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5800000008

第8章 笛卡尔(2)

1628年秋,笛卡尔决定离开法国前往荷兰。从此,他就在那儿定居下来,一直到1649年几乎都没离开过。至于为什么笛卡尔选择荷兰这块地方,我们猜想可能是因为他怕人家在法国指控他为异端,对自己的生命和自由都有所不利,也可能仅是为了法国的熟人太多了,交往应酬颇为妨碍研究工作,不如远居他乡,反而容易找到清静的环境,安心完成他的哲学写作计划。因为当年的荷兰的确是个好去处,政治修明,民风纯朴,人民享有充分的思想和言论自由。

笛卡尔在荷兰的20年中,更换了多次住所,但通常都是选择在一座大学或著名的图书馆附近。他的收入允许他租用一所小别墅,并雇佣几个佣人。他终生没有结过婚,不过住在荷兰期间,有过一位情妇,名叫海伦。她为笛卡尔生了一个女孩,取名为法兰星。笛卡尔非常爱她,可惜这个女孩5岁就夭折了,为此笛卡尔伤心了很久。

在荷兰的那段优越环境中,笛卡尔开始他的著作生涯,将多年的研究心得笔之于书。他死后,这一手稿落到克莱色列尔手中。莱布尼茨在1675~1676年访问巴黎期间有机会从中抄了一些段落,这些一直保留在汉诺威皇家图书馆。与此同时,笛卡尔心中早已有了《方法导论》的轮廓,并设计了他的方法论的规则。经过9年的实验和总结,直到1628年,才把原来的构想记录下来,称为《指导心灵的规则》。

这是笛卡尔最早的哲学著作。该书可视为《方法导论》的初稿,笛卡尔打算用36条规则来概括他的全部方法,分成三个部分,每部分12条。第一部分描述了新方法的一般特征,提出了建立关于量的一般科学的思想;第二部分过渡到这个方法在数学领域的应用;第三部分是要说这个方法在一般哲学问题上的应用。可遗憾的是,这部著作并没有写完,写到规则21就中断了,并且第二部分的后3个规则的解释也省略了,第三部分根本就没写。

这部未完成的著作,笛卡尔在生前也没有发表过,直到他死后的1701年才在阿姆斯特丹问世,距离笛卡尔去世的时间,已有50多年了。

同时,笛卡尔也着手撰写形而上学,这就是他日后《第一哲学沉思》的雏形。1629年10月,他告诉梅色纳神父,正在写一本宇宙论,计划3年内写完。事实上到1633年他已完成了这本《宇宙论》——或称《论宇宙》(包括《光学》和《论人》。正待付梓之际,消息传来,伽利略在意大利受到教会方面的谴责,因为他拥护哥白尼的地动说。笛卡尔赶紧从比克曼那里借来伽利略的《关于托勒密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对话》,在这本书中他看到自己的许多结论,尤其是承认哥白尼太阳中心说,与伽利略相一致。

为避免与教会及当时学术界人士引起正面冲突,笛卡尔打消了出版该书的意图。这时候,他沮丧地告诉梅色纳神父:“地动说与我的论文关系异常密切,我真不知如何能够将这理论从我的著作中删去,而又能使其他的部分仍然成立,不致以沦为一堆残缺不全的废纸。然而,我又绝不愿意在我的言论中,出现一些令教会不悦的言辞,我宁愿毁掉它,以免使它成为畸形之物……如果地动说不能成立,那么我的哲学基础便全部错误了,因为很明显的,我的哲学就在证明地动说。”不过,笛卡尔并没有毁掉他的手稿。他希望有一天,“地球的另一面也同样地处罚它,这样,我的《宇宙论》才有可能在时间中见到天日。”这本书后来在1677年出版。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物理学、宇宙学的观点,可以说是哥白尼、伽利略的思想在科学上的继续和在哲学上的发展。

全书分成两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光学》,主要论述了感觉和物理条件的区别,光和热的本性,物质的广延、硬度、流动性等特性,物质的三要素,地球上和天体上物质运动的规律等等。第二部分是《论人》,主要论述了包括人在内的动物有机体的运动,同时还说明动物是一种无意识的机器。笛卡尔原来还打算写的第三部分是《论灵魂》,但在笛卡尔的遗稿中根本就找不到这一部分,也许根本就没有写出来。

这不幸事件发生过后,各方的好友频频催促笛卡尔让他们看看他的新发现。于是,他又谨慎地将《宇宙论》中的主要部分整理出来,分别写成三篇文章,再加上一篇序文,于1637年8月8日一起在雷登出版。当时虽然没有刊出作者的姓名,但大家都知道这是笛卡尔的著作。

笛卡尔在这本匿名发表的书中不仅以自传的形式记叙了他的思想发展过程,而且在其中透露了他在1633年因伽利略受到教会的责难后再不敢发表的《论宇宙》一书中关于世界和宇宙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

这本书是用法文,即“我们的母语”写成的,目的是“希望那些只是运用自己的自然理性的人们比那些只注意古人著作的人对我的意见能够作出更好的判断”。这部著作是和三篇论文组合而成的。它们是《折光学》、《气象学》和《几何学》。在《折光学》中,探讨了光的折射问题,并且独立地发现了后来人们所说的斯乃尔规律。在《几何学》中,他奠定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解析几何学的基础。至于那篇序文,也就是令笛卡尔名垂千古的《方法导论》。《方法导论》的全名应是《在正当运用理性及追求科学真理上的方法论》。

笛卡尔在1637年2月27日给麦尔塞纳神父的信中说:“我不把它叫作"方法论,而把它叫做"谈谈方法。这就相当于说它是"关于这个方法的导言和意见",是要表示我的目的不是要教授这个方法,而只是谈谈这个方法。”笛卡尔在书中也说:“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在这里讲授每一个人为了更好地指导他的理性所应遵循的方法,而只是表明我是以什么方式来引导自己的理性”。

笛卡尔还说,我把下面这些论文叫做"关于这个方法的论文",以表示他讲的方法是后面几篇论文中的方法,而这些论文是表现这个方法的论文,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准确地讲应叫做《谈谈这个方法》,但人们习惯称之为《方法导论》。

《方法导论》和《形而上学的沉思》发表后,笛卡尔在欧洲知识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同时也引起一些人的反对。荷兰乌得勒支大学的校长(沃埃特斯)曾指责他是无神论者,地方当局也谴责他有罪。

1645年乌得勒支大学颁布命令,禁止出版支持和反对笛卡尔学说的著作。在法国,笛卡尔遭到他以前的教师、耶稣会的神父们的冷遇。他向他们进一步解释自己的主张,认为这些思想可以得到天主教会,尤其是耶稣会的支持。但是他的希望落了空,耶稣会最终还是正式抨击了笛卡尔主义,他的著作被列入罗马教廷的“禁书目录”。

笛卡尔为了把自己的哲学确立为天主教的官方哲学,急着要把他的哲学传播出去。1644年他再用拉丁文将他的《论宇宙》,由天主的存在到自然界的一切现象一一用演绎的方法加以说明,编写成《哲学原理。这本书是献给那位敬仰他的美丽的伊丽莎白公主,全书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人类知识原理》叙述了他的形而上学的思想;第二部分《物质事物的原理》;第三部分《可见的世界》;第四部分《地球》又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在《论宇宙》中的机械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笛卡尔将它编成教科书的形式,分成四册装订,意思是想把它的哲学带入课堂。

不料5年之后,该书又引起了一场巨大的风波。这一次是神学家雷维尤斯等人攻击笛卡尔,视笛卡尔的机械宇宙观和无神论相差无几。

早在1641年的时候,乌得勒支大学有一位笛卡尔的弟子雷吉尤斯采用笛卡尔的哲学体系授课,当时的校长吉尔伯特·沃埃特斯甚为反对笛卡尔本人,于是向市法院控告笛卡尔;并敦促地方法院下令禁止这种新思想。笛卡尔于是起来自卫,发表了《勒内·笛卡尔给著名的吉尔伯特·沃埃特斯的信》,驳斥沃埃特斯,而沃埃特斯亦不甘示弱,严词申斥,但再次被笛卡尔反驳。地方法院下令笛卡尔出庭申辩,但被笛卡尔拒绝,因此一项不利于他的判决便被通过了。

乌得勒支的校董事会宣布笛卡尔哲学是不当的,要当众焚毁笛卡尔的著作。幸好他在海牙的朋友(法国公使)替他求情,法官总算愿顾全大家的面子,仅禁止以后公开讨论笛卡尔的哲学,并取消雷吉尤斯的课,但也不允许公开反对笛卡尔的文章。荷兰的生活已不如以前那样安静了,一些宗教界学人视笛卡尔为仇敌,所以笛卡尔几次回国。

第一次是在1644年,也就是《哲学原理》出版的那一年。他希望在巴黎教书的梅斯兰神父能采用他的形而上学做教材。但是耶稣会的会长鉴于梅斯兰神父与笛卡尔的关系太密切,早把他调到加拿大并且不许他回来。

第二次在1647年,这次回国是因为法国国王允许给他俸金,但这事也始终没有实现。但他会见了法国教学家和神学家巴斯卡,向他提出了一个证明空气对所有物体都有压力的著名实验。第三次是在1648年,正值法国内战爆发,政局动荡,于是他只会见了一些著名的同代人,如伽森狄、霍布斯,麦尔塞纳等人,便匆匆去荷兰,打消了归国定居的计划。

1649年2月,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邀请笛卡尔到瑞典皇宫教她哲学,以期使自己的宫廷成为艺术的庇护所和有学问人的荟萃之处。她自1647年以来,通过法国大使得到笛卡尔的著作,不断地与他通信。收到《心灵的激情》一份手稿后,她接连几次发出邀请信,表示渴望会见“杰出的笛卡尔先生”。笛卡尔先犹豫了一阵子,因为他“生于都兰的花园中”,不愿“去岩石和冰雪中的野兽出没的地方”。但后来他想这样一位尊贵的女王,对他的哲学的宣扬或许会有不少的帮助,何况女王派了一位上将去劝他,还派遣了一艘军舰去接他,与此同时,法国驻瑞典大使又频加敦促,他终于决心北上。

是年9月,他由安姆斯特德乘船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临行前,他将最后一部著作《心灵的激情》的手稿交给出版社,另外还有一部残缺的著作,即《理性之光对真理的探求》大约也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

笛卡尔到达斯德哥尔摩时,正值严寒之季,北国的天气异常凛冽。23岁的女王为他举行的盛大欢迎仪式,她的热情和活力给笛卡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但是女王的性情却有些怪诞,她每星期要听3次他的课,但必须在清晨5时给她讲授。这出乎笛卡尔的意料之外,他原习惯晚起,如今为了将就女王的癖好,一星期有3天他必须半夜起床,然后在酷冷的天气下,从他的寓所颤抖地走到女王的书房上课。如此经过了两个月,1650年2月1日清晨,笛卡尔因为着凉患了感冒,很快地又转成肺炎,病情严重。10天后,在接受最后一次圣事后即与世长辞了,享年54岁。

笛卡尔是世界史上的著名人物,但是他只过了普普通通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并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激荡人心,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事迹供人凭吊。他只是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贡献给了科学。他不是声名煊赫的神学博士,连教授也没有当过,但是有很多学友,很多门人。他的教学活动和他的研究活动一样,都是私人性质的。他也教过一些有地位的人,例如公主和女王,但不是太师少保,只是个依人篱下的家庭教师而已。他没有莱布尼茨那么富贵,却也不像斯宾诺莎那样贫贱,只是同他们两人一样终生未娶,没有享受过家庭生活的幸福。

他有过一个私生女,不幸夭亡,使他终生遗憾。他身体孱弱,精力不旺,只活了五十来岁,勉强算是中寿。但在这不很长的一生里,他不断地研究和教人,成为传播新思想的一代宗师,人们的良师益友。由于坚持科学研究和传播先进思想,他遭到过落后势力的反对,讲学受到限制,著作列为禁书。但总算应付得当,没有去过法庭和监狱,也没尝过被驱逐的滋味,身后还算享到一点衰荣。这位深刻的思想家有两个突出的特点:敢于除旧,勇于创新。

他为人类作出了一系列可贵的贡献,但是最可贵的是他的求新精神,求实作风。他是普通人,也和所有的人一样,他不是完人,他也有缺点,有矛盾,身上还带着不少旧时代的印记,思想中的矛盾起伏不已。如果挑剔他的毛病,那是相当多的。但是这一切都不足以掩盖这块哲学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

同类推荐
  •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全传

    王安石,以其非凡的才识和魄力,受命于北宋王朝的衰败之际,决心力挽狂澜,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熙宁变法。对于传统的封建思想和制度,王安石无疑进行了猛烈地抨击。他整饬朝纲、巩固边防等一系列措施却也让北宋王朝出现了短暂的生机。从这一点来说,他的功绩又是难以磨灭的。非凡的少年之路如何成就了王安石,平民出身的他又是如何在官场中独占鳌头进行改革的?历经变法失败和丧子之痛的他又是如何潜心向佛、抚慰伤痛的?对于这些问题本书将做详细的解答。
  •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

    《马上皇帝:赵匡胤》介绍马上皇帝——赵匡胤的有关内容。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老舍的青少年时代

    每一个人都有值得自己记忆的童年,都有属于自己价值体系的少年和青年的时代。这是年华方富的时光,它充满细想与追求,它赋予浪漫与神奇。不管它是美好的还是苦楚的,也不管它是多彩的还是平淡的,它是自己生命年轮最重要、最可珍贵的部分,它是人生旅程的起点。
  • 傅斯年传

    傅斯年传

    傅老虎、傅大炮轰遍高官显要;真学问、真胆识,道尽古今中外。是 子路,是颜回,是天下强者;为自由、为正义,为性情铁汉。傅斯年是我国近现代史上的著名学者,对于新文化建设、历史学新领 域的开拓、新教育思想的提倡等,均做出过很大贡献。本书以严谨的态度 客观论述了他的一生功过,是一部具有较高水平的人物传记。
  • 尼克松传

    尼克松传

    理查德·尼克松,美国第37位总统,访问新中国的第一位每股总统,登上《时代周刊》封面次数最多的人物。他的政治生涯因水门事件被迫画上句号,而在此之前,他带领的这代美国,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本书为您一一呈现。 本书是美国最佳历史类图书奖获得者里克·伯尔斯坦所著,他以惊人的研究和非凡的叙述才能,为我们分析美国分裂的政治局面是如何形成的。 里克·伯尔斯坦以引人入胜的笔法、凭着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早期,美国动荡不安的政治局面;披露了尼克松是如何从政治困境中突围,获得总统要职的。
热门推荐
  • 我们青春都已落幕

    我们青春都已落幕

    我一直坚信,十九岁那年的何烨北,真的很爱我,他为了我放弃了人生第一次高考,满大街地寻找我,疯狂而又热烈。就是因为如此,过去的那段记忆再残酷再黑暗再痛苦,我都无法忘记,哪怕一丁点细节,都不敢遗忘。那里有最真实的我,最真实的何烨北,最真实的小姜,柒柒,陆夏,林志申等等,有所有流经我青春岁月长河里的人们。故事的最后,我们一群人站在柒柒的墓前回忆过去,青春离我们越来越远,唯独柒柒一个人,永远青春美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前尘恩怨劫:莫忘红尘

    前尘恩怨劫:莫忘红尘

    她是正面临高考的十七岁普通学生是受利益诱惑参加本届女子剑道比赛的主将却在阴谋牵扯之下,意外地穿越,来到这既熟悉又陌生的古代此时命运的齿轮开时转动了…………母亲十多年来不肯多说父亲的事情,而她也一直认父亲已经不在人世,来到这里,她却巧遇到了画中之人,母亲临死前所喊的这个名字,这是命运的安排吗?十多年前的恩怨因她的出现越发激烈,一场潜在的阴谋也渐渐浮出水面。一场爱的战争因她而起,一场两国之间的战争,是开始,是结束,全由她的决定,那她是为了自己心中所爱而不顾一切,还是为了无数无辜的百姓而背弃自己心中所爱,在现实面前妥协呢?一个是高高在上,温柔体贴的萧毅,她不想伤害一个是冷酷无情,内心孤独的苍凌皓,她不想放弃一个沉默寡言但永远在她身边守护她的夜,她依赖着他一个皇,为了得到她,用上千万百姓的性命作为威胁她又能用什么方法来化确这一切呢,她究竟是红颜祸水还是和平天使在这不属于她的世界里,她真的能得到永远的爱情吗?
  • 倾城恋:男神的爱情通缉令

    倾城恋:男神的爱情通缉令

    某天某小偷盯上某男的钱包,几经波折,成功将他撂倒:“嘿嘿,要钱还是要命?”他嘴角微扬:“要人。”“算你识时务,现在把你身上最值钱的东西交出来。”男子薄唇一勾:“本少爷最值钱的就是我这个人,你尽管拿去吧。”“……。”呃,这是神马情况?到底她偷的是钱,还是……人?欲知详情请查看正文。舞动青春系列文1、《舞动青春:我不是你的乖乖牌》主角:聂希晨(∩_∩)蓝欣2、《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主角:左哲(∩_∩)叶子夜3、《舞动青春:误惹腹黑痞校草》主角:蓝浩(∩_∩)纪悦4、《舞动青春:逮捕偷心坏女孩》主角:聂嘉俊(∩_∩)鲁西雅
  •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扫除成长心理障碍

    本书教导处在成长期终的孩子要积极面对人生,乐观的看待人和事
  • 八戒自传

    八戒自传

    自从高老庄一役,俺被那死猴子用计收降,这色戒以后是不能再犯了。虽整天面对唐僧那头呆鹅和不开壳的沙师弟就让人烦闷,但是西行路上偶尔遇见了一些女菩萨,俺倒也可揩些油水,可毕竟不如当妖精时自在,真是气煞俺老猪也……。
  • 婚前婚后,总裁前夫耍无赖

    婚前婚后,总裁前夫耍无赖

    别人嫁入豪门,新娘是光芒万丈,偏她,很狗血,掀开白纱时,一脸红色痘斑,遮住了她美丽的容颜。而新郎的他,也好不到哪里去,曾经的医学天才,天之骄子,而此刻,也不过是一个双腿残废,轮椅上的富二代罢了。毁容丑女VS残废冷男,是一场阴谋的结果使然,还是只是一场阴谋的开始。。。他高调示爱,宠她入骨,俯下高傲的头颅,甘愿为她化作绕指柔,却不过是诱她一步步踏入他的温柔陷阱。她天生清冷,身负重任,从不信爱,却为他的这份爱,放下一切,甘愿依附他成菟丝草。三年的婚姻,当她再也没有了值得他诱惑的价值,她被伤得体无完肤,鲜血淋漓,彻底疯掉。。。他高高在上,运筹帷幄,事实不过是在他鼓掌之间,更何况是一个疯掉的女人,可当离婚证送到他眼前时,他生平第一次方寸大乱了。离婚前,爱他爱得忘了自己,是她犯贱;离婚后,她只需做到三个字:不要贱,便有世间好男儿任她挑选,她这边谈情说爱忙得是热火朝天。可那个罪不可恕的男人,却用尽手段,告诉她什么叫穷追不舍的犯贱。。。
  • 重生幸福人生

    重生幸福人生

    许菡雯莫名回到了14年前的医院,既然老天让她重新过一次,许菡雯觉得不能辜负了老天的好意,于是她充分利用自己是重生人士的优势,甩掉负心丈夫,斗倒无耻小三,并利用前世有限的认知,努力让自己和女儿的生活过得风生水起,最终不但自己找到了新的生活伴侣,也将女儿培养成为设计大师,飞扬人生,享受重生的幸福生活。
  •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

    口头禅里隐藏着怎样的个性?如何赞美才能让对方心底乐开了花?怎么说可以让听者不知不觉说“Yes”?如何才能给对手最有力的心理震慑?…………看似波澜不惊的日常社交生活,却处处隐藏着洞悉人性、掌控人心的心理学智慧。《生活中的心理操纵术》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日常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心理学现象及背后的成因,是适合广大读者阅读的大众心理学读物。书中引证了大量鲜活、真实的案例,并引用了诸多心理学实验和心理学术语,集可读性、实用性与科学性为一体。通过学习这些心理学规律,可以让我们在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了解自己、读懂他人、发展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功。
  •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腹黑七小姐:倾城傻妃

    她是农家弱智傻女,死于荒山野岭。再次睁开眼睛的时候,已经被21少女龙宝宝所代替。脑子迅速闪过一道道记忆,这才知道被自己霸占的这具身体的主人也叫龙宝宝,但她是个痴呆傻女。为了争夺一个王妃之位,被她堂姐毒打致死。【重生种田+家斗】(情节虚构,切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