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4400000002

第2章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道德经》批判之一

《道德经》之开篇云: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好了堂主人今译之曰:

可以说出来的道理,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叫出来的名称,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无,可以用来称呼天地的开始;有,可以用来称呼万物的本源。所以通过永恒不变的虚无,我要探索造物的精深;通过永恒不变的实有,我要研究自然的博大。这两个东西,来源一样却名称不同,但又都可以视之为神秘。那个非常神秘的所在,就是我进入博大精深那至高境界的门。

人之口原本也只是用来吃饭的,但后来用之说了话,这自然是一种进步,甚至还是人之为人的标志。但一开口说话就遇到了“名”的问题,将什么名为什么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勉强,正所谓“吾不知其名而强名之”。所以将“天地之始”名之为“无”和将“万物之母”名之为“有”也是作者的无奈之举,因此出问题也很正常。现在的我们看来,宇宙之中是没有绝对的“无”和绝对的“有”的,因为所有的“无”中都包含着“有”,所有的“有”中也都包含着“无”;而所谓绝对的“无”即“常无”和所谓绝对的“有”即“常有”都只是一种“似”的状态,如果“强名之”的话,应该名之为“似无”和“似有”而不是“常无”和“常有”。

宇宙中生命的产生和动物中产生人与大米中生出虫来都是一样的道理。一个米粒是一个“有”,但也只是一个“似有”,因为其内部必然还包含着一个“似无”,那虫子则是这“似无”中的又一个“似有”,而那虫子的最初状态很可能是隐性的,即便是用再高倍的放大镜也还是看不到的。但当一旦所需的条件被满足,这隐性就会变成显性,而且得以发展最终成为生命。一只猴子的大脑是一个“有”,但也只是一个“似有”,因为其内部也还包含着一个“似无”,人的智慧,正是从这“似无”中产生的“似有”,而这“似有”中也同样还有一“似无”要产生出来,这就是所谓人的灵魂。

如果万物都有灵,人之灵就是灵之灵,即所谓“万物之灵”。人之灵魂产生的条件是文化,文化的可传承性使人之灵魂可以附着于其上而得以长久,文化随文明之发展而提升,不断地淘汰一般而推举特别,使之代表人类成为永恒。就如同这《道德经》,正是因为其特别而至今还仍旧被提升着一样,但是否有一天会被淘汰是谁也说不好的。

如果要举出严肃一些的例子也很容易。从宏观来说,宇宙就是一个“似无”,银河系、太阳系、地球及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就是一级一级产生出来的“似有”。从微观来看,分子中有原子,原子中有粒子,有时甚至连哪个是“似无”哪个是“似有”也不明白了。因此“无”与“有”实在是一个不尽的连环,说二者“同出而异名”是对的,将“常”冠于二者之前以说明其永恒性就有了问题;将二者“同谓之玄”是对的,因为通过“无”去观察“有”和去“有”中发现“无”都是没有止境的,但称从“无”可以观“妙”、从“有”可以观“徼”却有了问题,尤其是与“众妙之门”之妙发生了矛盾。如果说从“无”观察“有”是“妙”,从“有”中发现“无”就不是“妙”,那“此二者”怎么又会“同谓之玄”,而在“玄之又玄”之后,又怎么能同入“众妙之门”呢?

更合理的说法或许应该是:从“似无”中去观察“似有”。即从微观中去发现宏观;从“似有”中去观察“似无”,即从宏观中去发现微观。而所谓的“妙”正是一种似无却有和似有还无的境界,正是曹雪芹之所谓“假到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也正是齐白石之所谓“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小说和书画虽为小技,却是有大道包含于其中的。

《道德经》一开篇就出了问题,道家也因此而保守且狭隘,从“小国寡民”到“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从“回归自然”去做自然的奴隶到“天人合一”去做老天的累赘,最终走入了一个黑暗的死胡同。

同类推荐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论语(大全集)

    论语(大全集)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令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做“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具有不可灭、不可毁的价值。《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首创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论语大全集》一书分为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解读五部分,为加深现代人对《论语》的理解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

    《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融汇了古罗马三位思想巨人的全部智慧精华,共分为三篇,比之同类书,内容更加详实,思想更加深邃,理解更为透彻。关键的是,能让读者在一《沉思录大全集:三位古罗马先贤的人生哲思(超值金版)》中,感受智慧的碰撞、思想的迸发,给生活于嘈杂现世的人们带来心灵的启迪。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意释致用

    《大学》、《中庸》问世后就不断被人们以打造的精神加以解读。《〈大学〉〈中庸〉意释致用》旨在继承前人的打造精神,以现时代的生活为起点,突出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力求对人们的修身处世有一定的启发。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马云教典:成就阿里巴巴帝国的36个法则

    本书共分八章,从36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马云成功的方法,全面解读了马云的务实、创新精神。如果本书对您做事或者创业有所启发,将是对作者莫大的奖赏。
  •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600题让你精通心理学6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尽管有诸多的压力,尽管有诸多的苦闷,生命的长河都是无止境的,用你的人生阅历,用你对人生的睿智感悟,来正确面对你处的任何一种困境。本书在于让人们认识抑郁和抑郁症的特质,了解其产生的原因,学会自我诊断,更重要的是掌握消除它的方法。
  • 前世新娘:恶魔总会在身边

    前世新娘:恶魔总会在身边

    九岁失忆,忘记了前世的记忆,仅仅留下脖子上记忆的项链,我把一个美丽的梦从韩国带到了中国,从妈妈的口中我知道了自己身世,虽然我的亲身父母在那场意外的车祸中离我远去。当知道自己九岁时就已经订婚,才发现缘分从那时就已经牵起,此时身边的恶魔原来就是那个他?他是当年的那个他吗?为什么我会有个这么可怕的妹妹?
  •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石评梅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本着优中选精的原则,斟酌再三,将石评梅最脍炙人口的散文、诗歌、小说、游记、戏剧、书信等作品精选出来,集结成书。鉴于石评梅的散文和诗歌的成就最大,因此本书内容的重点侧重于对其散文、诗歌作品的遴选上
  • 宫里宫外:抛弃帝王爱凡尘

    宫里宫外:抛弃帝王爱凡尘

    【本文纯属虚构】打入冷宫?哦!全家抄斩?哦!一个妃子,如此淡定,这让身为皇帝的人很不高兴,非常不高兴。她该痛器流涕,该呼喊叫冤,该抓住机会诱惑万尊之首的他,来保命才是。可是,该死的她,居然只是淡淡扫他一眼,“皇上什么时候来要我的命?我好早做准备。
  • 轻舞轩之桃花劫:何处惹尘埃

    轻舞轩之桃花劫:何处惹尘埃

    (完结)深宫苑围,妾以色待君,君因色宠之---非吾意.....况且吾本平庸,不枉自期盼----不过金丝鸟儿一只!她说,进的宫廷去,便是一只没有自由的鸟,她说不喜欢皇帝。“收拾收拾进宫去。”他险些气炸了肺,她的轻视激怒了他的自尊和自信。他要让她爱上他,然后毫不留情的将她送给别人。
  • 纵横文坛艺界

    纵横文坛艺界

    带着整个世界的文化财富,降临到这个平行空间,他重生了,开始一段传奇,走上文化艺术的巅峰。他是诗人,是作家,是音乐制作人,偶尔还是歌手。他写的诗篇篇经典,是的,写的书,部部难以超越,写的歌曲曲打动人心,唱的每每感动你我。他是一个奇迹
  • 爱罢不能

    爱罢不能

    只为等待着自己梦中的王子;六年后的现在,她才清醒的明白自己不过是一个遇不到王子的灰姑娘,只能眼睁睁看着王子心里住着他自己的公主;总要到了最后,她才明白,六年前的任淰以为自己是一个公主,自己不过是灰姑娘恶毒的姐姐,是在破坏着别人的童话。--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