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300000032

第32章 一切皆有序, 所以稳定

当西方还在野蛮时代,背着史诗与传说东奔西走,寻找文明的入口时,中华文明早已经开始了自己的生命旅程。在摸索的路上,一部分统治者试图规范社会秩序,打理社会内部纷繁复杂的承继关系。于是他们用郡县制规范着国家政府机构,用户籍制度统治着百姓,用科举制度传承着传统文化,再用“中庸”思想塑造一个稳定的精神结构,这样,一切都处于相对有序的状态了。而这种“有序性”使得中华文明避免了“无序化耗损”,得以稳定地发展下去……

农业帝国的“护身符”——户籍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秋天,西风飒飒,落叶飘零。在众多文人的笔下,“秋”往往和“忧愁”、“伤感”相联系。深秋的飞鸟更是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想。秋天转瞬便到冬天,一排排大雁从天寒地冻的北方飞往温暖的南方。第二年春暖花开时,才带上小雁踏上北返的漫漫旅途。“万类霜天竞自由”,这是天赋的“鸟权”。

自从类人猿进化为直立行走的人,人类就从无序社会踏入了有序社会。人人都有一张“护身符”,叫户口。从西周开始,就有了掌握万民户籍的官职叫做“司民”,这是中国户口管理制度的雏形。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统治者都以此把农民和土地联系起来。在户籍制度下,人口的流动仍处于较有序的状态,带来的则是稳定。

站在全世界的角度看中国的户籍制度,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历朝历代对户口管理的重视程度是最深的,它通过体系完备的社区组织、行政网络克服了人口分散居住的特点,建立起了自下而上的严格的户口管理制度。

为什么户籍制度有这么大的魅力?现在就让我们揭开户籍制度的面纱。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就这样,花木兰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可是战争从来都是男人的事情,女人上前线是何等的不可思议。为什么在花木兰的时代会有这种现象,其实这就是户籍制度规定下的结果,从南北朝到明朝,历朝历代都推行军户制,就是把军籍与民籍分开,列入军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当兵,而民户则只纳租,不用服兵役。据推测,花木兰应该是南北朝时期北魏人,她家是军籍,打仗要抽壮丁,但木兰的家里没壮年男丁,爹爹又年事已高,无奈之下她只能化装上阵。

古时候,当国家遭遇战争时,只要拿着户籍,按册挨家挨户地点兵,政府有了充足的兵源,皇帝就可以用这些子民们,或保家卫国,或穷兵黩武!

当然,征兵并不是户籍制度的全部作用,它还可以用于征收赋税。

封建社会赋税制度得以贯行,就得益于户籍制度,只要户籍上有名,税收就有了较大的保证。

户籍制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限制流民的出现,流民问题是困扰中国历代统治者的一大社会问题。“农民定,天下安。”一旦农民脱离物质生产资料而被抛出正常的生活轨道,成为无所依靠的流民,就会对社会形成爆发性的冲击波,引发社会震荡和动乱,因此,历代王朝的治乱兴衰往往取决于对流民的控制程度。

因此,古代社会的统治者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在户籍制度上,他们并不是简单地将百姓的情况登录在册,而是采取其他的配套措施限制百姓流动。以明朝为例,明朝就是采用里甲制或称保甲制,“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摊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岁役里长一人,甲首一人。”明代法律还规定“农业者不出一里之间,朝出暮入,作息之道相互知”。任何人离乡百里,都必须持“路引”,“路引”就是离乡的证明。这样基层组织无形中就有了控制农民自由迁徙的权力。

户籍制度是中国古代专制王朝的一项根本性制度,是“民之大纪,国之治端”(南朝齐高帝萧道成语)。户籍是封建农业帝国维系统治的方式,承载着王朝政府的多项功能,如社会控制、公共管理、兵役征集、治安保卫、征收赋税,等等。

从秦代统一文字、度量衡,到汉代一整套管理制度的建立,中国即使经历了战争和改朝换代,依然运转有序。在这一套制度中,政府组织机构即郡县制起了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国家组织人民进行生产、生活,令整个国民经济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虽然它带来保守和不自由,但是它也传承着一个文明难得的稳定性。

古老的户籍制度用来控制人口流动、征收税款,便于统治者统治国家,户籍制度沿用至今,原因当然不是为了统治人民。如今的户口制度,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保护公民的权利,同时也便于个人身份识别和人口统计,这一点与古代户籍制很相似。

户籍制度控制了流民的产生,自然有利于地方文化的保护,同时人们对于隶属地也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例如不同地方的人称自己是东北人、山西人、广东人一样。不仅如此,户籍制度也是中华文明及地方文化相对固定且保留完好的原因之一。

君不见一部中国史,治乱更替,对峙融汇,但始终割不断共同的文化传统,皆因中华民族团结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文化一脉相承,纵使坎坷,但是因为民众的“恋家情绪”,民众的自我意识和对国家文明的认同感始终不灭。户籍制度就像一根纽带一样,把人们联系在一起,同时又分成体系推入到整个社会体系当中。这种社会制度的“有序性”使得中国的文明体系不会因为人们搬迁离家就“无序化损耗”,实在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茶·中庸·内在精神的稳定性

盛夏七月,呼一二宾朋,共入山中清幽的亭子,闻鸟语花香,看山涧流水,享受习习山风。这时,有一种东西最不可缺,那就是一壶好茶。身边带着上好的茶叶,取山中甘洌的泉水,以炭火将之烧开。待三沸后,茶汤煮好,均匀斟入各人碗中,雨露均施,同分甘苦。嘴边的茶香沁入脑中,一时间性情宁静、万物和谐。即便此时有人大骂你一顿,估计你也不会生气,反而一笑置之。

中国是茶的故乡,所以中国人向来离不开茶。“四大皆空,坐片刻不分你我,两头是路,吃一盏各走东西。”洛阳古道一茶亭的这一茶联,充满了佛家智慧,而道家、儒家亦爱茶。

表面看来,中国儒、道、佛各家都有自己的茶道流派,其形式与价值取向不尽相同。佛教在茶宴中伴以青灯孤寂,旨在明心见性;道家茗饮寻求空灵虚静,避世超尘;儒家以茶励志,沟通人际关系,积极入世。其实这种表面的区别确实存在,但各家茶文化精神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和谐、平静,实际上是以儒家的中庸之道为依托。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中庸之道,其实就是教人修身、齐家、治国的道理。

孔子曾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中庸》被誉为儒家的最高道德。由于没有明确的内涵,人们对于中庸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现在一提到“中庸”,很多人的理解都是“平庸、折中、调和”,这是对儒家“中庸”思想的大大曲解。不错,中庸的确有“平庸、折中、调和”的含义,但这些绝不是中庸思想的全部,否则“中庸”就不可能被自孔子之后一代又一代的儒家奉为经典了。

“中庸”既是一种伦理学说,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思想方法,强调内心之“中”与外在之“节”的准确契合,以达到“和”的大功用;而“中”的基本原则是适度、恰到好处。中庸思想,一直是中国人的一大性格特征,有人说,西方人性格像酒,火热、兴奋,但也容易偏执、暴躁、走极端,动辄决斗,很容易对立;中国人性格像茶,总是清醒、理智、不卑不亢、执著持久,强调人与人相助相依,在友好、和睦的气氛中共同进步。

追求中庸之道,内外协调,保持平衡,不走极端,这样一种思维方式使中华民族形成了一种稳健笃实的民族性格。从人类长远利益看,中国人思维方法或许可尽量减少人类不必要的灾难。

余秋雨先生在谈到中华文明能够长久延续的原因时,特别讲到了中庸思想对国人的影响,他说中国人不喜欢极端,最早是从农耕生态四季轮回中产生共识。这种农耕共识,提炼、升华成《周易》、《老子》和“中庸之道”,根深蒂固。“中庸之道”在所有的极端中找到了一个交集点、合适点和恰当点,在这个交集点上,处在极端状态的人都在其关爱之下,“中庸之道”也就产生了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并延续至今。

其实,在世界各大文明的早期宗教、哲学中,都有中庸之道的思想,并且以不同的形式——神话、格言、教义、哲学论著等表达出来。除了中国,还有诸如古代希腊亚里士多德的“中道观”,古印度奥义书、吠檀多“不二”哲学及后来大乘佛教龙树的中观(空观)哲学,还有伊斯兰《古兰经》中的中道思想等。这些“中道观”在各文明的早期哲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几乎成为一个共同的文化现象,对后来的文明发展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除中国外,其他文明都没有走“中庸之道”,而是各有偏向,形成了不同的民族心理性格和文化形态,构成了今天世界文明的格局。

就西方文明而言,亚里士多德所奠定的西方哲学后来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基本思想源泉,而他以后的西方哲学家很少有人提倡“中道”,所以西方文明在其后的发展中总是从一个极端追求跳到另一个极端追求,在动荡、跳跃、断裂中发展到今天。对此,罗素曾尖锐地批评,说西方人“有‘什么都不过分’的格言,但是,事实上,他们什么都是过分的——在纯粹思想上,在诗歌上,在宗教上以及在犯罪上”。

与西方不同的是,中国的中庸之道已经渗透进中国人的灵魂中,它提倡“和”的精神,讲究平衡,讲究“度”,这些都使得中国人的精神具有内在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使得中国人在面临一次次改朝换代、一次次灾难时,依然忍辱负重而不是与自己的对立面一起毁灭。当然也有特例,一些农民军揭竿而起,但乱世过后,他们依然是新王朝的子民,重新过日子。这一直是中国很多启蒙思想家所批判的,他们认为中国人的性格中“羊性”太多,缺少血性,遵循“好死不如赖活着”的原则,可是在中国人看来,如果处于弱势地位,不懂得示弱与弯腰,以硬碰硬,结果一定是毁灭或者两败俱伤。而有时只有韬光养晦,才能从头再来。

与无边宇宙和大千世界相比,人类生存的空间是那样狭小。因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难免产生矛盾和冲突。解决这些矛盾,在西方人看来,就是要直线运动,不是你死,就是我活,水火不相容,但中国人不这么看。在社会生活中,中国人主张有秩序,相携相依,多些友谊与理解。在与自然界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五行协调,向大自然索取,但不能过度,破坏平衡。这是中国人的品茶之道,也是中国人内在精神结构的外化。

一杯茶饮尽,唯余清香。渐渐进入和谐之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心中只有一片宁静,世界也随之平静下来……

没有一个国家是孤立的,当灾难来临,不仅仅是一国的灾难,也是世界的灾难。

同类推荐
  • 大明亲王

    大明亲王

    PS:新书:黄庭真仙大家收藏支持下,弘治末年,谢谢,已然回明曾毅一个落魄秀才初入朝堂,一梦千年,搅动了江海之水!
  •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大都上都研究

    元代实行两都制,大都是首都,上都是陪都、夏都。两都是元代的政治中心,皇帝每年来往于两都之间。本书对元代两都的建造、城市布局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做了全面深入的考述。大都的建造为今天的北京奠定了基础,上都则是中国古代具有典型意义的草原城市。对元史、蒙古史、中国都城史以及民族关系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大明王朝4

    大明王朝4

    明朝,取《易经》中“大明始终”之意,朱元璋,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干脆利落地灭了元朝,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然而,他的王朝又要马上过去,化作历史的烟尘。这是中国式的王朝兴替,佛家叫轮回,经济学家叫周期,而历史学家,干脆就把它称之为历史周期律。
  • 镰刀锤子话风云

    镰刀锤子话风云

    本书以20世纪八十年历史进程脉络为文化背景,内容涉及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逸事,朴素,纯真,于细微中见精神
  •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皇室家庭教育

    中国历代帝王的育子心法,现代家庭教育的皇室培养秘笈。本书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揭开了皇室教育的神秘面纱,也为世人揭示了皇帝的另一面:他们不仅仅是不可一世的帝王,也是谆谆善诱的慈父。同时,也将古人的教育经验现代化,使其更具有指导性,使原来只在深宫大院的教育能够进入寻常百姓家。
热门推荐
  •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读三十六计悟做事之技

    聪明人与糊涂人做事的区别在于:前者用脑子做事,懂得谋事与谋势;后者为做事而做事,光做不想。国魏救赵——从痒处动手,在要害楔钉;以逸待劳——精力越充沛,胜算就越大;笑里藏刀——不妨以柔制人,谈笑决断大事;借尸还魂——善于借力,会借者赢;金蝉脱壳——留住退路,才有生路;指桑骂槐——间接暗示,恰到好处;苦肉计——能吃第一等苦,乃能做大事。
  • 你本是龙:激发你的成功潜能

    你本是龙:激发你的成功潜能

    每个人都具备成功的潜质,都能成为“龙”。然而,为什么总有人“翻下龙种,收获跳蚤”?其实,只要你掌握了激发潜能的方法和原则,你就能创造生命的奇迹,塑一个成功的自己!请相信:成功(机会)只青睐有准备的人!人生最大的挑战就是挑战自己!挖掘成功的潜能,找回本应成功的你。
  •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

    《西方的没落》是一部深刻、丰富的书,它不仅包含着对历史深刻的洞见,而且在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思想上也做出了非常卓越的贡献,在现代西方产生了复杂、广泛的影响。
  • 盛世绝宠

    盛世绝宠

    宠文+女强+腹黑+狂妄她是当代铁血特种女兵,高傲狂妄,嚣张强悍;她是徒有虚名的毒后,善妒无脑,心胸狭隘;一朝穿越,灵魂附体,毒后变狂后,无人敢逆!第一日,一脚踩在丽妃的身上,狂妄喝道:“来人将爬在地上的女子就地杖毙!”第二日,不屑至极地撇了一眼晕倒在地的皇贵妃:“跟我斗,回去练练胆子再来!”第三日,素手一抬,冷厉逼视着华妃:“杀死你,比踩死一只蚂蚁还容易。”他是云朝国最温润如玉的皇帝;丰神俊朗之姿,却腹黑无情;后宫佳丽三千,却无一宠幸;明明身强体壮硕,却是不—举。她是他随意玩弄于鼓掌的棋子,他是她不屑一顾任意丢弃的抹布她狂妄至极,害怕去爱…他邪魅无情,不相信爱…当他与她相遇之后…精彩片段一某女:怎么?你要硬来?某男:有何不可?某女:啧啧!某男:看什么?某女玉手抵着下颚,上下打量,摇头,叹气,臣妾是怕皇上肾虚体弱,力不从心啊!某男满脸黑线,吐血中…精彩片段二某男伏案埋头正批阅奏折太监:皇上,皇后娘娘正与季少爷斗酒。某男:然后呢?太监:皇后娘娘拉扯着季少爷的衣衫,然后嚣张地大吼…某男:吼什么?太监:皇后娘娘吼道,信不信老娘就在这里暴了你!某男骤然起身,不见踪影…
  •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庄主有毒之神医仙妻

    【本文女强男强,双强双C,宠文无虐,一对一,欢迎跳坑】一朝醒来,她竟穿成唐门庶出小姐,还没弄清楚处境,就强被穿上嫁衣,代妹出嫁。这个身子倾国倾城,却生来病魔缠身,走几步都得喘几声?不怕!她随身带着药修至宝,养好身体不过小case。什么?自己要嫁的男人传说是怪物?连娶了十二任新娘全死于非命?修炼魔功?吸食女子阴气?还吃人肉?“呵。”一声笑。她没有说过吗?她见过的怪物可比这强多了。新房相见,她意外的发现眼前这个被被外界传为怪物的男子,不但生得绝色,安静的让人揪心,最关键的他还是最利于她修炼的毒体,随时随地散发的气息都诱惑着自己将他“吃”掉。“你会杀我吗?”“我会对你很好。”“我要做什么?”“呆在我身边。”然后,她为保命交换自由,呆在这个男人身边,白吃白喝,白拿白花,还外加不时“吃”一“吃”男人来修炼。炼药师大会,女子旗开得胜,风华绝代,惊乱众人眼目。从此之下,世人才惊觉传说中的废材才是真正的绝世天娇。随之而来的原情人求合,娘亲家人求助,高手来求药…【男女感情】“我喜欢这花,你给我吗?”“我的就是你的。”“那要是别人的呢?”“抢过来给你。”然后,只要她看上的,他化身强盗。…“在想什么?”“想以后弄一个和雪鸢山庄相比的势力。”然后,她决定抢回属于自己的,他随身相助。…“唔,这菜好吃。”“喜欢?”然后,为了她合口的,他出入厨房。…“他说让我做他的皇后,说这天下之大莫非王土,一人难斗千军万马,我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然后,为了不让她颠簸流离,为了她行走万里无阻。他争江山,统天下,一切尽纳手中,让世人再不敢打她注意。…最后?最后他就成了出得了厅堂,入得了厨房,打得过流氓,斗得过情敌的完美夫君啦啦啦~【女强,男也强!宠文,爽文,新文,求支持!】
  • 戏说红楼

    戏说红楼

    在潇湘看了许多红楼的书,不忍她为一个没担当的男人泪尽而死。妨不住也动笔写起了妹妹,当然也是要她幸福,当然这要靠她自己去争取,要她坚强一点,自主一点。初次写书,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提建议!
  •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贝多芬传(青少版名著系列)

    在《贝多芬传》这本传记里,罗曼·罗兰以极大的热情提醒人们关注那些最不为人注意的伟人特点。贝多芬作为普通人的一面,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展示在人们面前;贝多芬一生所展现的英雄主义也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雄伟地展示出来,激励着无数的崇拜者。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2堂必修课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12堂必修课

    通往高薪、高职位、高成就的第一本书!比尔·盖茨曾说如果抽走微软核心的20个员工,微软将一钱不值。可见,世界500强企业之所以能创造出亿万价值,其成功不仅仅是因为管理者,更是因为他旗下的员工。本书结合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真实案例,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和阐述,使得本书更具可读性和操作性。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女人说:欣赏他、鼓励他、包容他

    女人说:欣赏他、鼓励他、包容他

    对女人来说,有一件很可悲的事情,是,假装你不需要爱,但是其实你需要得很。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的女孩子表现得很不需要婚姻,她们甚至炫耀自己选择单身的生活,但是,我很想问一句——“她们快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