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批判之六
《道德经》第六章云: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气海里的元神不死,这正是生命那神秘的来处。这来处仿佛一扇神秘的门,又可以看作万物得以生长的根。气息虽然微弱却能绵延不断,作用因此而永无穷尽。
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是从母腹中分娩出来的,这可以从直接经验得到证实;但对于生命产生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比如受精卵是靠什么力量推动由阴道通过宫颈进入到子宫的等等,即便是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也仍然是个不解的谜。因此古人会以此过程代指一切不可知的玄妙之事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人腹似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古人由此得出天地生人以气的结论。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长久是因为其气不断,因此人若想如天地般长久就要练气即使自己的气亦不断,这也应该就是所谓导引术的由来。然天地之气可柔如游丝也可凶如猛兽而毫不影响天地的长久,更不用说除了地球之外的其他星球连生命赖以存在的氧气也没有;而人之气却只能“绵绵若存”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正是将天地与人混为一谈且对所谓的天地也不能正确理解造成的荒谬。
宇宙发展的不均衡是随处可见的,但也正是这不均衡造就了世界的丰富多彩。宇宙中的一切都是相对的,所谓的天长地久也一样,相对于人来说是长久,相对于宇宙来说却又未必。那些“不知晦朔”的“朝菌”和“不知春秋”的“蟪蛄”如果有灵也会视人为长久的,之所以没有也像某些人一样导引,就是因为其无灵的缘故。
天地的存在时间要短于宇宙是绝对的,这首先是因为其产生晚于宇宙,其次是天地的毁灭还会早于宇宙,即便宇宙的产生和毁灭都在一瞬之间完成也一样。天地被困在这二者之间是很不幸的,所以也没有像有些人那样导引,也是因为其无灵的缘故。仅从物质的层面上看,人与天地之间的关系也如此。
宇宙发展的不均衡还表现在即便处于相同层面的宇宙各个部分的发展也不同步。它们的发展往往受着许多偶然因素的支配。比如,黑洞的产生是个别恒星系统在宇宙整体还处于膨胀期时的提前坍缩;比如,地球如遭遇到其他行星撞击人类便有可能会在太阳还未熄灭之前消失;比如人本来可以活到二百岁却因为疾病或意外伤害只活到一百岁便死了,等等。这些都是偶然性造成的,是即便有所谓的上帝在也控制不了的事。
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又自有其优越之处,靠着其偶然获得的生命和智慧以及坚持不懈的努力,或许可以超越其所遭遇到的一切障碍创造出一个永恒的世界来,这个永恒世界的基础并不是什么特异的功能,而是由一代一代的人们创造出的文化累积成的文明。当人类一旦头顶着文明这灿烂的花环出现在有限之外的时候,其自身就成为了神。
但人也可能聪明反被聪明误。人自然也是自然,因此把自身拿来做比以期能通过小中见大来了解天地的奥秘当然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但如果对自身和天地都缺乏正确的理解并将二者相等同就有可能因此而步入歧途。执着于对有限的追求,即要运用所谓导引之术来相对地延长寿命的行为就是最好的例子。
现代科学认为,时间是因事件的叠加而产生意义的。导引虽然造成了对事件的忘却也同时使所经历的时间失去了意义,因此导引者作为个体生命所经历的时间相对于其自身来说是并没有被延长的。如果这忘却真的能使时间出现断裂,即让导引者在导引期间实现一种超越,即如同是让导引者生命的脚步停止行进,而当导引结束之后生命的链条还可以重新连接的话,这导引或许也还可以成为一种使导引者逃离此现实的方法。但这与将一个活着的人速冻起来停止其生命运动到适当的时候再将其化开令其生命运动重新开始的设想比起来或许还差得远。虽然将活人冷冻而不死的技术也还只是设想,但因为导引便活得比别人长了多少的事也似乎并不存在,因此所谓的导引就成了对生命的浪费也说不定。
圣明的人们则又往往会选择对有限追求的放弃。他们用精神去追求无限比起那些导引者似乎是要高明得多了,但又很容易因为过分沉溺于在精神层面的自我陶醉而走上一条不归路。人的精神或可暂时地脱离物质去做所谓的逍遥游,但最终还必须附着在物质之上才能体现其对未来的意义。老庄孔孟之所以能成为老庄孔孟都是因为还没有精神到彻底的缘故,他们留给后人的著作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也因此超越了有限而成为了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