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000000018

第18章 第六讲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得高分的基石(1)

学习中离不开老师的教导,也离不开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帮助。学习是一个人与人互动的过程。好的人际关系会让孩子的学习更有动力。

“宰相肚里能撑船”

宽容别人,其实就是宽容自己。对别人多一点宽容,对自己就是一种解脱。

适宜孩子

心胸狭隘的孩子

学习问题

由于心胸狭隘,会为同学的一句话而斤斤计较,没法专心学习,总想报复别人,致使学习成绩下降。

经典案例

小文在上初二,她得了一种怪病,失去了唯一能给她增加几分信心的美丽的头发,这对一个女孩子来说是多么伤心的事情啊。有的同学开始疏远她,还说“咱们班出和尚了”。她心里真是又气又恨。从此,她反感他们,成天闷声不响地刻苦学习,想通过学习来报复他们。可谁知,因为小文对那些开她玩笑的同学仇恨很深,总想怎么报复他们,根本没心思学习,时间一长,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心理咨询

这是由于小文心胸太狭隘了,总爱记别人的仇,导致自己的注意力局限在报复别人身上,根本不能将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所谓狭隘,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气量小、心胸狭隘。狭隘心理是许多不良个性的根源,嫉妒、猜疑、孤僻、神经质等不良表现都源于狭隘心理。目前,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素质脆弱的现象,究其根源也是心胸狭隘。他们只听得好而听不得坏,只能接受成功而不能接受失败,稍遇挫折、坎坷和不如意,就出现过激行为,导致对自己、对他人的伤害,给家庭、社会带来损失。

指导计划

对于家中有这种孩子的家长,可以下面两种方法对孩子进行疏导。

1要有一种宽容、豁达的态度

人都生活在一个集体中,而这个集体组成成员的性格是不同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这十分正常。要想友好相处,首要的一条就是成员之间能够相互宽容。告诉孩子看同学,要多去看他们的优点、长处,不要两眼只盯在短处上,要知道自己在有些方面不如别人。让孩子明白,从自身情绪方面看,理解宽容别人,也能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宽慰。否则,内心总是抱着反感和抵触情绪,就会使自己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直接影响到学习、生活,久之,还会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在各方面试着给孩子的同学一些善意、诚恳的帮助

当局者迷,人往往对自己的缺点习以为常,浑然不觉。为此,家长自己或通过老师可以对孩子讨厌的同学进行说服教育,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缺点。

亲子互动

宽容度测试

宽容是指对他人的利益、信仰、行为习惯及不同于自己或传统的观念持一种仁慈、谅解的态度。宽容的反面是怀恨,它会造成人的内心冲突和思想压力。下面有个简单的测验可以帮助孩子确定自己是否属于一个容易记仇的人。

做法是:让孩子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经常”、“有时”和“很少”这三个答案中的一个,并根据得分进行分析。

1你是否一想起很久以前感情上的伤害就愤愤不平?

2你是否嘲笑或贬低与你意见不一致的人?

3你是否特别留意别人是支持你还是反对你?

4你是否因为一点头痛、腰痛、脖子痛以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无关紧要的疼痛就痛苦不安?

5晚上躺在床上你是否回想白天与人发生争执的情景?

6同学是否指责你过分敏感?

7你是否认为有必要对伤害你的人进行报复?

8你能原谅对你态度很坏的人吗?

9你是否感到你在家里或学习上所付出的努力没有得到赏识?

答案和说明

选择“经常”的得3分,选择“有时”的得2分,选择“很少”的得1分。

9~15分:说明你是一个特别宽宏大量的人,很少因为感情上受到伤害而烦恼。由于你宽宏大量的性格,使你很乐于与朋友友好相处。

16~21分:表明你既不是一个特别宽宏大量的人,也不是一个容易记仇者当你发现自己滋长了有害的情绪时,你通常可以在它发生之前就克服它,使你不置于沉湎于无法解脱的沮丧和怀恨的情绪之中。

22~27分:那么你可能是一个容易记仇的人,采取不公正的态度是你烦恼的根源。你要学会原谅别人,否则你的身心健康将受到损害。

帮孩子走出被误会的阴影

被老师误会,学会换位思考,理解老师,再替老师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一切也就归于平静了。

适宜孩子

被老师误会的孩子

学习问题

由于被老师误会,心理不能解脱,导致讨厌老师的课而学习成绩下降。

经典案例

英英上语文课,上课的是她们班主任,班级课桌不够,三个人用两张小课桌,英英坐在中间,左右两边是男同学。他俩很淘气,在桌子底下用脚使劲踩她,英英不敢动也不敢吱声。两位男同学互相使眼色,老师看到他们的神情,问是怎么回事,一位男同学指着英英说:“英英说话。”英英站了起来:“老师,我没说话。”老师十分生气:“谁让你站起来的?”无形中,信了他们的话。英英竭力否认:“我就是没有说话。”老师更火了:“你就站在那里吧。”一站站了两节课,英英觉得很委屈,老师为什么这么不公平,明明是他们上课打闹,被说的却是我。因此,闷闷不乐,上课也不认真听了,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指导计划

作为家长,要及时帮孩子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的误会,帮孩子走出消极抵抗的阴影。

1让孩子及时找老师解释原委,消除误会,以免在老师心目中形成不正确的印象。误会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彼此间缺乏交流沟通。俗话道:话不说不明、理不讲不透。任何事只要说开了,就不会形成误解、隔阂。若误会一旦产生,就要及时主动地找老师做解释,真实地说出事情的原委,给老师一个重新评定的机会。相信老师会给一个中肯的评价。告诉孩子解释时要委婉,不能感情用事。

2告诉孩子,可采用向周围的人求助的方式来弥补。当面解释不清时,可静心给老师写一封信,向老师述说经过并谈点自己的心里话;可找其他同学帮忙,请他们出谋划策,帮助解决;实在不行,干脆采用冷处理法,隔段时间再想办法解决。

心理咨询

误会即指别人的看法与你的实际不符,是无意之中产生的认识上的错误。其形成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自身的言行不够谨慎,言谈行事有欠周到、欠细致、欠精明之处,致使他人不能准确地领会你的意图;二是因对方主观臆测。此外,每个人不同的经历、学识、价值观、气质、心境等因素也会造成对同一件事情、同一句话不同的理解。

误会给人带来痛苦、烦恼、难看,甚至会产生预料不到的悲剧。孩子由于年龄小,往往处理不好自己遇到的误会,把误会放在心里,影响了他们与人交往。会正确处理误会是人际交往的一项重要能力。

亲子互动

被误会了你会怎么办

让孩子做下面的测试题。

今天轮到叶当值日生打扫安娜的房间,他不小心打破了安娜最爱的超珍贵花瓶!结果被安娜打了一掌,你认为花瓶会破成什么样呢?

A.瓶身有一点裂痕而已,不仔细看是看不出来的。转到后面就不会被发现了。

B.裂成七大块,不过用强力胶黏一下,应该不会被发现。

C.碎糊糊的,可能黏不起来了。

D.碎成粉末了:赶快去夜市买个一模一样的回来充数。

这个心理测试是测你如果被误会了会怎样。

A.不痛不痒型:基本上,为了让自己及对方有台阶下,会先给一种不要紧的信息。等事情过了之后,再私底下将先前的案例拿出来检讨。所以,你算是理性汉子。

B.大众化基本型:这里的大众基本型指的就是只要自己应得的就会全力以赴争取;而不属于自己或是错误因自己而起的,就会开始提心吊胆。你属于胆小鬼。不过,这种个性可以让你在处事方面避免粗心而犯下大错。

C.敢怒不敢言型:不管是被人误会或是做错事都会承认是自己的错,久而久之便会累积压力,然后自我崩溃。这样的你除非改变个性,不然你只会抑压自我情绪,而活在抱怨之中。

D.标准懦弱型:在处事方面,轻松简单的,你就会跑第一;而艰辛困难的,你便会逃之夭夭。尤其事情遇到了瓶颈的时候,便会半途而废。对你来说,所有的不顺完全出于自己的能力不足。久而久之,对自己的人生感到失望,甚至颓废。

“不管别人怎么看,我还是我”

老师的偏见会让孩子苦闷,告诉孩子:“无论老师眼中的你是什么样子的,学习是自己的事,老师还是会教,你还是可以学。用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老师的看法。”

适宜孩子

老师对他有偏见的孩子

学习问题

老师由于孩子的学习成绩、个性等问题不喜欢他,让孩子感觉受排斥,上老师的课不听,导致自己学习成绩不好。

经典案例

小亮刚上初一,可他发现班主任老师偏心。就拿那天的事来说,他们班调位,他本来以为可以上中间,可没想到班主任又把他调到了边上。

他真不知道又做错了什么,想来想去,觉得是没把班主任教的数学学好,老师对他产生了偏见。换完位选小组长,他们那个组的组员都选他,可老师却在那里迟疑:“你们以前的小组长是谁?”他从一旁听着就心酸。然后老师就表扬班上的好学生,小亮除了数学学得稍差,其他学科学得还不错,可老师就是不表扬小亮。

同类推荐
  •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教出最棒的儿子:男孩教养代表作

    查斯特菲尔德勋爵是一位英国上层社会的绅士,他的名字在西方一度成为优雅、博学、高尚、礼仪的代名词。他在儿子菲利普?斯坦霍普还未成年之时,就开始给他写信。在他的这些书信中,几乎是将自己毕生的人生经验和处世感悟,通过深情的教诲和极富文学魅力的灵动笔触,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儿子,并且对儿子在学识、处世、品格、能力、仪表、事业、生活等很多方面提出了非常宝贵的人生忠告。
  •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

    《初为人母百问百答》内容包括产后的生理变化及特点、产后的康复及健美、宝宝的成长与护理、宝宝的喂养、新生宝宝的特点与护理5部分。
  •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名家教子书:父亲的榜样(中国篇)

    古语说:“子不教,父之过。”从古到今,父亲在孩子成长教育中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责任重大。父亲如果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教育子女的责任和义务,那将是非常严重的过失,父亲是孩子人生的导师,孩子的点滴进步离不开父亲对他的科学培养。本书介绍了近现代中外36位成功父亲的教子经验,这些“榜样父亲”的教子经验包含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哲理,在中国家庭教育的历史上、在今天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意义深远,而且他们的教育智慧在今天的实践中依然不断地被运用。本书可读性强,指导意义深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力求对中国的父母起到真正意义上的教子指导作用,是当代父母不可多得的重要参考。
  •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怎样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本书根据孩子成长发育的心理特点,结合当代家庭教育的具体情况,以专家的视角和观点,就广大父母最关心的指导孩子阅读时和孩子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方法。
  •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

    孕中晚期是最适合实施胎教的时段,《你不可不知的精华胎教100天》特别为你们一家三口准备了一份100天的胎教计划书,只要STEP BY STEP,不但会让宝宝在和爸爸妈妈的爱心互动中长得更好,聪明的宝宝还能帮助妈妈顺利分娩呢!
热门推荐
  • 花心娘子戏萌夫

    花心娘子戏萌夫

    魏国奸相终于喜得嫡女,千宠万爱却养成风流如公子的性子。他是先皇后嫡亲血脉,陛下千依百顺却自请外迁离京。她是倾国倾城俏红妆,他是貌比潘安美萧郎。可是……陛下亲笔赐婚不能逃吗?“父皇,儿臣是您亲生的吗!”不用闹新房,已经鸡飞蛋打……
  •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青岛(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纪录了在解放青岛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的光辉事迹,歌颂了他们的大无畏精神,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读故事·作测试·学管理

    读故事·作测试·学管理

    本书汇集了100个经典的管理故事,并附带100句经典的管理名言和管理点评,同时为了使管理更科学,使管理者能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书中还精选了37个管理小测试,同样是以一种轻松活泼的方式在诠释管理。如果企业的发展遭遇不顺利,如果你的团队出现了裂痕,如果作为领导者的你思路有些混乱,如果你的企业在经济的大潮中裹足不前,那么读读这些故事,也许这种轻松简单的方式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就像故事里说的,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灰姑娘变成了王妃。
  • 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

    让青少年养成好习惯的160个经典故事

    本书精选了160个关于自信、乐观、孝顺、诚实、设定目标、关注细节、时间管理等27个方面的经典故事。这些故事中渗透着习惯的力量,对青少年朋友的阅读可以产生强烈的导向作用。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国家行动

    国家行动

    百万三峡移民工程足以称得上是中国现代化历史进程中的一个大事件,被称为世界级难题。本书以此为背景,通过历史人物的梦想与抉择、移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移民干部的呕心沥血、各级社会矛盾的冲突碰撞等一个个真情故事,塑造了一大批动人的形象……
  • 网游之幻象之城

    网游之幻象之城

    作为游戏《幻象之城》中“十大不可思议传说”之一的主人公、职业PK场NO.3的刺客、“幻象八一八”中的不可说娘娘,自带高绝技能的白宁有两大愿望:一、今天也不要让她碰到烈焰绝域那个家伙哟;二、如果碰到那家伙就让她果断地捅他肾吧!
  • 口才的魅力

    口才的魅力

    卡耐基认为,培养自信的最佳方式,就是去做你从来都不敢做的事情,甚至是连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从而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喜悦。因此,他在每次授课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每一个人都开口说话。
  • 宁小闲御神录

    宁小闲御神录

    (新书《保卫国师大人》连载中。宁小闲漫画、电视剧和游戏改编ing,敬请期待。)天道:撼天神君被困神魔狱,你去救他。宁小闲:好,我救!=====天道:不世妖孽祸乱人间,你去治他。宁小闲:好,我治!=====天道:蛮族重返南赡部洲,欲取我代之,你去除之……宁小闲不语。天道(松口气):“你要什么?”宁小闲:“我要的是……”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