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未来哲学家的举动
1770年8月27日,斯图加特市税务局书记格奥尔格·路德维希·黑格尔喜添贵子。这个给全家带来喜悦的新生儿,就是数十年后,成为德国著名思想家的格奥格尔·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
这是一个生活富裕、处事严整的家庭。这个家庭虽然不是显赫的上层贵族,但是由于家资丰厚,和统治者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且连续几代人都在政权中任职,所以,过着高于平民的生活。黑格尔的父辈们因此以绅士自居。
斯图加特市是德国符腾堡公国的首府,是一个小小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一个出人才的地方。
幼年的黑格尔,相貌平平,瘦长的脸给人以营养不良的印象,低垂的眼皮,使人感觉他好像萎靡不振。他一点也不机灵,缺少精力充沛的孩子应有的活蹦乱跳的生气。任何见过他的人,都不认为这孩子会有什么天分。
黑格尔的父母有自己对待儿子的方式。他们没有想像儿子会成为什么大人物,只是期望儿子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一个有知识有身份的人。为了这些目标,黑格尔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对他的严格教育。
收入并不很高的收税官,在儿子仅3岁时,就为他请来了家庭教师,教孩子识字和规范的言行。父亲在繁忙的工作和频繁的应酬之余,每天都要过问儿子的学习进程和对待学习的态度。他时刻把儿子的成长置于自己的监督之下。
严格的管理和教育,使本来就内向的黑格尔更加沉默寡言,也使他养成了多思考、少说话的习惯。
黑格尔的童年是在学习和系统训练中度过的。到了7岁,考虑到家庭教育不如学校教育系统,收税官就把孩子送进了附近的一所小学。当时的小学教育以及中学教育是比较松散的。孩子们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并不多。老黑格尔不能允许儿子浪费时间。他认识到,时间就是知识,有知识就会有才能。所以,在进行学校教育的同时,他仍然在为儿子安排家庭教育。
在父亲的严格教育下,黑格尔从小就培养起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与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这种习惯影响了他的一生,使他无论是在寻找职业时,还是为某种职业谋生时,都把读书学习放在第一的位置。
黑格尔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完成了小学教育,而且文化知识掌握得很牢靠。
1785年夏天,年满15岁的黑格尔进了斯图加特市立文科中学,这是一所本市最好的中学,开设的课程较全面,学生的学习任务也相当重。当时开设的主要课程是语言学、逻辑学、哲学、神学、美学、面相学、心理学、史学、文学、数学、几何学、物理学等。这些课程对于任何一个学生来说,要想学好,都是不轻松的。可是,父亲对黑格尔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中学的课程之处,他还给黑格尔加了另外一些课程,仍聘请家庭教师。每当黑格尔完成了学校的课程之后,家庭教师就开始了他的教育。这对于一个少年来说,精神负担是相当严重的。
繁重的学习任务和父亲的苛刻要求,没有使少年黑格尔产生逆反心理和厌学情绪。相反,他把学校和父亲为他安排的一切都接受了下来。少年黑格尔已经不把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而是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勤奋好学的黑格尔并不是机械地记忆和理解老师教授的知识。他有自己的理解。中学时期,黑格尔那很有条理的头脑就显示出来了。他不像一般的孩子那样,把学过的知识丢到一边,而是自发地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读中学的黑格尔不仅博览群书,而且有精读自己喜爱的作品的习惯。他对于自己喜欢的书籍或作品,常常是爱不释手,非把它读透不可。比如,黑格尔上低年级时,一位老师送给他一本《莎士比亚剧作集》,他把这本书一直保存在身边,不知读了多少遍。
繁重的学习任务和个人的勤奋努力,使少年黑格尔获得了同龄人得不到的知识。他各门课程均成绩优良。但是,在这长时间超负荷的学习中,黑格尔也付出了代价。他没有多少娱乐,也没有相应的体育锻炼,从而直接影响到身体健康。在同学和老师们的眼里,中学时代的黑格尔就像个小老头,看他的背影,会让人误以为他是一名中年老师。
中学时代的黑格尔,虽然读了大量的书籍,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资料卡片,但由于受保守势利的影响,还没有产生出什么思想。黑格尔对古典文学的了解较深,知识较丰富。尽管他在中学取得的成绩,没有超出一个一般的优秀中学生的水平,但在老师的评价中,也看出了黑格尔见长的地方,一是他对理性的偏爱,另一个是他的历史和文学知识是很好的。
按照黑格尔在中学时代的表现,谁也看不出他的未来会有什么作为。一位传记作者甚至认为,他少年时代的人生枯燥无聊,安于本分,过分老成持重。
2.求索之路
由于在文科中学表现良好,黑格尔不仅顺利毕业,而且获得了政府支付的大学奖学金。在选择大学时,他选择了以培养未来的教师和牧师为主的图宾根神学院。
图宾根神学院是一所创办于16世纪的古老学院。这里的生活方式具有修道院色彩,对学生们像对修士一样严格要求。他们必须每天早起和做早祷告,上课、自修,甚至散步都有严格的规定。
刚进入神学院时,黑格尔仍然保持着中学的读书习惯。他不愿意参加击剑和骑马等学院规定的体育活动,而愿意一个人躲在一旁看书。
当大学生生活逐步熟悉之后,黑格尔也就渐渐放开了。他在同学们的影响下,慢慢对严格管束反感起来。很快,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同学们干啥,他干啥。在短短的时间里,他学会了吸鼻烟、喝酒、玩牌等。于是,在同学们的影响下,黑格尔开始放纵自己。
在放纵的生活中,黑格尔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放纵的生活,虽然有利地黑格尔和同学们搞好关系,也有利于使他焕发青春活力,但却影响了他的学习。入学两个月后,当学院要求学生写一篇论文时,他不是像在中学时那样,真正花一些时间,去思考和查阅资料,构思一篇和大学生教育相应的论文,而是将几个月前在中学写的一篇文章拿来凑数。在放纵的玩乐中,黑格尔的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下降。如果这样发展下去,相信黑格尔不会成为一个思想家。幸运的是,黑格尔没有变坏。否则,辩证法大师就不会是他,而可能成了别的什么人。
黑格尔是较早提出并使用“反思”概念的人。过了一段放纵生活后,不知什么问题刺激了黑格尔,使他对自己进入大学以来的行动进行了反思。经过反思,他发现,吸烟、酗酒、打牌、玩闹,虽然图了一时的快乐,可是,快乐过后什么也没有,不能给人以任何知识,更不能给人以任何启示,玩过之后,人的头脑是空洞的。他在反思中突然猛醒,这不是在虚度光阴、浪费年华吗?通过反思,他认识到了自己的过错,认识到这种放纵对于一个学生来说,简直是在荒废自己。
懂得反思是理智的表现,反思促使人更加理智。黑格尔在反思中,检讨了自己的放纵行为。他迷途知返,当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立即自行纠正。他又重新回到全力以赴的学习中来。当黑格尔再度对学习发生兴趣之后,他的思考比中学时期就深刻多了。此时的黑格尔,不再是简单地记忆知识,而是对社会历史和哲学、逻辑学等开始进行独立的思考。
大学毕业后,如果他选择神学,可以谋得一个收入较高、生活稳定的职位。但是,崇尚理论思维、迷恋哲学辩证思考的黑格尔,不愿去干神甫之类的角色。为了学习和生存,他宁愿去做家庭教师。
1793年9月,黑格尔走出了他学习5年的大学校门,步入了社会,走上了一边当家庭教师、一边研究哲学问题的道路。在担任家庭教师期间,他撰写了奠定自己哲学体系的10余部著作,并获得了讲授哲学的资格。1705年,在大学毕业12年后,黑格尔由于著作丰富,思想深刻,而获得了大学讲师的位置。他又回到了大学。这个思虑严谨的哲学家,当了3年大学讲师后,又被任命为纽伦堡市文科中学校长。当了10年的校长后,他再次回到了大学,被普鲁士国王任命为柏林大学教授。当了11年的大学教授后,即将年满60岁的黑格尔,又被选为柏林大学的校长。
3.生命终结
1830年6月25日,黑格尔以校长身份作了一次拉丁文演讲。那一天是宗教改革高潮三百周年纪念日。黑格尔这次讲了新教如何消除天主教在人与上帝之间所设置的鸿沟,从而取得宗教自由。
为了庆祝黑格尔六十大寿,他的学生们定制了一种纪念章。纪念章的正面铸有哲学家的侧面像,背面则是一幅象征画:画的正中是守护神,右边是一个女性,手执体现宗教信仰的十字架;左边是一个埋头读书的老学究,他头顶上还有一只象征智慧的猫头鹰。据解释,这幅画的真谛是信仰与智慧的结合。
1831年1月,黑格尔荣获国家奖——三级红鹰勋章。这时他已卸任校长一职,但这一荣誉却肯定了他在任期间所取得的成就。大家之所以特别器重他,是因为他当校长以来,柏林大学没有发生过一宗反政府的案件,尽管当时在法国正在酝酿并爆发了七月革命。只有一个大学生被警方监禁过,因为他佩带着一枚法国帽徽。
夏季和秋季,黑格尔着手再版逻辑学。他对该书做了许多增补和修订,但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动。他写完新序,想起了柏拉图撰写论国家一书时曾七易其稿。一个现代作家如果有更深刻的原则,更艰难的主题和更丰富的材料,那他一定会把稿子改上七十七遍,要这样做,时间当然不够。那么试问,当今世界如此熙熙攘攘,忙忙碌碌,又哪能有充裕的空间让人从事无动于衷的纯思维的认识活动呢?他只能在这样的条件下来完成这部著作,于是他心安理得地把它出版了。那篇前言写于1831年11月7日。
这时黑格尔已回到了柏林。霍乱渐渐平息,大学开始复课。黑格尔宣布在第二学期开设两个讲座——法哲学和哲学史。黑格尔来到系里,发现甘斯教授出的一份关于开讲普通法律史的布告,其中建议学生们去听黑格尔的这个演讲。原来事情是这样的:黑格尔已有几年不讲法哲学了,他把这门课程全部交给了甘斯。学校对甘斯教授颇不满意,认为“他把所
有学生都造就成了共和主义者。”于是文教部提出,这一门责任重大的课程必须由黑格尔亲自担任,1830年,黑格尔曾经宣称和甘斯同时讲课,但结果只有25名学生来报名,他便鉴于健康原故推脱了这门课。而今,1831年第二学期,黑格尔宣布重开法哲学讲座。甘斯担心去年的故事重演,所以劝告学去听他老师的课。黑格尔认为这个做法很恶劣,便给甘斯写了一封信,措辞如下:“最尊敬的教授先生,您想出了这样一个办法,就是出一份通告,把我们的竞争情况公布在学生面前,并自作主张向他们推荐我的讲演。这样,显然就会使我的同事们和学生们产生误解,以为您的通告和推荐一事,是我所希望的,是由我引起的,以为我赞成您这样做。您的这个办法——我只能称之为歪主意——造成了这样的假象,弄得我非常难堪,我觉得我也应该出一份通告,来澄清一下事实真相。但是,为了尽量使认识我的人不至于把这种做法算在我的帐上,同时又不想使您陷于新的尴尬境地,我就不出自己的那份通告了,而只写上这几行,以说明我对您的通告的看法。”这封信的日期和地点是1831年月12日于柏林。一天后,黑格尔便去世了。
11月13日,星期日,黑格尔早上就感到很不舒服,又胃痛又呕吐。应邀共进午餐的客人们只得回家。请来的医生没有诊断出什么危险。这样猝发的病况,过去也是有过的。黑格尔夜里难以入睡。黑格尔的夫人给他的妹妹克里斯蒂安娜写信这样说:“他在床上难受得翻来覆去,还一再恳求我去睡觉,让他一个人折腾。我没有走开,还是坐在他的床边,帮他把被子盖好。他的胃痛已经很厉害了,痛起来简直就坐卧不安。星期一早晨他想起床,我们就把他扶到隔壁的起居室去,但他实在太虚弱了,还没走到沙发跟前,就几乎瘫倒了。我叫人把他的床移到旁边来,大家把他抬上了床,给盖上暖烘烘的被子。他一个劲儿埋怨自己弱不禁风。这时,疼痛和呕吐已完全消失,他说:‘但愿今晚能好好消停一个钟头。’他说他需要安静,叫我别再接待来客。我想摸摸他的脉搏,他便深情地握住我的手,仿佛想说,放心吧。——医生天刚亮就来了,还是同前几天一样,叫在下腹给敷芥末膏。上午,他因排尿困难,憋得哭起来了。虽然如此,他还是安静了下来,体温不太高,汗也不多,神志十分清醒,我原以为不必担心什么危险的。第二次请来的医生霍恩博士,给他全身敷了芥末膏,随后盖上在甘菊煎剂里浸过的法兰绒巾。这一切并没有使他感到心烦意乱。三点钟左右,气喘了一阵,接着就安详地入睡了。但是,脸庞左半边已经冰凉,两手也变得又青又冷。我们大家在他床前跪了下来,听着他奄奄一息。五点十五分,黑格尔与世长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