意,你在那里做什么?那里很危险,快点下来吧。”一道焦急的声音夹伴着哗啦啦的海浪声从礁石下方传了上来。上官楚楚,哦不,她现在的名字叫做郝如意。只是扭头望了下面的人儿一眼,随即又转过头,恢复刚刚的动作,眼瞳没有聚焦的望着海的那一边。过了半晌,身后传来呼呼呼的喘气声,身旁传来了暖暖的体温。郝前程挨着郝如意坐了下来,偏过头认真的打量着她,眉头轻蹙,疑惑的朝她看……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做人有心机做事有手腕(大全集)

    人在旅途,暗流汹涌,变幻莫测;命运之路,荆棘丛生,陷阱密布。人生中,不光需要勇敢、坚强,还需要心机、手腕,需要高明的处世方略。做人要有“心机”是让你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讲究方法,讲究策略,讲究变通之道,灵活机智地应对人情世故,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到达成功的彼岸。做事要有“手腕”,是要你在做事的过程中,学会_方圆通达之道,把成事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得淋漓尽致,达到****超群的境界。
  • 千万别这么吃

    千万别这么吃

    “民以食为天”。如何吃得营养、吃科科学、吃得有品位,这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本书告诉人应该吃什么、该如何吃,尤其指出了种种人们习以为常的错误饮食习惯。这本书的内容对每个人都有用,当你面对美食时,别忘了提醒自己:“千万别这么吃!”你知道怎样饮食才能获得健康吗?你清楚你的身体里需要什么营养物质吗?你了解餐桌礼仪吗?你有不良的饮食习惯吗?本书将以一个全新的视角的诠释“吃”,引领你去走近饮食、了解饮食、透析饮食,向你展示吃的文化,吃的科学。以这里为起点,吃出你的健康来,吃出你的品位来。拥有它,你将拥有美丽和健康;翻阅它,你会获得审美愉悦与精神享受,从而受益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